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文明的初始阶段,黄河曾以“河”而名;这种命名本身就揭示了黄河在几千年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几千年来,雄健奔腾的黄河正是灿烂绵延的中华文明的标志,然而,曾几何时、黄河开始悄声鸣咽、时断时续。如今,生态环保成为时代的强者,从文化研究角度,人类开始将人间伦理延伸向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于是河流伦理也成为人类的反思,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先生从人类文明看河流,从中华文明看黄河、视野宏阔,议论入微,不唯道人所未道,实在是启人心灵,引人沉思。  相似文献   

2.
维持河流健康生命--以黄河为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李国英 《人民黄河》2005,27(11):1-4
通过对河流与人类文明发展相互关系的阐述,确立了河流的价值主体地位,提出了河流治理的终极目标,即维持河流健康生命。以黄河为例,论述了21世纪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方略,从理论体系、生产体系和伦理体系3个不同的视角,阐述了这一治河理念的内涵、目标及实现战略。认为应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1493”治河体系,构建人类和河流问的和谐关系,从而使黄河的健康生命得以恢复及维持。  相似文献   

3.
走向和解:一种新的河流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河、西北内陆河等河流实际遭受的严重破坏,人类开始反思,提出了“河流生命”的概念,确定了河流伦理的一般原则:作为赋予了人类物质和文化双重生命的自然本体,河流具有超越其工具性用途的独立价值;作为一个为众多生命和物种提供条件的完整的生态系统,河流本身也是一个具有内在尊严的生命共同体;河流不仅是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它本身的存在还应有一个人类不可以、也不应该逾越的界限,即“维持河流生命的基本水量”。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新的理论、新的观念,河流伦理必定还需要作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我认为.河流伦理的基础是河流文明,只有充分认识了河流文明.才能进一步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人应该与河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在这方面.黄河是一个绝无仅有的例证。我们现在更多是从物质文明观察,觉得黄河已经衰老了。如果我们看到精神文明。看到人类文化遗产的话,对黄河就会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5.
黄河:河流伦理与人类文明的延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的理论、新的观念,河流伦理必定还需要作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我认为,河流伦理的基础是河流文明,只有充分认识了河流文明,才能进一步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人应该与河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在这方面,黄河是一个绝无仅有的例证。我们现在更多是从物质文明观察,觉得黄河已经衰老了。如果我们看到精神文明,看到人类文化遗产的话,对黄河就会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6.
河流生命危机与河流伦理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哲学的观点看,河流具有生命.人类与河流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四个时期.在当前河流生命危机时期,需要构建河流伦理观.河流作为道德主体,具有完整性权利、连续性权利、清洁性权利、用水权利、造物权利.人类对河流的道德义务应通过尊重性、整体性、保护性、评价性、补偿性等原则来实现.河流立法有助于促进人们河流伦理水平的提高.构建河流伦理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河新理念的组成部分,其创新意义在于扩大了道德共同体的边界,改变了人在自然中的地位,确定了新的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7.
正"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千百年来,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人类逐水而居,衍生出了恒河、尼罗河、两河流域、黄河四大古代文明。人水和谐,共生共存。时至今日,依旧是以水为媒,水电人逐水兴利,在这些著名河流上开河筑坝。从中国的都江堰引水灌溉,到古罗马的城市供水系统,通过建筑堤坝有效地控制洪水和修渠引水利用水资源已经成为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伦理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的基础上,从环境生态学伦理、经济学伦理、社会伦理、河流伦理观等不同方面,研究了水资源利用的社会伦理问题。结合黄河流域的开发和治理实践,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和经济共进、效率和公平并重、区域和流域共同发展的黄河伦理观,并指出黄河伦理的伦理底线 “维持黄河生命”的基本水量构成及其伦理水量,为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和流域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水量分配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上古时代,汉水是与长江、黄河、淮河并重的河流。汉水流域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在历史上曾谱写出灿烂辉煌的篇章。后来它沉寂了,并一直以沉寂的姿态,源源不断地流淌着数千年的文明。它是一条精神上的"大河"。  相似文献   

10.
汾河流域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平 《山西水利》2006,22(1):106-107
世界各地人民都把当地的主要河流称之为“母亲河”,在大河的庇佑下人类繁衍生息,发展生产,创造文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中国、古印度四大文明古国无不发源于大河两岸的冲积平原。山西地处万里黄河的中游,也是海河水系的源头,遍布三晋大地的河流水系为“三晋文明”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乳汁”。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介绍山西省几个较大流域的历史文化,希望大家在了解流域历史文明的同时,更多的关注河流的生态环境,人人从我做起,努力构建人水和谐新山西。  相似文献   

11.
王景治河辨     
王景是东汉的水利专家。清代以后,在黄河上长期流传着“王景治河,千载无恙”之说。对此、古今学者都有不同见解。从黄河历史看,明、清以来,黄河百年无恙也不可得,几十年无决溢已是重大成就,何况“千载无恙”?那么,王景治河究竟采取什么策略和措施?而实际上是否真安流千年?这是需要辨别清楚的。  相似文献   

12.
李建章  孟宪玉 《中国水利》2010,(21):I0008-I0013
<正>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毛泽东淮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我国数千年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特别是800年前开始经历的数次黄河改道夺淮,造成淮河流域水患不断、水旱灾害频发,淮河由此成为中国"一条极其难治的河流"。  相似文献   

13.
维持河流健康生命 --以黄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英 《中国水利》2005,(21):24-27
河流与人类文明发展相互关联,通过对河流生命理念的论述,确立了河流的价值主体地位,提出了河流治理的终极目标,即维持河流健康生命.以黄河治理开发为例,形成了新世纪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方略,从理论体系、生产体系和伦理体系三个不同的视角,阐述了这一崭新的治河理念的内涵、目标及实现战略,并通过行政、法律、技术、工程、经济等具体措施,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1493"治河体系,构建人类和河流间的和谐关系,从而使黄河的健康生命得以恢复及维持.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的论断,为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提出了崭新的课题——谋划千年治理蓝图.河流地貌学探究河流在天然和受人类干预情形下的演化规律,研究的时间尺度可达数千年,可为治河的长期决策提供支撑.通过简述河流地貌学的发展史、研究内容、学科特色及其关注的治河问题,以河道系统演化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论王景治河     
在几千年的治黄史上,治黄专家享有盛誉,受到人民称赞而没有受到批评责难的,大禹以后只有王景一人。这是为什么?确实有研究的必要。一、对王景治河效果的评价一九七九年《人民黄河》第二期《王景治河辨》一文中说:“王景治河以后黄河并非千年无恙”“王景一次治河,就能使黄河千年无恙,显然是过于夸大了。”我们认为还有商榷的地方。文中虽对王景治河的“千年  相似文献   

16.
河流伦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黄河、印度河等流域人类发展与河流关系的阐述,论证了河流孕育和繁衍了人类文明.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进展,人类对河流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规模,导致了河流的生存危机,出现了河源衰退、河床萎缩、河道断流、湿地退化、水质污染、尾闾消失等情况.在此背景下,提出了河流伦理概念;指出了河流伦理的基本内涵,即河流是有生命、有价值、有权利的;主张给河流以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17.
天人合一是我国传统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命题。儒家提倡“泛爱万物”和“仁爱自然”,道家提倡“见素抱朴”,“道法自然”,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中国古代文明至今延绵五千年,得益于对水土资源的珍惜和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辉煌的中华文明。近半个世纪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和黄河治理的成绩为世人瞩目。可是。成就中隐藏着挑战,黄河巨变引发了生态危机。河流断流、水质污染、河流高度人工化和生物多样性下降,导致流域生态系统退化。近年来,黄河实施水量统一调度和调水调沙,对于遏制生态系统退化已经初见成效。河流生态修复的本质就是老子的“道法自然”。黄河生态修复任重道远,建议加强黄河生态监测网络建设;水文情势恢复;水污染防控;鱼类及栖息地保护;湿地保护和上游水电梯级开发规划论证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人民黄河》2019,(11):165-171
<正>综合施策,人水和谐,使黄河文化再放异彩今后黄河的治理,需要以生态保护为抓手,以黄河文化为主线,协同治理,综合施策,做到人水和谐,让黄河变为一条使流域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幸福的河流,使黄河文化再放异彩。(1)源远流长,黄河文化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开始,迄今4 000多年的历史时期,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超过3 000年。在相当长时期  相似文献   

19.
正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数千年来发祥并孕育了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华夏文明。随着华夏文明的形成发展,一代代文人墨客不断对黄河进行描绘、赞颂,黄河作为意象广泛出现于历代文学作品中,并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从整体层面而言,历代诗文创作者对黄河的描绘,特别以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最为鲜明突出。  相似文献   

20.
朱鹏  张再厚  朱卫东  徐清华 《人民黄河》2007,29(11):89-90,F0003,F0004
2007年10月16日至19日,第三届黄河国际论坛在山东省东营市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河流三角洲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代表围绕主题,从社会、环境、经济、历史、科学、伦理等层面,就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治河理念进行了广泛交流,发表了《黄河行动纲领——第三届黄河国际论坛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国际社会与各界人士,像珍惜人类自身生命一样珍惜河流生命,自觉投入保护河流生命的伟大行动。本届论坛安排了26个专题会议、78个分会场。论坛期间,中国一西班牙水论坛同期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