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 系统性回顾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后主动脉重塑结果。 方法 检索已发表的评估TEVAR术后主动脉重塑文献,系统性回顾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形态学测量方法及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其中仅3篇文献采用三维重建软件进行测量。各文献测量变量多为夹层真腔、假腔直径或面积,仅有少数文献计算了真假腔体积。结果 各文献测量的主动脉平面、术后随访时间及测量方法不同,无法进行数据整合。但总体趋势为急性B型夹层患者术后主动脉重塑效果(胸主动脉假腔血栓化比率为80%~90%)优于慢性患者(38%~91.3%),且更具有一致性;降主动脉术后假腔完全血栓化比率高于腹主动脉,降主动脉近端的主动脉重塑效果良好,膈肌角平面以下重塑效果较差。 结论 尽管TEVAR术后主动脉重塑的描述方式各异,但多数文献显示夹层累及主动脉范围广者术后重塑效果差,与夹层远端裂口旷置有关。覆膜支架长度、治疗时间等因素对术后重塑均有影响。统一的评估标准有利于评估主动脉重塑效果,并为临床决策提供更有力的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分析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后患者死亡及其原因。方法 2004年2月至2014年12月,462例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TEVAR术治疗,其中男387例,女75例,平均(53.3±13.5)岁(18~89岁)。统计TEVAR术后患者死亡情况,并分析可能的致死原因。结果 TEVAR术后患者死亡7例(7/462,1.52%),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可能的致死原因:夹层破裂3例(3/462,0.65%),肠道缺血2例(2/462,0.43%),呼吸功能衰竭1例(1/462,0.22%),心源性猝死1例(1/462,0.22%)。结论 TEVAR术治疗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术后住院病死率较低。夹层破裂和肠道缺血为主要致死原因,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3.
韩磊  万珊杉  王家平  杨帆  吴敏  何迷 《工业加热》2016,(11):958-961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疾病时期胸主动脉夹层(TAD)腔内修复术(TEVAR)后临床结局及主动脉重塑形态学特点。方法 收集整理2005年2 月至2015 年 2 月收治的TEVAR术治疗Stanford B型TAD患者232例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术前临床和影像检查、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术前临床指标中真腔塌陷、瘤样扩张在亚急性组(n=62)分别为35.48%、12.90%,慢性组(n=170)分别为76.47%、64.1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 1);胸主动脉假腔通畅在亚急性组为79.03%,慢性组为9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32例TEVAR术均获成功。末次随访CTA检查结果显示,支架段胸主动脉假腔血栓完全吸收患者比例在亚急性组为90.00%,慢性组为48.5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 1);假腔部分血栓形成患者比例在亚急性组为10.00%,慢性组为51.48%,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 1);亚急性组手术前后夹层真假腔变化较慢性组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亚急性期TAD稳定,TEVAR术后疗效良好,主动脉壁形态学重塑优于慢性期患者。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医师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10年间由同一组介入医师完成的70例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按手术先后次序分为A、B、C、D、E共5组,每组14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分析不同阶段手术效果。结果 5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型、伴高血压、伴糖尿病、吸烟史、假腔最大直径、假腔灌注的内脏动脉及其它疾病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在A、B组分别为(3.29±0.61) h、(2.87±0.37) h(P<0.05),在C、D、E组分别为(1.80±0.62) h、(1.74±0.34) h、(1.52±0.39) h(P>0.05),A、B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C、D、E组(P<0.001)。5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逐渐缩短,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28例手术分别在6.2年、2年内完成,手术频度分别为每年3.3例、7例;B、C、D组42例手术分别在2.2年、1.2年、0.8年内完成,手术频度分别为每年6.4例、11.7例、17.5例。结论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学习曲线约为28例,介入医师在每年平均4.6例手术频度下完成28例手术后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介入医师团队手术技术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方法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采用TEVAR治疗的85例 Stanford B型AD患者临床资料。85例患者均常规行左肱动脉穿刺,右侧股动脉直切口,升主动脉DSA造影明确AD破口位置、真假腔及与重要器官血管开口位置关系;置入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原发破口,升主动脉造影复查观察近端破口封闭情况及主动脉弓部分支血管、真假腔血流变化情况。结果 84例患者TEVAR手术成功,成功率100%;1例术前麻醉过程中突发AD破裂死亡。9例部分覆盖左锁骨下动脉,1例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支架完全封闭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2例行无名动脉至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转流。Ⅰ型内漏2例,无住院期间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患者均存活,远端再发新破口2例。结论 TEVAR术治疗Stanford B型AD安全有效,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术中精细操作及加强术后院外管理是手术成功、提高远期生存率关键。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发生内漏原因及分型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4年5月确诊为Stand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并完成TEVAR术治疗的189 例患者,观察术中及术后内漏分型及影像学表现,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结果 TEVAR术中和术后共25例患者发生内漏,发生率为13.2%(25/189)。其中急性内漏22例,包括Ⅰ型14例(7.4%),Ⅱ型8例(4.2%);迟发性内漏3例,包括Ⅱ型2例(1.1%),Ⅲ型1例(0.5%)。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未下降,未出现截瘫、肾动脉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TEVAR术内漏分型、影响因素不同,内漏发生概率各异,急性和迟发性内漏中Ⅰ型和Ⅱ型内漏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dford B型夹层伴A型壁内血肿(M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共收治3例B型夹层伴A型MH患者,入院后稳定血压、心率,对症保守治疗14 d后行TEVAR术。 结果 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TEVAR术,无逆撕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全主动脉CTA复查显示夹层破口完全封闭,无内漏发生,真腔血流明显改善,壁内血肿明显吸收消退,升主动脉管壁厚度恢复至正常水平;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截瘫、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伴发升主动脉MH的Stand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如果升主动脉内膜完整,降压、降心率处理后症状缓解,在发病14 d后行TEVAR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9.
沈毓  陆清声 《工业加热》2018,(2):186-189
【摘要】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是目前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常规治疗方法。治疗中通常只隔绝原发裂口,即所谓近端裂口,而对远端裂口较少实施干预。随着对夹层术后主动脉重塑进一步深入研究,研究者们发现术后25%~40%患者出现远端扩张,需再干预处理。其中腹主动脉内脏分支区裂口处理涉及重要脏器血供,治疗上存在一定特殊性。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就腹主动脉内脏分支区夹层裂口常用处理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时机对患者生存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TEVAR术连续治疗的123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将123例患者分为急性期组(32例,<14 d)、亚急性期组(67例,15~90 d)、慢性期组(24例,>91 d),术后随访24个月。结果 至随访结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2.5%、7.4%、25.0%(P=0.085),主动脉夹层相关死亡率分别为9.4%、4.5%、16.7%(P=0.17),主动脉重塑率分别为75.0%、71.6%、33.0%,二次干预率分别为21.9%、17.9%、37.5%。结论 亚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后主动脉重塑效果最好,并发症少,是治疗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重视逆行性A型夹层发生的可能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对189例症状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其中男157例,女32例,年龄26 ~ 78岁,平均(51.2 ± 13.5)岁。135例随访3 ~ 63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率71.43%,54例失访,失访率28.57%。统计TEVAR 术后逆行性A型夹层发生率,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结果 TEVAR术后2例(1.48%)发生逆行性A型夹层,均为男性患者,其中1例发生于围手术期,拒绝外科手术,保守治疗超过3年,目前存活。另1例发生于TEVAR术后1个月,急诊实施外科手术,随访3个月,目前存活。结论 覆膜支架系统、术中相关操作对血管壁的作用以及血管壁自身病变是TEVAR术后发生逆行性A型夹层的重要原因。其中,支架对血管壁的直接作用而诱发的A型夹层,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入路对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影响,评估使用预置血管缝合器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6月收治69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预置血管缝合器后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为治疗组;对照组为2007年6月—2010年4月收治的86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股动脉切开术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组根据移植物外径,20 ~ 24 F预置2把ProGlide;对照组缝合动脉切口时取出鞘管并将线结下滑收紧。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局部血管并发症、术后至出院时间、术后3个月手术部位血管直径变化率。结果 治疗组68处股动脉穿刺口均使用2套Perclose ProGlideTM血管缝合器,技术成功率为100%;对照组的86处股动脉,技术成功率为98.8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时间及术后至出院时间治疗组分别为(85.42 ± 20.65)min和(5.21 ± 1.98)d,对照组分别为(145.28 ± 32.68)min和(8.47 ± 2.19)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有2例发生血管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治疗组下肢制动时间及3个月后血管直径变化率分别为(8.46 ± 1.79) h和(0.98 ± 0.24)mm,对照组为分别为(8.65 ± 1.59)h和(0.95 ± 0.32)mm,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应用预置血管缝合器行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安全高效,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有效减少局部血管并发症,是替代股动脉切开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分析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短期和中长期疗效。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全麻下行带膜支架治疗的183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术后住院期间的临床症状、术后并发症、ICU留观时间、住院时间、30 d病死率、出院后复查支架塌陷情况、位置和形态、夹层假腔直径情况、内漏等并发症及生存率、生存质量等。结果 183例患者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手术均成功,术后平均ICU留观时间为(3.08 ± 1.93)d,平均住院时间为(7.08 ± 1.67)d,术后30 d病死率为1.09%;出院后定期影像学复查所有患者均无支架塌陷、移位,形态正常,未出现夹层复发、破裂和逆向撕裂,未发现长期存在的内漏。随访过程中死亡4例,其中3例诊断为脑梗死。患者5年生存率为97.82%,生存质量无明显下降。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具有良好的短期疗效和稳定的中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腔内隔绝术(EVE)后截瘫或轻瘫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在1998年至2001年实施的116例TAD EVE.对于可能发生截瘫的高危患者,术后常规给予地塞米松.结果包括接受脊髓动脉造影者在内,成功释放并固定移植物的115例中,均无截瘫或轻瘫发生.结论 EVE虽避免了长时间主动脉阻断,但仍可因封闭肋间动脉造成脊髓的严重缺血,包括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糖皮质激素在内的综合性预防措施能减小发生截瘫/轻瘫的危险,而选择适当长度的移植物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时近端锚定区不足的3种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近端锚定区不足15 mm的处理方法,其中覆盖左锁骨下动脉(LSA)15例(A组),LSA烟囱支架植入14例(B组),头臂动脉转流7例(C组)。结果 TEVAR术均获成功。ⅠA型内漏3例,Ⅳ型内漏1例,内漏发生率11.11%。双上肢平均收缩压差在A组为(41.68±17.52) mmHg,与B组(15.61±8.83) mmHg和C组(11.54±10.07) 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围手术期死亡、脑梗死、截瘫、严重左上肢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CTA复查显示主动脉覆膜支架及烟囱支架无移位,人工血管及烟囱支架均通畅,原少量内漏消失,无新发内漏。结论 对近端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施行TEVAR术时可通过覆盖LSA、植入LSA烟囱支架和头臂动脉转流技术,安全有效地拓展近端锚定区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