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观察经皮穿刺不可逆电穿孔消融(IRE)联合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治疗胰腺癌的安全性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纳入50例胰腺癌患者,随机分配至两组。一组为IRE治疗(IRE组,25例),另一组为IRE联合NK细胞治疗(IRE- NK组,25例)。观察患者免疫功能变化,CA19- 9变化和CT检查结果来评估胰腺癌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IRE手术及NK细胞回输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的淋巴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功能均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60 d时的CA19- 9水平较手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E- NK组的CA19- 9下降程度较IRE组更明显。所有患者治疗后60 d时CT评估结果显示肿瘤直径及CT值均较术前下降。IRE组的肿瘤缓解率是56.0%, IRE- NK组的肿瘤缓解率是68.0%。结论 IRE消融联合NK细胞治疗胰腺癌安全可靠,两者具有协同治疗效果,表现在它们不仅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同时减少CA19- 9的表达,缩小肿瘤直径及CT值,提高肿瘤缓解率。

  相似文献   

2.
【摘要】 前列腺癌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局部微创消融等。上述数种疗法或因并发症较多或因患者依从性差等影响了治疗的开展,但局部微创消融因其不良反应少等原因受到重视,其中又以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最为引人注目。作为一种新兴的局部微创消融方法,其具有创伤小,不损伤尿道、直肠、大血管、神经血管束、神经及术后无勃起功能障碍等优良特点。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及地区开展此类治疗并取得近中期满意疗效。本文就不可逆电穿孔消融的原理及近期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摘要】 肝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中国肝癌发病率为25.7/10万。然而,对侵犯或毗邻肝门重要脏器的肝恶性肿瘤,难以手术切除且化放疗疗效不佳。近年来,不可逆电穿孔(IRE)消融技术逐渐兴起,作为一种新的非热能形式的消融方法,其通过产生短时高压的电脉冲在细胞膜上产生纳米级的不可逆损伤。国内外研究指出,该技术在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肝肿瘤时,可有效灭活肿瘤组织并保留管腔架构,不会损伤大血管或胆管等。本文对IRE的设备构成、作用机制、临床前研究、临床应用方法以及临床疗效进行综述,以期为该技术在临床得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6.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不可逆电穿孔消融多部位肿瘤在围手术期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对接受不可逆电穿孔术的200例肿瘤患者(胰腺肿瘤71例、肝肿瘤64例、其它肿瘤65例)在围手术期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及统计,分析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处理。结果 术中无一例死亡。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在胰腺和肝脏肿瘤消融,包括3例胰腺肿瘤术后10、11、15 d出现十二指肠动脉出血,2例肝肿瘤术后9 d消化道出血和胆道感染性休克,经介入栓塞和/或血管结扎手术后和抗感染治疗得以控制。轻微并发症经过对症治疗均在14 d以内缓解。结论 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术全身性炎性反应少、术中、后不良反应可控,安全性较高。该疗法虽仍可能损伤胰腺肿瘤内或周边血管,但针对其原因进行改善,我们可以有效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不可逆电穿孔(IRE)消融术治疗肾细胞癌的初步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临床经穿刺病理证实的4例无手术适应证的肾细胞癌患者的5个病灶,经术前评估后,在全身麻醉下行IRE消融治疗。术后采用2000年新修订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治疗的有效性,并观察并发症。结果 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病灶大小0.9~40.8 cm3,平均(16.84±16.45) cm3,消融时间42~88 min,平均(76.40±19.40) min,消融6~8次,平均(7.0±0.7)次,总脉冲数750~2 240次,平均(1 706.0±587.8)次。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术后即刻及1、3个月行增强CT和/或增强MR复查,病灶消融区均呈低密度/低信号改变,增强扫描未见异常强化区,肿瘤周围组织形态、密度(信号)未见异常。术后3个月复查评价疗效,5个病灶均完全缓解。结论 CT引导下经皮IRE消融术治疗肾癌安全、有效,近期疗效显著,是临床上无手术适应证肾癌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9.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可逆电穿孔(IRE)消融技术治疗前列腺癌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10月经术前影像及穿刺病理活检证实的5例行IRE消融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IRE消融前列腺癌的安全性;通过随访观察术后多参数MRI及前列腺持异抗原(PSA)变化评估其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IRE消融术,肿瘤平均大小(1.7±0.7) cm,平均消融时间(64.0±29.0) min。术中出现一过性血压升高4例(4/5)。术后出现阴囊水肿1例,排便困难1例,下腹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反应程度均为Clavien- DindoⅠ级。术后1、7、14 d和术后3个月PSA水平分别与术前[(15.0±7.3) 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个月复查MRI,3例得以肿瘤清除60%。结论 IRE消融治疗前列腺癌安全性高、近期疗效好,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
孙钢 《工业加热》2015,(4):277-281
【摘要】 不可逆电穿孔技术又称纳米刀,是一种能有效消融肿瘤的新技术。该技术利用电脉冲永久损害靶区内细胞膜双磷脂层,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其肿瘤消融效果已在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该技术无热导效应,邻近组织基质如血管、神经和胆道不受破坏。本文就该技术原理、技术装置、治疗肿瘤优缺点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研究靠近胆囊0.5 cm处不可逆电穿孔肝脏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新西兰白兔3只作为实验动物,在靠近胆囊0.5 cm处肝脏进行不可逆电穿孔消融,并于7 d后观察消融区域的肝脏病理反应和胆囊损伤情况。结果 3只动物均成功完成消融。消融7 d后,肝脏面原消融区平均直径3.00 cm黄色坏死灶,肝膈面形成1个平均直径1.67 cm类圆形黄色坏死灶。2只实验兔消融部位和腹壁、1只肝叶和膈肌发生小片段浅度粘连。2只肠系膜则与胆囊消融灶区发生严重粘连。光镜下可见肝大片坏死且消失,仅有部分凝固性坏死肝组织残留,外围有少量斑点状钙化,炎性肉芽组织和小胆管显著增生。肝门静脉血管平滑肌损伤不明显,肌层小范围纤维素样变性、胆囊黏膜上皮大部分坏死,胆囊外结缔组织水肿、胆总管部分黏膜上皮坏死,部分上皮仍存在,肌层完好。结论 消融部位肝脏组织完全坏死,消融灶和周围组织分界明显,胆囊出现损伤,但无胆囊漏发生。因此,对于靠近胆囊的肝脏肿瘤而言,不可逆电穿孔可能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肾上腺转移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8例肾上腺转移瘤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明确诊断,可评价病灶19处,病灶最大径为4~7 cm,平均(5.55±0.79) cm。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三维粒子植入制定治疗计划,在CT引导下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于治疗后6~8周随访观察客观缓解率,按照WHO实体肿瘤评价标准评价病灶。结果 术后6~8周随访,评价病灶完全缓解(CR)5/19,部分缓解(PR)11/19,疾病稳定(SD)3/19,疾病进展(PD)0/19。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恶性高血压、大出血,肾脏、肺、胰腺等周围脏器损伤等。结论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肾上腺转移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梁松年  苏洪英  冯博  徐克 《工业加热》2012,(11):927-930
【摘要】 目的 分析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近期并发症的原因及临床表现,总结诊疗经验,降低其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29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接受PTCD患者术后2周内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 58例患者(19.6%)术后出现并发症,包括胆道感染29例、肝动脉出血6例、急性胰腺炎15例、胆心反射6例、肾衰竭1例、再发胆道梗阻2例。其中2例胆道出血患者、3例胆道感染患者及1例肾衰竭患者经治无效死亡,余患者均病情好转。结论 PTCD术后并发症种类较多,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死亡。通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及术后积极处理, 可有效防止多数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