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查找110kV沥海乙线电缆复合终端局部发热的原因,对发热的B相电缆终端进行了局部放电、超声波、紫外线等试验检测,并对该电缆终端进行解体检查.分析认为,B相电缆终端瓷套管绝缘油受潮劣化,导致介质损耗增大,是该电缆终端发热的主要原因.更换该套管绝缘油后电缆重新投运,运行情况正常.  相似文献   

2.
陈彬 《电工技术》2021,(10):113-114
电缆终端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稳固能力不强,易滑动等问题,导致电缆制作效率低,为此设计了一种10 kV电缆终端制作平台.根据需求确定固定支架和主盖板,设计承重面板,选择电缆紧固装置和移动方式,得到最终的电缆终端制作平台设计方案.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10 kV电缆终端制作平台,有效保证了制作的电缆终端的合格性,同时提高了制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户内电缆终端因引线通道安全距离不足造成的无法开展耐压试验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室内有窗变电站中户内电缆终端开展高压电缆交流耐压试验的引线架设装置。该装置采用基于绝缘隔离管的设计方案,从线芯导体、绝缘材料、绝缘表面结构及可调支架四部分进行了模块设计,经在多条110kV电缆线路交流耐压试验中现场应用,解决了户内电缆终端耐压试验引线通道紧张,无法实现被试终端与试验设备安全相连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110 kV高压电缆振荡波局部放电试验技术检测电缆绝缘潜在性缺陷的有效性,以及积累该项试验技术现场应用经验,在高压大厅进行了110 kV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放电仿真模型局部放电振荡波模拟试验,并进行该项技术对试验电缆破坏性的比对研究。试验表明高压电缆振荡波局部放电试验技术可检测并定位电缆终端较明显的局部放电缺陷,但对于半导电尖端较小的模拟缺陷,则无法检测到局部放电。  相似文献   

5.
正在研制的75m长10.5kV 1.5kA三相交流高温超导电缆将于2004年底挂网试运行。本文分析75m高温超导电缆的电场分布特点,介绍了该电缆的总体绝缘设计与加工及试验情况。在由超导电缆本体、中间连接及终端模型组成的同实际电缆外体结构一致的电缆集成体模型上,完成了终端及电缆中间连接的绝缘预加工并进行了耐压试验;15kV工频电压下电缆本体绝缘局部放电试验;以及电缆本体及模型电缆集成体绝缘通过了35kV工频耐压试验。  相似文献   

6.
张前进  周伟  朱胜达 《电世界》2013,(11):50-51
2011年7月,施工人员在江苏省刘老涧第二泵站现场制作并安装了35kV冷缩电缆的6套终端及2套中间接头。制作结束后,对冷缩电缆终端和中间接头进行交流耐压试验,结果为不合格。  相似文献   

7.
针对一起220 kV电缆终端故障造成220 kV变电所全停事故,进行了故障终端解体检查和事故原因分析,指出220 kV故障电缆终端尾管与电缆金属护套的铅封施工工艺存在缺陷.电缆终端尾管与铝护套处于完全分离状态,致使电缆金属护套电位悬浮,长期运行下出现发热和灼烧,最终导致电缆绝缘击穿.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8.
T型电缆终端绝缘界面的沿面爬电是12 kV环网柜的常见缺陷,在运行过程中会导致电缆绝缘性能逐渐降低,给电缆的可靠运行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笔者通过多起12 kV环网柜T型电缆终端在运行维护过程中,同批同规格的厂品的爬电情况,进行了检查、试验及原因分析,同时利用有限元方法仿真了T型电缆终端各绝缘界面的电场强度。研究结果表明,T型电缆终端爬电缺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涂覆的绝缘润滑脂失效后造成绝缘界面出现微小气隙,进而引起的局部放电。该分析过程可为T型电缆终端的结构选型优化、试验检测、绝缘润滑脂的选择及现场施工质量管控等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中分析某220 kV变电站近区110 kV电缆终端运行中击穿接地故障和变电站3条220 kV出线跳闸事故,指出电缆终端应力锥在安装过程中损伤了主绝缘,绝缘材料在长期局部放电作用下发生劣化是发生击穿的原因。电缆故障后,因蓄电池组存在开路导致直流Ⅰ段母线失压,从而导致线路跳闸。最后针对跳闸原因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董勇奇 《电世界》2014,(5):28-28
1.故障情况 2014年1月5日5:00,厂用电站值班人员发现,接地选线装置报警并显示35kV系统B相接地。装置同时显示,中性点接地电流为46A,中性点对地电压为22000V。2.检查处理和原因分析 根据报警信息,初步判断接地线路为1号主变35kV I线。随后,根据事故处理预案进行倒闸操作,将35kV I线退出,对其做进一步检查。拆下电缆终端(电缆为YJV-35kV/1×185型,交联聚乙烯电缆,电缆终端为热缩套管终端),进行剖开检查。  相似文献   

11.
1事故概况 某变电站在正常运行时,发生了一起35kV线路电缆终端烧毁事故。事发时,主控室的人员听到室外35kV设备区发出“砰”、“砰”的声响,立即到主控室外察看,发现35kV设备区有一条线路电缆B相终端冒火,即向调度汇报停电,通知检修人员处理。检修人员到现场对该电缆进行了查看,发现在伞裙中间部位有击穿的痕迹。对电缆进行耐压试验,试验数据合格。  相似文献   

12.
吴明祥  毛琳明 《浙江电力》2012,(9):10-12,20
针对一起发生在高速铁路专用220 kV输电线路上的电缆终端击穿事故,进行了故障电缆终端检查和事故原因分析,指出220 kV故障电缆终端尾管与电缆金属护套的铅封施工工艺存在缺陷,直接降低了机械强度,引起电缆终端尾管与电缆金属护套分离,最终导致电缆终端尾管与主绝缘击穿,提出类似电缆终端的铅封施工工艺进行隐患排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冷缩终端已被广泛应用于10 kV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线路,分析并掌握其运行特性是评估电缆运行状态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电缆线路运行状态检修的基础。为此,设计了电缆温升试验平台,采用1种常用的10 kV XLPE电缆冷缩终端,实测了不同载流量条件下电缆终端单相的热稳态温度分布,依据传热学理论推算出等值的电缆终端护套层导热系数为0.024 W/(m·℃)。并建立了电缆终端单相的传热学数学模型,对理论计算和3维建模仿真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试验结果、理论计算和仿真结果均表明:护套内层和外层的热稳态温度随电缆的载流量增加均呈非线性递增关系,这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因此可使用此模型预测和分析实际10 kV电缆冷缩终端热稳态时的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变电站35kV电缆终端存在多点局部发热现象,进行全面诊断试验,解体分析了电缆终端局部发热原因,确定未安装应力管及制作工艺不合格是造成该终端缺陷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6~35 kV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的绝缘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兆英 《广东电力》2005,18(8):64-67
做好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的交接和预防性(或重做终端和接头)试验是保证电力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工作。为此,阐述了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交接和重做终端、接头试验的有关标准问题,提出了6~10 kV和35 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不同的试验方法和内容。指出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的交接试验沿用传统的直流耐压试验方法存在不足,较合适的方法是进行2U0,5 min的调频串联谐振试验。  相似文献   

16.
《高电压技术》2006,32(6):27-27
6月5日,从日本发运的Viscas公司500kV预鉴定试验样品顺利运抵武高院,标志着国际上第一条500kV电缆系统预鉴定试验即将在武高院进行。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5起35kV单芯电缆终端击穿故障的状况,从电缆终端制作工艺、电缆终端材料优化选择、电缆金属护套接地方式、电缆头红外线、紫外线成像检测等方面进行的现场分析实践,提出了改善单芯电缆金属护套接地方式,防止电缆头击穿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广州供电局应用红外热像仪检测110 kV瓷套式电缆终端,发现较多电缆终端存在异常发热现象.根据实际情况,从环境因素影响、填充介质影响等方面分析引起异常发热的原因.对终端填充两种不同的硅油,进行一系列的分析试验,证明终端异常发热是由于终端绝缘介质硅油的品质不良所引起,通过更换硅油可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冷热交替对车载电缆终端内部结构与绝缘性能的影响,设计了冷热循环试验,并在每次试验后对车载电缆终端的局部放电量进行测试,同时设计了对照组用于解剖,以观察车载电缆终端内部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控制管与热缩管之间的交界处为车载电缆终端较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新疆某电厂升压站投产4个月后,在严寒冬季相继发生了110 kV,220 kV电缆GIS终端接地短路事故。通过对事故现场勘察和事故电缆GIS终端解剖分析,发现电缆GIS终端设计不合理,GIS终端应力锥和环氧套之间的界面压力不够是导致事故的原因,并对电缆GIS终端设计和安装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