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锰含量(质量分数)为23.8%的低碳高锰钢的力学行为和组织演变,并对其强化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3.8%Mn TRIP/TWIP钢的屈服强度约为300 MPa,抗拉强度可达610 MPa,断裂延伸率可达到63%.实验钢拉伸变形呈连续屈服,其应变硬化指数n值约为0.48.该钢在变形初期的强化机制以应变诱发孪生为主,变形后期出现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位错与形变孪晶、马氏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对强度的增加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采用中频熔炼-铁模铸造-热轧-冷轧-热处理工艺,制备了Cu-Ag和Cu-Ag-Zr 2种合金。应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u-Ag合金经优化工艺处理后,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276MPa和123MPa,延伸率和电导率分别为45.6%和91.1%;将微量Zr添加到Cu-Ag合金中,经优化工艺处理后,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增加了33MPa和71MPa,延伸率和电导率分别为26.8%和85.3%。  相似文献   

3.
采用C-Mn-Cr-Mo-B和C-Mn-Mo-Nb-Cu-B两种成分的低碳微合金结构钢,研究了热机械控制处理后离线调质(TMCP+QT)工艺和控轧后直接淬火回火(CR+DQ+T)工艺分别对2种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利用SEM和TEM分析了显微组织、析出与位错.结果表明:C-Mn-Cr-Mo-B钢经过TMCP+QT工艺,在450~550℃回火1 h可以得到最佳的强度与低温韧性组合,屈服强度大于1 GPa,延伸率大于15%,-40℃冲击功大于30 J,组织为回火马氏体.C-Mn-Mo-Nb-Cu-B钢在CR+DQ+T工艺条件下,回火温度在450℃以上时,ε-Cu粒子大量析出,导致屈服强度大幅上升;经500~600℃回火,由于Nb、V、Mo碳化物析出,使钢的屈服强度达到1 030 MPa;620℃回火后,屈服强度仍达到1 GPa,延伸率达到20%,-40℃冲击功大于35 J.  相似文献   

4.
采用C-Si-Mn-Cr-Nb合金系,采取两种热轧、退火工艺,在实验室试制Nb微合金化冷轧双相钢DP980。结果表明,两种试制钢的抗拉强度分别为1034 MPa和1048 MPa,屈服强度分别为534 MPa和499 MPa,伸长率分别为11.2%和11.3%,n值分别为0.28和0.27,屈强比分别为0.52和0.48;试制钢的热轧组织为F+P,连续退火后的组织为F+M,退火后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连续屈服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铁素体体积分数对于QP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设计了系列连续退火试验研究缓冷过程中相变形成的铁素体体积分数对于QP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相较于单相区淬火的情况下,相变铁素体的引入可以将延伸率由6%提高至26.7%,强塑积由由7.5GPa%提升至26.6GPa%.CCE模型计算表明,引入缓冷相变铁素体后,QP钢淬火前的奥氏体晶粒实现了富碳,提高了奥氏体晶粒的稳定性,从而使得QP钢的加工硬化能力增强,在略微损失强度的情况下大大增强了延伸率和强塑积.实测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最大值的峰值对应的快冷温度为250℃, 420℃配分350 s的情况下,QP钢的屈服强度为640 MPa,抗拉强度为998 MPa,强塑积≥20GPa%,各项指标满足980 MPa级QP钢要求.  相似文献   

6.
低合金高强度双相耐磨钢热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万能力学试验机对热处理后的低合金高强度双相耐磨钢试样进行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水淬后的试样微观组织为贝氏体-马氏体双相组织;250℃回火后的试样微观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贝氏体;450℃和600℃回火后的试样微观组织分别为回火马氏体和贝氏体。水淬250℃回火后的试样具有最佳强度和塑性配比,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1491.4 MPa和1264.6 MPa,HRC硬度为43,延伸率为9.42%。  相似文献   

7.
以汽车用钢22MnB5为例,研究其热冲压工艺。对制得的热冲压件进行力学性能、硬度、金相组织分析,通过调整热冲压工艺参数,制得抗拉强度约1600MPa、延伸率约10%、硬度约450Hv、微观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的超高强度钢板件。  相似文献   

8.
采用0.08C-1.2Mn-0.15Si成分钢,研究了γ+α两相区退火+淬火工艺对不同初始组态钢板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在相同热处理制度下,初始晶粒越细,马氏体体积分数越多;同一初始组态钢板,保温时间在2~30min内,随着保温时间延长,马氏体体积分数缓慢增长;经热处理后,得到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600MPa级,加工硬化指数n值为0.17~0.22,屈强比0.50~0.60,延伸率大于20%.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试制了800 MPa级C-Si-Mn系冷轧双相钢,研究了双相钢的处理工艺,并对所研究钢板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当退火温度在740~760℃时,增加不太明显;温度高于760℃以后,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当退火温度达800℃时,屈服强度为490 MPa,抗拉强度达到955 MPa,延伸率为18.0%.  相似文献   

10.
CG-FRP混杂筋的研制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延伸率的碳纤维和高延伸率的玻璃纤维的层内混杂方式,通过拉挤工艺生产得到了混杂CG-FRP筋.CG-FRP筋的总纤维体积率为65%,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的混杂比例为1:6.标准拉伸力学试验结果表明,CG-FRP混杂筋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屈服”现象,平均“屈服”强度和平均极限抗拉强度分别为1507.0MPa和1676.5MPa,后“屈服”阶段的应变量约为弹性阶段应变量的23%.CG-FRP筋的平均弹性模量为88.01GPa,平均泊松比为0.274.研究表明,该混杂筋存在较为明显的混杂效应,协同工作性能较好,筋的弹性模量和极限抗拉强度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开发微合金化热轧低硅多相钢,在不含替代硅的合金元素的化学成分设计基础上,通过热轧实验研究了终冷温度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终冷温度从420℃升高到500℃,均可得到多相组织,其中残余奥氏体量增加了6.5%,马氏体消失,组织中出现大量的贝氏体。当实验钢的轧制工艺参数和开冷温度相近时,组织中的铁素体量、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大致相同,终冷温度对其硬相特性以及残余奥氏体的分布有很大影响。终冷温度为470℃时,硬相特性及残余奥氏体的分布匹配良好,其屈服强度、延伸率、强塑积分别达到460 MPa、31.3%和21 754 MPa·%。  相似文献   

12.
针对屈服强度要求≥650MPa级大规格(≥Φ150mm)钢拉杆用热轧圆钢,采用低成本合金化设计及生产工艺优化,成功开发出650MPa级大规格优质钢拉杆用热轧圆钢,力学性能满足Rm≥850MPa、Rp0.2≥650MPa、A≥15%、Z≥45%、KV2(-40℃)≥34J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SS400钢板力学性能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寻求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定量关系一直是研究开发离线与在线预测系统的关键问题,针对热轧带钢SS400性能预测系统,提出了基于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的神经网络解决方案.该模型采用前向神经网络,在利用BP算法的基础上,为了克服常规BP学习算法的缺陷,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对常规BP算法进行了改进,采用更有效的数值优化方法,如Levenberg—Marquardt优化方法,建立了化学成分和生产的主要工艺参数与产品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板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三者的显著因素为钢板厚度和含碳量.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拉伸应变速率对高氮奥氏体不锈钢18Cr-12Mn-0.55N(质量分数/%)室温力学性能和塑性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应变速率的升高,实验钢的屈服强度R0.2增大,断后延伸率A减小,抗拉强度Rm略有降低,断面收缩率Z变化不大;在各应变速率下,实验钢的塑性流变行为均可用Ludwigson模型进行描述;随应变速率的升高,实验钢的加工硬化能力和发生屈服时第一根位错开动所需的短程作用力降低;增大应变速率促进多系滑移和交滑移,降低瞬变应变,使实验钢的塑性流变行为在更低的应变水平符合Ludwik模型.  相似文献   

15.
以一种低成本的800 MPa级C-Si-Mn-Cr系冷轧双相钢为研究对象,对退火温度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钢在760℃退火时,再结晶不充分,残留少量变形组织和未溶碳化物。770℃以上退火时再结晶比较充分,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和少量贝氏体的复合组织,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与延伸率逐渐降低,而屈服强度与屈强比逐渐升高,n值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790℃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采用CCT-AY-Ⅱ连续退火模拟器研究不同退火温度条件下800 MPa级CSiMnCr与CSiMnNb系冷轧双相钢的力学性能,并对其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成分试验钢中,770℃退火较790℃退火时所获得的强度高;钢中添加少量的Nb细化了铁素体与岛状马氏体组织,并且岛状马氏体更纯净,屈强比低,加工硬化指数n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热轧 F+(M+B)双相钢线材的生产及其在高强钢丝上的应用.指出在双相钢线材拉拔过程中存在于 F 晶界及尺寸较小的岛状第二相协调 F 变形.而尺寸较大的块状 M 则通过切变破裂直至破碎.这种变形机制使 F+(M+B)双相钢线材不经任何热处理,就具有总面缩率为97.6%的深加工性能,强度可达1800MPa 以上.本文还对双相钢钢丝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全自动热膨胀相变仪、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高分辨电镜及能谱分析和力学万能试验机等手段,研究含W的Cr15型超级马氏体不锈钢经淬火+回火后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淬火+回火后的微观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及分布在马氏体基体中的逆变奥氏体两相组织,形成的逆变奥氏体与马氏体板条符合K-S关系.在基体上弥散析出的纳米级金属化合物Laves相以及富铜相ε-Cu起到强化作用.该钢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洛氏硬度为26~36,抗拉强度为895~1 009 MPa,延伸率为17%~21%.  相似文献   

19.
国外已开发出屈服强度960 MPa的高强度桥梁结构用钢,以及屈服强度690MPa的耐候桥梁结构用钢产品,均已在工程中实际应用;国内开发出与HPS 70W接近的高性能桥梁结构用钢,并已实际使用,但产品在在可焊性、耐候性方面的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08F、10Ti岛状及层片状双相(α+M)钢的显微组织及拉伸性能;通过修正的C-J分析研究了上述双相钢的应力-应变关系。结果表明:08F钢在V_M<50%范围内,层片状双相组织具有比岛状双相组织高的拉伸强度、延伸率及加工硬化能力。10Ti钢在20%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