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高流动高抗冲聚丙烯专用料K9928的非等温及等温结晶行为,并与国内市场典型牌号K7726H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K9928与K7726H的结晶度非常接近;K9928的起始结晶温度比K7726H高出3~5 ℃,低降温速率下的结晶速率较高,降温速率为50 ℃/min以上时,结晶温度区间较大;K9928内嵌段共聚物含量较多且组成相近,在韧性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对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PPB)与丙烯/乙烯抗冲共聚物(PPE)的结晶行为进行对比,在等温结晶时,通过相对结晶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等温结晶曲线等研究,表明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结晶速率明显低于丙烯/乙烯抗冲共聚物,同时丙烯/乙烯抗冲共聚物的等温结晶速率随乙烯单元含量增加没有明显降低。根据Avrami方程计算了共聚物的结晶活化能,证明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结晶能力较丙烯/乙烯抗冲共聚物低。扫描电镜分析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在丁烯单元摩尔分数2.39%时没有韧性拉伸,而丙烯/乙烯抗冲共聚物在乙烯单元摩尔分数3%时出现韧性拉伸。  相似文献   

3.
通过核磁共振(13CNMR),红外光谱(I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表征分析手段对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的物理结构与机械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PR具有典型的无规共聚物的结构,乙烯基团较均匀的无规分散于丙烯分子长链中;在分子序列结构中,EE和EEE联排的结构并不多;乙烯含量低的EP接点的含量偏低,相应的抗冲击强度偏低,乙烯含量高的EP接点的含量偏高,相应的抗冲击强度较高。乙烯在丙烯分子长链中的无规插入也适当的降低了共聚物的熔点。  相似文献   

4.
正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熔体强度的抗冲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在第一无规共聚聚丙烯的存在下进行丙烯基的无规共聚反应得到包含第一无规共聚聚丙烯和第二无规共聚聚丙烯的无规共聚聚丙烯连续相,然后在所述无规共聚聚丙烯连续相的存在下进行丙烯-乙烯共聚反应得到包含丙烯-乙烯共聚物的聚丙烯材料。通过采用在不同的聚合阶段分别使用不同类型和用量的外给电子体,结合链转移剂氢  相似文献   

5.
张天一  夏先知  丁春敏 《化工进展》2013,32(6):1283-1289
采用聚丙烯Ziegler-Natta催化剂及淤浆聚合法考察了乙烯-丙烯共聚行为,获得了不同乙烯含量丙烯无规共聚物,分别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凝胶渗透色谱(GPC)和13C NMR核磁谱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原料中乙烯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共聚合活性增大,丙烯无规共聚物中乙烯含量增加,共聚物由以丙烯链段为主逐渐过渡到以乙烯链段为主;当反应原料中乙烯质量分数介于15%~30%时,共聚物的DSC测试结果达到较低值;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均达到最低值,同时,共聚物中乙烯和丙烯在聚合物链段中的分布更均匀。  相似文献   

6.
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凝胶渗透色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乙烯-1-丁烯共聚物为橡胶相的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其模塑收缩率及耐应力发白性能。结果表明:乙烯-1-丁烯共聚物可溶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低时,所制抗冲共聚聚丙烯在注塑过程中易受到剪切应力作用而沿熔体流动方向形成柱状取向结构,此橡胶相取向结构赋予抗冲共聚聚丙烯低模塑收缩率和良好的耐应力发白性能;乙烯-1-丁烯共聚物可溶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高时,所制抗冲共聚聚丙烯在注塑过程中则呈现典型的"海-岛"状橡胶形态,因而表现出较高的模塑收缩率和较差的耐应力发白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淤浆聚合法,使用3种聚丙烯催化剂制备了高乙烯含量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并采用核磁共振碳谱对共聚物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相同聚合条件下,使用二醇酯化合物作为内给电子体的ND催化剂同已商业化的两种Ziegler-Natta催化剂CAT1和CAT2聚合得到的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中的乙烯摩尔分数接近,为75%~78%;使用ND催化剂聚合得到的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链段中乙烯-丙烯单元序列分布更均匀;使用ND催化剂聚合得到的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中橡胶相相对含量高于采用CAT1和CAT2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高流动抗冲击共聚聚丙烯(PP)专用树脂的应用要求,确定PP K9928的乙烯质量分数需达到9.5%~11.5%,其橡胶相的乙烯质量分数需达到52.2%~56.3%。采用红外分析、升温淋洗分级、差示扫描量热法、凝胶渗透色谱法等分析了K9928的橡胶相含量、化学组成、熔融和结晶、长链立构规整性、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等。结果表明:K9928的乙烯质量分数较高,达10.4%;丙烯高立构规整长序列含量较高,乙烯序列分布较为均匀;产品兼具良好的刚性和韧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核磁共振碳谱、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差示扫描量热法等研究了透明抗冲共聚聚丙烯、普通无规共聚透明聚丙烯、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透明抗冲共聚聚丙烯的乙烯含量介于普通无规共聚透明聚丙烯和抗冲共聚聚丙烯之间,橡胶相含量高于普通无规共聚透明聚丙烯,橡胶相的重均分子量较小,粒径小于0.4μm,分散均一,有利于...  相似文献   

10.
对Novolen工艺中抗冲共聚聚丙烯生产的共聚反应机理、产品质量控制原理、工艺调节措施进行了综述。影响抗冲共聚物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均聚物MFR、粉料总MFR、乙烯总含量和橡胶相中乙烯含量。只有对每个影响因素进行仔细选择和控制才能得到高质量的抗冲共聚聚丙烯产品。此外,以抗冲共聚聚丙烯2500H生产为例,对抗冲共聚聚丙烯产品的生产过渡步骤进行了研究,并对得到的产品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胡雄 《广东化工》2010,37(7):51-52
采用本体聚合方法合成了不同1-丁烯含量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透明聚丙烯,对其力学性能、透明性能及正己烷提取物含量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当1-丁烯含量达到一定量时,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透明聚丙烯与丙烯/乙烯无规共聚透明聚丙烯的透明性能相当,但前者综合力学性能更好,正己烷提取物更低,可广泛运用于食品包装行业。  相似文献   

12.
采用偏光显微镜、旋转流变仪及毛细管流变仪等对用氢调法生产的高熔体流动速率(MFR)抗冲击共聚聚丙烯(PP)K9928H、进口同类PP及用可控流变法生产的PP K9928进行结构性能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K9928H的MFR接近或略低于进口同类PP,乙烯含量和乙丙橡胶含量高于进口同类PP,综合力学性能较好,外观、色泽正常,加工稳定性好;K9928H的重均分子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Mw/Mn)与进口同类PP接近,但其Mw/Mn大于K9928。  相似文献   

13.
^13C-NMR在抗冲共聚聚丙烯序列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13C-NMR在抗冲共聚聚丙烯序列结构研究中的进展。介绍了抗冲共聚聚丙烯N脉谱图及谱图归属和单元组的分布、组成及数均序列长度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抗冲共聚聚丙烯主要是由乙丙无规共聚物、乙丙可结晶共聚物(富含乙烯或丙烯均可能存在)和聚丙烯均聚物组成。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流延聚丙烯薄膜专用二元无规共聚聚丙烯W0723F与3种三元无规共聚聚丙烯的基本热力学性能、凝聚态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结晶性能及流变性能。结果表明:二元无规共聚聚丙烯弯曲模量高,熔点高;3种三元无规共聚聚丙烯中1-丁烯含量相差不大,摩尔分数为5.1%~5.4%,乙烯含量相差较为明显,摩尔分数为3.0%~9.0%;两种进口产品的分子链序列结构中包含乙烯共聚链段,熔点低、熔融峰宽、晶体粒径小,产品具有较低的起始热封温度;流变性能分析表明,国产产品的加工流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动态力学分析仪分别对3种牌号(HHP10、AP03B、K7726)的高熔体流动速率抗冲共聚聚丙烯(IPC)的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HP10的半峰宽较AP03B和K7726小,结晶速率大且立构缺陷分子较多,但氧化诱导时间明显比AP03B、K7726短;K7726的耐热性能优于HHP10和AP03B;AP03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最高,冲击强度也最大,K7726中聚丙烯基体与乙丙橡胶的相容性相对最好;HHP10的储能模量最大,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对氢调法高流动抗冲共聚聚丙烯(K7760H,K7100)的物理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并与国外同类产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K7760H与K7100橡胶相的分布、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分子链序列结构等微观结构合理,产品抗冲击性能良好;K7760H与K7100乙烯含量相较于进口产品略低;K7760H与K7100结晶性能与进口产品基本一致,流动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刚韧平衡性,综合性能达到同类进口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17.
制备多种聚烯烃弹性体与无规共聚聚丙烯的共混物,研究了聚烯烃弹性体对共混物透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丙烯共聚物具有改善透明性的作用,与聚丙烯共混获得良好透明性能;乙烯-丁烯共聚物使共混物结晶更完善,晶粒大而材料不透明;乙烯-辛烯共聚物与PP共混相界面对光线的透过率差而呈半透明状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聚丙烯抗冲共聚物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的结构性能,针对低温冲击强度对聚丙烯抗冲共聚物的重要性做了阐述,同时结合抗冲聚丙烯EPS30R从工艺控制的角度出发,着重从生产过程中的乙烯用量、氢气用量、催化剂选型、橡胶含量、MFR、凝胶体含量、和停留时间几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得出了提高产品低温冲击强度的有效途径。总结抗冲共聚聚丙烯结构研究方法及发展方向,以利于抗冲共聚聚丙烯新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展望了抗冲共聚聚丙烯领域的某些可能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进行乙烯-辛烯嵌段型共聚物(OBC)共混改性共聚级聚丙烯(Co-PP)的研究,考察了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熔体流动指数、维卡软化点等机械物理性能和冲击断面形貌,进行了动态力学分析,并与Co-PP/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POE)、Co-PP/乙烯-丁烯共聚物(EBC)共混体系比较。结果表明,弹性体含量达到10%(wt)时,三种共混体系均已基本实现"脆韧转变",含较长支链的OBC与POE对Co-PP有更好的增韧效果;低温下,Co-PP/OBC的抗冲性能尤佳,其低温内耗峰温度低、储能模量高。OBC大分子链中PE嵌段的存在,使其自身及其与Co-PP共混物的加工与耐热性均明显优于其它两种弹性体。  相似文献   

20.
蒋文军  李国飞 《广东化工》2013,40(17):71-72
文章阐述了生产透明聚丙烯的方法。介绍了丙烯/丁烯-1共聚透明聚丙烯PPR-MT18-S的开发和生产过程,讨论了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与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物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更适合于食品或药品容器、器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