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Planning》2020,(5)
孤独症是一个连续的谱系障碍,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社会互动、沟通以及行为、智力水平等方面。有关资料显示,有将近40%~70%的孤独症儿童会出现语言发育迟缓,主要表现为不能说话或鹦鹉学舌,因此,在针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中,语言干预训练已被放在首要位置,结合我校孤独症语言训练实际操作中材料选取、康复方法加以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2.
根据孤独症儿童所特有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特点,并结合实地调查研究,发现现有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所存在的问题;在解析孤独症儿童行为、心理需求与建筑功能组织及建筑空间关系的基础上,探析更适合孤独症儿童的空间形式.由此让孤独症儿童在空间中得到放松,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进行社交活动,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9):169-170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在过去十年持续攀升,ASD与胃肠道紊乱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联系,使肠道微生物与ASD的关系研究成为热点,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的调节剂-益生菌可缓解胃肠道症状,并通过肠-脑轴影响患者的心理和行为。本文综述了益生菌治疗ASD的相关进展,以期为ASD的防治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
王嘉欣  朱玮 《城市规划》2022,(12):75-86
在包容性城市的理念下,城乡规划须兼顾孤独症人群的公共服务设施需求,促进其融入社会。基于孤独症家庭调查及专家机构访谈,认识孤独症人群使用公共服务设施的行为和需求特征,制定设施配置指标,并应用于上海某区。研究发现:孤独症人群必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干预训练、家长培训和心理咨询、日间照料/喘息服务、亲子活动、就业过渡、全日养护,但大部分目前仍十分稀缺;孤独症人群友好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宜与现状设施结合,从既有公共设施指标中,调配约5%的设施面积开放给孤独症人群可大大改善现状,设施布局模式亦能与区县—街镇—社区三级配置有较好的契合;在适当的管理调整下,利用城市存量公共设施可满足大部分孤独症人群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5):124-127
目的:观察穴位神经疗法对儿童孤独症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2013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身医学科进行鉴定的60例儿童自闭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HANS穴位神经治疗仪配合综合性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综合性干预措施进行治疗。两组试验前后均使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中文版》和《37岁儿童气质量表》进行评价,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CSHQ评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6.7%(2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800,P=0.001)。试验组治疗后的就寝习惯、入睡潜伏期、睡眠焦虑、夜醒、异态睡眠、睡眠呼吸障碍等方面的评分及CSHQ总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仅在睡眠持续时间和白天嗜睡层面的评分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个气质类型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穴位治疗对儿童孤独症睡眠障碍有明显的缓解作用,不仅能促进患儿本身病情的改善,也能极大地提高患儿及家长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15)
本文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出发,以孤独症儿童案主W为例,对其进行全面的社会生态系统分析并提出实施介入的系统方法。社会生态系统分析既有助于孤独症儿童各方面问题、行为的充分认识与状态评估,也有助于其行为纠正和研究治疗。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孤独症儿童数量不断增长,但与其对应的诊疗机构室内空间设计不健全。本文以孤独症儿童的特征作为切入点,通过调研深入了解孤独症儿童实际的心理及生理需求并提出符合这一特殊群特征的空间设计原则以及策略,以期为诊疗空间的合理设计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21)
文章通过对当前城市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构建城市流动儿童"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体而言主要从家庭干预、社会干预、学校干预三方面探讨了城市流动儿童"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9.
社会生活方式转变后,儿童孤独症 日趋严峻,正严重危害我国儿童健康成长。 研究表明,良好的儿童同伴关系有助于预防 孤独症发生,且同伴交往对于塑造同伴关 系极其重要。通过空间环境提升促进儿童同 伴交往活动的发生是城乡规划学科遏制精 神疾病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影 响同伴关系的三类同伴交往行为,包括亲社 会、攻击和退缩行为;其次提出运动、感官 和游戏三类情景,通过诱发、促进和阻碍能 有效干预三类交往行为;以此为基础,总结 出空间通过情景场地、体验和意境营造住区 户外运动、感官和游戏交往情景要点;最后, 从提升儿童同伴交往的视角,总结出应对当 前住区普遍存在的儿童交往空间问题的三种 营造模式,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17):87-88
目的:探讨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护理干预应用在儿童肺炎防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6月社区中的100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社区护理干预实施护理,而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方法实施护理。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护理干预应用在儿童肺炎防治中效果显著,可以有效解除患者的临床症状,是一种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较高的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