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丁雪燕  刘夙璇  秦永文 《工业加热》2012,(12):1023-1027
【摘要】 目的 分析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LST)及超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VLST)事件的发生率以及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长期随访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治疗的1 504例患者,分析发生LST的8例患者以及VLST的14例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及支架植入情况、支架内血栓的发生及治疗情况等。结果 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置入术后,LST发生率为0.5%(8/1 504),发生于术后(206 ± 85)d,VLST发生率为0.9%(14/1 504),发生于术后(996 ± 611)d。发生支架内血栓患者与未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患者比较,高血压、糖耐量异常、吸烟、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入院、闭塞病变、分叉病变、弥漫长病变、多支血管病变、植入长支架、多枚支架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ST与VLST患者比较,胰岛素依赖的糖尿病、吸烟、高血压病的发生率以及发生血栓时的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14例LST和VLST患者中2例行血栓抽吸延迟PCI治疗,余均行直接PCI治疗,所有患者均再次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目前随访均存活。结论 高血压、糖耐量异常、吸烟、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入院、闭塞病变、分叉病变、弥漫长病变、多支血管病变、植入长支架、多枚支架是患者发生支架血栓的相关因素,其中糖尿病、吸烟对于VLST的影响不同于LST;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行血栓抽吸及再次植入支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李杨  佟铸  谷涌泉 《工业加热》2016,(6):554-558
【摘要】股浅动脉(SFA)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是针对SFA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腔内常用治疗方法,但支架植入术后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 in-stent restenosis,SFA-ISR)的发生率很高,由于大多数的患者直到出现严重临床症状才会再次寻求诊治,所以对于控制支架内再狭窄(ISR)相关危险因素至关重要。近年对SFA-ISR的危险因素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就其解剖学特点、病理生理学基础、危险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治疗的连续258例雷帕霉素DES植入术后至少1年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确诊为ISR患者(ISR组)和同期262例年龄和性别匹配但无ISR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生化指标、术后用药、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DES植入治疗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与ISR相关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SR组患者既往心肌梗死史、糖尿病和吸烟多见,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和载脂蛋白B水平显著增高,但LVEF减低(P 均<0.05)。尽管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数和支架植入部位无显著差异,但ISR组支架直径较小、长度较长,分叉病变多见(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心肌梗死史、糖尿病、吸烟、hs- CRP、LDL- C、支架长度是ISR独立危险因素,而支架直径、LVEF与ISR呈负相关。结论 雷帕霉素DES植入术后ISR发生与多个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或介入因素相关,有效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改善左心室功能,对预防ISR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小血管、长支架和分叉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因恶性食管病变患者行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因恶性食管狭窄或食管瘘行食管支架置入治疗患者,共235例,按是否16例发生致死性上消化道出血,分析患者在性别、肿瘤部位、支架类型、支架位置以及合并放疗、食管瘘、气管支架置入等因素的影响,并评价其相关性。结果 16例(6.8%)患者均表现为大量呕血,并均在短期内死亡。在有大出血患者中,食管瘘的导致大出血的主要原因,在年龄、性别、支架类型、支架位置及是否伴有气管支架、放疗因素差别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回归分析提示食管瘘与术后大出血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食管瘘的存在是导致食管支架术后出现大出血的显著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产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北京宣武医院接受CAS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共106例,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分析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结果 CAS术后106例患者中30例发生持续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8.3%。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65岁、无高血压病史、狭窄部位在球部、对侧颈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有溃疡斑块,与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65岁、有溃疡斑块,为术后持续性低血压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65岁、有溃疡斑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术后容易发生持续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分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 LDL)、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探讨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植入后ISR临床预测因素。方法 入选400例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植入患者,根据冠状动脉复查造影结果分为ISR组和无ISR组。术前及复查造影时检测血浆ox- LDL、Hcy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ISR相关临床参数、血管造影特征及手术相关因素。结果 ISR组48例,无ISR组352例,临床ISR发生率为13.6%。与无ISR组比较,ISR组患者支架植入术前、冠状动脉复查造影时血浆ox- LDL、Hcy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伴高血压病、伴糖尿病、Hcy、ox- LDL、服用他汀类药物、吸烟、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参考血管直径、术前血管狭窄程度、植入支架直径、植入支架长度为ISR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植入后ISR并不少见。伴高血压、伴糖尿病、Hcy、ox- LDL、吸烟、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术前血管狭窄程度、参考血管直径、植入支架直径、植入支架长度为ISR独立相关因素。长期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ISR风险。
  相似文献   

7.
药物洗脱支架(DES)在降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的有效性而被誉为里程碑式进展,但同时其安全性尤其是支架内血栓形成问题也一直是医家关注的焦点。DES血栓形成发生率至少不低于金属裸支架,且后果严重,绝大部分导致心肌梗死或死亡。影响DES血栓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提前中断抗血小板治疗是最强的危险因素,其他还有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分叉病变、多支或多处病变、长病变、女性、高龄以及支架膨胀不全和残余狭窄等。其根本原因在于DES延迟内皮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病变的效果。方法 脑保护伞保护下,采用经皮腔内紫杉醇DCB扩张成形术治疗2例颈动脉ISR患者。结合该病特点及诊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2例DCB扩张成形术均获成功,疗效较好。结论 DCB扩张成形术是治疗CAS术后ISR的有效方法,但远期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评估。
  相似文献   

9.
姚晔  王巍  李琼  张文龙  王嵩 《工业加热》2016,(10):839-842
【摘要】 目的 分析评价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近中期疗效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55例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研究CAS术前危险因素(既往脑缺血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等)与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近中期疗效的联系。结果 术前所有患者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为平均(2.58±0.68)分,术后出院时66.7%患者(170/255)为平均(1.98±0.30)分(P<0.001),术后3个月78.8%患者(201/255)为平均(1.67±0.53)分(P<0.001),术后12个月98.8%患者(252/255)为平均(1.84±0.38)分(P<0.001)。术后出现脑梗死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8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8例,既往脑梗死史、糖尿病且控制不佳、冠心病、未戒烟、高血压且控制不佳是危险因素;术后3个月发生TIA 13例,支架内再狭窄3例,既往脑梗死史及高脂血症是危险因素;术后12个月发生脑梗死10例,TIA 10例,支架内再狭窄5例,既往脑梗死史、吸烟史、高脂血症且控制不佳是危险因素。结论 CAS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高,既往脑缺血史、高血压史及高脂血症是危险因素,术前需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以单纯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病变段,观察远期靶血管管腔面积,从而证实DCB在ISR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4例符合DCB适应证ISR患者,按照标准流程在充分预扩张基础上予以紫杉醇DCB扩张病变段,不植入支架。术后即刻及术后9个月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测患者最小管腔横截面积(MLA)、支架横截面积(SA)和血管内膜增生状况。结果 4例患者单纯紫杉醇DCB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靶血管扩张段无夹层,无明显残余狭窄。术后9个月造影显示所有患者靶血管扩张段管腔通畅,病变段未见明显再狭窄,TIMI血流3级;血管内超声检测显示MLA均较术后即刻显著增加,SA呈增加趋势,内膜增生呈抑制趋势。结论 单纯DCB扩张ISR病变可增加远期管腔面积,避免二次支架植入,降低再次ISR风险,并通过局部释放紫杉醇作用于管壁,抑制内膜过度增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及血管内支架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包括54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和同期性别匹配的57例肾动脉正常者,记录两组的临床特征、冠心病易患因素和血清肌酐浓度.以标准方法行冠脉和肾动脉造影及支架术.结果肾动脉狭窄组平均年龄和血清肌酐显著增高,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显著增多,但两组的吸烟和糖尿病情况相似.肾动脉狭窄患者更易发生冠脉病变(尤其是多支血管病变).54例肾动脉狭窄(单侧50例,双侧4例)患者中,46例接受经皮肾动脉支架术治疗,各例手术成功.术后2周,26例肾功能改善,24例高血压者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植入单枚与多枚(≥3枚)药物洗脱支架远期预后差异.方法 466例接受PCI治疗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患者,分为单个药物洗脱支架组(373例)和多枚药物洗脱支架组(93例).比较两组的基础临床情况和12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结果 与单枚药物洗脱支架组相比,多枚药物洗脱支架组有更多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心功能不良,随访17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17.2%)较单个药物洗脱支架组(8.6%)明显增加(P<0.05).结论 与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1年后疗效.方法从2001年12月到2003年9月共有143例冠心病患者置入Cypher药物支架173枚,16(9.3%)枚药物支架为直接置入,其余157枚(90.8%)药物支架在置入前给予球囊预扩张.支架释放压力为8~16 atm,其中52(30.1%)例进行了后扩张.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给予足量抗血小板药物.结果手术成功率99.3%,138例患者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8±4.3)个月.复发心绞痛13例(9.4%),急性心肌梗死1例(0.7%).38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临床应用国产药物洗脱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3年3月至2004年3月61例冠心病患者,予以置入FirebirdTM支架治疗,并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至少6个月,6个月后复查冠脉造影.结果 61例患者共置入FirebirdTM支架78枚,手术即刻成功率100%.所有患者完成6个月随访,重要心脏不良事件和靶病变血管重建术均为0.49例患者6个月后复查造影,1例患者出现再狭窄,再狭窄率为2.0%.结论 FirebirdTM支架能有效预防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并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裸支架相比,药物洗脱支架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再狭窄率和靶病变重建率.但目前尚未见关于直接比较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TM)和紫杉醇洗脱支架(TaxusTM)在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目的观察和比较两种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2年6月~2004年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心脏中心所有置入Cypher或Taxus支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观察:术后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重建).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男性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104例男性冠心病患者入选,包括急性心肌梗死61 例,不稳定性心绞痛43 例.随访( 11.9 ±8.7)个月.综合患者的人群因素、无创检查、合并症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情况,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分析提示,以重要心脏不良事件为因变量,前降支近中段病变是有意义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前降支近中段病变是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重要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苏胜  邱宁  张红  谭保平  王红 《工业加热》2013,(9):714-717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经皮介入治疗后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经皮介入治疗210例年龄 ≥ 65岁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根据有无糖尿病病史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62例和非糖尿病组148例,比较两组术后1年内各种不良心脏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管重建术)的发生情况和再狭窄、再闭塞发生率。结果 非糖尿病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而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糖尿病组。结论 高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尿病肾功能损害是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经皮介入治疗后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性别差异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高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PCI治疗的451例年龄≥75岁冠心病患者,其中男259例(男性组),女192例(女性组)。比较两组住院和随访期临床基本资料、PCI情况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 男性组高血压病比例低于女性组(71.0%对84.4%,P<0.05),吸烟史(44.8%对3.6%)、慢性肾功能不全(11.2%对4.7%),C型病变(47.5%对33.9%)、左主干病变(11.2%对5.7%)及Syntax评分(18.94±12.94对15.88±9.99)均高于女性组(P<0.05)。两组住院期和术后1、6、12个月MACCE发生率、全因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与术后1、6、12、18个月心血管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术后18个月MACCE发生率(22.7%对12.6%)、全因病死率(15.6%对7.1%)显著高于女性组(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是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18个月内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性别是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