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北京化工大学:国产M55J级高强高模碳纤维制备取得突破由北京化工大学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和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承接的科技部863课题"聚丙烯腈碳纤维石墨化关键技术研究"经过三年的协同攻关,攻克纤维制备关键技术、纤维性能表征技术、纤维应用技术和碳纤维高温石墨化设备设计制备技术后,完成了课题任务书要求的全部内容,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性能指标与进口M55J碳纤维相当。2018年5月8日,科技部高技术中心组织专家组在北京化工大学对课题进行技术验收,专家组认为该课题"自主研发并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5月21日,科技部863课题"聚丙烯腈碳纤维石墨化关键技术研究"通过技术验收。该课题的完成标志着国产M55J级高强高模碳纤维材料实现了从工艺到装备的完全国产化制备。由北京化工大学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和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承接的"聚丙烯腈碳纤维石墨化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经过三年的协同攻关,攻克了纤维制备关键技术、纤维性能表征技术、纤维应用  相似文献   

3.
《纤维复合材料》2014,(3):16-16
<正>近日,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与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项目,已实现T800级碳纤维线及M55J石墨纤维线全线工艺贯通,并已进入投料试生产阶段,成功地将系列碳纤维产业化。该项目以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吕春祥研究员为首的科研团队研发的高性能聚丙烯腈碳纤维及石墨纤维实验室为技术基础,融合太钢集团的资金、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合作研发30吨/年高性能聚丙烯腈碳纤维工  相似文献   

4.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生产应用与市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概述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UCC)于1959年开始最早生产粘胶基碳纤维,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粘胶基碳纤维的鼎盛时期,虽然目前已开始衰退,但是它作为耐烧蚀材料至今仍占有一席之地。1959年,日本研究人员发明了用聚丙烯腈(PAN)原丝制造碳纤维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英国皇家航空研究院研制出了制造高性能PAN基碳纤维的技术流程,使其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相似文献   

5.
钱伯章 《合成纤维》2014,(11):45-45
<正>2014年10月上旬,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与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项目,已实现T800级碳纤维线及M55J石墨纤维线全线工艺贯通,进入投料试生产阶段,碳纤维产业化取得进展。该项目以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研发的高性能聚丙烯腈碳纤维及石墨纤维实验室成果为技术基础,融合了太钢集团的资金、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合作研发出30 t/a高性能聚丙烯腈碳纤维工程化及侧线5 t/a石墨纤维技术。目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由北京化工大学等单位承担的863计划课题"聚丙烯腈碳纤维石墨化关键技术研究(2015AA03A202)"通过技术验收。通过该课题的实施,突破了我国航天用QM4055级高强高模碳纤维制备关键技术,满足热熔预浸、热熔缠绕  相似文献   

7.
由北京化工大学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和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承接的科技部863课题“聚丙烯腈碳纤维石墨化关键技术研究”经过三年的协同攻关,攻克纤维制备关键技术、纤维性能表征技术、纤维应用技术和碳纤维高温石墨化设备设计制备技术后,完成了课题任务书要求的全部内容,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性能指标与进口M55J碳纤维相当.  相似文献   

8.
正本发明涉及膨胀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膨胀石墨比表面积低的技术问题。制备方法:(1)用鳞片石墨制备膨胀石墨;(2)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解于盐酸水溶液中,再加入膨胀石墨,然后滴加吡咯单体,搅拌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吡咯/膨胀石墨复合材料;(3)将聚吡咯/膨胀石墨复合材料放入气氛管式炉中进行碳化反应,得到交联状碳纤维包覆膨胀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10月,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与太原钢铁合作开发的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项目,已实现T800级碳纤维线及M55J石墨纤维线全线工艺贯通,并已进入投料试生产阶段,成功地将系列碳纤维产业化。该项目以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吕春祥研究员为首的科研团队研发的高性能聚丙烯腈碳纤维及石墨纤维实验室为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宁波材料所特种纤维事业部在高强高模碳纤维国产化制备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制备得到的高性能碳纤维拉伸强度为4.86 GPa、拉伸模量为541 GPa,在模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性能(540 GPa)的同时,拉伸强度远优于国外产品,从而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垄断并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高强高模碳纤维又称为石墨纤维,与传统高强碳纤维相比,其含碳量高达99%以上,且具有更高的模量。此  相似文献   

11.
在混凝土加固工程通常采用钢板粘接加固法和碳纤维粘接加固法。钢板加固法目前用的较多,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较为成熟;碳纤维布加固法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加固方法,以强度高、质量轻、耐腐蚀、施工简单等特点备受关注。本文以日本首都高速道路公司承担的首都高速3号线高架桥桥墩抗震加固工程为例,讨论碳纤维在混凝土加固工程中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
AKSACA碳纤维及其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介了土耳其阿克萨(AKSA)公司及其生产的"阿克萨卡"(AKSACA)碳纤维,着重分析了阿克萨公司的碳纤维发展战略:开发生产低成本碳纤维,发挥原丝生产的强大优势,把产品性能和应用正确定位在通用类和一般工业,以及确定12 k和24 k碳纤维作为主打产品等,并得出对发展我国碳纤维的重要启示:大力发展碳纤维低成本制备技术,化优为力,化弱为强,力争在弱势下取胜,以及明确产品和用户定位等。  相似文献   

13.
李建利  赵帆  张元  张新元 《合成纤维》2014,(3):33-35,40
碳纤维具有质轻、高强度、高模量、耐腐蚀、耐疲劳、耐高温、导热、散热性好和热膨胀系数小等特点,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军用飞机、个体防护等军工领域,且用量与日俱增,使军事装备性能得到不断提高。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已成为发展现代国防军工武器装备的重要战略物资。  相似文献   

14.
碳纤维结构吸波材料及其吸波碳纤维的制备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碳纤维结构吸波材料是一类多功能复合材料,具有承载和减小雷达反射截面的双重功能,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途的吸波材料。碳纤维结构吸波材料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隐身特性已大量应用于隐身技术。本文讨论了碳纤维结构吸波的应用,碳纤维结构吸波材料的类型及其结构型式设计,探讨了吸波波对碳纤维进行掺杂改性,制备出吸波性能优良的碳纤维、改变碳纤维的截面形状和大小,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以及对碳纤维进行掺杂改性,制备出吸波性  相似文献   

15.
论述10种主要增强用特种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现状与发展前景,目前碳纤维(CF)的最大市场是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约占40%,而到2020年汽车将成为CF的大型市场,达到与前者相当的约2.3×10^4 t。对位芳酰胺纤维(P-ARF)的需求将以10%的速率增长,最大用途仍是光缆、防弹和橡胶制品。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UHMWPEF)技术上有重要突破,使防弹性能提高25%,而质量下降20%,并应用于人体医疗领域。聚酰亚胺纤维(PIMF)无论作为是耐热纤维或高强高模纤维我国都有重要进展,其中碳化硅纤维(SiCF)在我国开始迈向产业化,而玄武岩纤维(BSF)我国已迈入世界先进水平,但中间相沥青碳纤维(M-PCF)、聚苯并双噁唑纤维(PBOF)和聚芳酯纤维(APETF)则产业化步履艰难。2020年我国可望成为特种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生产大国。  相似文献   

16.
《合成纤维》2017,(10):19-25
碳纤维技术始于美国,兴于日本。综述了对日本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技术突破发挥了关键作用的8个主要因素,介绍了开创日本沥青基碳纤维技术的代表人物及其技术贡献,分析了日本高性能碳纤维技术发展中值得关注的四点事实。  相似文献   

17.
基于雷达吸波涂层薄、轻、宽、强的要求,以2 mm短切碳纤维为吸收剂,水性聚氨酯为基体树脂,制备了碳纤维吸波涂层,将芳纶纸蜂窝与碳纤维吸波涂层进行匹配,并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了涂层的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单层碳纤维吸波涂层在厚度较薄时吸波性能较差,添加匹配层后性能有所改善。将不同碳纤维含量的吸波涂层与芳纶纸蜂窝进行匹配,制备了多层匹配碳纤维吸波涂层,涂层的吸收强度和有效吸收带宽均得到明显提升,通过调整碳纤维涂层和芳纶纸蜂窝的匹配方式,复合涂层在4.1~13.6 GHz频率范围内均能实现有效吸收。  相似文献   

18.
碳纤维表面生长碳纳米管(CNTs),将性能优异的纳米材料与碳纤维有机结合,能够增加碳纤维表面粗糙度,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界面粘合性能,是一种新型碳纤维表面处理技术。本文对碳纤维表面生长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以及界面增效效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各自的增强效果,探讨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该方法的研究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19.
We have developed a high efficiency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substitute natural gas using LPG and naphtha as raw materials. In the process, sulfur poisoning of the steam reforming catalyst is protected and the amount of catalyst used can be reduced applying a high performance desulfurization technology developed. This technology enables the removal of trace amounts of sulfur which cannot be removed by a conventional hydro-desulfurization method. In addition, we have developed a high performance steam reforming catalyst which has a resistance to carbon deposition even under low S/C conditions. The catalyst makes it possible to reduce excessive steam for preventing carbon deposition, and to operate with high thermal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20.
介绍并分析了国内外对位芳纶产业化的现状及产品性能的发展趋势。表明作为高性能纤维典型代表的对位芳纶,其需求量和产量都在不断扩大,力学性能继续向着高强度、高模量和高断裂延伸的方向发展;目前对位芳纶(芳酰胺纤维)生产技术和产品市场仍被少数国外大公司垄断;国内企业正处于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时刻。本文重点介绍了苏州兆达特纤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创新实现对位芳纶产业化的情况,指出该公司掌握了在对位芳纶产业化核心技术,其原材料、设备和工艺国产化技术特征明显,完全不同于国内外所有企业,为中国特色对位芳纶产业化腾飞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