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前言人民城市理念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体现,即历史文化街区整体复兴目标和历史文化街区内部显著的社会-空间分异之间的矛盾。自2002年《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批复至今,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理念逐渐成为共识,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空间形态基本稳定,再次遭受整体性空间破坏的威胁逐渐解除1。但在多重功能聚集和高密度居住的背景下,受自上而下的公共行动和自下而上的居民意愿的交叠影响,历史文化街区形成了独特的分异现象,表现为片区之间、院落之间、家庭之间显著的物质空间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差异。  相似文献   

2.
要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和中国的首都,不仅要保护北京老城,还要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多位于北京老城核心地段,是北京传统风貌的重要载体,保护更新能更好地延续北京历史文脉、突出北京城市特色、传承胡同居民记忆。以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以价值为核,整体保护,功能重组,结构优化的思路,提出和谐共生,物质空间保护;传承文脉,非物质空间传承;面向未来,功能更新的保护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北京老城受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历史文化保护政策以及北京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的影响,城市贫富分离的二元属性日趋明显,尤其是位于城市中心的历史居住区,北京老城胡同片区普遍存在人口远远超出空间的环境容量,胡同公共设施普遍缺失,景观环境恶化,老龄化、低收入群体聚集,这一社会结构的现状抑制了胡同良性发展的可能。人居环境条件差,社会生态退化,历史街区人口疏解和功能置换,是北京老城面临的典型问题。本文以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分析整理法源寺现有胡同及四合院现状问题,结合片区发展的现实需求,以"共生理论"为核心进行讨论,通过"共生院"推动法源寺历史街区的人口疏解与功能的置换,实现新老建筑共生、新老居民社会共生和文化共生,重建合理的居民社会结构,激活北京老城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主要以经济发展与资本增值为导向,在这一过程中忽视了对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对文化空间保护与消费的需求日益增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构成之一。文章将从形态学的视角出发,以成都市历史文化街区——宽窄巷子为例,基于现状调研与问题的分析,从土地权属划分、街巷体系、街区肌理、空间结构、建筑密度与尺度等形态学要素层面,以及"时间—空间"的维度探讨城市更新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从而形成"街区形态+院落空间+传统建筑"的策略体系,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与修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引言城市公共空间是指满足城市居民社会生活使用需求,以公共交往为核心功能的室外场所,历史事件、居民生活、城市记忆等都发生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城市公共空间对保护城市的历史、塑造城市精神和文化特征等有重要作用。北京老城公共空间营造是老城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政策背景下的重要内容。如何使公共空间在传承文化精神和适应现代城市生活需求之间取得平衡并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推动北京老城的保护与复兴,亟需新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6.
擦亮首都历史文化的"金名片",是新版北京总规提出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北京开展了"疏解整治促提升"等一系列工作,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了从街巷整治走向街区更新的理念。以北京崇雍大街的保护与更新实践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城市设计研究,以文化为引领,深入挖掘老城历史地段的历史文化价值特色,基于多视角研判大街整体功能定位,制定管控导则,从而指导街区更新的具体工程设计实践。另外结合示范段的风貌更新设计,介绍了如何在做好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提升人居环境和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探索一种老城街区走向有机更新与可持续治理的实践新范式。  相似文献   

7.
陈沐歌 《福建建材》2023,(10):43-46
历史文化街区是重要的城市名片,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整治是对城市基因多样性的保护,也是延续历史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切入点之一。以永泰县登高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对街区现状进行详实的调研,针对其历史记忆渐失、文脉断续、公共空间失活等问题,在结合新时代的城市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从整体格局保护、历史记忆重塑、街巷网络织补、公共空间赋活4个方面提出了街区保护与整治策略。  相似文献   

8.
针对北京老城传统风貌保护中存在历史连续性断裂、建筑遗产资源整合不足难以发挥整体文化效能等问题,强调北京老城整体保护的着力点是修补断裂的文脉,强化建筑遗产的关联性,重塑历史空间连续性。提出了一种将老城散点建筑遗产连线成片保护与利用的"主题式整合"方法,将建筑遗产资源有机融入整体保护与展示系统之中,形成一种线性或网状结构的遗产保护与利用主题框架。阐述了北京老城建筑遗产保护实践在"主题式整合"方法运用方面的探索,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改造中,只追求物质环境的改善而忽略了对文化环境保护的问题非常突出,造成了城市历史文化风貌的丧失和城市特色的泯灭。文章拟以洛阳老城十字街为例,通过了解它的地域文化特色,对其历史文化街区的人文色彩保护理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与更新的原则与方法,即:结合地域文化,在尽可能保持原有街道格局、空间特色、整体风貌等不变的同时,努力改善街区环境,并依靠其历史文化底蕴振兴传统街区.目的不仅在于对地域传统建筑文化的探索,而是以此为出发点,研究与思考当代乃至未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正背景新时代存量更新背景下,《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新总规")要求加强老城整体保护,提出"恢复性修建"等概念1。新总规要求,"将核心区内具有历史价值的地区规划纳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名单,通过腾退、恢复性修建,做到应保尽保,最大限度留存有价值的历史信息"。老城的保护与发展不仅涵盖"遗产保护"还包括"城市更新"。通过整体保护观念下的恢复性修建与民生所需的街区更新的发展路径,使得更新与保护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北京牛街的商业业态种类、数量与空间布局进行现状调研,将所得结果汇总分析,运用城市微更新理论,制定出街区商业业态保护恢复框架,探索适用于历史街区商业业态规划布局的策略方法,力图在保护原有社会风俗与历史街区风貌的基础上,提升场所品质,增加交往空间舒适度,维持保护商业业态积极运行,保护牛街历史文化特色,实现特色文化街区牛街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12.
杨俊宴  史宜 《建筑学报》2015,1(2):119-124
对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社会空间特征进行深入解读,结合地方实践经验,提出基于"微社区"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模式,以"微社区"的形式划定街区内的基本社会空间单元,以达到在规划中保护街区居民社会生活的目的。结合广州市和平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从街区更新策略、社区组织策略和实施保障策略的角度入手,探讨"微社区"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郑妍彦  崔彤 《当代建筑》2022,(12):122-125
历史文化街区常有空间环境落后、公共设施缺乏、路网交通不合理等现状,很难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多维、多元需求。因此,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品质,是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生活品质,以及保护、发展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效措施。苏州市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政府一直重视苏州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本研究通过空间句法,对现有苏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进行分析,并以养育巷街区为例,得出提升该地区公共空间品质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4.
归纳北京老城从连片危改到整体保护和疏解腾退的演变历程,将更新的视角从街区、院落、房屋缩微到"开间"的尺度,在这一最基本的老城建筑单元和产权单元内,应答历史文化保护、基础设施改善、院内违法建设治理等多方面挑战,根据不同的空间尺寸和家庭情况提出多种改造户型,在开间之内整合成套化的厨房卫浴间和精细可变的收纳家具,在开间之外配租院落功能模块来置换违法自建房屋,并最终通过福绥境胡同50号院的试点建设和居民试住反馈,探索推广应用的实施路径与机制。  相似文献   

15.
邱强 《重庆建筑》2017,(12):8-10
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重庆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旅游品牌。该文通过对磁器口历史街区核心价值资源的再梳理与再识别以及对当前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突出问题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制定街区发展规划、统筹街区保护与旅游发展、统筹品质提升与空间扩容、统筹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制定旅游产业准入门槛及负面清单、强化旅游策划和提升品牌知名度等六项发展策略,推进磁器口历史街区更好更快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化空间是非物质遗产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中文化空间最丰富的地区,如何对历史文化街区文化空间进行保护和延续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尝试以历史文化街区生活的主体“居民”作为文化空间的主体要素,进行居民之间以及居民与空间、文化之间关系的深入探究和表达,并从居民关系网络、空间网络和文化网络三个维度进行历史文化街区文化空间的网络模型构建和网络特征相关测度的解析,基于此提出历史文化街区文化空间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7.
咸阳中山街地区空间特色解析与保护更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旧城更新过程中如何对传统历史街区的空间特色及文化内涵进行保护与传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咸阳中山街历史街区为对象.详细研究了其整体空间格局.街巷空间特色及其蕴含的丰厚文化积淀.并且指出中山街传统街区保护与更新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而提出更新改造的目标与理念.并运用城市设计手法对街区整体空间结构.街巷的空间体系、重要节点等方面进行更新改造.希望对古城传统街区特色的延续,对地区社会网络和生活网络的有机缝合产生积极的作用.从而达到保护古街风貌.传承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北京城市发展进入新时代,北京市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老城保护过程中采取了多种举措,在顶层设计、文化产业、文博教育研究,以及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新进展。立足当下、面向未来,老城中的社会资本仍然面临着成本和收益、盈利和公益的矛盾、社会资本业态和在地居民需求的矛盾等几对主要矛盾,因而有必要结合北京城市整体发展战略和老城保护实践对当前社会资本的引导工作进行整合提升,以新格局、新气象开创新时代北京老城保护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快速城镇化进程,造成了社会经济结构的重组,使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现象日益突出。对于传承城市文化命脉的历史街区,正面临着社会空间分异特征所带来的物质环境与精神文化的双重挑战。天津作为拥有老城厢和九国租界区的历史文化名城,这种现象尤为典型。本文以天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为例,从编制程序、内容、方法及实施各方面,引入动态控制和保护场所精神的手段,对于在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及实施过程中,如何应对挑战,保护与更新街区的物质环境,正确处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实现不同类型人群诉求和利益的综合平衡,以及城市弱势群体等问题予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0.
街区整体高度结构的控制是中山路历史街区空间景观控制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旨在通过采用传统控制手段与动态模拟修正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山路历史街区整体高度结构的保护提出具体控制要求,同时针对保护办法的实施策略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