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勇  徐超  何炎祥  沈凡凡 《电子学报》2021,49(2):216-224
软件缺陷预测有助于提高软件质量,合理配置软件测试资源,目前已经有不少基于软件度量指标的缺陷预测模型.然而,现有的软件度量指标主要集中在源代码的结构信息上,程序语义信息考虑较少.编译优化是对程序语义进行深入分析的结果,直观地认为它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程序的语义信息,有助于软件缺陷预测.因此,为分析编译优化度量指标对软...  相似文献   

2.
基于组合优化的多传感器多目标数据互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由雷达和红外组成的多目标跟踪系统,通过建立多传感器的多重观测表达,将其中的多传感器多目标数据互联表述为多重观测数据集之间的最优组合分配,从而实现了这两种类型不同传感器融合跟踪过程中的多目标互联求解。  相似文献   

3.
对于由雷达和红外组成的多目标跟踪系统,通过建立多传感器的多重观测表达,将其中的多传感器多目标数据互联表述为多重观测数据集之间的最优组合分配,从而实现了这两种类型不同传感器融合跟踪过程中的多目标互联求解。  相似文献   

4.
依据开发周期中软、硬件的划分,介绍系统在ARM处理器强大功能的基础之上,运算、处理、显示ADU3600板收集到的数据的过程;在详细阐述系统综合性能指标的基础上展现了产品应用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H.264视频压缩标准,研究与实现了基于ARM+DSP架构的视频处理系统.在此方案中,视频处理系统分为通用控制模块和视频处理模块,二者独立开发和调试,通过HPI并行方式连接,提高了软硬件任务的模块化程度,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符合嵌入式视频处理的功能要求,可以面对日益复杂的视频应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电子技术》2016,(22):9-13
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在优化具有非连续特性的变流器控制参数时,因粒子多样性的减少与缺少跳出局部优值区域的机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值。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文提出具有多群体和多速度更新方式的改进PSO(MMPSO)。以不同控制方式的单相逆变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由总谐波畸变率(THD)和误差绝对值积分(IAE)组成的优化目标函数,并建立MMPSO的变流器优化模型。实验结果对比表明,MMPSO算法优化效率高,且收敛速度快。  相似文献   

7.
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是网信领域的一项重大任务,国家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目前,核心芯片、基础硬件、操作系统等国产化替代产品已由研发逐步转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并搭建大数据平台开展数据分析、挖掘数据资产价值。为实现大数据平台与国产化私有云平台的深度融合,文章开展基于ARM架构国产化私有云平台的大数据平台适配性研究。实验验证了大数据平台国产化迁移的可行性,在同等配置下基于ARM架构国产化私有云的大数据平台性能接近x86服务器,能够满足实际应用中对海量数据的处理需求,为大数据平台的国产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9.
张宏远 《通信技术》2021,(6):1451-1455
从数据中台的建设、运营角度出发,对数据中台在企业数据应用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把数据中台定位为多个数据应用的共享数据平台.从数据应用及数据治理两个维度分析了数据中台的建设要素,提出了模块化、解耦的数据中台体系架构.数据中台体系架构包含数据存储框架、数据采集框架、数据处理框架、数据治理框架、数据安全框架及数据运营模块,可按...  相似文献   

10.
SIMD扩展部件是一种在多媒体程序和科学计算程序中提供指令并行的加速部件.本文首先介绍SIMD扩展部件的背景及行业现状,然后从挖掘方法、指针别名这2个角度介绍了SIMD现阶段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并对SIMD编译优化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基于ARM9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言奎  李英 《现代电子技术》2008,31(11):140-142
随着雷达、通信、遥测、遥感等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人们对数据采集系统的采集精度、采集速度、存储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数据采集系统的缺点,提出了基于ARM9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详细论述了信号调理,时钟产生,数据存储与传输,抗干扰等关键技术及采取的相应措施。经实践证明,该设计方案具有采集精度高,数据采集速度快,数据存储量大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智能运输系统被公认为是当前解决我国大城市交通拥挤和提高道路安全的有效手段,而交通数据采集是ITS最为基础的环节。分析了国内外数据采集系统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证了交通数据信息采集系统的必要性,提出了交通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要求,详细论述了基于ARM9系列的S3C2410嵌入式系统平台来实现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利用TCP/IP协议来实现数据传输及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最后完成应用程序到目标平台的移植。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由中国移动集团牵头研发的网优自动化服务平台,主要集成了如下功能:LTE自动邻区关系优化模块、基于智能算法的PCI自动优化模块、 LTE功率配置自动优化模块、LTE小区参数自动化推荐模块,以及TAC边界区域自动优化模块等,并支持其他新增工具的快速扩展。本文介绍的网优自动化平台包括了全流程数据预处理模块、即插即用的优化算法模块、灵活的Web Service接口调用模块、以及各工具通用的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算法库等等,这种基于模块化搭建的网优自动化服务平台,使得各类核心网优应用能够快速上线,并具有极强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ARM9平台下的CMOS图像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基于S3C2410的图像数据采集系统。分析了系统组成模块的基本原理、各模块间硬件接口电路设计和软件实现。系统采用S3C2410芯片上的IIC总线接口和DMA(直接存储器存取)控制器,以DMA方式传送图像数据。实验表明,系统功耗小,图像数据采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陆欢 《电子科技》2020,33(8):53-58
随着电动汽车成为汽车领域重点发展的方向,电动汽车领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也包括并联充电技术的进步。文中针对实际问题设计实验,搭建了实验平台模拟电网输入电能对车载电源的充电过程,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文中针对数据特征对单个并联充电器的特性进行测试,并在此基础上提取出模型。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相应的优化算法,然后将模型扩展至多个并联充电器的组合,依据实际情况增加算法模型的约束条件,整合不同优化算法的优点,运用增广拉格朗日算法、序列二次规划以及混合算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结合了拉格朗日和序列二次规划的混合算法可以有效地在最高效的基础上对电流进行初次分配。最后用复杂度对所用的约束算法进行评估,综合评价最优算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软件测试故障的分布特性,研究故障发现、分布与测试用例设计、测试人员等的相关性,提出一种基于帕累托法则的测试策略优化改进方法,在测试设计方法的应用、人员的任务分配、测试重点等方面进行有效的优化,并介绍该方法的具体应用步骤。最后,通过几个项目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测试效率和暴露软件缺陷的概率。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新能源发电已成为发电的主力之一。文中针对分布式能源并网后配电网的适应性问题,对配电网适应性内涵进行了新的定义,建立了可靠性、负载率、电流、电能质量、运行年限、新能源利用率6个一级指标的配电网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客观赋权法得到组合权重,并将其与TOPSIS进行结合,确定了评价模型的期望输出值。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TOPSIS-PSO-SVM的配电网适应性评价模型,并以宁夏5个地区配电网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TOPSIS-PSO-SVM评价模型的评价相对误差区间为[0.94%,1.03%],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数为0.885 4%,说明该评价模型在配电网适应性评价中的评价误差更小,评价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朱宏  孙磊  王真  邓学宾  采峰 《现代雷达》2019,41(9):66-70
针对相控阵雷达天线阵面设计过程不精细、数据追溯困难、需求分析不充分等问题,运用系统工程和六西格玛设计方法,开展相控阵雷达天线阵面的设计流程的优化,精细化地展开设计活动,建立模板表单,优化设计过程和设计规范,并在相控阵雷达天线阵面的研制中完成流程验证,提升了设计质量和降低研制风险。  相似文献   

19.
基于DOE和BP神经网络对Al线键合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丝超声引线键合工艺被广泛地应用在大功率器件封装中,以实现大功率芯片与引 线框架之间的电互连.Al丝引线键合的质量严重影响功率器件的整体封装水平,对其工艺参数的优化具有重要工业应用意义.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Al丝引线键合工艺中的三个最重要影响因数(超声功率P/DAC、键合时间t/ms、键合压力F/g)进行了正交实验设计,实验表明拉力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键合时间为40 ms,超声功率为25 DAC,键合压力为120g;剪切推力优化的工艺参数为:键合时间为50 ms,超声功率为40 DAC,键合压力为120 g.基于BP神经网络系统,建立了铝丝超声引线键合工艺的预测模型,揭示了Al丝超声键合工艺参数与键合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网络训练结果表明训练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符合很好,检验样本的结果也符合较好,其误差基本控制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