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D2D通信的V2X资源分配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基于设备到设备(D2D)的汽车间通信复用蜂窝资源带来的干扰问题,考虑在满足车辆用户(V-UEs)的通信要求下,通过一个启发式算法最大化蜂窝用户(C-UEs)总的吞吐量.首先通过图着色原理将没有干扰的车辆分在同一簇;其次根据分簇结果,利用改进的匈牙利指派算法为V-UEs分配信道;最后通过调整功率最大化C-UEs总的吞吐量.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能够很好地解决车通信(V2X)的同层干扰和跨层干扰问题,在保证V-UEs通信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Within a cell of cellular system,cooperative relay technique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multicast efficiently,but it can cause the stream frequent interruptions because of the mobility of relay terminals.A video layered cooperative relay strategy is proposed to guarantee the continuity of multicast stream and retain high-bandwidth of the cooperative relay channel.Based on the capacity analysis for layered relay channel in the strategy,the optimal power allocation is studied to maximize capacity.After analyzing and optimizing the capacity in abstract models,the study is extended to a non-fading and a Gaussian wireless channel model to satisfy the scenario of cellular system.Giving the relay nodes position or distribution of noise power,the obtained results can determine the optimal power allocation among the transmitter and relay nodes.At last,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ategy and its optimal power allocation have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n the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3.
    
Cellular users can be regarded as relay nodes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Device-to-Device (D2D)communication so as to lower the cost, improve spectrum efficiency and solve the problems of network coverage, as well as improving service quality. In this paper an optimal power allocation and optimal relay sel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network coding is proposed for using cellular users in the bidirectional relay nodes system. By fixing the total power of the D2D link to be transmitted, this algorithm optimizes the transmission power of each node, and selects the relay node which can maximize the channel capacity of the D2D link as the best relay nod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other protocols, the proposed protocol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hannel capacity of the D2D link.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RTP协议的H.264视频流服务器的设计方法,重点讨论了视频通信系统结构,服务器软件结构以及资源分配策略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多播中继网络中基于有限反馈的自适应子载波和功率分配策略.根据新的反馈算法和传输协议确定每个多播组的传输模式;又提出“公平子载波分配”策略,达到了公平性和服务质量的折中,最后根据新的“协作功率迭代(CFI)”策略完成了有效的功率分配,该CFI策略先利用注水定理确定每个子载波的目标速率,然后通过一个功率迭代过程实现了功率最佳化.仿真结果显示新的多播策略大大降低了上行反馈开销且所需功率和多播业务中断概率远远小于直传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蜂窝与设备到设备通信混合网络下,把设备到设备通信的系统吞吐量作为优化目标,同时考虑设备到设备链路和蜂窝链路的服务质量,提出了一种联合功率控制和信道分配的优化方案. 在该方案中,信道分配部分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并在功率控制部分的帮助下来为设备到设备链路分配最优的复用信道;功率控制部分针对信道分配部分给定的信道分配,通过优化链路发射功率来最大化系统吞吐量. 仿真结果表明,所提联合优化方案权衡了系统吞吐量和接入链路数性能之间的折中关系,在保证所有接入链路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提升了系统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多播OFDM系统中的比例公平资源分配算法,该算法包括两个部分:子载波分配算法和功率分配算法。前者通过修正已有的单播子载波分配算法而得到,后者采用双重二分法迭代分配功率,属于子载波分配给定条件下的最优多播功率分配。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资源分配算法在保证容量性能的同时能够获得完美的公平性;即使在比例公平的约束下多播仍然比单播获得明显的容量增加,但容量增益的多少与速率比例以及多播组数目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8.
蜂窝网小区内,中继终端的移动性会引起协同中继信道的不稳定,进而造成组播码流的频繁中断. 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既能保持协同网络高带宽特性,又能改善组播服务连续性的分层中继组播策略. 利用抽象信道模型和非衰减无线信道模型,对满足该策略的分层多节点中继信道的容量进行了分析. 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同普通非分层中继网络相比,新策略虽然在信道容量上略有降低,但保证了组播服务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长期演进(LTE)系统多播广播单频网传输方式的自适应资源分配机制,考虑多播业务的资源需求和信道情况决定每个子帧上传输的业务类型.在每个资源分配周期内,通过估计系统内多播业务所需的子帧比例,选定相应的信干噪比门限;通过门限判决并考虑多播业务所需资源分配情况,自适应地实现多播业务和单播业务间的子帧分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机制在保证多播业务速率的同时,可以提高单播业务吞吐量,优化了系统无线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Mobile IP中组播技术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在Mobile IP中实现组播的方案,它引入了移动组播网关的概念,并用它来管理Mobile IP中的组播.整个过程分为接收组播包和转发组播包2个阶段:在接收阶段,移动组播网关可以通过将自身加入组播树或由隧道从某一个移动主机的家乡网络来获得组播包,完全消除了"隧道会聚"问题;在转发阶段,移动组播网关采用建立局部的组播树或者是通过隧道的方式向移动主机转发组播包,保证了路由效率和可靠通信.最后对各种方案进行了建模和性能分析,数值分析表明,新的方案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多天线多播系统中最大化多播系统容量的资源分配算法.考虑一个包含多个多播组的多天线无线多播场景,针对资源分配与下行链路预编码展开研究,给出资源受限且各多播组遵循最少子载波数限制时多天线多播系统资源分配的目标函数.为降低运算复杂度,提出一个3阶段的次优解法,将多播预编码、子载波分配和功率分配分别实现.仿真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单播系统还是组播系统中,所提算法都能够在保证组间公平的同时显著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用于移动蜂窝网的自适应可靠组播算法.在该算法中,邻近的基站之间通过一个控制组播组交换信息以控制缓存数据量的大小.每个控制组播组包含的基站数量根据网络结构和主机的移动速度来调整.多个基站的合作保证移动主机能够可靠地接收组播数据,同时又能节省基站缓冲器的容量.仿真表明该算法能够以较少缓存达到快速恢复丢失数据的要求,是一种有效的可靠移动组播传输协议.  相似文献   

13.
多播系统中基于多用户分集的资源分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无线多播系统中传输速率受限于多播组中最差用户信道容量的问题,提出一种组内资源分配算法.在考虑用户之间不同速率需求的前提下,对多播组内用户进行子载波分配和功率分配,来最大化多播系统归一化速率.子载波分配算法利用每个子载波上多播用户之间的多用户分集,将子载波分配给该子载波上性能较好的多个用户.功率分配算法采用基于梯度的功率分配方式对各子载波上所分配的功率做局部优化,进一步提高多播系统的传输速率.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多播组内资源分配方案相比,显著提升多播系统的归一化速率.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基于二部图的概率传播( ProbS)模型以优化推荐列表的精确度为目标,而忽略了推荐多样性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概率传播( iProbS)模型。 iProbS将项目得分预测过程分解为资源的3步传播过程,每步传播包含传播概率和传播损耗。设计传播概率时,考虑的因素是用户评分;设计传播损耗时,则分别考虑了项目的度、用户熵和邻居项目。通过在2个常用数据集MovieLens和Netflix上的大量不同实验,证明了iProbS算法在推荐准确率、推荐整体多样性、推荐个体多样性以及销售平衡4个方面均比ProbS模型性能更好。最后按不同的推荐步骤分析了iProbS算法的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EPSA-SAF算法造成系统性能不确定性波动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多播资源分配算法。该算法将加权因子与用户所处信道增益进行逆向关联,自适应根据用户性能将高速率数据流分散到较低速率上,且对低速率数据流相反处理,从而提高整个系统吞吐量的同时尽可能满足用户间的公平性。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吞吐量要优于EPSA-SAF算法和EPSA-LCG算法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16.
多播OFDM系统中比例公平资源分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了一种多播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的比例公平资源分配算法,该算法包括:子载波分配算法和功率分配算法. 前者通过修正已有的单播子载波分配算法而得到,后者采用双重二分法迭代分配功率,属于子载波分配给定条件下的最优多播功率分配. 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资源分配算法在保证容量性能的同时能够获得完美的公平性;即使在比例公平的约束下多播仍然比单播获得明显的容量增加,但容量增益的多少与速率比例以及多播组数目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组播策略中,系统总的吞吐量受限于组播组中最差用户的信道增益.为了克服组播系统吞吐量受限的问题,采用基于分层编码的组播策略.在保障组内每个用户的服务质量(QoS)的同时,提出了一个新颖的子载波和比特分配算法,来最大化整个组播组的吞吐量.在下行的正交频分多址无线组播系统中,提出了最优资源分配算法.为了减少最优化算法的计算复杂度,提出了一个2阶段次优化算法.仿真结果显示次优化算法的系统功效十分接近最优化算法.次优化算法要远远优于传统的组播策略,而且还要优于Tian等所提出的算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异构蜂窝网络中终端直通(D2D)通信复用频谱资源导致同频干扰,并影响系统通信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模式的支持终端直通的资源复用算法.为了综合考虑异构网络中蜂窝用户和D2D用户需要并平衡两类不同用户的资源分配,该算法在确定D2D通信限制距离的基础上,联合蜂窝与D2D两种模式构建CU-D2D组合集,以其加权吞吐量增益为用户优先级,并据此进行无线资源分配,从而实现了异构蜂窝网络环境下频谱资源的优化分配.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证蜂窝用户传输速率的同时,有效地改善了D2D用户的通信速率,从而整体性地提升了异构蜂窝网络的系统通信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一种自适应的移动组播协议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移动组播方案,该方案汲取了MMA方案和Mobicast方案的优点,可根据网络的情况灵活的改变数据传输的方式,从而到达最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最小化能量受限的协作蜂窝小区的总代价,提出了上行链路的功率和中继等资源分配的模型.该模型是一个非线性约束、{0,1}组合优化问题,因而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资源分配方案对其求解.针对给定中继节点集合,该方案分别为每个源节点选择总代价最小的中继;而对于给定源和中继对,提出了最小化二者总代价的基于图论的最优功率分配算法.通过仿真和分析表明,该方案近似最优,能够发送更多的数据量,延长网络的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