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并评估顺行穿刺腔内治疗在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9例,随访3个月至2年。对术前及术后的Fontaine分期,踝肱指数(ABI)等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本组手术技术成功率为81.4% (48/59),Fontaine Ⅱ期组 27 例,成功率为92.6%(25/27),其中20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缓解率为80.0%(20/25);Ⅲ期组为83.3%(15/18)和86.7%(13/15)及Ⅳ期组57.1%(8/14),其中4例(4/8)症状改善。Ⅱ期技术成功率明显高于Ⅲ期及Ⅳ期组(P < 0.03);Ⅱ期及Ⅲ期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高于Ⅳ期组,(P < 0.05)。ABI由术前的0.36 ± 0.15提升至术后的0.79 ± 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技术成功患者的随访率为85.4%(41/48),术后第3、6、12和24个月分别有2例、3例、6例和4例复发;期间行截肢(足)手术4例,截肢率6.8% (4/59)。截肢平面在膝关节以上1例,膝下平面截肢1例,2例行跖骨截除。结论 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管腔内治疗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近期及中期疗效较满意,远期疗效的评估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临床特征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211例有或无HD治疗的下肢ASO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PTA术。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2.24年,有HD治疗组无截肢生存较差于无HD治疗组(P<0.000 1),术后一期通畅率明显低于无HD治疗组(P=0.000 4)。两组间无截肢生存率影响因素并不相同,有HD治疗组独立影响因素为糖尿病,无HD治疗组独立影响因素为Fontaine分期及高脂血症。有HD治疗组中术后感染死亡率(10/18,55.5%)高于无HD治疗组(6/26,22.2%)(P<0.05)。结论 PTA术治疗HD并发下肢ASO患者预后较差于非HD并发ASO患者,糖尿病可能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王宁  刘兆玉 《工业加热》2017,(2):188-192
【摘要】 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累及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对于髂、股动脉等管径较粗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已十分成熟,膝下动脉管径较细,病变范围较广,病变部位钙化广泛,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外科手术治疗、血管腔内治疗、药物治疗以及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的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本文旨在介绍近年来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新进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完善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8例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38例患者患肢的皮肤温度均明显升高,静息痛全部消失,间歇性跛行消失,溃疡和坏死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伤口出血1例,伤口瘀斑5例。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介入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其中优质的护理对疾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卧位的护理,肢体血运和伤口出血观察和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能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5.
【摘要】 2007年泛大西洋协作组织共识(TASC Ⅱ)会议指南将主髂动脉和股腘动脉病变分为4型,建议对TASC-A型病变行腔内介入治疗,对B、C型病变参考多种因素行个体化治疗,对D型病变选择外科手术治疗。近年随着影像学及材料学研究进展、介入操作者技能提升,临床上对相对复杂的TASC-D型主髂动脉、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也越来越多地采用创伤相对小的介入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就TASC-D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观察自制约束保暖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中的使用效果。方法 73例介入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应用自制的约束保暖套对患肢进行制动并保暖,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经约束保暖套护理患肢温暖,患肢末梢血氧饱和度达到97%以上,患肢发凉症状明显改善,穿刺部位无出血及血肿发生,约束对患者的睡眠及心理状态无明显影响。结论 自制约束保暖套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应用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刘洪  王学虎  李凤贺  赵渝 《工业加热》2019,(11):1032-1035
【摘要】 目的 评价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慢性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采用CDT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189例下肢ASO慢性缺血患者临床资料,评价溶栓有效率、并发症等。 结果 189例患者均成功实施CDT治疗,溶栓有效率为88.4%(167/189)。动脉闭塞病变平均长度由术前(173±24) mm 缩短为术后(81±16) mm(P<0.01)。153例患者病变血管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ASC)Ⅱ分型较术前改善。CDT后进一步完成血管成形术,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31±0.12显著升高至术后0.82±0.21(P<0.01)。CDT期间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8.6%(54/189),无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下肢ASO慢性缺血患者CDT辅助治疗可提高血管成形术效率,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融媒体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符合条件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融媒体结合口头教育从入院到出院后持续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头教育方法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理指标达标率(血压、血糖、血脂、踝肱指数ABI)、健康教育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理指标达标率、健康教育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融媒体能够提高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10.
【摘要】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消蚀术(EL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0例接受EL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成功19例(95%),症状消失,静息痛症状缓解;失败1例(伴发腹主动脉瘤、静息痛),瘤腔内大量血栓多次脱落至远端动脉,足部动脉完全闭塞,且取栓后效果不佳,终因剧烈疼痛予膝下截肢。1例前半足截肢患者于术后第7日左下肢动脉形成血栓,经溶栓后症状有所缓解。术后踝-肱指数(ABI)与术前比较,7例(36.8%)提升<0.3,8例(42.2%)提升0.3~0.5,4例(21.0%)提升>0.5。18例患者平均随访4(1~8)个月,症状均缓解,未再次干预;1例足趾溃疡患者溃疡愈合。结论EL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所致缺血安全、有效,但仍需更大样本量和更长随访时间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颅脑占位穿刺活检术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意义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行CT引导下行颅脑占位穿刺活检术共23例。所有患者均具有神经系统临床症状或体征,影像学检查提示颅内占位。CT引导下颅脑占位穿刺活检术行病理学或细菌学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明确病理诊断19例,活检阳性诊断率82.6%(19/23)。其中14例(60.9%)获得肿瘤学病理诊断,主要包括脑胶质瘤、非霍奇金淋巴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脉络丛乳头状肿瘤、表皮样囊肿等;5例(21.7%)为非肿瘤性病变,包括脓肿、脑胶质细胞增生症、脑毛细血管扩张症等。活检穿刺术后少量血肿者1例(4.3%),本组病例穿刺活检术后无颅内感染、癫痫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脑穿刺活检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以为颅脑病变提供明确病理学诊断,是一种具有较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朱应合  远博  薛忠  朱俊  柳咏  耿辉  黄海 《工业加热》2014,(10):919-922
【摘要】 目的 评价在DSA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CD)治疗老年性急性胆囊炎或合并重症疾病患者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常州中医院近3年来通过PTGCD治疗的15例老年急性胆囊炎合并重症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疗效。结果 15例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在1 ~ 3 d内腹痛症状缓解,腹部体征减轻或消失,1 ~ 2周复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下降至正常范围,部分患者完全痊愈,部分患者好转后行二期外科手术。随访除1例于2周拔管后出现胆漏症状外,其余均未见异常并发症。结论 对于老年或合并重症疾病的急性胆囊炎且暂无手术条件的患者,PTGCD能明显缓解症状,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外伤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特点和应用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8例外伤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TEVAR治疗并随访。8例患者病变均局限于降主动脉,合并肋骨骨折6例,胸椎骨折2例,胸椎骨折患者中合并截瘫1例。结果 8例患者均成功行TEVAR。7例随访6个月至2年,1例失访,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外伤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损伤血管多局限,且多为单个不规则破口,TEVAR治疗可使覆膜支架完全覆盖夹层破口,疗效明确,手术安全、简单。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5例、37枚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分析临床疗效、预后及随访结果,讨论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操作技巧。结果 术后即刻造影发现37枚栓塞的微小动脉瘤中,达完全栓塞者27枚,动脉瘤瘤颈残留7枚,瘤腔残留3枚;30例患者获术后6 ~ 36个月随访,未发现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应用一些手术技巧和各种栓塞材料,微小动脉瘤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并与DSA比较。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48例临床疑有下肢静脉疾病患者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脉冲多普勒及Valsalva试验等检查,并与DSA检查比较。结果48例患者中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7例,其中15例合并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8例合并下肢浅静脉曲张,2例两者俱存,另有1例左侧腘窝囊肿合并腘静脉血栓,部分病例提示髂静脉流速减慢。单纯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例,单纯下肢浅静脉曲张6例,6例两者俱存。4例超声检查正常,其中2例DSA提示有髂静脉受压。以DSA为诊断标准,诊断符合率为95.8%,两种方法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疾病的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球囊低位临时阻断腹主动脉联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控制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术中出血的效果。方法 2010年6月—2013年3月9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应用球囊低位临时阻断腹主动脉联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球囊组),并与2008年3月—2010年5月8例未行血管阻断的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子宫壁缝合时间。结果 球囊组术中出血量(786 ± 135)ml,出血多在球囊阻断之前,输血量(422 ± 83)ml,子宫壁缝合时间(27.9 ± 6.9)min,球囊阻断时间(27.9 ± 6.9)min。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术中出血量(3 181 ±387)ml,输血量(1 487 ± 333)ml,子宫壁缝合时间(67.4 ± 15.4)min。两组间出血量、输血量、子宫壁缝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球囊低位临时阻断腹主动脉联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技术能有效减少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术中出血,是一项有临床实用价值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9.
崔宁  李晓群 《工业加热》2014,(8):693-697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双极射频消融(RFA)导管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 选取20例失去手术治疗机会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其中2例胆道支架再堵塞),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路径双极RFA治疗,消融功率为5 ~ 12 W,单次消融时间为60 ~ 120 s,消融持续时间平均4.66 min(1.5 ~ 8.5 min),有效消融范围平均为5.76 cm(4 ~ 10 cm)。消融后导入球囊扩张阻塞段,再植入胆道金属支架,观察术后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RFA治疗:17例植入胆道支架,其中11例支架植入前用球囊扩张;1例单行球囊扩张术未放置支架;2例胆道支架再阻塞后消融(1例球囊扩张)。术后未出现胆漏、胆道感染、肝贯通伤、腹膜炎等并发症。20例胆道引流均获成功;中位随访期为3个月(0.5 ~ 10个月);术后1、3个月分别有19例和14例支架通畅,术后1、3个月分别有19例和14例生存,随访期内,20例患者中8例生存,12例死亡。中位生存期为144 d(13 ~ 330 d),支架通畅中位时间为90 d(13 ~ 210 d)。12例死亡患者中8例因恶病质、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但随访期内总胆红素等指标无升高。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导管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新型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疗效,但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  相似文献   

20.
杨培金  郭新会  刘士超  魏磊 《工业加热》2013,(12):1042-1045
【摘要】 目的 评价经动脉栓塞治疗新生儿肺隔离症的安全性和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16例经CT确诊的肺隔离症新生儿,接受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所有患儿均成功接受了弹簧圈栓塞治疗。1例术中由于弹簧圈脱落而进入右股动脉,经溶栓后,未出现右下肢缺血症状。该弹簧圈在术后3 d取出。16例术后均未出现感染、栓塞后综合征及胸腔积液等并发症。术后即刻造影显示14例患儿供血动脉完全栓塞,2例不完全栓塞,完全栓塞率为87.5%(95%CI:69%、106%)。随访时间12 ~ 90个月,平均(47 ± 23)个月,所有患儿完全康复,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肺隔离症相关的临床症状。末次CT随访显示15例患儿(93.8%)病灶完全消失,1例明显缩小,未出现病灶增大现象。结论 经动脉弹簧圈栓塞治疗新生儿肺隔离症安全而远期疗效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