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为提高实际生产中的热轧带钢质量及生产效率,建立了兼顾负荷均衡和板形最优的负荷分配模型,采用传统经验法对负荷进行初步分配,并在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中引入收缩因子,提出基于带收缩因子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初始分配结果进行优化。研究表明,与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相比,收缩因子的引入能够有效地控制粒子的飞行速度,并改善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增强算法的收敛精度与收敛速度。函数测试结果显示,带收缩因子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在3类基准函数中的精度均为最优。负荷分配仿真模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很好地满足轧制力和相对凸度的目标需求,体现了带收缩因子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优越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因轧制工艺排布不合理而降低叶片表面质量的问题,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分析不同压下率ε、摩擦因数μ和轧制速度v等工艺参数对叶片表面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建立叶片的表面粗糙度、硬度以及残余应力预测模型,并基于Design-Expert检验法验证预测模型的显著性。以表面粗糙度最小、硬度和残余应力最大为多目标函数,采用差分进化算法对不同轧制工艺进行了优化,获得叶片轧制工艺优化参数为ε=13%、μ=0.04、v=6 mm·s-1,对应的硬度值为329.8 HV、表面粗糙度为0.317μm、残余应力为-738.5 MPa,该研究结果为叶片的轧制加工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500热连轧窄带钢生产线Φ650三辊粗轧机组采用双根轧制代替单道次轧制的优化方案,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对Q235B钢优化前、后的整个粗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前后轧件断面温度、等效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基本一致;特征点温度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前5道次轧件侧面出现了明显的双鼓形;由于采用共轭孔型轧制,上下轧槽直径不对称,轧件上表面应力、应变比下表面略大;对优化前后的轧制力及轧件尺寸进行了分析对比,校核了优化前后粗轧机的主设备能力。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轧线生产能力提高28.47%。 相似文献
6.
热连轧负荷分配本质上是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并且不同目标函数的重要性不一样。针对这个问题,引入偏好信息对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进行改进,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按照给定的偏好信息寻找到相应的Pareto解。并设计了基于该改进算法的热连轧多目标负荷分配优化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8.
主要介绍了热连轧精轧机组轧制力比率负荷分配方法,阐述了初始厚度分配以及负荷分配的原理。采用模型经验值并在轧制过程中进行适当修正,得到较为合理的目标负荷分配比率。由机架出口厚度初值的计算结合Newton-RaPhson法进行反复迭代,最终可得到最佳的厚度分配值。实践证明轧制力比率负荷分配方法能够保证精轧机组运行顺稳,满足在线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介绍了河钢集团唐钢公司对Nb、Ti微合金化高强薄规格QStE700T带钢的研发及其应用情况。通过化学成分设计,以及对加热炉温度的制定,板坯温度均匀性的控制,轧辊凸度、轧制负荷分配和轧制速度的优化,实现了1.2 mm厚带钢的稳定生产。热轧带钢组织以铁素体和贝氏体为主,其力学性能和扩孔性能满足了汽车零件的生产与轻量化要求,目前该产品已用于挂车车厢的生产。 相似文献
13.
14.
针对日照钢铁有限公司生产的薄板坯产品竞争力不足、库存压力大、市场销量有限以及利润较低等问题,决定采用常规热轧生产线实现70~95 mm薄板坯的轧制.基于日照公司2 150 mm半连续热轧产线,分析了其采用薄板坯的技术难点,即存在加热易出现板坯塌头、粗轧板坯温降大及易出现扣翘头,无法实现自动卸卷的问题.为此,对薄板坯加热... 相似文献
15.
An analytical model for general asymmetrical cold rolling is proposed to investigate the behavior of sheet during asymmetrical
rolling using the slab analysis. Neutral points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rolls and the strip, rolling pressure distribution
along the contact interface of the roll and strip, and rolling forces, as well as rolling torque, can be calculated easily
using this model. Rolling pressure distribution, rolling force, and rolling torque, which are affected by various rolling
conditions such as roll speed ratio, thick-ness reduction, front and back tension, etc., are analyzed. Additionally, the limiting
rolling conditions be-tween reduction and roll speed ratio, or front and back tension, under which the rolling process can
be accomplished successfully, are discussed. By comparing analytical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of rolling force,
it is apparent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can successfully provide useful knowledge for designing the pass schedule of the asymmetrical
cold strip roll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16.
主应力法计算蛇形轧制的轧制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使用主应力法建立蛇形轧制过程中轧制力与轧制力矩的解析预测模型。将解析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解析模型的准确性。运用该模型对蛇形轧制过程中不同的异速比、轧辊偏移距离、压下量和摩擦系数对轧制力和轧制力矩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同时研究"搓轧区"对轧制力和轧制力矩的影响。结果表明,异速比的增大将导致"搓轧区"的增大,从而使轧制力和上轧辊轧制力矩减小,下轧辊轧制力矩增加。当异速比增大到速度较大的轧辊带动速度较小的轧辊时,慢速轧辊的轧制力矩将变为负值。轧辊错位距离的增大导致"搓轧区"减小,从而导致轧制力增加,上、下轧辊轧制力矩减小。压下量的增加导致"搓轧区"的减小,从而导致轧制力和上、下轧辊轧制力矩的增加。轧辊与轧板之间摩擦系数的增加使"搓轧区"减小,同时导致轧制力和上、下轧辊轧制力矩同时减小。研究为蛇形轧制在超大厚度板材制造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Ф函数负荷分配方法,是一种无迭代的负荷分配方法。在热连轧规程分配中采用Φ函数负荷分配方法,计算得到热连轧精轧轧制规程,用热连轧厂负荷分配实际数据,验证了Ф函数负荷分配方法模型的实用性。分析了热连轧生产中的过程数据,在理论和实践上证明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