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射频消融犬心室流出道间隔对左心室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健康实验犬为模型,射频消融心室流出道间隔处肌肉。术前经胸超声检测左心室流出道宽度、收缩期室间隔厚度和射血分数等指标,消融成功后即刻检测超声指标,术后1、3个月分别复查存活犬超声指标,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0只实验犬中9只消融成功,1只术中发生室颤死亡;1只消融成功但麻醉过深,出现呼吸抑制死亡。手术即刻成功率为80%,8只术后存活至预定随访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存活犬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左心室流出道宽度、收缩期室间隔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血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明显改变;心电图、血压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初步验证射频消融实验犬心室流出道间隔心肌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提供了有用参数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肾癌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9例肾癌患者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联合RFA。患者均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后3 ~ 7 d,在CT引导下行RFA。术后1个月行肾脏病灶穿刺活检和CT增强检查评价其疗效。结果 9例患者随访1 ~ 6个月,未发现肾脏肿瘤增大,无周围脏器损伤和针道种植。RFA后出现肉眼血尿6例,1周后好转,肾功能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效果显示部分缓解6例,无变化 3例。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联合RFA治疗肾癌短期内疗效肯定,并发症少,是肾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肾脏病变的效果、安全性及保存部分肾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对肾盂内注入30%泛影葡胺的新鲜离体猪肾和行动脉肾盂造影的活犬肾进行微波消融。将犬分为消融测温、双肾单点消融、单肾双点消融组。消融测温组消融后即时DSA造影,取病理。双肾单点消融与单肾双点消融组消融后即时与10d后DSA造影,取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和病理检查。结果①离体实验均显示肾盂挛缩显著,70W、3min功率消融易产生尿漏。②活体实验DSA示局部血液供应消失,残余肾功能与消融面积相关。急性期病理结果示肾皮质、肾髓质、肾盂细胞急性损伤。慢性期DSA示肾消融区大小无明显变化,消融区外大血管及肾组织血供正常,残余肾功能存在,无尿漏。右肾上极消融与周围脏器产生粘连。肾大体标本示肾被膜增厚。显微镜下显示凝固性坏死,边界纤维组织增生。结论微波消融能有效地灭活局部肾组织,对残余肾的功能保留效果好;无大血管损伤,慢性期无尿漏发生,较易引起肾周围组织粘连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临床观察采用新型血管内射频消融(RFA)导管HabibTM VesOpen消融门静脉癌栓再通门静脉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15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并出现血流阻塞的患者,先在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并置管;再在DSA引导下,将新型血管内RFA导管导引至门静脉癌栓处,连接射频发生器(RITA),设置功率10 W消融治疗2 ~ 10 min。评价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改变、门静脉通畅及癌栓消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如穿刺道出血、血管穿孔、胆汁瘘并发感染、肝脓肿、腹腔出血等并发症,RFA后直接门静脉造影显示局部门静脉再通;4周后复查肝功能、血常规无明显变化,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原堵塞门静脉有血流通过,部分患者CT检查见门静脉癌栓缩小或消失。结论 经皮穿刺门静脉RFA门静脉癌栓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可能是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转移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11例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转移患者,先在DSA下行TACE,1个月后根据复查情况在CT引导下行RFA。术后定期进行CT、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查,观察并记录患者病灶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期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TACE和RFA,并且在1次或多次RFA治疗后转移病灶完全坏死,发生肿瘤局部进展的中位时间为4.5个月,自首次发现肝转移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术后常见不良反应为肝区疼痛、发热等,均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仅2例患者复查出现肝脓肿,白细胞升高,给予抽吸引流及抗生素治疗后好转。观察期内未出现由手术或手术并发症直接致死病例。结论 TACE联合RFA能够有效的控制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转移患者肝内病灶的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特发性动静脉瘘的影像学特征、介入栓塞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收治4例肾动脉CTA及肾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肾特发性动静脉瘘患者,采用弹簧圈、明胶海绵颗粒对病变血管进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介入栓塞术后,肾动脉CTA及肾动脉造影检查发现4例患者畸形血管团及动静脉分流现象均消失,相应肾脏大部分肾实质显示良好,血压、肾功能检查与术前均无明显改变,后期随访无血尿病例。结论 肾动脉CTA及肾动脉造影检查可全面准确诊断肾特发性动静脉瘘,并为介入栓塞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介入栓塞治疗肾特发性动静脉瘘具有微创、疗效确切、安全、并发症少的特点,并可最大限度保留患侧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急性肾出血的价值。方法 采用4 F导管或(和)2.7 F微导管注入钢圈或(和)微钢圈、聚乙烯醇颗粒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17例严重肾出血患者。5例患者于术前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9例患者于术后4 d ~ 54个月行CT平扫、增强扫描与CTA检查。结果   17例患者均一次性介入治疗成功。术前CT增强扫描和CTA可见出血灶、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异常征象。术后CT可见栓塞动脉所支配的肾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梗死、萎缩,肾边缘收缩、凹陷。4例可见对侧正常肾代偿性增大。术后CTA见异常血管消失,弹簧钢圈无移位。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急性肾出血安全、可靠。CTA对发现术前出血部位及术后疗效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锐  林征宇  陈锦  严媛  林清锋  陈健 《工业加热》2019,(11):1100-1104
【摘要】 目的 探讨1.5 T MRI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7年12月接受1.5 T MRI引导下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42例结肠癌23例,直肠癌19例,肝内共83个转移灶,病灶平均直径(1.70±0.76) cm(0.65~3.64 cm),在MR引导下完成穿刺点定位、射频电极穿刺及消融位点调整,观察RFA术后即刻MRI表现及并发症,随访复查判定消融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1.5 T MRI引导下RFA治疗。术后即刻行MRI扫描,T1WI上消融灶呈特征性“靶征”,T2WI上消融灶中央呈低信号,周边见薄环状高信号影环绕。1例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2.38%,1/42)。术后平均随访时间(41.7±20.7)个月(15~94个月),79个肝转移灶完全消融(95.18%,79/83),4个转移灶出现局部肿瘤进展(4.82%,4/83)。26例患者出现肝内新发病灶,中位进展时间为5.5个月(1~65个月)。RFA后1、3、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3.8%、40.4%和15.2%。结论1.5 T MRI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夏宁  贡桔  王忠敏 《工业加热》2015,(10):877-880
【摘要】 目的 采用经皮胆道射频消融(RFA)方法,治疗胆道支架狭窄,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43例因胆道支架狭窄引起胆道梗阻患者,用经皮肝穿刺胆道的方法,将EndoHPB导管放置于胆道支架狭窄处行RFA治疗,术后留置胆道引流管,经造影确认支架通畅后拔除引流管。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经胆道造影证实胆道支架通畅,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存活患者狭窄支架的再通畅时间中位数为107 d(12~180 d)。结论 经初步临床应用表明经皮胆道内RFA对胆道支架狭窄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仍需有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RFA术治疗的2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1、3、6个月超声观察病灶变化,计算体积及病灶缩小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超声造影检测病灶血流信号消失程度。结果 经皮RFA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造影病灶处均无血流灌注;术中感牙痛2例,停止消融牙痛即缓解。1例消融后有声音嘶哑,未处理,3个月后声音恢复。RFA治疗后1、3、6个月,结节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CDFI和超声造影检测病灶内均无血流信号和血流灌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过程中,消融区未出现对比剂重新填充的现象。高频超声检查显示,3枚结节在术后6个月完全消失,22枚结节消融于1年后直径缩小1/2,8枚结节消融于1年后直径缩小至不足1/2。与术前比较,治疗后1年内,所有结节直径明显缩小,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甲状腺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变,术后1个月恢复术前水平。结论 超声引导下的RFA治疗能有效缩小并使其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体积及直径消失,并发症较少,不影响甲状腺功能,创伤小,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