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垦利X油田沙河街组储层厚度薄,单层厚度多数小于4 m,砂泥互层结构明显,受埋深影响,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储层预测难度大。充分应用工区三维地震信息,在精细层序格架约束下,通过地层切片及属性提取与分析技术,提取多种类地震属性,在地质分析及井点信息约束下,优选出最能反映沉积特征及储层分布的地震属性,然后分析井点砂泥岩参数与地震属性的相关性,建立储层参数与地震属性的关系对地震属性进行标定,最终在沉积模式约束下,实现基于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薄互沉积储层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2.
随着地震沉积学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大庆长垣油田密井网开发区陆相砂泥薄互层储层预测出现地层切片优选效率低、井震信息匹配分析难度大、地层切片与储层厚度缺乏量化的对应关系等问题。为此,在波阻抗特征分析、基于地质目标的保幅地震数据处理基础上,研究了地层切片自动优选、地震属性平面可信度分析、井—震结合厚度定量预测等方法,构成了大庆长垣油田开发地震沉积学技术基本框架,并研发了井震结合储层预测软件,提高了长垣油田开发地震沉积学储层预测精度和效率。实际应用表明,在密井网开发区仍然存在很多井数据无法确定的砂体变化,在井间可能发育宽度小于半个井间距的窄河道,开发地震沉积学对这些地质现象的预测与分析对于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震反演技术在桥口-白庙地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桥口-白庙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受构造位置和物源影响其沉积类型亦不相同,砂体分布和岩性变化大,应用地震反演技术,对储层进行预测,为油气分布和控制因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地震反演和储层预测采用了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把叠后的地震反射振幅数据变换为地层波阻抗数据,然后利用反演的波阻抗数据,估算出砂岩厚度和砂岩储层物性参数。根据该项技术,最终生成了各目的层的5类平面成果图,即地层厚度、平均波阻杭、预测砂岩厚度、预测砂岩百分比、预测砂岩平均孔隙度等值图。地震反演与储层预测结果表明,在井均匀分布的约束下,能较好地预测砂岩储集层的平面分布,圈定面积和砂岩发育区,反映出物源方向及可能的油气分布。  相似文献   

4.
地震反反演技术在桥口-白庙地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桥口—白庙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受构造位置和物源影响其沉积类型亦不相同,砂体分布和岩性变化大,应用地震反演技术,对储层进行预测,为油气分布和控制因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地震反演和储层预测采用了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把叠后的地震反射振幅数据变换为地层波阻抗数据,然后利用反演的波阻抗数据,估算出砂岩厚度和砂岩储层物性参数。根据该项技术,最终生成了各目的层的5类平面成果图,即地层厚度、平均波阻抗、预测砂岩厚度、预测砂岩百分比、预测砂岩平均孔隙度等值图。地震反演与储层预测结果表明,在井均匀分布的约束下,能较好地预测砂岩储集层的平面分布,圈定面积和砂岩发育区,反映出物源方向及可能的油气分布。  相似文献   

5.
孤北洼陷南部斜坡带沙河街组三段广泛发育灰质泥岩,因其速度和密度与砂岩的速度和密度相当,导致该区砂岩储层地震预测难度增大。为此,提出了一种综合应用地质、地震和测井信息,进行砂岩储层地震预测的方法。首先,通过对研究区沉积类型和地层展布特征的分析,遵循等时地层切片的基本原理,按砂层组厚度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然后,在分析灰质泥岩岩石物理学特征的基础上,优选出能够有效区分灰质泥岩和砂岩的泥质含量曲线作为敏感曲线;最后,利用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有效融合多尺度资料,实现储层的精确预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多尺度资料的综合应用,能够有效剔除灰质泥岩影响,提高砂岩储层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弱地震响应的碳酸盐岩储层识别难的问题,分两步进行预测:①利用储层厚度约束的剩余信号匹配追踪法识别碳酸盐岩储层顶界.该方法是将地震数据进行多子波地震道分解,对分辨率低于测井解释最大储层厚度的分解原子进行剔除,从剩余地震道分解原子中筛选出最能体现储层特征的原子进行地震重构;②通过对在地震复赛谱域提取的混合相位子波做反褶积来适当提高主频,从而识别呈弱地震响应特征的碳酸盐岩内幕储层.反褶积结果以实时动态交互显示,并以测井解释成果作为标定依据反复迭代,最终获得满足储层识别需求的地震数据体,突出包含储层信息的弱地震响应.在TZ45井区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该技术组合有效刻画出完整的"串珠"状反射特征,识别了内幕弱反射有效储层.  相似文献   

7.
渤海新近系规模相对较大的主河道是滚动评价潜力搜索的重点目标,而该类型河道通常延伸距离远、泥岩粉砂质含量变化快,导致目标储层的围岩之间波阻抗差异大,易形成围岩差异影响带来的假象,从而使储层的地震响应振幅相对强弱不能有效表征储层发育的真实变化情况,加大了储层精细预测和刻画的难度。为此,通过正演模拟分析了在该复杂地质背景下地震响应特征和机理,建立了不同地层地震响应的波形信息与对应的相位信息和地质信息之间的联系。创新提出一种基于地震相位分解的自适应强反射分离方法,通过采用稀疏反演复谱分解方法获得高分辨率且准确的相位谱,并对其所有频率成分进行反变换形成相位道集,实现地震数据相位稳定分解与重构,进而构建出一种新的地震地质解释维度,可有效去除特殊围岩等因素产生的强反射干扰相位分量并突显目标储层,解决了受围岩差异影响时储层地震响应“失真”的问题。最后,理论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应用结果表明,所提新方法显著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为渤海BZ油田滚动评价中的井位部署和储量估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邮凹陷断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油田高邮凹陷地震资料品质受构造破碎、野外地表复杂等因素影响,且目标砂体厚度往往小于地震垂向分辨率,从地震剖面上无法直接识别单砂体,利用现有地震资料提高储层预测精度难度很大。通过对高邮凹陷地质背景的分析和戴南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沉积背景分析、沉积砂体发育特征与控砂机制研究,综合运用地质、测井、钻井、地震资料,建立了一套断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方法:按照定性到半定量—定量化储层预测思路,利用叠前地震反演、地震AVO正演及属性分析等特色技术判断砂体发育区,开展定量储层厚度预测,最终综合定性、定量研究成果提高储层预测精度,提供有利钻探目标。勘探实践的高成功率充分说明该方法在断层—岩性油气藏勘探中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9.
利用谱分解技术对原始地震数据体进行相应的数学变换可得到调谐体、时频体和单频体(振幅体和相位体), 进而通过对调谐体、时频体和单频体的解释得到对目标体的地质认识。本文应用最大熵法定量求取储层厚度, 并对误差进行分析,同时运用频率扫描方法定性预测储层厚度变化,并利用广义S变换方法和交会融合预测沉积微相。首先,通过多井对比, 分析测井相和砂体厚度; 然后通过井震结合, 分析各井对应井段的薄层砂岩振幅调谐体, 确定合理的调谐频率, 并对砂体厚度进行分析; 再通过建立响应频率、砂体厚度与沉积微相之间的交会关系, 在测井微相约束下预测沉积微相。应用结果证实,谱分解技术结合井资料可直观地反映河道砂体储层厚度分布和沉积微相区带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立足砂泥岩薄互层地质背景下厚度小于λ/4(λ为地震子波波长)的单砂体地震储层预测,按照精细地层划分→砂体平面形态分析→砂体厚度预测的研究流程,提出地震沉积学研究思路。除曾洪流等倡导的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涉及的井-震高精度层序格架、地震岩性分析(地震子波相位调整)、地层切片制作等核心研究内容之外,认为以细分岩性为基础的压实校正及古地貌恢复、邻层干涉压制、井-震联动的地层切片浏览、非线性地层切片等技术可准确预测薄砂体平面形态。在精细地层划分方面,地震同相轴的等时性分析技术有助于优选与地质等时界面吻合的同相轴作为层序界面,而基于精细合成记录制作和时深转换的井-震精细对比,可以实现高级层序界面的识别和追踪解释。薄砂层厚度预测方面,除常用的振幅-厚度分析技术和峰值频率技术之外,认为振幅-频率融合和遗传化神经网络技术等综合地震属性预测方法同样可以实现对薄砂体厚度的半定量或定量预测。该方法对准确刻画薄互层中的单砂体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究切片的应用条件和分辨率对更好的利用切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这2方面采用正演模拟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地层切片仅适用于小于地震分辨率的薄层储层|地层切片的范围应大于或局部大于沉积体系的规模,且参考层间的地层厚度不能剧烈变化。切片的分辨率可以用检测率来表示,检测率满足横向分辨率往往小于垂向分辨率,薄层情况下,切片的分辨率比时窗属性的分辨率更高,地震资料的品质、地质背景以及所采用的切片方法是切片分辨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分频技术并不能改善地震资料品质和提高分辨率,但可以突出储层的有效信息|与薄互层情况下的地震切片相比,单一薄层情况下(泥包砂)的地震切片分辨率更高|保证切片的相对地质等时是地质体能够识别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珠江口盆地A油田礁滩灰岩储层超薄、横向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及孔、渗关系复杂,加之海上钻井资料少、地震资料的纵、横向分辨率低,导致低渗储层甜点评价难度大。为此,建立了物探-测井-地质一体化定量解释薄层灰岩低渗储层甜点的技术对策。针对灰岩速度异常、厚度小、横向变化快等复杂油气藏,结合全波形反演的浅中层速度建模和网格层析中深层速度建模方法,利用反射波和折射波能量更新速度模型,减少速度误差,有效改善了成像质量,从而确保相带划分精度。基于孔隙形态因子校正技术优化复杂灰岩孔、渗关系,直接使用稳定的地震反演弹性参数解释渗透率,从而将渗透率解释模型向三维空间扩展。对于薄层、少井条件的地震资料反演,首次运用综合一维测井岩相和二维平面相联合嵌套约束的分级相控叠前高分辨率地震反演技术,定量表征了礁滩灰岩油藏低渗储层甜点。结合地震数据及反演结果精细解释了礁滩体层位,将灰岩层段分为致密碳酸盐岩台地、生物滩、下部生物礁以及上部生物礁共四个研究单元;认为灰岩低渗储层甜点局部发育,主要分布在1井以北、2井以南的礁滩主体部位。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经过几十的勘探,、开发已成为重要的天然气工业基地,碳酸盐岩地层为主要油、气产层。在四川山区针对碳酸盐岩储层开展地震勘探取得丰富成果,但也面临诸多技术难点。将其归纳为五点:(1)碳酸盐岩出露区地震资料采集难;(2)薄碳酸岩地层及波阻抗差微弱的储层界面反射成像难;(3)碳酸盐碉储层横向预测难;(4)特殊油气储集体预测难;(5)碳酸盐岩储层含油、气、水判别难。文章分析了这些难点形成的原因;提出了  相似文献   

14.
白垩系Mishrif组是伊拉克南部碳酸盐岩主力产层,属于典型的碳酸盐缓坡沉积,其中内缓坡高能滩相是优质储层最发育的部位。通过对伊拉克南部多个油田资料深入分析,发现Mishrif组中普遍存在有潮道沉积特征的优质储层,且多数潮道沉积在过去被当作另一种滩相沉积。笔者综合大量的岩心、铸体薄片、测井以及地震资料分析后,证实这部分储层为潟湖环境中潮道沉积,其分布广泛,是具有代表性的沉积亚相。潮道沉积岩石颗粒分选、磨圆较好,发育层理构造,粒级向上表现为正韵律或均质特征,对应为“钟形”或“箱形”测井响应特征以及弱波峰夹层地震响应特征,平面上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分布,整体上表现为由北东向南西迁移的特征。该研究说明碳酸盐岩地层中也发育成规模的潮道沉积,对缓坡背景下沉积模式研究是重要发现和补充。碳酸盐缓坡潮道的认识也为储层预测提供了新思路,进而为该类油藏开发方案设计与调整提供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陈勇 《石化技术》2020,(2):94-95
选择N工区为研究目标区,对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甜点"关键参数进行地震预测研究。文中对比分析了页岩气储层及非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结合实际钻井建立了页岩气储层地质模型,利用地震正演方法研究了页岩气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页岩气地质"甜点"关键参数的地震预测思路以及确定了拟采用的地震技术。最终,利用测井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拟声波地震反演技术、地震参数反演技术等完成了研究目标区目标段的页岩气地质"甜点"关键参数页岩厚度、有机碳含量、孔隙度、含气量的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较吻合。  相似文献   

16.
非常规油气勘探、评价和开发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商业开采潜力大,北美页岩油气已经实现工业化和商业化成功开采.因不同于常规储层的低孔、低渗等特征,非常规储层的勘探、评价和开发需要一套新的技术和方法.在对北美已经商业化生产的Eagle Ford,Marcellus和Hawkville等区块的页岩勘探、评价和开发技术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针对非常规油气勘探、评价及开发的方法.首先通过二维和三维地震技术以及试验井勘探,识别盆地形态和边界、储层厚度和面积;其次通过岩心数据对测井曲线进行校正,获取包含测井资料、岩石物理分析成果和“七性关系”处理的测井解释综合成果图,并结合地震识别技术,对有利储层及“甜点”区分布进行预测;最后,应用地质导向技术,引导水平井钻井在相对高品质储层中持续安全稳定的进行,并结合三维地震技术,针对不同地质储层情况设计不同的压裂增产方案,达到有效增产效果.这些新方法的成功探索,能为中国致密油气、页岩油气及煤层气的勘探、评价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页岩油储层微观孔隙储集特征是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资料。采集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罗69井沙河街组三段页岩油层段18块岩心样品,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实验,研究页岩油储层孔隙发育特征。沾化凹陷沙三段页岩油层段为泥岩和灰岩的过渡岩性,以灰质泥岩、泥质灰岩和含泥灰岩为主,夹少量灰岩薄层。页岩油层段主要孔隙类型包括泥质碎片间微孔和碳酸盐矿物的溶蚀孔、晶间孔和晶内孔。页岩油层段的储层孔隙主要由泥质部分提供,泥质粒间孔提供的面孔率贡献最大,方解石溶蚀孔对面孔率有一定贡献,晶间孔和晶内孔的面孔率贡献最低。页岩油储层孔隙的孔径属于纳米级和微米级,纳米级孔隙数量占绝对优势,然而储层孔隙面积主要由数量较少的微米级孔隙提供,即页岩油开发的储集空间应该以微米级孔隙为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8.
纳米油气与源储共生型油气聚集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对比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类型、地质特征及勘探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纳米油气"的概念,指出"纳米油气"是未来石油工业的发展方向。纳米油气是指用纳米技术研究和开采聚集在纳米级孔喉储集系统中的油气,纳米油气主要分布在烃源岩层及与其大面积紧密接触的近源致密储集层系中,涵盖了页岩油、页岩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油、致密砂岩气、致密灰岩油等,储集层孔喉直径一般为纳米级;油气水在纳米孔喉中渗流能力差,相态分异难,主要依靠超压驱动,油气被滞留吸附,在源储共生致密层系中大面积连续分布。中国含油气盆地发育源储共生型致密层系、碳酸盐岩缝洞层系、火山岩缝洞层系、变质岩裂缝层系等多种类型油气聚集层系,其中源储共生层系油气聚集位于盆地中心或斜坡部位,源内或近源层状大面积聚集,是资源分布的主体和未来发展重点领域。以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源储共生型油气聚集为典型实例,提出连续型油气"两线一区"(即源储共生层系油气聚集顶底界线、油气连续聚集边界线、"甜点"分布核心区)评价方法。图10表9参32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仪陇地区飞仙关组鲕粒滩型储层埋藏深度较大,沉积地质背景较为复杂,钻至深层的探井较少,难以准确预测鮞粒滩型储层的空间分布,制约了飞仙关组的油气勘探。飞仙关组储层主要为该组的一段、二段鲕粒滩,岩性以亮晶鲕粒灰岩和残余鲕粒灰岩为主,大多分布于台缘带上。地震正演模拟结果显示,鲕粒滩在地震剖面上外形呈现为透镜状,具有较强振幅和较低频率。采用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在鲕粒滩发育的台缘带上,利用地震振幅属性有效地预测仪陇—平昌地区飞仙关组鲕粒滩储层的空间展布。鲕粒滩型储层的识别及其分布特征与实际钻探结果匹配度较高,证明通过地震属性分析对鲕粒滩型储层的识别及分布进行预测是切实可行的,为下步对该类储层进行勘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沉积相分析、地震正演模拟与地震属性分析有机结合能有效进行深层鲕粒滩储层识别与勘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