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获得高效防尘口罩的过滤材料,以聚乳酸(PLA)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PLA纳米纤维并沉积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非织造布基材的表面,制备静电纺PLA/PET复合过滤材料。研究了复合过滤材料的结构、纤维直径及过滤性能。结果表明:PLA/PET复合滤料显著改善PET非织造布的过滤性能;随着PLA纺丝液的质量分数的增加,PLA/PET复合滤料的过滤性能逐渐变小;随着电压的增加,过滤性能逐渐增加;PLA/PET复合滤料的过滤效率可以达到98%以上,具有良好的高效防尘性能。  相似文献   

2.
非织造布     
《化纤文摘》2005,34(2):37-39
20052226生物降解三明治型纤维素/聚酯非织造布的生产及产品性能Negulescu I.…;INDA-TAPPI Conference,2002.p.142(英)三明治型非织造材料的生产工艺为:将纤维素非织造布和生物降解聚酯填褥铺展,以热压熔融聚酯,稳定和定形此非织造布。纤维素非织造布是以针刺工艺制造的,原料为去除木质素的甘蔗渣纤维和棉纤维,其重量比为3∶1。聚酯材料由熔喷褥子组成,原料为聚(己二酸丁二酯-共聚-对苯二甲酯)。此非织造布的性能由材料层的层数和对此三明治非织造布进行热定形时所使用的压力而控制。对此三明治非织造布特别感兴趣的是其粘弹性能、强…  相似文献   

3.
《合成纤维工业》2016,(4):14-18
以木浆纤维、粘胶纤维和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纤维(ES纤维)为原料,以木浆纤维/粘胶纤维质量比、粘胶纤维长度、ES纤维长度为因素设计正交实验方案,采用湿法成网非织造工艺,制备面密度为50~60g/m2的可冲散非织造材料,研究了各因素对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粘胶纤维越短,非织造材料越容易分散;随着木浆纤维比例的增大,非织造材料的柔软度、吸水性、湿态断裂强力都呈下降趋势,手感变差,综合性能降低;当粘胶纤维长度为4 mm、ES纤维长度为4 mm时,非织造材料的均匀性好、可冲散性最好;当木浆纤维质量分数为55%,粘胶纤维质量分数为40%、长度为4 mm,ES纤维质量分数为5%、长度为10 mm时,非织造材料的断裂强力最大、柔软度最好。  相似文献   

4.
以废弃无纺布为研究对象制得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通过热压成型技术制备PET/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复合膜,研究了不同PET纤维含量对PET/LLDPE复合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T纤维在LLDPE基体中均匀分散,纤维与基体相界面结合力较强;PET纤维的异相成核作用促进了LLDPE的结晶,使结晶度增加;纤维的加入显著改善了PET/LLDPE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当PET纤维质量分数为0.1%时,PET/LLDPE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提高了38.60%,断裂韧性提高到原来的1.5倍。  相似文献   

5.
将废弃胶原蛋白引入到经过甲苯减量的海岛型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体系中,然后对其进行乙烯基胶原蛋白浸渍工艺研究,使得具有碳碳双键的改性胶原蛋白在PA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中成膜,从而替代现行工艺中的聚氨酯成膜工艺。结果表明,制备所得的胶原蛋白/聚酰胺纤维非织造材料的视密度、均匀度、吸湿性、透湿性和抗张强度均增加;吸湿性和透湿性均优于传统工艺制造的PA/PU基材;加脂处理后基材的柔软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最终构建出的胶原蛋白/超细纤维非织造复合基材吸湿透湿性良好,柔软性、弹性较优,力学性能与传统PA/PU基材相比也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热压技术将熔体静电纺纤维与传统非织造织物在线复合,制备熔体静电纺热压复合过滤材料,探讨热压压力、热压温度和收集速度对复合过滤材料过滤性能、剥离强力与断裂强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熔体静电纺纤维经热压后良好贴附在非织造基材表层;随着热压压力的增加,复合过滤材料的过滤性能得到一定提高,剥离强力随之增大,断裂强力先增大后急剧减小;热压温度对复合过滤材料的过滤性能影响不大,但对其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复合过滤材料的剥离强力和断裂强力随着热压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收集速度的减小,复合过滤材料的过滤效率、剥离强力和断裂强力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废旧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纤维为增强材料,制备了聚氨酯(PU)/UHMWPE复合材料,并采用电子万能拉力试验机、抗冲击强度测定仪、热线法快速热导仪等研究了硅烷偶联剂KH550及其用量、UHMWPE纤维用量对PU/UHMWPE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UHMWPE纤维质量分数为3%,KH550质量分数为5.0%时,制备的PU/UHMWPE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为优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分别为17.0 MPa,35.8%,11.8 MPa,导热系数为0.023 W/(m·K)。  相似文献   

8.
采用低温氧等离子体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非织造布接枝丙烯酸(AA)后,再接枝壳聚糖,探讨了氧等离子体参数对接枝AA后PET亲水性的影响,以及接枝壳聚糖后其PET非织造布抗菌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氧等离子体处理PET非织造布后,其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接枝AA后PET亲水性提高。低温氧等离子体处理PET非织造布接枝AA改性的最佳条件为:工作压强30 Pa,放电功率40 W,处理时间2 min。接枝壳聚糖后,PET非织造布具有抑菌性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9.
非织造布     
20063244射流喷网非织造布用聚酯短纤维Salvio G.;Chemical Fibers International,2004,54(2),p.98(英)由Montefibre研究所进行的中试实验工作结果证实,降低由射流喷网法工艺得到的PET短纤维纤度,对制造纯纤维和共混的轻质非织造布具有某些正面效应。尤其是用于卫生用品和医用产品的水缠结加工,如所推荐的1.3dtex纤维,这些较细纤度的纤维有很多优点,如纯纤维和与粘胶纤维共混其干强度较高,织物比较蓬松,均匀性较好,不产生某些负面副作用(如1.7dtex纤维那样的梳理性能)。这种均匀性能也使得在加工阶段的工艺过程稳定。以相同的最终非织造…  相似文献   

10.
PET/EHDPET异形共混纤维非织造布的吸排水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碱减量率的聚酯/水溶性聚酯(PET/EHDPET)异形共混纤维非织造布的吸排水性能,探讨了碱减量率和温度等因素对非织造布吸排水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ET/EHDPET异形共混纤维非织造布随着碱减量率的增大吸排水性能提高;随着温度的升高,排水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11.
以低聚物多元醇(N220、N330和N303)为软段、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OCA)为硬段、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增塑剂和轻质碳酸钙(CaCO3)为填料,合成了聚氨酯(PU)弹性密封胶。着重探讨了不同助剂与PU弹性密封胶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w(辛酸亚锡)=1%~2%、w(轻质CaCO3)=30%~70%和w(DOP)=5%~20%时,PU弹性密封胶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较适宜的表干时间和硬度。  相似文献   

12.
孙静怡 《精细化工》2020,37(6):1184-1192
以聚丙二醇(PPG 2000)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50)为原料,利用预聚法合成聚氨酯(PU)。在预聚过程中加入碳纳米管(CNT),合成碳纳米管/聚氨酯(CNT/PU);在扩链过程中加入炭黑(CB),合成炭黑/聚氨酯(CB/PU)。结合静电纺丝制备CNT/PU、CB/PU纳米纤维。采用SEM、TEM、FTIR、DSC、XRD对两种纳米纤维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纳米纤维膜的电性能、力学性能及传感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由于CNT/CB在聚氨酯软硬链段的选择性嵌入,聚氨酯纳米纤维的微相分离程度分别增大/减小;相对纯PU纳米纤维膜,CNT/PU纳米纤维膜的断裂伸长率降低,CB/PU纳米纤维膜的断裂强度提高。导电填料(CNT、CB)的含量以聚氨酯的质量(PPG 2000、MDI-50和无水乙二胺的总质量)为基准,当CNT的含量为6.0%时,CNT/PU纤维膜的电阻率为1.22Ω·m,传感系数GF为45.64(拉伸应变在80%~120%);当CB含量为12.5%时,CB/PU纤维膜的电阻率为0.14Ω·m,传感系数GF为167.43(拉伸应变在80%~120%)。  相似文献   

13.
滤材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熔喷非织造布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熔喷非织造成网系统,制备了滤材用高熔融指数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熔喷非织造布,分析了空气压力、接收距离、泵供量等成网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参数对纤网中PBT纤维的形态和结构,对PBT熔喷非织造布的纤维直径、面密度、断裂强力以及孔隙直径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选用PP纤维为基体,黄麻纤维为增强体,采用针刺非织造技术和模压技术成功制备了汽车内饰用麻纤维增强PET/PP非织造复合材料。通过改变麻纤维含量分析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尺寸稳定性、吸水性和隔热性能,研究麻纤维对PET/PP非织造复合材料的增强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麻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和隔热性能提高显著,尺寸稳定性有较大改善,吸水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一定比例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进行复合纺丝纺制以PTT为皮,PET为芯的大直径PTT/PET皮芯型复合纤维,研究了熔体温度、冷却水温度、复合比对PTT/PET复合纤维力学性能和弹性回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佳的PTT和PET的熔体温度分别为265℃和285℃,冷却水温度为50~60℃,PTT/PET质量比为50/50;随着PTT含量增加,PTT/PET复合纤维的断裂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加,弹性回复率增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非织造-模压工艺,以苎麻纤维为增强体和聚丙烯(PP)纤维制备了PP/苎麻纤维复合材料,然后添加玻璃纤维(GF)对PP/苎麻纤维复合材料进行增强改性。分别研究了不同含量苎麻纤维、GF对复合材料弯曲性能、剪切性能及吸水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改性前后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的微观形貌变化。结果表明,当PP/苎麻纤维复合材料中苎麻纤维体积分数为40%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剪切性能最优;当添加体积分数为5%的GF和35%的苎麻纤维时,PP/GF/苎麻纤维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层间剪切强度分别增加18.48%,10.22%和31.41%,且复合材料吸水率最小。  相似文献   

17.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异佛尔酮二胺(IPDA)为硬段,以聚氧化丙烯二醇(PPG)、聚四氢呋喃二醇(PTMEG)、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二醇(PNA)或其混合物为软段,制备了系列聚氨酯(PU)树脂。通过FT-IR、GPC、力学性能及附着牢度测试,研究了软段的结构、组成及含量对PU树脂耐湿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TMEG为软段的PU树脂具有较好的耐湿热性能,但其黏度过大。以PTMEG部分替代PPG或PNA可提高PU树脂的耐湿热性能。随着软段含量的减少,PU树脂的耐湿热性能提高,吸水率降低。当PPG/PNA/PTMEG质量比为2/2/1,且软段质量分数为73.2%时,PU树脂的黏度接近应用上限,对PET膜的附着牢度保持率最大,达到92.2%。  相似文献   

18.
以聚醚二元醇(N-220)、聚醚三元醇(N-330)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端-NCO基PU(聚氨酯)预聚体;然后将PU预聚体与固化剂(EP330N)、N-220、丙三醇、增塑剂、催化剂(辛酸亚锡)和填料(轻质碳酸钙)等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制得PU弹性灌浆材料。以拉伸性能和胶接强度为考核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选出制备该灌浆材料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R=n(-NCO):n(-OH)=1.05:1、n(N-220):n(N-330)=5:1、w(增塑剂)=40%(相对于预聚体质量而言)、w(辛酸亚锡)=2%(相对于总物质的质量而言)和w(轻质碳酸钙)=30%(相对于总物质的质量而言)时,PU弹性灌浆材料既具有较大的断裂伸长率,又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胶接强度,并且可用于大变形、高位移量的水泥伸缩缝、裂缝等修补。  相似文献   

19.
将分子筛、添加剂(分散剂、交联剂)以不同的比例和PET切片共混进行母粒法熔融纺丝,制得分子筛改性PET纤维,并测定纤维的力学性能、吸湿性能和染色性能。结果表明:当纤维中分子筛质量分数为2%时,改性PET纤维的可纺性较好;添加剂含量存在最佳值,与纯PET纤维相比,分子筛:分散剂(质量比)为1.0:1.8时,改性纤维断裂强度提高39.7%,含湿率提高30.4%,上染率提高7.7%;分子筛:分散剂:交联剂(质量比)为1.0:1.2:0.2时,改性纤维断裂强度可提高62.7%。分子筛在改性PET纤维中分散均匀,并形成了拟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20.
目前石油基多孔吸声材料在市面上被广泛应用,在环保方面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因此需要开发绿色可降解的多孔吸声材料。首先以聚乳酸(PLA)纤维为原料,通过针刺非织造工艺制备了PLA针刺非织造材料,考察了针刺道数、纤维喂入量、针刺深度对非织造材料结构和吸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的纤维喂入量和适当针刺深度能够显著提升非织造材料的吸声性能,在针刺道数8道和针刺深度5 mm下制备的面密度为300 g/m2的针刺非织造材料(PLA300-8-5)吸声系数可达0.56。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不同形貌的PLA超细纤维,并将其与PLA300-8-5非织造基材复合,构建PLA超细纤维复合吸声材料,探究了纤维形貌及超细纤维膜厚度对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纤维及较厚的纤维膜可以有效增强吸声性能。PLA超细纤维复合吸声材料的构建为后续新型高效吸声材料的设计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