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估经皮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5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联合治疗组)135例采用TACE + 伽玛刀治疗,B组(对照组)124例采用TACE治疗。完成治疗3个月后复查肿瘤大小,所有病例随访2年。结果 259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 A、B两组总有效率(CR + PR)分别为83.7%、50.8%;6、12、18、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6.2%、85.9%、71.2%、54.1%和82.3%、65.3%、52.4%、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TACE联合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近期效果,优于单纯介入治疗,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动脉灌注(TAI)联合动脉栓塞(TAE)治疗肝脏转移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肝脏转移瘤的最大直径,根据mRECIST标准计算近期有效率,统计术后发热、腹痛、恶心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41例患者中CR 4例(9.7%),PR 20例(48.7%),SD 8例(19.5%),PD 8例(19.5%),总有效率58.4%。中位生存期2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7个月。大部分患者在栓塞后出现栓塞后综合征(发热、呕吐、肝区疼痛),Ⅲ度骨髓抑制(发生率12.2%)、腹泻(发生率19.5%)等并发症,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持续TAI联合TAE治疗肝转移安全、有效,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评价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DSA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先接受TACE治疗,然后在DSA引导下行RFA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联合治疗后肿瘤的完全坏死率为85.4%。联合治疗术前、术后12个月 AFP值分别为(1 956.79 ± 514.61)ng/ml、(243.53 ± 128.6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4.22,P < 0.01)。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的肿瘤体积分别为(70.16 ± 23.59)、(49.28 ± 19.35)、(30.17 ± 12.14)和(11.78 ± 9.13)cm3,术后各期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9.98,P < 0.01)。结论 TACE联合DSA引导下RFA是肝癌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法。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观察加味柴芍六君子汤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中晚期PHC患者120例随机分配入组,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60例。治疗期间两组各剔除6例,最终各有54例患者完成临床观察。常规组采用TACE治疗,联合组在TACE基础上给予加味柴芍六君子汤,随症加减。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客观大小、中医症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3个疗程观察,肿瘤客观反应率联合组为66.7%,常规组为53.7%(P < 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腹痛、发热、呕吐、乏力)与治疗前比较都有明显改善(P < 0.05),且联合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 < 0.05)。联合组治疗后Th1/Th2比值高于治疗前(P < 0.05),且治疗后Th1/Th2比值高于常规组(P < 0.05)。骨髓毒性方面,联合组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肝功能和消化道不良反应及发热、心律紊乱发生率方面,联合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 < 0.05)。结论 加味柴芍六君子汤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能提高对PHC控制率,缓解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中晚期PHC综合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经肝动脉灌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4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TACE术中经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并根据肿瘤血管丰富程度分组,术后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并定期行实验室指标及肝脏CT/MRI/DSA评价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富血管肿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乏血管肿瘤组患者(85.7%比33.3%,P < 0.05),临床随访数据表明多数富血管的患者通过联合药物灌注治疗有效,生存时间6个月以上者达57.1%(16/28),对于乏血管肿瘤患者的治疗中病情进展的仅为26.7%(4/15)。结论 TACE术中经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摘要】 肝细胞肝癌是肝脏最常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外科手术不能切除中晚期肝癌首选的有效治疗方法。载药微球TACE术是一种新兴治疗方式,能够持续缓慢释放化疗药物,提高药物局部浓度,降低全身血药浓度。在超选择基础上,直径>100 μm载药微球TACE术安全有效,在肿瘤缓解率、减少手术次数、减少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较传统TACE术具有优势,对中期、Child- Pugh B级、体能活动状况1级、有两叶病变、复发性疾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但价格昂贵及当地医疗条件、医务人员能力、医保政策等限制了载药微球临床应用。载药微球TACE 治疗肝癌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与单独行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远期疗效的区别。方法 检索CBM、CNKI、PubMed、EMBASE、ElsevierSciencedirect、Lippincott,Williams & Wilkins、Springer数据库,收集所有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与单独性TACE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按照纳入标准选择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应用STATA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共纳入中外文献8篇,分别行亚组分析显示,TACE联合RFA治疗组的1、2、3年生存率均明显优于TACE单独治疗组[1年生存率:OR = 0.49,95%CI(0.33,0.75),P = 0.001;2年生存率:OR = 0.40,95%CI(0.23,0.70),P = 0.001;3年生存率:OR = 0.50,95%CI(0.36,0.69),P = 0.000]。结论 与单独行TACE治疗相比,TACE联合RFA治疗方案能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内皮抑素)联合肝动脉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常规TACE加重组人内皮抑素-碘化油乳剂栓塞;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TACE。所有患者术后1年内不定期复查CT或MRI ,以及DSA检查。观察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以及有无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比较瘤体缩小情况,AFP变化,6个月、1年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同时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1年生存率、AFP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75%(15/20)和60%(12/20);AFP下降值平均差为300μg /ml ;肿瘤新生血管、转移抑制明显。结论内皮抑素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1年生存率显著提高,AFP下降明显,肿瘤新生血管、转移抑制明显,且安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自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急诊动脉导管栓塞(TAE)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9月-2005年9月的16例自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急诊TAE治疗过程.16例患者中6例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结果16例患者急诊TAE治疗均止血成功,成功率100%.从肿瘤破裂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或发现血性腹水到TAE治疗结束时间为1.5~5 h,平均3.6 h,其中3例为1.5 h.TAE止血治疗后每例患者进行了2~6次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平均3.7次,结合CT导引肿瘤内无水乙醇注射(CT-PEI)5~9次/例,平均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评价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临床或病理确诊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TACE组31例,联合组(冷冻消融联合TACE)35例,随访时间5~35个月,通过评估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及生存时间等方面来比较2种方法的近、远期疗效。结果 2组比较,在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方面,联合组均优于TACE组(P<0.05),联合组生存期长于TACE组(P=0.038)。在0.5年、1年、2年总体生存率方面,联合组与TAC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冷冻消融联合TACE治疗能提高患者近期疗效并延长生存期,但确切效果还有待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评价宝石CT能谱成像(GSI)对肝癌 TACE术后疗效评估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经病理证实为肝癌经TACE术后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30例患者TACE术后1~3个月分别行宝石CT能谱扫描及DSA复查,两者平均间隔时间2~4 d。一次CT扫描得出混合能量(QC图)及能谱(Mono)图像,图像后处理采用ADW4.6工作站和GSI- viewer软件。采用2种方法观察,A法观察QC平扫、动脉期及门静脉期;B法观察最佳单能量、碘/水(iodine/water)基物质图及能谱特征。由2名从事腹部影像工作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分别对图像在后处理工作站上进行独立评价,结果与DSA对照,计算A、B 2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采用χ2检验比较2种方法的诊断能力。结果 30例TACE术后复查患者共检出154个病灶,DSA明确其中100个病灶有强化,54个病灶无强化。A法灵敏度为72.0%(72/100),特异度为77.8%(42/54);B法灵敏度为97.0%(97/100),特异度为94.4%(51/54),两者灵敏度及特异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04,χ2=7.11,P<0.05)。A法与DSA一致性中等(κ=0.47,P<0.01),B法与DSA一致性良好(κ=0.91,P<0.01)。结论 与常规CT相比,在不增加辐射剂量的前提下,GSI能明显提高小病灶及多发病灶的检出率;GSI根据能谱分析图的不同特征,反映肿瘤的同源性,客观地提示某一病灶是否为复发或转移灶,有效地鉴别肝脏乏血性肿瘤与其他病变,在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估及随访中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经病理证实为肝癌经TACE术后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30例患者TACE术后1~3个月分别行宝石CT能谱扫描及DSA复查,两者平均间隔时间2~4 d。一次CT扫描得出混合能量(QC图)及能谱(Mono)图像,图像后处理采用ADW4.6工作站和GSI- viewer软件。采用2种方法观察,A法观察QC平扫、动脉期及门静脉期;B法观察最佳单能量、碘/水(iodine/water)基物质图及能谱特征。由2名从事腹部影像工作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分别对图像在后处理工作站上进行独立评价,结果与DSA对照,计算A、B 2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采用χ2检验比较2种方法的诊断能力。结果 30例TACE术后复查患者共检出154个病灶,DSA明确其中100个病灶有强化,54个病灶无强化。A法灵敏度为72.0%(72/100),特异度为77.8%(42/54);B法灵敏度为97.0%(97/100),特异度为94.4%(51/54),两者灵敏度及特异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04,χ2=7.11,P<0.05)。A法与DSA一致性中等(κ=0.47,P<0.01),B法与DSA一致性良好(κ=0.91,P<0.01)。结论 与常规CT相比,在不增加辐射剂量的前提下,GSI能明显提高小病灶及多发病灶的检出率;GSI根据能谱分析图的不同特征,反映肿瘤的同源性,客观地提示某一病灶是否为复发或转移灶,有效地鉴别肝脏乏血性肿瘤与其他病变,在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估及随访中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比较单纯氩氦刀治疗、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和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前、后的甲胎蛋白(AFP)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①将9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氩氦刀治疗组(A组)、TACE组(B组)和联合组(C组),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②通过治疗前、后AFP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评价.结果 3组治疗后与治疗前AF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Th、Ts及Th/T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从AFP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分析,氩氦刀联合TACE治疗组AFP下降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好于其他单纯治疗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热化疗及热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将116例原发性肝癌分为3组。A组(常规组)38例,采用常温动脉灌注化疗及常温碘油栓塞。B组40例,采用热化疗及常温碘油栓塞。C组38例,采用热化疗及热碘油栓塞。B组加C组为热疗组。结果热疗组肿瘤缩小率优于常规组,3组术后肝功能变化情况无显著性差异。6、12、18、24个月生存率常规组分别为97%、58%、39%和18%,热疗组分别为99%、79%、57%、36%。B组和C组间在肿瘤缩小率及生存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动脉热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有明显的疗效,而对肝功能无明显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评价应用明胶海绵微粒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GSMs- TACE)同步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癌(HCC)合并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符合入组标准64例HCC合并脾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GSMs- TACE联合PSE患者34例,同期单纯行GSMs- TACE患者30例。观察术后4 d、1个月 AFP、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评估术后1个月肿瘤客观反应率。结果GSMs- TACE联合PSE组术后1个月患者外周血WBC、PLT 与术前比较均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GSMs- TACE组术1个月患者外周血WBC、PLT、RBC 与术前比较变化不明显,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肝功能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术后4 d胆碱酯酶(CHE)水平较术前降低,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CHE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两组患者术后4 d及术后1个月AFP值均较术前降低。GSMs- TACE联合PSE组和单纯GSMs- TACE组患者1个月ORR分别为85.3%和83.3%。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以发热、腹痛、胃区不适、恶心呕吐及胸腹腔积液为主,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GSMs- TACE联合PSE同步治疗合并脾亢原发性肝细胞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在治疗急性肾脏出血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评价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接受肾动脉栓塞并有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的13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急性肾出血患者,重点分析栓塞的临床疗效、栓塞前后肾功能变化及栓塞范围和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均获成功栓塞,技术成功率100%,平均栓塞范围22%。术后3d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压、心率有所恢复,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术前相比,术后3d肌酐水平增高(P=0.000),尿素氮轻度降低(P=0.346),术后7d,肌肝呈轻度降低(P>0.05),BUN则降低明显(P=0.011)。5例出现栓塞后综合征,1例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最后接受透析治疗。发生并发症患者的栓塞范围较大(U=1.500,P=0.006)。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急性肾脏出血合并肾功能不会明显加重肾功能恶化,控制栓塞范围是减少并发症的最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