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电镀液中固体微粒质量浓度及工艺条件对Al/β/-PbO2-WC-ZrO2复合电极材料的表面化学组成及稳态析氧极化曲线的影响规律,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工艺条件如下:WC:50g/L,ZrO2浓度为50g/L,电流密度为3A/dm^2,温度:20℃,电沉积时间:2.5h.该新型电极用于锌电积可使槽电压降低,电流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2.
热轧复合Cu—Al太阳能材料的复合界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经二次热轧复合太阳能材料的界面组织。Al—Al复合断面已找不到复合界面。Cu—A1界面有一条(4.4~6)×10 ̄(-3)毫米的AlCu化合物带,其显微硬度为464.45,kgf/mm ̄2,化合物带两侧各有不小于0.12毫米的扩散层。两种复合界面获得了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相似文献   

4.
在本次实验中,为了更好的了解铝镁金属复合材料组织性能,以铝合金、镁合金为研究对象,型号以6061铝合金、AZ31B镁合金为标准,铸造铝/镁双金属复合材料。铝合金材料在浇注时,研究了其对材料的组织和机械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6061铝合金在浇铸期间,其界面的过宽增大从360 um提高到1120um,伴随着金属间化合物体积分数增加。由此,判定6061铝合金浇注的温度最佳保持在660℃至700℃。而AZ31B镁合金将其分为5个不同区域,由A1至A5组成,镁合金中间过渡区发现“A1Mg4Zn11相”。通过实验研究,该“A1Mg4Zn11相”能够实现复合双金属材料的性能优化。如抗剪切、抗拉伸性能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温度680℃为最佳,在此温度下材料性能、指标为优。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国内外生产金属层状材料的复合技术及其优缺点,介绍了几种高效、低耗、短流程的制备金属层状材料的新技术,分析了金属层状材料复合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热压工艺因素对Al2O3—TiC复合陶瓷刀具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了Al2O3复合陶瓷刀具的研制工艺,着重分析了热压工艺因素对Al2O3复合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韩兵强  戴刚  李楠 《工业炉》2006,28(5):33-35
探讨了熔融石英加入量对Al2O3-SiC-C质浇注料性能的影响.少量的熔融石英加入量对材料性能没有不利影响,并且可以改善材料的抗氧化性能.衍射分析证明,无论是还原还是氧化气氛下处理,随着石英量增加,莫来石生成量增加,但是过量的莫来石生成可能引起较大膨胀,产生局部开裂.  相似文献   

8.
Al/MoSi2复合粉末材料的机械合金化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机械合金化和热处理制备了Al/MoSi2复合粉末,利用X射线分析了相的变化,并根据Burgio模式估算了生成Mo(Si,Al)2相的球磨能。结果表明:Al-Mo-Si混合粉在高能球磨过程中无Al-Mo中间相产生,Mo(Si,Al)2相的机械合金化机理为类自蔓延,其生成所需的球磨能量约为24.5-30.6kJ.g^-1,将球磨40h的Al-Mo-Si混合烃经1000℃热处理后可获得MoSi2(Al)固溶体或MoSi2和Mo(Si,Al)2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9.
在镁中添加石墨后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镁基纳米复合储氢材料。运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储氢材料的粒度、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球磨时间、干磨和湿磨以及球磨气氛对材料粒度的影响。并结合热重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材料的放氢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球磨过程中会出现颗粒粉碎和团聚的平衡状态,颗粒的尺寸会趋于极限;用乙醇作溶剂时的湿磨效果好于干磨;氢气气氛下添加石墨进行球磨粉碎效果较差。经过活化17次的材料Mg3.0Ni1.5G4.5储氢量远远高于只活化4次的材料,达到4.53%,放氢温度为290℃。  相似文献   

10.
以长江沿岸低品位石英砂为主要原料,采用真空烧结制备石英质多孔材料,为新型保温材料的开发提供参考.通过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石英质多孔材料气孔率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多孔材料的气孔率降低,线收缩率小幅度上升时,抗压强度明显降低.以75%石英砂,20%高岭土,4%烧结助剂为配科比的配方,在l 100℃温度烧结1h,可以制备得到性能较佳的石英质多孔材料.其中φ80样品的气孔率为54.4%,线收缩率为10.7%,抗压强度为5.3 MPa.  相似文献   

11.
通过包覆浇铸+热轧变形工艺,制备了Q235/CrWMn钢复合刀具材料,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维氏硬度仪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组织、成分和性能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真空冶炼浇铸以及变形量超过90%的热轧工艺,可以实现两种组元金属材料之间的冶金结合,其中Cr、W等元素的过渡层宽度仅为10~40μm.随后的热处理研究发现,复合材料在830±5℃保温后空冷或者油淬时,Q235一侧为珠光体+铁素体组织,CrWMn一侧为马氏体组织,其硬度可达600~750HV,使复合刀具材料同时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强度.  相似文献   

12.
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基体和纤维的选择、增韧机理、制备工艺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FRCMC)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纤维增韧陶瓷的几种主要增韧机制.着重阐述热压烧结法、化学气相渗透法、反应熔体浸渗法、先驱体转化法和溶胶-凝胶法等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和原理,并分析各种制备工艺的优缺点.概述了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近年来在航空航天发动机、刹车系统、轻型光学反射镜及热保护系统等领域的应用.最后指出有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合金化铁粉对金属/金刚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预合金化的铁磷及铁铜粉末对金属 /金刚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预合金化的铁基粉末能够提高金属基体的密度、抗弯强度和耐磨性。以铁磷预合金粉末为基础粉末时 ,金属基体相对密度可达 99 6 %、抗弯强度可达 15 6 7MPa、磨损速率为 1 2 5× 10 -2 g/min ,比以还原铁粉为基础粉末的强度提高 30 %、磨损速率降低了 79%。粉末的颗粒尺寸对金属基体的硬度有明显的影响 ,降低基础粉末的颗粒尺寸 ,有利于增加硬质相的弥散强化作用 ,增加材料的硬度。  相似文献   

14.
对Cu-10Cr-0.5Al2O3(质量分数,%)混合粉末及球磨复合粉末,采用电场活化烧结技术制备高强高导电铜基块体材料,并研究脉冲峰值电流和通电烧结时间对烧结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脉冲峰值电流增大,烧结材料的相对密度和导电率均提高,相对密度最高可达99%,硬度和抗弯强度则先上升后下降。当脉冲电流峰值为2.94 kA时,烧结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相对密度、硬度、抗弯强度和电导率分别为97.5%、285HV、911MPa和50IACS%;随着通电烧结时间延长,烧结材料的密度、硬度、抗弯强度和导电率均逐渐上升,但烧结时间过长会引起硬度轻微下降;对Cu-10Cr-0.5Al2O3混合粉末进行球磨虽导致烧结材料的电导率下降,但可显著提高材料的硬度和抗弯强度。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球磨过程中选用钢球、玛瑙球和氧化锆三种不同材质的磨球对SiC纳米颗粒在Al中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它试验参数相同的情况下,用三种不同材质的磨球所获得的混合粉形态有很大差异。采用氧化锆磨球可以更好地使SiC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Al基体中,而用钢球和玛瑙球则易产生混合粉的团聚。对用氧化锆球进行球磨后的复合粉在773K的温度下加压100MPa热压烧结制得了组织成分均匀的块体纳米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与同成分的普通复合材料相比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将无压浸渗制备出的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通过高温反挤压方式成形杯形件.研究了在高温反挤压过程中复合材料的流变规律,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分析了高温反挤压参数对杯形件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体熔点以上,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呈黏流体状态,颗粒与基体形成固-液混合体;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高温反挤压变形后,基体仍保持连续,SiC颗粒在压力作用下发生转动、重排,部分颗粒破碎,颗粒分布均匀性较好;当变形温度较低、挤压速度较大时,颗粒易破碎,SiCp/Al复合材料杯形件内部颗粒尺寸不均匀,杯形件内角处颗粒尺寸较小;当变形温度较高、挤压速度较小时,杯形件内部颗粒尺寸均匀.  相似文献   

17.
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铝基复合材料由于其优良特性已经成为现时研究的热点。介绍了铝基复合材料的进展状况,分类阐述了铝基复合材料的特性,介绍了铝基复合材料的优良性能、制备工艺以及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MoO<,3>为原料配置悬浮料浆,采用喷雾干燥-氢气还原工艺制备钼粉,并以Mo预烧坯为骨架,采用熔渗法制备Mo-15Cu复合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别分析Mo粉物相组成和颗粒形貌;通过分析粉末的压缩特性,确定预烧骨架密度变化、径向收缩率以及熔渗样理论密度变化;借助金相显微镜观察熔渗样金相组织,借助热导仪和热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PIP)法、联合液相硅漫渍(LSI)工艺和纤维干磨分散技术制备了纤维随机分布的、其体积分数ψ(Cf)分别为5%、10%和15%的短纤维增强SiC基复合材料,并研究了模压压力及纤维体积分数对该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增强SiC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其模压压力变化有所改变,最佳模压压力为20 MPa;随短纤维体积分数ψ(Cf)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复合材料的性能有所上升,当ψ(Cf)为15%时,该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弯曲强度、弹性模量和显微硬度(HV25)分别为4.42 MPa·m1/2、170.1 MPa、149.6GPa和5191.  相似文献   

20.
A Duralcan Al359/20%SiC metal matrix composite was successfully cast using the SEED rheocasting process. Effects of the SEED processing parameters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semi-solid slurries and casting parts were studied. The parameter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include pouring temperature, swirling time and swirling spe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α-Al grains were nearly spherical and SiC particles were well distributed in both semi-solid slurries and cast parts when using the appropriate SEED parameter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emi-solid cast components under as cast and T6 condition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Results revealed that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tensile properties was achieved when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gravity castings and those obtained from other semi-solid process.

Le composite Duralcan Al359/20%SiC à matrice métallique a été moulé avec succès en utilisant le procédé de rhéomoulage SEED. L’effet des paramètres du traitement SEED sur la microstructure des pâtes semi-solides et sur les pièces moulées a été étudié. Les paramètres examinés dans cette étude incluaient la température de coulée, ainsi que la durée et la vitesse de rotation. Les résultats ont montré que les grains d’Al-α étaient presque sphériques et que les particules de SiC étaient bien distribuées tant dans les pâtes semi-solides que dans les pièces moulées lorsqu’on utilisait les paramètres appropriés de SEED. On a également examiné les propriétés mécaniques des composantes moulées semi-solides à l’état brut de coulée et sous la condition T6. Les résultats ont révélé une amélioration significative des propriétés de traction par rapport aux moulages conventionnels de coulée par gravité et par rapport aux propriétés obtenues avec d’autres procédés semi-soli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