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观察分别接受金龙胶囊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和单纯介入疗法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51例肝癌患者进行随访和分析,其中74例进行介入疗法的同时加服中药金龙胶囊,77例进行单纯介入疗法,记录治疗前后生物学标志改变,并在各组指标均衡可比的基础上,采用Kappa Menire方法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平均生存率,中位生存期的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疗效、不良反应等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151例肝癌患者中位生存14个月。治疗前两组资料各指标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组间均具可比性。金龙胶囊联合介入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8.5个月,单纯介入疗法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1.7个月,经Log Rank检验,两组中位生存期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32,P < 0.01)。两组病例疗效、生活质量变化(KPS 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等的比较,差别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金龙胶囊联合介入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介入化疗。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评价并比较奥沙利铂与吡喃阿霉素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别以奥沙利铂和吡喃阿霉素为主的药物组合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评价两组病例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肿瘤标志物下降率、临床症状改善率、疾病进展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判断疗效及安全性。通过两组中疾病进展时间超过12个月的患者的比较判断影响介入治疗远期疗效的因素。结果 奥沙利铂组比吡喃阿霉素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病灶有无包膜、门静脉受累、术后合并应用抗癌药物对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有影响(P < 0.05)。结论 使用奥沙利铂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及疾病无进展时间。但对于远期疗效的影响与吡喃阿霉素没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完全缓解的影响因素。方法 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TACE后1个月内在静脉麻醉下行CT引导RFA治疗,在1个月后采用多期增强CT或平扫加动态增强MRI评估肿瘤是否完全消融。结果 完全消融率为79%,肿瘤残留率21%。肿瘤最大径在30 mm以下的完全消融率为100%,30 ~ 50 mm完全消融率为92.6%,50 ~ 70 mm完全消融率为53.8%,而最大径超过70 mm的患者完全消融率仅22.2%(P < 0.01);肿瘤距离肝脏脏面 ≥ 10 mm和 < 10 mm的患者完全消融率分别为83.7%和46.2%(P = 0.01);单发肿瘤和多发肿瘤患者完全消融率分别为84.8%和50%(P = 0.014)。结论   肿瘤最大径是影响肝癌TACE后完全消融的重要因素。影响肿瘤完全消融的因素还包括肿瘤毗邻肝脏脏面,肿瘤多发等。
CT引导  相似文献   

4.
李丁  向华 《工业加热》2014,(11):1018-1021
【摘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形成的重要调节因子,参与肿瘤的形成及发展的多个过程。VEGF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有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细胞迁移和抑制核因子kB活化等生物学功能。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生理学特性与VEGF作用相关。现就VEGF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肝癌的诊断及预后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敖劲  张跃伟  徐克 《工业加热》2011,(12):1010-1013
摘要】 TAC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手段之一,明胶海绵一直作为重要的栓塞剂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各种类型栓塞剂不断研制并应用于肝癌TACE治疗,但作为最传统的栓塞剂,明胶海绵微粒近年来在肝癌介入治疗领域也取得诸多进展。本文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摘要】 近年来,随着以肝功能损害程度、肿瘤直径大小和其他相关因素为背景的肝癌各种治疗方法出现,治疗效果评价也逐渐转向以循证医学的模式。目前临床对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方法较多,然而单一治疗方法效果较差,中位生存期较低,合理的治疗原则一直尚未建立。本文通过综述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最新治疗进展,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术后早期(6个月内)肝内复发转移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36例原发性肝癌外科术后早期诊断肝内复发转移并接受TACE治疗,根据首次DSA表现分为切缘复发或单发病灶组(n = 15)和肝内多发病灶组(n = 21)。治疗方法为先灌注适量化疗药物,然后以表阿霉素碘油乳剂栓塞肿瘤血管。根据复查CT及甲胎蛋白等临床情况决定是否重复治疗,随访12个月内治疗效果。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组方差分析和t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 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肝内多发病灶组在术前肿瘤伴子灶、合并门脉2级分支以上瘤栓、巨块无包膜方面高于局部复发/单发病灶组(P < 0.05)。患者均未出现介入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总体平均介入治疗次数、术后6个月治疗有效率及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3.0 ± 0.7)次、58.3%、66.7%;两组相比较分别为(3.3 ± 0.8)次比(2.9 ± 0.7)次(t = 1.688,P = 0.101);80.0%比42.9%(P = 0.024);86.7%比52.4% (P = 0.03)。结论 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TACE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但对于肝内多发病灶患者12个月生存率较差。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评价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Pubmed、EMbase和SCI数据库中关于As2O3联合TACE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文献,检索日期自建库至2017年6月;用Revman5.3软件及Stata12.0对所纳入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研究18篇,共1 531例患者,其中以As2O3联合TACE治疗的(研究组)807例,单纯TACE 治疗的(对照组)724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42,95%CI=1.20~1.69),生活质量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0,95%CI=1.10~1.53),生活质量降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2,95%CI=0.38~0.70),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52,95%CI=1.31~1.76),生活质量稳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2,95%CI=0.91~1.37)。两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结论 As2O3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的保肝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60例,均给予肝动脉化学性栓塞和灌注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维生素C 2.0 g,维生素B6 0.2 g,肌苷2.0 g,以及支链氨基酸250 ml,每日1次,术后连续使用1周;治疗组,在前述基础用药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8 g,以5%葡萄糖溶液250 ml配伍静脉滴注。同时检测术前和术后1周各项肝功能指标,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肝功能、病情无明显差异。介入治疗1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转氨酶(ALT、AST)、总胆红素(TBIL)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前白蛋白(PA)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明显改善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引起的肝功能损害,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观察腕踝针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行TACE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术后疼痛NRS评分≥4,共计126例,随机分为腕踝针组、药物组和针药联合组,分别采用腕踝针、止痛药物和针药联合法进行镇痛干预,对比分析各组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程度、疼痛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①腕踝针组、针药联合组的起效时间显著优于药物组(P<0.05),3组镇痛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②镇痛干预后,各组患者的疼痛均取得明显的缓解(P<0.05),各组疼痛缓解程度无显著差异;③腕踝针组、药物组、针药联合组的疼痛缓解率和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00%、69%和100%和24.5%、97.2%和95.1%。结论 腕踝针对于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疼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调查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腹痛的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入组121例患者,均为浙江省肿瘤医院介入放射科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收住的PHC患者。观察患者在TACE术后48 h内腹痛的发生和持续时间、程度及吗啡用量等。结果 121例患者中有96例(96/121,78.5%)在介入术后感到不同程度的腹痛,其中72例(72/121, 59.5%)为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以上的中重度疼痛。平均吗啡用量为19.7 mg /例次。统计分析发现TACE术后腹痛与年龄(≥60对<60;odd ratio(OR)0.307,P=0.008),术前ECOG评分(2对0~1;OR 0.195,P=0.006), 肿瘤至肝包膜距离(>1 cm对≤1 cm;OR 0.296,P=0.007),动脉栓塞时所用化疗药物表柔比星(THP)对其他药物(非THP对THP;OR 0.232,P<0.003 4)。具有上述危险因素1个以上的患者更易发生疼痛。结论 腹痛是TACE术后的高频事件,更年轻者、更好的ECOG评分、距肝包膜更近的肿瘤位置以及使用THP混合碘油栓塞者是腹痛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对于腹痛的中高危患者,在术前至术后12 h内常规使用止痛药物预防疼痛发生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DM)对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TACE术的HCC患者 858例,其中合并 DM患者175例(DM组),HCC未合并 DM患者683例(非DM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总体生存的差异。生存率用Kaplan- Meier法计算,组间差异采用Log- Rank方法,采用 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不可切除 HCC患者TACE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甲胎蛋白(AFP)、Child- Pugh分级、肿瘤最大直径和数目、肝硬化、TACE治疗次数以及BCLC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空腹血糖(FPG)水平高于非DM组(P<0.05)。DM组患者 1、3、5年生存率为 60.9%、27.5%和10.7%,非DM组为 70.9%、36.0%和17.6%,经 Log- rank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8)。将上述变量进行多因素 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5 cm、肿瘤数目多发、AFP>20 ng/ml、BCLC分期、以及合并DM是影响 HCC患者 TACE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M是影响不可切除HCC患者 TACE后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PVA联合碘油化疗药乳剂(或化疗药物)在肝癌合并肝动-静脉分流栓塞治疗的生存预后因素。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6月,97例肝癌并肝动-静脉分流的患者(慢速型分流21例,中速型分流40例,快速型分流36例),分别应用PVA-300、PVA-500及PVA-700行末梢性化疗栓塞,其中慢、中速型加用碘油化疗乳剂栓塞,快速型仅加用化疗药物。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97例肝癌合并肝动-静脉分流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81 d,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7%、37.2%、14.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FP≥400 ng/ml(HR=3.763,P=0.002)、门静脉癌栓形成(HR=2.669,P=0.021)及疾病进展(HR=2.55,P=0.039)为独立危险因素;而栓塞次数≥3次(HR=0.216,P=0.001)、分流完全及次全栓塞(HR=0.22,P=0.030)及采用综合治疗(HR=0.181,P<0.001)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PVA联合碘油化疗药乳剂(或化疗药物)末梢性化疗栓塞肝癌合并肝动-静脉分流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栓塞次数较多、分流完全及次全栓塞以及采用综合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而术前AFP高水平、门静脉癌栓形成及疾病进展为患者预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分析肝癌切除术后3个月内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影响肝切除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收治的原发性肝细胞癌切除术后3个月内行cTACE的2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DSA结果(部分不明确的采用碘油CT)将其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比较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与肝癌切除术后3个月内复发的关系。随访患者的生存时间,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术后生存的关系。结果 ①257例患者中150例(58.4%)发现肝内有活性复发病灶(复发组),107例(41.6%)未发现肿瘤的存在(非复发组)。②子灶、包膜是术后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③肿瘤最大径、Edmondson分级、脉管癌栓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④肝癌术后3个月内复发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较无复发组明显缩短(39个月比93个月)。结论 肝癌切除术后3个月复发与卫星子灶、肿瘤包膜相关。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与肿瘤最大径、Edmondson分级、脉管癌栓有关。肝癌术后3个月内复发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较无复发组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肝区疼痛与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1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TACE术后肝区疼痛程度分为两组,A组无明显肝区疼痛,B组有明显肝区疼痛,比较两组病灶在首次介入治疗后的反应,分析TACE后肝区疼痛的相关因素。结果首次介入术后4~6周行CT检查,按RECIST标准评价疗效,A、B两组CR、PR、SD、PD分别为0、1.45%、88.41%、10.14%和0、14.29%、81.63%、4.08%,有效率OR(CR+P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7)。分析术后疼痛原因可能与术前病灶血供、包膜、肝硬化和术后病灶碘油充填类型有关,其中碘油沉积分型与疼痛分级呈负相关(r=-0.539,P<0.01)。结论介入术后肝区疼痛多提示患者肿瘤栓塞效果好、预后好。充分认识TACE后肝区疼痛与疗效相关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对植入式给药装置(PORT)和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应用于肿瘤患者长期静脉给药的卫生成本和健康产出进行综合分析,阐述PORT相比PICC的卫生经济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文献研究和肿瘤患者问卷调查,基于社会视角,对PORT和PICC应用于患者长期静脉给药的成本和健康产出进行测算,并将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转换为货币单位,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 由于价格差异,肿瘤患者静脉给药初期PORT的费用明显高于PICC,当全面计算各项卫生成本和健康产出时,给药3.9个月时两者净收益将持平,之后PORT的净收益都高于PICC且随着给药时间延长而不断提高。结论 肿瘤患者长期静脉给药中应用PORT的经济性优于应用PICC。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肝功能Child?蛳 Pugh分级对晚期肝癌(BCLC?蛳 C)TACE治疗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TACE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74例。根据术前Child?蛳 Pugh分级将患者分成Child?蛳 Pugh A级和B级,Child?蛳 Pugh A级患者62例,B级患者12例,术后随访。依据Child?蛳 Pugh分级进行相关性生存分析。结果 Child?蛳 Pugh A级3、6、9、12和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5%、60%、31%、17%和11%,而Child?蛳 Pugh B级生存率分别为33%、17%、17%、8%和0%。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8.2个月。Child?蛳 Pugh A与B级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5、2.5个月(P = 0.002)。结论 Child?蛳 Pugh A级肝功能进展期肝癌患者,从TACE治疗中能够取得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研究BCLC 0- A期肝细胞癌消融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与肿瘤介入治疗中心行消融治疗的95例BCLC 0~ A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消融术后1年内复发转移者定义为早期复发转移。根据术后1年病情进展情况分为两组:复发转移组与未复发转移组。对两组患者可能与复发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消融术后早期复发转移患者24例,无复发转移患者71例。术后1年无复发转移生存率为74.7%,总生存率为96.8%。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数目及病理分化程度是BCLC 0~A期肝细胞癌消融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两者均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局部消融术治疗BCLC 0~A期肝细胞肝癌安全有效。肿瘤数目及病理分化程度是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明胶海绵微粒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方法。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5月,针对应用明胶海绵微粒行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99例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重点包括术前心理护理、介入术中护理及术后并发症护理,观察和总结此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特点。结果 护理干预99例患者,其中包括巨块型肝癌70例,结节型肝癌22例,1例患者术后出现肝脓肿,5例患者出现急性胆囊炎,6个月生存率为90.9%,12个月生存率为82.82%。结论 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原发性肝癌疗效肯定,应用循证护理正确认识和总结该新方法的护理特点对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过继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天津肿瘤医院13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TACE术后, 经影像学检查显示无远处转移)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TACE联合CIK治疗67例为研究组,单纯TACE治疗69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相同时间点取外周血,测定AFP、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计数变化;术后1个月采用增强CT、MRI或PET CT评价肿瘤坏死程度。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及AFP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CD3+、CD4+、NK细胞比率及CD4+/CD8+分别由(50.26 ± 6.37)%、(53.20 ± 9.29)%、(21.03 ± 8.58)%、1.58 ± 0.43下降至(48.95 ± 8.83)%(P > 0.05)、(50.09 ± 9.99)%(P < 0.01)、(19.63 ± 8.42)%(P > 0.05)、1.44 ± 0.52(P < 0.01),CD8+、Treg细胞比率分别由(35.70 ± 8.71)%、(6.55 ± 1.47)%上升至(38.04 ± 10.50)%(P < 0.05)、(6.76 ± 1.67)%(P >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CD3+、CD4+、NK细胞比率及CD4+/CD8+分别由(50.51 ± 12.37)%、(52.48 ± 15.55)%、(20.67 ± 10.92)%、1.76 ± 0.90上升至(53.62 ± 11.37)%(P < 0.01)、(55.62±14.63)%(P < 0.05)、(23.23 ± 10.37)%(P < 0.01)、1.94 ± 0.84(P < 0.01),CD8+、Treg细胞比率分别由(35.61±12.90)%、(6.57 ± 4.88)%下降至(32.68 ± 10.56)%(P < 0.05)、(4.77 ± 1.99)%(P < 0.01)。结论 TACE术后联合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免疫状态,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有可能降低中晚期HCC患者TACE术后的复发和转移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