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六氟化硫微泡应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不同T2WI信号强度子宫肌瘤疗效。方法 64例行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依据术前MR检查结果分为T2WI低信号组(n=24)、等信号组(n=22)、高信号组(n=18),术后1 d行MR检查评估消融效果,记录并比较各组治疗相关参数(治疗功率、辐照时间、治疗剂量)和疗效相关指标(体积消融率、能效因子、治疗时间)。结果 T2WI低信号组、等信号组、高信号组体积消融率分别为(84.83±18.49)%、(78.72±17.76)%、(71.11±23.87)%,能效因子分别为(6.87±7.77) J/mm3、(7.99±6.58) J/mm3、(12.93±9.38) J/mm3,治疗时间分别为(102.12±54.45) min、(153.86±66.04) min、(141.50±69.56) min, T2WI高信号子宫肌瘤与低信号、等信号子宫肌瘤体积消融率、能效因子、治疗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共出现下腹痛6例(6/64,9.4%),全身酸麻3例(3/64,4.7%),下肢麻木1例(1/64,1.6%),所有患者未发生治疗区皮肤烧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六氟化硫微泡联合HIFU对T2WI低信号、等信号子宫肌瘤疗效优于高信号子宫肌瘤,低信号子宫肌瘤治疗时间较等信号、高信号子宫肌瘤短,六氟化硫微泡是HIFU安全有效的增效剂。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增强MRI和超声造影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消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并行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30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增强MRI和超声造影检查,分别在增强MRI与超声造影下测量肌瘤大小和术后无灌注区(NPV)大小,计算肌瘤消融率以及采用肌瘤瘤体显示级别评估标准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增强MRI NPV体积和消融率分别为(82.5±45.5) cm3和(80.6±18.5)%,超声造影为(66.0±52.4) cm3和(72.9±20.0)%(P<0.05);增强MRI图像质量评分为3.8±0.4,高于超声造影2.1±0.8(P<0.05),且HIFU治疗后超声造影图像有5个肌瘤边界不可见。结论 增强MRI比超声造影更适合用于评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消融情况。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子宫位置子宫肌瘤的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HIFU治疗的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372例,所有肌瘤患者根据子宫位置(前位、中位、后位)分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基线数据、HIFU消融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HIFU治疗。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子宫位置子宫肌瘤的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位子宫1 cm3辐照时间显著小于后位子宫(P=0.007),能效因子(EEF)小于后位子宫(P=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位子宫的子宫肌瘤更容易进行HIFU消融。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子宫肌瘤临床疗效,评估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经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10例,观察术后6个月月经量和肌瘤体积变化情况,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 结果 HIFU治疗子宫肌瘤成功率为100%、平均消融率为(73.02±10.87)%、术后第6个月肿瘤减少率为(38.53±37.30)%。显效34例(30.9%)、有效者49例(44.5%)、无效者27例(24.5%)。临床有效率为75.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消融率越高、直径越大的子宫肌瘤疗效越好(P均<0.01);前壁或宫底肌瘤较后壁肌瘤疗效好(P均<0.05);肌壁间肌瘤比黏膜下肌瘤疗效好(P=0.046);T1增强扫描中等强化的子宫肌瘤较明显强化的子宫肌瘤疗效好(P=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消融率高、直径大、T1增强扫描中等强化的前壁或肌壁间子宫肌瘤HIFU消融后6个月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姚瑞红  赵卫  姜永能 《工业加热》2016,(10):903-907
【摘要】 目的 探讨六氟化硫微泡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入院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造影组(n=30)与非造影组(n=30),造影组HIFU治疗术前、中、后用六氟化硫微泡造影,非造影组术后造影。记录手术时间、出现块状灰度变化时间、辐照时间、肿瘤消融率、治疗剂量(J),两组参数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造影组手术时间、出现块状灰度变化时间、辐照时间、治疗剂量分别为(71.71±53.22) min,(528.74±379.14) s,(827.97±696.43) s,(295 581.81±207 182.29) J,非造影组分别为(148.14±65.12) min,(1 171.42±877.42) s,(1 770.43±1 357.62) s,(597 705.71±464 389.85) J,两组各参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消融率造影组为(78.42±5.77)%,非造影组为(76.10±10.11)%,两组各参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组患者未发生治疗区皮肤烧伤、下肢麻木, 1例出现全身酸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0(3.3%)。非造影组治疗区皮肤Ⅱ度烧伤1例,下肢麻木1例,全身酸麻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30(13.3%),高于前者(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六氟化硫微泡在HIFU热消融子宫肌瘤中,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肿瘤消融率,减少并发症,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摘要】 子宫肌瘤发病率高且患者逐渐低龄化。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的问世,为子宫肌瘤的治疗开辟的新的途径。HIFU是一种非侵袭性治疗实体肿瘤的方法,利用超声波的穿透性、可聚焦性和人体组织对超声波的吸收特性,将体外低能量超声波聚焦于靶区组织,产生高温使局部组织发生凝固坏死。随着其治疗技术日趋成熟,HIFU逐渐被患者和临床医师接受。大量临床实践及研究表明,HIFU治疗子宫肌瘤具有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就其临床研究予以简述。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RFA术治疗的2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1、3、6个月超声观察病灶变化,计算体积及病灶缩小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超声造影检测病灶血流信号消失程度。结果 经皮RFA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造影病灶处均无血流灌注;术中感牙痛2例,停止消融牙痛即缓解。1例消融后有声音嘶哑,未处理,3个月后声音恢复。RFA治疗后1、3、6个月,结节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CDFI和超声造影检测病灶内均无血流信号和血流灌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过程中,消融区未出现对比剂重新填充的现象。高频超声检查显示,3枚结节在术后6个月完全消失,22枚结节消融于1年后直径缩小1/2,8枚结节消融于1年后直径缩小至不足1/2。与术前比较,治疗后1年内,所有结节直径明显缩小,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甲状腺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变,术后1个月恢复术前水平。结论 超声引导下的RFA治疗能有效缩小并使其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体积及直径消失,并发症较少,不影响甲状腺功能,创伤小,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HIFU治疗的139例多发性、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的子宫肌瘤分组,多分类变量分别设定哑变量后,将各个哑变量、患者年龄、均匀与否、肌瘤体积、T1增强信号、靶皮距、后声场距离设为自变量,将设能效因子(EEF)为因变量,用stepwise的方法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39.2±5.7)岁,平均肌瘤体积为(81.7±60.5) cm3,平均消融率为(73.9±14.2)%,平均EEF为(6.9±4.2) j/mm3。共6个自变量被选入多重线性回归模型,选择模型6进行分析(调整 R2=0.326,F=11.383,P<0.001)。根据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及其偏回归系数可知,EEF与位置、T1增强、肌瘤径线、肌瘤类型、后声场距离有线性相关关系,且T1增强对EEF影响最大。结论 HIFU对多发性子宫肌瘤的消融效果受肌瘤位置、血供、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血供(T1增强)对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摘要】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良性肿瘤。部分患者有月经增多、子宫异常出血和压迫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生育能力,需要进一步治疗。新兴的介入治疗方法有低侵袭性、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并且可在保证疗效前提下保留女性生殖功能,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目前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主要有子宫动脉栓塞术(UAE)、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MWA)。本文就这3种介入治疗方式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补救性治疗经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失败的晚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应用HIFU治疗的经TACE治疗失败的晚期HC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总生存时间为12.8个月(95%CI:10.4 ~ 15.0),1年生存率为46.7%,2年生存率为11.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P = 0.001)、肿瘤大小(P < 0.001)、门静脉癌栓(P = 0.030)、AFP水平(P = 0.001)和消融效果(P < 0.001)为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 = 0.002)及临床分期(P = 0.010)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测因素。3/4级不良反应包括发热(4.5%)贫血(4.5%)、腹部不适(4.5%)、皮肤烧伤(9.1%)、乏力(4.5%)、出血(2.3%)等,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TACE治疗失败的HCC患者,应用HIFU可有效降低肿瘤负荷,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