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要】 高血压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虽然现有的药物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中的难治性高血压经正规药物治疗后,却仍然无法降至目标值。近年来,随着肾交感神经在高血压发病过程中的深入研究及导管技术的迅速发展,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尝试,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带来了新的疗法,本文就这一新兴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摘要】 近期,肾交感神经消融术(catheter?蛳 based 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RDN)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介入放射学家、血管外科医师的兴趣,亦引起了学术界对肾交感神经在多种疾病发生发展中的用机制亦的重视。此技术不仅为多种以交感神经过度活化为特点的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也为进一步了解此类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研究提供了机会。本文对该技术的研究现状、临床应用、禁忌证、操作步骤、疗效及并发症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3.
潘涛  郭金和  滕皋军 《工业加热》2015,(12):1113-1118
【摘要】 经导管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RDN)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新手段,进一步研究发现RDN术还可治疗交感神经活性增高相关疾病,如代谢性疾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和肾功能不全等。本文就RDN术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曲马多在经皮穿刺肝肿瘤射频消融(RFA)术中的止痛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肝脏肿瘤患者,分为曲马多组(41例)和对照组(27例), 经皮穿刺肝肿瘤RFA开始时均予地西泮10 mg及盐酸哌替啶100 mg肌内注射。曲马多组予曲马多10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无特殊处理。术中记录病灶大小、位置,消融直径,加热时间,消融时间、温度、功率及术中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BCLC分级、Child?蛳 Pugh分级、病灶位置、病灶大小、消融直径、加热时间、消融时间、温度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基线水平上两组间年龄、影像引导设备和手术中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对术中疼痛评分的影响并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VAS评分高于曲马多组,两组术中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经皮肝肿瘤RFA治疗过程中,曲马多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分析肝肿瘤CT引导经皮射频消融(RFA)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1 136例肝肿瘤患者共行RFA 1 944例次。其中35例次(35/1 944,1.80%)出现胆道并发症,观察胆道并发症类型及治疗方法。结果 35例次胆道并发症中无症状胆管分支扩张12例,未予特殊治疗。梗阻性黄疸2例,均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结合内支架植入治疗。胆汁瘤 18例,其中7例胆汁瘤继发感染形成肝脓肿。均行经皮肝穿胆汁瘤引流术(PTBD)。梗阻性黄疸合并胆汁瘤1例,同时行PTCD和PTBD结合内支架植入治疗。梗阻性黄疸继发胆汁瘤1例,先行PTCD,然后行PTBD治疗。胆汁瘤继发梗阻性黄疸1例,先行PTBD,然后行PTCD治疗。结论 梗阻性黄疸和胆汁瘤是CT引导肝肿瘤经皮RFA后症状较重的胆道并发症,应及时行PTCD/PTBD术治疗,治疗后症状可缓解或消失。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射频消融犬心室流出道间隔对左心室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健康实验犬为模型,射频消融心室流出道间隔处肌肉。术前经胸超声检测左心室流出道宽度、收缩期室间隔厚度和射血分数等指标,消融成功后即刻检测超声指标,术后1、3个月分别复查存活犬超声指标,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0只实验犬中9只消融成功,1只术中发生室颤死亡;1只消融成功但麻醉过深,出现呼吸抑制死亡。手术即刻成功率为80%,8只术后存活至预定随访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存活犬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左心室流出道宽度、收缩期室间隔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血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明显改变;心电图、血压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初步验证射频消融实验犬心室流出道间隔心肌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提供了有用参数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肝肿瘤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后的CT表现并分析其临床意义,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82个病灶)肝肿瘤患者经皮RFA前后的CT影像学资料,分析病灶的大小、密度及强化方式等变化特点。结果 RFA治疗后1个月内完全坏死病灶范围较术前有所增大,呈无强化的低密度影,或呈囊状更低密度影。坏死灶周围常见一层薄而均匀的环形强化,强化特点和正常肝实质基本一致,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模糊,最终消失。2个月内完全坏死灶范围较术前可略显增大、相仿或略缩小,呈低密度影或更低囊变影。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或动脉期消融区边缘出现一层薄而均匀的环形强化,但较前模糊,显示欠清。2个月以后完全坏死区范围逐渐缩小,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当肿瘤组织残存时,术后即刻CT显示消融区范围没有完全包括术前病灶的范围,动脉期病灶边缘出现不规则局灶样或结节状强化,门脉期迅速减退,延迟期强化程度低于肝实质,呈“快进快出”特点。如肿瘤复发,病灶局部出现异常强化。血供良好的肿瘤组织显示病灶范围有所增大,动脉期消融区出现局灶样或结节状强化;乏血供的病灶消融区范围较前增大,边缘不光整。结论 肝肿瘤RFA术后的CT检查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能有效检出肿瘤的残存或(和)复发,指导临床作出进一步合理、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陈珑  倪才方  王艳伟  杨超  王刚刚  张帅  肖剑 《工业加热》2014,(12):1059-1063
【摘要】 目的 探索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兔椎体肿瘤模型不同消融时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CT引导经皮穿刺法将VX2瘤块接种入新西兰大白兔的腰椎内,成功建立20只兔椎体肿瘤模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只。测量肿瘤椎体的核素标准化摄取值(stand uptake value,SUV),然后对实验动物行消融治疗。A组消融持续时间3 min,B组为5 min,观察治疗后24 h动物急性瘫痪发生情况。治疗后第1天和第7天,实验动物再次接受PET CT检查,测定椎体肿瘤的SUV值,然后取肿瘤标本行病理检查。比较两组动物RFA术后的瘫痪率以及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肿瘤SUV值有无差异。结果 A、B两组动物射频后的瘫痪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 比 6/10、P < 0.05)。两组肿瘤模型消融前的SUV值分别为 4.60 ± 0.47、4.48 ± 0.45,治疗后第1天分别为0.94 ± 0.08、0.92 ± 0.07,治疗后第7天分别为0.93 ± 0.04、0.95 ± 0.06。两组椎体肿瘤的SUV值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 257.87、P < 0.05),两组之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结果显示两组肿瘤模型的肿瘤细胞明显坏死,均未见明显残存肿瘤细胞。结论 应用RFA治疗兔椎体肿瘤,消融时间持续3 min已能有效杀伤椎体肿瘤细胞,且严重并发症的概率小。延长消融时间疗效无显著增加,但可能增加神经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朱晓红  王芳  刘宝东 《工业加热》2018,(11):1095-1097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肺癌射频消融(RFA)术后患者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和健康教育需求,为临床制定规范、全面的术后及出院健康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自制问卷对82例确诊肺癌并接受RFA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术后1周的电话随访。结果 82例老年患者中,术后1周内出现咳嗽咯痰,93.9%;咯血,74.3%;发热,37.8%;胸闷憋气,30.5%。患者中5例(6.1%)出现气胸并行胸腔闭式引流;皮肤灼伤、皮下气肿、伤口疼痛较少见;25%出现食欲差、12.5%出现胃部不适、15.6%出现睡眠质量欠佳、18.8%出现体能受限;50%患者曾担心手术预后;65.8%患者曾担心疾病复发。结论 RFA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咳嗽、咯痰、发热、疼痛、胸闷气短,多数患者感到焦虑。有的放矢地为老年患者进行出院健康教育很有必要,为患者答疑解惑,大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研究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椎体肿瘤时椎管及椎体肿瘤内温度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CT引导经皮穿刺法将VX2瘤块接种入8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腰椎内,建立兔椎体肿瘤模型。CT引导下对8只建模成功动物行RFA治疗。治疗开始后每间隔30 s分别记录治疗椎体肿瘤及同水平椎管内的温度,比较不同时间点椎管及椎体内温度之间有无差异。结果 治疗过程中肿瘤内温度迅速上升至90℃并保持稳定,而消融时间持续3 min后,椎管内温度超过42℃。不同时间点的肿瘤与椎管内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应用RFA治疗椎体肿瘤,可使病灶温度在短时间内升高至有效治疗温度,并保持相对稳定。延长消融时间将增加椎管内温度而可能造成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射频消融日益广泛应用于肾癌治疗,随着操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在临床上取得显著的近期疗效,具有微创、安全、操作方便、并发症轻、患者痛苦少等特点。其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改进电极针,提高射频技术,联合c其他疗法等以提高疗效,并建立更合理的包括影像检查技术在内的疗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RFA)和微波消融(MWA)治疗肝细胞肝癌(HCC)的安全性和疗效性。方法 198例符合入选标准,HCC诊断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85例98个病灶接受RFA治疗(RFA组);113例131个病灶接受MWA治疗(MWA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定期随访,比较两组的局部疗效、远期疗效和治疗相关并发症。结果 RFA组和MWA组病灶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9.0%和98.5%(P = 1.000);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2%和10.9%(P = 0.127)。RFA组和MWA组患者1、2、3、4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3%、61.8%、39.5%、19.0%和75.0%、59.4%、32.1%、16.1%(各期比较P = 0.376)。RFA组和MWA组患者1、2、3、4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8.7%、92.3%、82.7%、77.8%和98.0%、90.7%、77.6%、77.6%(P = 0.729)。RFA组和MWA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和2.7%(P = 1.000)。两组均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RFA和MWA治疗HCC的局部和远期疗效、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别,具有同等的临床价值。RFA和MWA治疗HCC在临床应用中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陈万海  朱晓黎 《工业加热》2012,(12):1015-1019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方式的射频消融(RFA)与无水乙醇注射(PEI)联合应用对正常兔肝脏的消融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采用32只活体新西兰大白兔正常肝脏进行研究,分为4组,各组分别采用RFA?蛳 PEI(A组)、PEI?蛳 RFA(B组)、RFA(C组)和PEI(D组)处理,并于术前,术后1、3、7 d抽血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肌酐(Cr)水平的变化情况。术后各组行肝脏增强CT扫描,计算各组消融灶体积。结果 术前各组血清ALT、AST、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 d各组血清ALT、AST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 d各组血清ALT、AST水平开始下降,术后7 d各组ALT、AST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3、7 d各组血清Cr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B、C和D组的消融体积分别为(3.10 ± 1.10)mm3、(5.99 ± 2.23)mm3、(0.77 ± 0.15)mm3和(0.15 ± 0.07)mm3,B组显著大于A、C和D组(P < 0.05)。结论 PEI后RFA对于兔肝、肾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PEI?蛳 RFA治疗安全、有效;PEI?蛳 RFA组产生的消融体积明显大于RFA后PEI组、RFA组、PEI组的消融体积。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索不同温度控制条件下射频消融(RFA)治疗兔VX2肝癌后靶区内肿瘤细胞凋亡及增殖变化。方法 采用开腹组织块法构建兔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6,未行RFA)和实验组A组(n=24,射频针温度50~70℃)、B组(n=24,射频针温度70~90℃)、C组(n=24,射频针温度90~110℃)。实验组分别接受CT引导下不同温控RFA,靶区由消融中心向外周依次分为针道区、消融区和交界区;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及周围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法检测各区带肿瘤细胞凋亡及增殖情况。结果 RFA后实验组各组各区带6个时间点(术后即刻,1、3、7、14、21 d)标本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和增殖指数(PI)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C组区带各时间点AI均高于A组(P<0.05),B、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14、21 d时B、C组消融区和交界区PI均低于A组(P<0.05),且术后21 d时C组PI低于B组(P<0.05)。结论 RFA温控在50~110℃能达到基本灭活针道区兔VX2肝癌细胞的作用,选择90~110℃温控更利于彻底控制肿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较大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27例TACE治疗效果欠佳的较大原发性肝癌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RFA治疗,肿瘤大小5.4~11.0cm,平均6.2cm,单发病灶23例,2个病灶4例,共31个病灶。AFP阳性22例。术后通过增强CT及AFP检测评价疗效,所有病例随访2~20个月。结果射频治疗后1个月随访显示,31个肿瘤中14个(45.2%)肿瘤完全坏死,内部及边缘无明显强化;17个肿瘤部分坏死。22例AFP阳性患者,AFP明显降低15例(68.2%),不变3例(13.6%),升高4例(18.2%)。并发症中3例出现表皮烫伤,1例顽固性呃逆,1例肝内出血,1例肝脓肿,1例术后出现严重低蛋白血症,术后2个月死亡。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8个月,1年累计生存率29%。结论对于不可切除的较大原发性肝癌,RFA是较有效的局部介入治疗方法,合理应用RFA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