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福布斯2000强中国企业和GaWC175高端生产者服务业跨国企业数据为基础,运用指令和控制指数以及网络互锁模型,分析和比较中国城市体系中资本支配城市和资本服务城市在2006-2014年的演化情况,然后通过残差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识别主要城市的职能差异和类型划分。研究发现,中国主要城市的资本支配能力和资本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尽管两个维度城市体系的多中心度有所提升,但是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全国主要城市可以聚类为四种类型,不同城市在两个维度上的能力存在差异。上海、深圳、广州的资本支配能力有明显提升,成都、天津、杭州、南京的资本服务能力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迈向全球城市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导致了世界城市体系的转型,以"产业链"为特征的空间经济结构正在转变成为以"价值链"为特征的空间经济结构,全球城市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议题。本文的前三部分分别讨论全球城市的分析维度、评价体系和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第四部分解析迈向全球城市的中国语境。伴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其主要城市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但是,中国主要城市能否迈向更高层级的全球城市是与国家总体发展进程密切相关的,受到国家体制改革进程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资本区位策略视角下城市体系的研究框架包含两个维度,分别基于资本支配和资本服务两种职能属性,以及全球资本和本土资本两种空间属性。研究表明,当今世界城市体系的总体格局体现了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全球化语境,中国城市体系是全球城市"网络中的网络"。北京作为中国本土资本支配"单中心"城市,与全球资本支配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和获利能力差距较大;同时,中国本土的资本服务中心城市体系也呈现面向全球资本的内向门户属性。在我国不断扩大开放和深化体制改革的宏观背景下,这些城市在本土资本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4)
进入新时代,上海确定了迈向卓越全球城市的建设目标。为了建成卓越全球城市,需要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全球科创中心。如何建成这五大中心,需要未雨绸缪。本文展开上海迈向卓越全球城市过程中国际金融中心的研究。首先,从资本市场入手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性金融资源集聚与配置功能进行了实证分析;其次,从全球性金融资源集聚维度,定量比较分析上海和纽约、东京、伦敦三座全球城市的国际金融中心现状,找出上海的差距和短板。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为上海迈向卓越全球城市过程中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领域的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上海2040总体规划提出"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的目标,如何进行产业布局、产业升级成为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重中之重。本文分别分析全球城市纽约、伦敦、东京的产业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在上海产业现状基础上提出下阶段上海产业发展应重视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关注创新创意产业,扶持中小初创企业,不断完善经济结构,提升经济活力。  相似文献   

6.
在系统回顾"世界城市"(World City)相关理论基础上,辨析全球城市网络(GaWC,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测度的上海在世界城市中的位序"大幅提升"的缘由;进而聚焦于上海新时期建设"全球城市"的区域角色和战略定位,展开上海与伦敦、纽约、香港等顶级世界城市的国际比较分析。具体从城市的全球竞争力机制和发展局限性两个方面进行深入讨论,旨在对上海建设"全球城市"(Global City)和长三角构建"全球城市区域"(Global City Region)提供思路和指引。  相似文献   

7.
世界城市向来是城市研究方面主要关注点之一。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上海正不断地融入世界城市网络之中。本文基于新国际劳动分工和全球生产网络理论,从吸引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劳动分工深化三个角度分析了上海参与世界城市竞争带来的思考。外资作为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带动了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在国际劳动分工中地位的提升,加速了上海建设世界城市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顺应全球化向网络化深化的发展趋势,基于全球城市理论的分析框架,从全球多元格局变革和国家崛起战略需求的角度出发,分析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外部环境、影响变量、内在动力、风险挑战。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上海迈向2040全球城市的战略目标、基本标志、目标体系,提出集中体现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全球综合服务功能的5大核心功能,即与中国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全球金融中心、与中国经济贸易地位及经济转型升级相适应的全球贸易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全球先进的信息网络枢纽、具有全球影响力及独特魅力的文化大都市。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
在分析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概念及其关系的基础上,从文化同质性、文化传播力、品牌竞争力、语言普及性和空间吸引力5个维度,构建了由6个指标组成的中美文化软实力比较测算体系。测算发现:从2003年至2016年,中国文化软实力从不足美国的两成提升至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一;预计到2025年中国文化软实力水平将相当于美国的四成,到2035年将进一步达到美国的一半。展望本世纪中叶,中国文化软实力对美国的追赶将经过先"量变"后"质变"两个阶段;应继续保持战略定力,持续增强经济实力,继续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和"走出去",加快建立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对外传播体系,建立更加务实全面的全球战略体系,进一步夺取全球知识制高点,扎实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持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多方面推动中国文化软实力追赶美国。  相似文献   

10.
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以来首个获批启动的超大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规划的范式、理论、程序、形式上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所提出的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城市新愿景,不仅在公示期间获得了公众的广泛认同,而且首次以国际社会通行的概念昭示城市新抱负。更为可贵的是,上海在全球城市的内涵认识上进行了重大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等创新策源能力回归全球城市核心功能,体现在城市发展方面的理论自信和实践自信。当然,作为城市发展的中国实践,对照《新城市议程》等世界先进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还必然存在有待破解的问题,为此在归纳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创新的同时,也分别从整体目标、创新、生态、人文和空间5个维度提出了10项期待。  相似文献   

11.
2018年6月,中共上海市委发布《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意见》,意味着上海将根据国家所赋予的战略定位和战略任务,以更加开放的决心和更务实的开放举措加快构筑新时代上海发展的战略优势,引领服务全国发展,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加快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深度全球化的背景下,上海面临的城市风险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传统的综合防灾规划在规划思路上出现了一些不适应。在研究韧性城市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从综合防灾到韧性城市建设的转型要求,并从工程技术、空间防御和社会治理3个维度构建新常态下上海建设韧性城市的战略构想与策略。同时,提出上海应当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风险监测,提高工程设计标准;加强"生活圈—城镇圈—市域"全空间尺度的韧性建设;创新和完善城市安全的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城市体系和全球资本体系的关联性趋于显著.从全球资本体系的视角,考察中国城市层级体系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基于全球资本支配和基于全球资本服务的中国城市层级体系并不完全一致.以福布斯2000中国上榜企业总部为表征,全球资本支配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层级体系呈现特定的国家制度语境;以GaWC 175境外公司分支机构为表征,全球资本服务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层级体系遵循普遍的市场经济规律.尽管如此,国家中心城市和以其为核心的国家级城市群均占据主导地位.以全球资本服务视角为主和以全球资本支配视角为辅,可以将中国城市群划分为四个层级,第一层级是能级最高的国家级城市群,其它三个层级包括能级较高、能级一般和能级较低的区域性城市群.值得关注的是,能级最高的国家级城市群和能级较高的区域生城市群均位于沿海发展带或长江发展带,形成T形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中国的"全球城市"、发展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是推动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全面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主要途径。本文将以全球城市理论视角深度解析全球城市特征和类型,以香港作为案例剖析其全球城市发展战略,为上海的全球城市定位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卷首語     
<正>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创新"俨然成为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关键词。如果说改革是上海发展最大的红利,开放是上海发展最大的优势,那么创新将是上海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所在。上海,在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周期中,围绕改革和开放两个关键词,以"四个中心"建设为引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新一轮城市发展中,在社会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必须在既有"四个中心"建设基础上,将创新作为引领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才有可能使上海在世界城市网  相似文献   

16.
<正>全球化、信息化及其区域经济发展正在重构整个世界,城市之间的经济网络开始主宰全球经济命脉。国家城市体系建设对于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国城市体系接轨世界城市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家中心城市"是在"全球城市"概念下结合国家尺度的一种新的界定。在《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中,明确了"国家中心城市"是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上海在"四个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全球城市的发展目标。根据全球城市的内涵特征与产业发展趋势,并结合上海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适应全球城市发展目标与功能内涵的新型产业体系,包括六大经济功能:平台经济、创新引擎经济、智能定制经济、文化创意经济、体育与健康经济、低碳经济。基于新型产业体系,上海未来产业布局的主要载体应定位为"社区+集群+基地+功能区"的混合形态,强调集聚效应与功能复合。最后,认为上海未来不仅要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成为资源配置的枢纽,还要成为技术与产业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成为全球城市网络与创新网络中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18.
在"生态文明"和"城市双修"两大国家战略的指引下,中国城市进入了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上海2035")明确提出建设"低碳韧性的生态之城"。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努力,上海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中心城区与伦敦、纽约等全球城市相比,生态空间品质仍是影响上海城市竞争力的短板。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典型代表——静安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密度城区当前发展面临的困境,引入"城市针灸"的原理,对生态空间进行渐进式的干预,践行卓越全球城市的品质追求,同时提升生态空间质量。  相似文献   

19.
近期,新一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经有关部门批准而正式颁布了。根据规划,到2040年上海将在“四个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建成一座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交通是城市的命脉,从纽约、东京、伦敦等全球城市的交通发展经验看,卓越的全球城市,也都是一流的公交都市,其与全球城市相匹配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20.
经过改革开放后城市快速扩张时期,上海已逐步进入存量更新的城市建设阶段。在全球城市竞争深化、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如何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切实改善人民日常生活体验等本质问题。聚焦公共性与日常性的公共空间建设也成为上海城市空间转型的路径之一。近几年上海以“全球卓越城市”为愿景,在城市发展思维、空间转型、治理模式等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一批典型项目体现了上海城市在公共性、日常性公共空间建设方面思考与实践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