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一磊  陈晨  陈喆华 《中国园林》2023,39(3):125-130
楔形绿地作为城市规划中重要的空间类型,自诞生之日起,其规划思想一直受到不同规划理论和学派的影响。在考察楔形绿地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后,聚焦中国上海市浦东楔形绿地的建设目标、规划体系和开发机制。以张家浜楔形绿地为例,探讨了上海市楔形绿地的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并提出多主体、多元因素博弈形成动态平衡的开发机制和市场化的开发模式,是张家浜楔形绿地开发得以成功推进的重要经验。在上述案例经验的基础上,认为特大城市的楔形绿地建设需要规划编制体系、规划实施与管理及开发建设模式等多方面的自我创新和能力建设,可为其他特大城市的楔形绿地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识别特大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编制内容体系上的不足,并结合广州绿地规划编制经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包括:创立了城乡一体的绿地规划编制框架,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构建“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将绿道规划纳入绿地系统规划,提出绿地系统分层管控体系等,进一步完善了特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3.
《规划师》2020,(9)
文章在总结"三区三线"规划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思辨其划定逻辑及对生态文明改革的价值,提出生态文明体制下"三区三线"的规划治理逻辑:应加强对各类空间性规划管控制度的整合,建立口径一致、权责统一的规划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对自上而下的"三区三线"相关制度的梳理,建立与事权一致的"三区三线"分层、分级管控体系;基于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与监督体系,强化战略留白,完善规划编制体系,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实施性。  相似文献   

4.
《规划师》2016,(2)
随着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逐步提高,生态建设逐渐从被动性、注重"量"的绿地建设转向主动性、注重"质"的生态营造。在此背景下,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作为城乡绿地保护和管控的重要依据,应及时转变编制思维,以满足新时期城乡发展的需求。文章以宁波市两版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为例,提出规划应跳出传统"城市本位"的规划编制理念,走向城乡统筹的"大绿地"理念,打造集生态保护、休闲慢行和防灾避险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品质绿地",同时完善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规划管理。  相似文献   

5.
刘蕾 《中外建筑》2015,(4):90-91
"城乡绿地系统规划"是目前优化城乡绿地空间布局、保护城乡生态系统的常规途径。自2002年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和《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以来,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逐步规范与完善,各个城市的绿化建设水平显著提高。但规划后的城乡绿地系统建设是否达到规划的预期成效,抑或是它是否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应对解决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需求,值得我们更加深入的思考。本文旨在对当前国内外城乡绿地系统规划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基础性研究,从城乡绿地系统规划涉及的规划理念、编制内容、技术方法、规划协调和规划管控五方面分析,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寻求优化符合当前时代发展需求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途径,完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武汉近郊区规划管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之凌  汪云  夏巍 《规划师》2013,(9):94-98
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对城乡规划管控提出新的要求。在特大城市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紧邻主城的近郊区是矛盾与问题最为突出的区域,也是对特大城市未来空间结构产生最大影响的区域,亟待建立一套完善的规划管控体系予以有效引导。研究以武汉为例,从构建城镇空间发展整体格局,确立"两线三区"空间管控模式,完善集中发展区规划管控体系,建立生态框架区域管控制度保障,形成规划管理"一张图"平台等,探索"图""底"规划编制同步、规划与政策跟进同步的特大城市近郊区规划管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前的城市绿地系统从规划到建设,更多地关注技术层面如何构建完善绿地空间网络,而较少考虑规划在管理层面推进后的具体实施,规划与实施脱节是对绿地系统规划可操作性的质疑。在分析现行绿地系统编制体系及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昆明绿地系统规划编制过程和方式的回顾,总结所取得的实践效果与经验,提出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以实施为导向的规划模式,并对其工作流程、关键环节进行论述,进一步探索城市绿地如何实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生态空间规划提供了顶层保障,也为生态空间建设带来新要求与新变革。上海市生态空间规划经历了基本生态网络构建、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目标、专项规划顶层建设指引的发展历程,逐渐明确了生态空间布局结构与保护建设思路。生态空间在下一步建设中,重点关注实施传导体系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新背景下,生态空间规划通过三个方面建立规划传导路径:以指标约束为主线纵向传导生态空间保护要求;通过单元规划、详细规划构建横向衔接机制;建立动态行动规划机制有序实施保护建设任务。依托空间信息平台、信息化技术、法规政策支撑,建立完善规划传导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16,(3)
随着国家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出更高要求,各大城市愈来愈关注城市生态空间的规划、管控及实施。文章以武汉为例,以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持续开展的一系列生态空间规划等相关研究为基础,从构建全域生态空间规划体系、探索生态空间管控模式与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等层面,提出一整套特大城市生态空间规划及实施思路,为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特大城市集约有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前城市生态规划的工作重点已经逐步转移到生态功能区的划定和实施,确保生态保护工作在空间上落地、纳入规划管理体系。近年来国内深圳、北京、武汉等大城市纷纷通过空间管制、基本生态线管控等方式,探索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生态资源保护的方法。然而,面临"发展"与"保护"的矛盾,这类生态功能区规划在实施中困难重重。本文选取大伦敦和兰斯塔德两个特大城市地区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旨在对我国的生态功能区规划实践提供经验借鉴。研究显示,生态功能区规划编制与实施,应注重生态功能区政策制定的刚性与弹性,明确生态功能区的补偿与主动发展机制,构建生态功能区规划实施的法定体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借鉴国外宜居城市绿地建设的做法和理念,分析宜居城市对绿地建设的要求,针对广州实现宜居城市中绿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广州新一轮绿地系统规划修编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包括城乡一体的绿地规划理念、多样功能的绿地规划导向、基本生态控制线的优先保护、公园服务网络体系的多层次构建、规划编制适度超前与实施策略探索等。  相似文献   

12.
张翔  肖红娟 《规划师》2013,29(8):21-26
在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下,科学的城乡规划指引能有效弥补城乡规划法律规范的不足,指导规划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服务地方政府的规划管理。广东省近年来围绕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政策声明,制定了规划编制、技术标准和管控导则等城乡规划指引,在规划编制指引和技术标准方面进行了创新,以"绿色、智慧、包容、人本"的理念制定宜居建设指南,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研究通过借鉴国内外案例,梳理规划指引体系,分析广东省规划指引的实践活动,并对其基础性技术标准和地方性管控导则较少、体系层次不清晰、制定过程公开性不足等问题进行思考,提出未来应进一步明确规划指引在规划编制、管理和实施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省级政府政策性、基础性指引和地市级政府程序性、技术性指引的制定,逐步建立制度化的规划指引编制、修订和完善社会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从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出台,我国乡村发展与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对于乡村而言,不同行政层面的乡村发展建设管控内涵均不相同。文章基于我国行政管理体系特质,解析不同行政管理层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特征,提出以落地实施的物质空间规划为抓手,配合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改革,共同助推国家战略在县域层面的落地实施。并以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乡村振兴规划为例,通过构建杨陵三农现代化发展空间平台及其支撑体系和实施保障机制,以及分期分级分类且建设主体明确的项目库等推动规划实施。同时,规划提出物质空间规划与政策文本相结合的成果表达形式,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有序展开。  相似文献   

14.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绿地系统规划 创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同时将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五大发展理念"提升到了国家治理的战略高度。继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也延续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明确要求"保护生态屏障,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在此背景下,与以上工作内容密切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及时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进行重新审视,自身地位和作用是否发生了变化?并以此为出发点,思考绿地系统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如何支撑国土空间规划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如何通过绿地布局以实现游憩、生态等产品有效供给,如何协同其他专项规划以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从解读2019年颁布的《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51346-2019)的角度,就管控思维、体系地位和编制创新3个方面对全新规划体系下的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5.
袁川乔  卢旸 《城乡规划》2023,(3):99-107
城市绿地系统的科学规划与有效管控对城市的生态功能、景观价值、社会效益均有重要的意义。在公园城市理念下,城市绿地系统面临从保量到提质的重要转型,其规划与管控也面临更加精细、高效的现实需求。文章探索了成都地区城市绿地系统体系构建,立足功能需求、要素供给研究绿道选线方法,基于定性与定量评估探究公园绿地规划布局及设计策略,并探索精细化、定制化功能引导方法,高水平构筑公园城市绿地空间结构;在绿地系统管控层面,从指标、空间、功能三个维度构建一套“底线约束+目标引导”的管控模式,在满足城市绿地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建立绿地品质提升和特色塑造的管控体系,支撑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16.
201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开始逐步推进"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工作。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标志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工作正式全面展开。空间规划是政府加强空间管控、协调空间秩序的重要手段,积极探索构建市域层面空间管控体系,切实发挥空间规划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在总结我国市域空间管控体系现状主要特征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发展定位、空间管控和建立健全协同机制三个层面,建立基于"多规合一"工作的市域空间管控体系框架。再以山东省青岛市工作实践为例,从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实、远景发展战略传导、管控平台完善、基础评价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差异化管控措施制定等方面进行实例阐述,探索在"多规合一"背景下的市域空间管控体系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11个新城已编制完成总体规划和街区控规,为了实现新城未来的精致化、细节化规划管理,建设宜居新城,本文通过国内外经验借鉴及北京市现有规划管控体制的分析,积极探索了下一阶段"规划控制+城市设计控制"式的规划管控体系,完善了规划控制要素库(指标库),从"宏观的体系"和"微观的要素"两个层面来体现对城市的细节化管控。  相似文献   

18.
生态绿地具有平衡城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控制城市无序蔓延,提供绿色休闲空间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城乡规划编制中有关生态绿地相关制度的演变发展,提出生态绿地的概念与价值。并通过分析当前生态用地存在被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乡镇发展用地和违法建设侵占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明确生态绿地内涵,建立生态绿地分类体系,科学划定生态绿地边界,确定用地刚性,定期进行评估和检查,严格生态用地调整程序,建立生态绿地配套政策,明确保护和建设主体权责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规划师》2018,(10)
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体系是新时期推动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应有之义,它包含从规划编制到规划管理再到规划实施的全流程构建,横向涉及拥有空间规划管理权的各部门,纵向涉及国家、省、市县3个层面。文章结合南京的规划实践,着重探讨在"多规合一"工作过程中,如何通过规划组织、技术融合、审批协同和动态实施等发挥空间规划的管控与协同作用,并在"多规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市级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探索,旨在为国家机构改革背景下的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园林》2022,(2)
2019年5月,《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保护生态屏障,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对管控"生态空间"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城市生态空间及其网络规划理论研究和编制方法还处于深化与试点阶段,亟待形成其规划原理,以有效承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的传导衔接,指导城市生态网络专项规划的编制及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