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描述了数字波束形成原理的基础上,详细推导了基于DBF的比幅测向方法,指出了工程应用中相关参数的选取,并给出了后端信号处理中基于DBF的比幅测向的软件实现流程图。该方法目前已经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实践证明,该测角方法具有实现简单、实时性好和测向精度相对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数字阵列在雷达抗干扰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干扰方向的测量是雷达抗干扰的重要步骤,通过获得空间干扰的方向为雷达抗干扰提供先验知识。本文通过利用数字阵列雷达的优势,通过行列阵元的数据分别对干扰在方位维和俯仰维的方向进行估计,随后对两维方向进行空域角度匹配,从而获得正确的干扰指向。  相似文献   

3.
4.
对反辐射导引头的欺骗干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反辐射导引头角跟踪原理的分析,提出了对反辐射导引头欺骗干扰的两种方法,并对这两种方法对反辐射导引头所引起的角跟踪误差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5.
波束空间的超分辨测向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将数字波束形成和超分辨测向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了波束形成算法和阵元空间超分辨测向算法的性能,介绍了波束空间MUISC算法的基本原理。仿真证明波束空间的超分辨算法具有计算量小、测向分辨力高和充分利用阵列孔径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7.
反辐射雷达导引头面临的信号环境是高密度随机交叠的不匹配信号,其信号处理的基础是能够从接收到的信号脉冲流中分离出目标雷达的脉冲序列。为了提高反辐射导引头信号分选性能,对不同分选算法的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和优缺点进行分析论证,得到序列差值直方图法具有更佳分选性能的结论,并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9.
提出一种基于波束空间SRQ算法的快速DOA估计算法,此算法通过降低相关矩阵的秩,从而节省了特征分解的计算时间。此新算法需要进行2步DOA估计,第1步用少量阵元数进行粗略的DOA估计,第2步在粗略DOA估计的范围内进行精确的估计。由计算机仿真结果可知,提出的算法大大降低了测向算法中特征分解的计算时间。因此,此新算法是一种实时DOA估计的有效算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星载电子侦察系统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和实时处理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宽带DBF测向技术。与其它DBF测向技术相比,该技术在保证了较高测向精度的前提下,具有算法简单、可并行处理、易于硬件实现和可实时处理的特点,因此非常适合于星载电子侦察应用。  相似文献   

11.
唐涛  吴瑛 《电讯技术》2008,48(5):51-55
考虑用户先验知识提出一种快速子空间测向算法,构造了方向约束的相关相减多级维纳滤波器(MCSA-MSWF)方法,此方法在降低特征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谱峰搜索的运算量,且克服了单纯基于多级维纳滤波器测向算法期望信号不准确的问题。仿真表明,该算法在低信噪比、小快拍数情况下具有更好的估计性能。  相似文献   

12.
通讯系统的频谱资源日益紧张,智能天线是增加系统容量最有希望的解决方法之一。智能天线的数字波束形成是通讯系统实现空分多址的基础。在介绍了数字波束形成的基本原理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实现的实时数字波束形成方法,并使用嵌入式逻辑分析仪进行了实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数字波束形成设计能实时调整各通道的幅度和相位,实现数字波束形成。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基于单信道瓦特森-瓦特测向技术的小口径测向天线设计原理和运用相关匹配提取示向角度值的方法。通过仿真研究了随天线半径波长比、相位不平衡度以及引入噪声变化的示向角误差分布规律。设计了工作频率为30 MHz~600 MHz的五阵元宽带测向天线,经过外场测试验证,在较低信噪比的条件下,基于相关匹配法得到的各测试频点测向精度整体优于传统的反正切三角函数计算法,且均方根误差小于5°时的天线测向带宽从1倍频程扩展到3倍频程。  相似文献   

14.
幅相误差对数字波束形成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旁瓣电平、波束指向等指标分析了幅相误差对数字波束形成系统的影响.根据各通道间误差的分布规律不同,给出了天线方向图的波束指向、旁瓣电平的变化情况,并且对数学公式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分析结果表明:波束形成后的旁瓣电平、波束指向偏差分别与各通道间的幅度误差、相位误差成正比,利用计算机仿真对其进行了验证,为工程实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直线阵列数字波束形成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直线阵列天线体制,介绍了数字波束形成(Digital Beam Forming,DBF)技术的原理、系统组成和实现方法,给出了详细的公式推导,对数字波束形成的正交校正、通道一致性校正和波束形成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描述,并说明了关键技术的有效解决方法。结合工程实践,提出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相结合的架构来完成数字波束形成板的实现方式,并对数字波束形成板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做出了详细说明。所给出的理论和方法都是通过实践检验的,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数字波束形成技术是天线波束形成原理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广泛应用于阵列信号处理领域。介绍了数字波束形成器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和ADSP器件的数字波束形成器的的实现结构,并结合一则工程实例描述其具体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主要研究了基于子阵的宽带恒定波束形成方法,探讨了子阵带宽、子阵大小和最大波束偏移角三者之间的约束关系,最后给出了在子阵级实现低副瓣宽带波束形成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波束比幅法测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波束比幅法测向原理的基础上,详尽分析了波束比幅法测向误差,推导出了测向误差公式,并根据测向精度、波束宽度和信噪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仿真,为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所述的测向技术,具有算法实现简单、测向精度高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相控阵雷达由于阵列天线副瓣偏高容易被电子战系统进行副瓣侦察和干扰。在下一代相控阵雷达的研制中,智能天线已经成为重点发展方向。介绍了智能天线的基本概念、空时联合通道模型,重点阐述了智能天线接收波束形成与发射波束形成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概述数字波束零点形成加权结构的基础上,给出了幅度相位加权、仅相位加权和混合控制加权三种算法,并进行了比较:幅度相位加权方法形成零点的效果最好,但算法比较复杂;仅相位加权算法运算简单、有利于硬件实现,但只在零点处于特定位置时效果较好;混合控制加权算法实现灵活,但对受控阵元位置要求较高,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文中最后采用计算机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