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8年7月—2013年8月收入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23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按临床Hunt?蛳 Hess 分级,Ⅰ级11例,Ⅱ级10例,Ⅲ级2例。动脉瘤直径为2.2 ~ 19.9 mm,平均5.7 mm。术后采用DSA或MRA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进行影像和临床随访。结果 23例患者共有27枚动脉瘤,其中采用单纯GDC弹簧圈栓塞15枚,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12枚。动脉瘤即刻栓塞结果按Raymond分级Ⅰ级22枚,Ⅱ级4枚,Ⅲ级1枚。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1例术中瘤颈出现血栓形成,1例支架辅助栓塞术中1枚弹簧圈尾端突入支架内,1例栓塞术后出现一过性失明。18例患者随访2 ~ 62个月,复查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15例(84%),次全栓塞3例,1例患者存在双侧动脉瘤,未处理侧随访体积增大,并给予血管内治疗。临床随访中,改良Rankin评分0 ~ 1分18例,均病情稳定,无新发的神经功能障碍及出血。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眼动脉段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远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8月采用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28例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Raymond分级评估术后即刻动脉瘤栓塞效果,出院时评估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影像学和临床随访4~24个月,平均9.5个月。结果 28例患者28枚宽颈动脉瘤,其中破裂动脉瘤15枚(Hunt- Hess 1级5例,2级8例,3级1例,4级1例)。Y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成功27例,失败1例。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Ⅰ级13例(48.2%),Ⅱ级8例(29.6%),Ⅲ级6例(22.2%);4例(14.8%)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2例经治疗后完全恢复,1例遗留神经功能缺失,1例非手术区域血肿;出院时mRS评分0~1分24例,4分3例。平均随访9.5个月,影像学复查17例(63%)(DSA 15例, MRA 1例,CTA 1例);Raymond 分级Ⅰ级11例(64.7%),Ⅱ级6例(35.3%),栓塞好转率为41.2%,1例瘤颈口复发;mRS评分0~1分24例,3分1例,4分2例。结论 Y形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刘志华  沈进  赵卫  石潆 《工业加热》2015,(6):463-466
【摘要】 目的 分析球囊联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4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球囊联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20例共25枚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患者中曾患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无出血史8例;25枚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中位于基部动脉未端分叉部14枚,大脑中动脉分叉部8枚,颈内动脉末端分叉部3枚。根据Raymond分级评价介入治疗术后即刻和3个月后三维DSA检查结果,根据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评价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结果 球囊联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即刻三维DSA检查显示25枚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中RaymondⅠ级21枚,Ⅱ级2枚, Ⅲ级2枚;术后3个月DSA随访显示RaymondⅠ级20枚,Ⅱ级3枚,Ⅲ级2枚。术后3个月mRS评分显示17例患者0分, 1例患者1分,均预后良好;2例患者4~6分,预后不良。结论 球囊联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在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随访观察血管内治疗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策略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方法治疗的26例后循环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5例为多发性动脉瘤,1例为伴发硬脑膜动静脉瘘。瘤体位于椎-基底动脉12例,基底动脉顶端4例,大脑后动脉2例,小脑上动脉4例,小脑后下动脉4例。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采用支架辅助技术13例,单纯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5例,单纯弹簧圈选择性栓塞2例,微导管辅助栓塞2例,Onyx- 18胶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1例,单纯支架成形3例。术后1例出现间歇性呛咳症状,1例吞咽功能障碍,均经康复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20 d死亡;其他患者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20例,1分5例,6分1例。术后随访3~12个月,24例恢复良好,1例mRS评分明显改善,无患者需二次栓塞治疗。结论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多为复杂性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术中需根据动脉瘤位置、形态、大小、数量及侧支循环等选择相应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急诊血管内Neuroform3支架辅助下可解脱弹簧圈栓塞破裂的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和中期随访.方法 回顾性分析最近18个月急诊介入栓塞治疗的破裂出血性颅内动脉瘤48例,其中26例在72 h内实施Neuroform3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术.其中3例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动脉A1段,3例位于大脑中动脉M1和M2段,13例位于后交通,2例位于颈内动脉眼动脉段,2例位于基底动脉顶端,2例位于椎动脉V2和V4段,1例位于小脑后下动脉;3例在第1枚弹簧圈释放后植入支架,1例在第2枚弹簧圈释放后植入支架,2例在第4枚弹簧圈释放后植入支架,10例在第1枚弹簧圈无法在瘤腔内成篮后植入支架,其余10例先植入支架再进行弹簧圈栓塞,所有微导管均通过支架网眼进入动脉瘤.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释放支架(100%),覆盖了瘤颈,同期行弹簧圈填塞动脉瘤.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23例(88.5%),次全栓塞3例(11.5%);术中1例支架轻度回撤,无血栓事件和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发生,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栓塞术后随访到23例,至少复查1次脑血管造影,最多复查3次;完全致密栓塞14例(60.8%)动脉瘤均末显影,6例瘤颈少许显影病例中3例(11.5%)存在血栓形成,次全栓塞1例(3.3%)瘤体再通,另外2例始终稳定,所有病例载瘤动脉通畅,狭窄2例(7.7%),临床上无任何症状,术后所有患者均无再出血.结论 急症血管内应用Neuroform3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破裂出血的颅内宽颈动脉瘤足方便的、安全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及重度发育不良对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全脑DSA检查的905例患者临床资料,对CTA、常规DSA疑有单侧A1段缺如患者作压迫对侧颈动脉(压颈)造影,判断A1段是否真正缺如,同时分析其中6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血管内栓塞治疗过程及随访结果。结果 905例患者经CTA或常规DSA检查有40例表现为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压颈造影后真正缺如30例,10例为重度发育不良。6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单侧A1缺如16例,重度发育不良4例,轻中度发育不良7例。所有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均成功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其中可解脱式弹簧圈单纯栓塞39例,支架辅助栓塞29例;16例A1段缺如和4例重度发育不良患者中有13例接受支架辅助栓塞。术后即刻动脉瘤完全闭塞56例(82.3%),瘤颈残留10例(14.7%),瘤腔残留2例(3%)。术后48例获临床和影像学随访,3例(6.3%)明显复发,其中2例成功接受再次栓塞治疗。结论 对CTA和常规DSA造影疑有单侧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压颈造影能够鉴别A1段是否真正缺如。单侧A1段缺如及重度发育不良的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时,应确保前交通动脉及双侧A2段通畅,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评价SolitaireAB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应用SolitareAB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28例(30枚)颅内宽颈动脉瘤,其中破裂出血动脉瘤17枚、未破裂动脉瘤13枚。术后进行序列的脑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结果 所有支架均成功释放。手术直接相关并发症发生2例(6.7%),其中致残1例(3.3%)。疾病相关死亡2例(6.7%),无手术相关死亡。动脉瘤即刻栓塞结果按Raymond分级:Ⅰ级25枚,Ⅱ级2枚,Ⅲ级3枚。随访20例,时间6个月 ~ 2年(平均13个月),均无新增神经功能障碍及再出血。出院后3个月mRS评分:0 ~ 1分17例、2分1例。复查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17枚(85%)、复发3枚,其中小、中型动脉瘤(直径 < 10 mm)仅1枚复发(5%),2枚巨大动脉瘤(直径 ≥ 25 mm)均复发(100%)。结论 SolitaireAB支架具有足够的径向支撑力,操作相对简便。SolitaireAB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其长期疗效有待更长期随访和多中心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术中并发症、近中期疗效和应用前景。方法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25例27枚颅内宽颈动脉瘤。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3枚,眼动脉1枚,后交通动脉18枚,前交通动脉2枚,大脑中动脉M1段1枚,大脑中动脉分叉部1枚,基底动脉干1枚。其中2例患者为多发动脉瘤,绝对宽颈(瘤颈>4mm)动脉瘤21枚,相对宽颈6枚,瘤颈/瘤体均大于0.7。结果4枚采用NeuroformⅡ代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余均采用NeuroformⅢ代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25例26枚支架均成功到位释放,1例多发动脉瘤患者置入2枚支架。7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00%),9枚几乎完全栓塞(95%~99%),11枚不完全栓塞(95%以下)。2例术中出血;2例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其中1例术后遗留肢体偏瘫,另1例死亡;1例术中弹簧圈尾端从支架网孔突入颈内动脉,术后出现一过性脑缺血表现,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临床随访24例,随访期1~32个月,平均10.8个月。3例术后3~6个月血管造影随访,其中1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主干血栓形成;另2例原有瘤颈残留者无变化。结论在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时应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使弹簧圈无法突入载瘤动脉,可提高栓塞致密度,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前动脉(ACA)A1段近端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8年3月—2013年10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的ACA A1段近端动脉瘤1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 所有的患者血管内治疗均获得了成功,6例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术,1例单纯采用支架植入术,3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9例动脉瘤腔完全闭塞,1例单纯支架植入术见瘤腔内对比剂滞留,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临床随访6 ~ 60个月未发生颅内再出血和缺血并发症。7例术后6 ~ 12个月行DSA随访,动脉瘤瘤腔完全性阻塞,未见载瘤动脉狭窄及闭塞。结论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A1段近端动脉瘤是可行的、有效的。为保证成功栓塞,恰当的微导管塑形是必须的,必要时还需结合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椎基动脉夹层动脉瘤支架应用的价值.方法 12例椎基夹层动脉瘤,其中椎动脉3例,椎基动脉6例,基底动脉3例.2例动脉瘤位于小脑后下动脉处,各置入2枚支架,重叠在动脉瘤段载瘤动脉内,10例经支架网眼送入弹簧圈.结果 12例置入支架16枚,7例填塞致密,3例疏松填塞,栓塞临床症状消失.6例在术后分别随访6~48个月,脑血管造影复查见动脉瘤消失.但有2例出现新的动脉瘤,1例在置入支架上段出现夹层动脉瘤,再次置入支架和1枚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消失,1例在原动脉瘤对侧动脉壁出现动脉瘤,再置入1枚支架重叠在原支架内,造影动脉瘤血液循环慢.2例小脑后下动脉夹层动脉瘤,24个月造影复查见动脉瘤缩小70%,小脑后下动脉瘤循环良好.其余4例因无症状不同意复查血管造影,遂行MRA、CTA检查,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椎基夹层动脉瘤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