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旧城公共空间面临与现代生活需求不匹配的困境,往往出现数量不足、碎片化、品质不高和活力不足等问题。如何通过城市更新手段对旧城公共空间进行梳理和修复,构建起完善的空间网络体系,促进空间各要素的在此共生共荣成为城市规划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桂林八角塘片区为例,提出公共空间"共生"的规划理念,从点、线、面三个层次探讨旧城公共空间更新策略,促进旧城公共空间环境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老旧住宅改造逐渐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工程,其与城市居民居住品质提升、环境改善优化、社会公共管理等存在着一定联系。因此,可以以公共管理为介入视角,对城市老旧住宅进行改造设计。  相似文献   

3.
冯莹  刘天庆 《城市建筑》2023,(13):41-44+49
现阶段,我国部分城市陆续进入存量发展时代,城市更新是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重要方法。随着更新工作的深入,城市更新改造面临的诸如协调多元主体、达成多重目标等问题逐渐显现。协作式规划理论因其能够更好地平衡各方主体的利益,在城市更新中有一定的适用性。文章通过分析协作式规划概念与研究,以成都市高新区一环路片区的城市更新为例,探讨协作式规划视角下城市更新的规划策略和实施路径,以期建立高效的城市更新机制,为未来的城市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由于缺乏系统化的规划和设计,当前南宁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存在着结构布局不合理、文化内涵缺失等问题,由此导致城市公共空间服务水平较低。因此,南宁市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应以其系统规划为前提,制定相应的建设目标,并从结构、布局、文化特色、环境等方面着手,以当前水城建设为契机,提升南宁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和形象。  相似文献   

5.
随着从增量建设到存量发展的城市转型,人们日益重视城市生活空间品质的提升。街巷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质提升成为城市更新规划的重要内容。重庆市渝中区拥有大量富于山地特征的生活型老街巷亟待整治更新。本文以桂花园路为例,基于时间维度和"资产为本"发展理念,探讨存量条件下城市街巷更新规划与设计策略,同时分析了街巷更新时空一体化设计、从空间规划到制度设计、正规与非正规协同、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以及规划师角色转型的必要性,最后指出关注街巷生活、探索地方化街巷更新理念和实现途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进步,城市中的一些老旧设施已经不再适用,所以就需要加强城市更新的力度,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建设,为了保证规划的适用性,必须合理把握各级规划之间的关系,在大的规划目标的指导下,再结合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和环境,设计明确的规划方案和管理制度,保证城市更新的品质。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是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专项规划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以及其扮演何种角色,与其他规划的关系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受土地资源短缺的影响,我国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挖潜"转型已势在必行,基于空间扩张的增量型城市设计向立足于品质升级的存量型城市设计转型也将成为重要趋势。结合南京市鼓楼区河西片区城市设计,研究从品质、活力、民生三个方面探索基于建成环境的存量型城市设计的理念与路径,通过对现存城市空间结构的补救性干预,纠正规划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缺陷,从偏好"宏大场景"的展现转向关注"平民叙事",从而实现城市环境和日常生活空间品质的不断提升,推进城市更新与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时代,我国城市发展也进入了转型期。我国城市规划逐渐脱离了原有的宏大愿景式的粗放规划模式,而转入高质量的、更精细的规划发展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建筑师、规划师的规划态度也脱离了原有的自上而下的上帝视角,转而开始走向真正以人为本自下而上的新设计思路。而本文主要探讨在当下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规划师、建筑师如何从非正规性的角度去思考解读城市更新,转变传统的设计思维,深入走进社区生活,吸取非正规性的积极方面,强调公众参与,去规划、设计、营造城市的人居环境,实现公共空间更新的善意,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相似文献   

9.
常玮  黄青阳  高越航 《规划师》2023,(12):121-127
历史街区是城市精神的重要空间载体,其往往面临空间局促、传统文化流失等问题,导致城市历史的当代表达模糊不清,城市精神消逝。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设计原则,结合天津的城市精神,从时间原点、时空通道、时域切片、时域穿梭等4个环节着手探索时域性规划下的历史街区存量更新方法,并将该方法引入天津鞍山道片区更新实践,针对其商业低端无活力、文化节点分散、人居环境品质失衡等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为我国城市更新转型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详细规划阶段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系统设计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克服地下公共空间缺乏自然光、没有方向感、封闭、不安全等问题,提高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环境品质,创造出舒适、美观且富有文化内涵的空间环境,提出详细规划阶段地下公共空间设计引导的概念和设计的基本要求;并辨证的吸取了凯文.林奇的“城市设计五要素”理论,从通道、路标、节点、地区、边界五个要素出发对地下公共空间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方向由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升,城市更新已成为当下的重要规划手段,而住区作为城市更新的基础,渐进式的微更新方式已成为住区更新改造的关键趋势。同时,以住区公共空间为改造对象的局部更新方式,正成为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激发城市活力、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式。一、概念界定(一)城市微更新城市微更新,本质上是一种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革新,是指通过微小的改造与调整,使更新对象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焕新,通过对既有空间小规模地修复和重塑,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梦中心滨江项目更新实践,从时代契机、规划条件、设计策略方面,梳理滨水区域城市更新的关键元素。上海梦中心,聚焦文化产业,打造公共空间和绿色生态环境,通过有效的城市设计策略,打造世界级文化滨江区和文化新地标,塑造充满活力的滨水体验。  相似文献   

13.
<正>引言城市化进入下半场,各地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品位提升都非常重视。无论是增量新建还是旧城更新,政府和市民都对城市空间品质提出了新要求、高要求。城市空间品质提升不仅需要高水平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水平建设,还需要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高水平植入。本文以城市空间品质提升为指向,以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赋能为切入口,探索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赋能城市空间的创新路径,重点就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当前存在的问题、发展的时代责任和实施的创新路径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夏晟 《南方建筑》2012,(4):46-49
土地资源的紧迫约束是地方政府在GDP高增长要求、产业结构落后及城市空间品质亟待改善的压力下面临的困境。因此,提高土地效率、优化空间形态的城市更新势在必行。但从广泛的视野来看,紧凑灵活的街区结构、混合高效的土地使用、层次明晰的空间脉络和便利的公共交通支持等城市设计基本原则,却经常在城市中心区的规划建设中得不到切实的应用。对于创建于1992年的江宁开发区来说,在运作尚好的现有工业园建成区上规划中心区的城市设计方案,应该重视城市设计基本原则,结合产业结构的更新策略与现状权属红线分布特征,体现城市更新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汪进  黎均文  张苒 《规划师》2010,26(7):31-35
城市中心建成区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缓解城市问题、更新城市的一种有效途径。剖析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北段地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宜准确预测城市更新后的发展,优先考虑城市公共利益,从城市功能、交通系统、空间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  相似文献   

16.
《规划师》2017,(Z2)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已成为新一轮城市建设的热点与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多城市的物质更新已初步完成,旧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功能性衰退和结构性衰退。基于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的经验教训,人们对城市更新的理解已从单纯的物质环境的改善进一步发展到城市整体环境的提升。传统工业区被称为"失落的空间",其更新改造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咸阳市彩虹老厂区为例,探索了"城市双修"视角下老城工业区的更新策略,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时代,聚焦品质提升的城市更新成为新阶段城市建设的关键。公共空间作为新一轮城市更新中重点打造的基础设施类型,其引导城市更新的“触媒”价值有待挖掘。本文通过详细分析美国丹佛天际线公园案例,梳理其通过建设小块公共空间激发更大范围城市更新的过程和经验,以期为我国城市更新及城市更新中的公共空间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张颖  孟繁星 《规划师》2003,19(7):91-94
引言在传统的环境研究中,人们习惯从具体的物质角度关注环境品质,如空间比例、建筑风格和空气污染指数等,往往忽略了从人文角度来研究环境品质。人文科学被引进规划和建筑界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人对环境的感觉需求。如果说城市设计的目的是对环境品质的研究,那么,在我国城市设计工作中,引进感觉品质并对其具体操作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西方学术界对环境感觉品质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体系。其中一个体系与当今一些大城市规划设计思想同源,源于服务皇权的建筑和景观,并发展为住房、新城、城市更新等大范围的区域设计;另一个体系源于土地经营…  相似文献   

19.
戚冬瑾  周剑云  赵睿 《城市规划》2019,43(10):67-68
分析传统规划方法在城市更新中所面临的困境。应用横断面规划的方法分析广州新中轴南段城市更新地区的形态特征,拟定各分区的发展愿景和规划策略。城市设计方案通过控制性规划定义为7种形态区划类型,编制形态条例作为城市更新的指引。强调横断面规划以形态分区为基础,提供了从现状形态分析到规划愿景设计再到形态条例的连贯性工作方法,把城市(社区)发展愿景转译为强制性的形态条例关键是要形成社会共识,该方法可适用于城市更新或"微改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借助轨道交通建设契机促进城市产业升级、提高生活空间品质成为大城市的普遍共识。随着我国城市进入存量提质阶段,如何通过TOD与城市更新的耦合更大发挥轨道价值成为当前规划关注的重点。虽然珠三角地区当前的城市更新单元模式与站点层面TOD综合开发模式已取得一定效果,但是还存在多站产业定位不协调、更新程序无序化、偏重经济利益等问题。因此,编制线路层面的TOD规划以统筹多各站点片区的城市更新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将针对既有问题,探索线路片区产业目标统筹、空间结构统筹、公共配套统筹、更新利益统筹与土地融资统筹等五方面的更新策略,以期实现轨道交通带动沿线片区产业转型、整体品质改善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