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苗欣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10(2)
鲁迅本人长期饮酒,其对酒的认识也比别人深刻,付之笔端,便形成不少对酒的描写和论述.介绍鲁迅在其诗歌、小说、散文中有关酒的描写. 相似文献
2.
雷雨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5)
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他们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这些人物形象组合起来就如同一面镜子,从不同的侧面折射出那个时代人物所特有的心理形态.当然流露在小说中的不仅是对这些人物的同情,还有冷笑与嘲讽. 相似文献
3.
在鲁迅先生的一生中,有五位重要女性.她们是鲁瑞、朱安、许羡苏、许广平和山本初枝,对鲁迅先生的生活、思想、创作、战斗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霞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7)
美术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客观实际,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要出发,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基本素质,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入技能和技巧,从而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怀旧>是经恽铁樵之手签发的,并加批语盛赞其撰文功力.作为"慧眼伯乐"他曾经培养过一批青年作者.挥铁樵是编、译、著皆能的全才.他所编的前期<小说月报>是一个纯正的文学公共园地,不能以"顽固堡垒"视之.他由于多种原因弃文从医,所幸他在医学上能放一异采,成为革新中医的先锋之一. 相似文献
6.
柴琳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5)
鲁迅的<摩罗诗力说>中提到的摩罗诗人给年轻鲁迅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并驻扎在他的精神世界,而"魔鬼"象征的"争天抗俗"的精神更印成鲁迅的生命底色.随着鲁迅在中国的不断实践与挫败,这种"摩罗"思想与鲁迅的一生始终纠缠,也在一直处于调整进化中:争天抗俗--牺牲意识深化--对牺牲的怀疑--更坚决的抗争. 相似文献
7.
王媛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1)
乡土小说拓宽了"五四"新文学诞生时狭窄的题材,其开创者鲁迅更是以完美的笔触开始了乡土小说的创作,并带动影响着当时众多作家的文学创作.在此讨论的是乡土小说如何诞生及其定义,以及鲁迅写乡土小说的切入点及其成果对后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只有心灵才是真实的,只有心灵才涵盖一切,所以一切美只有在涉及这较高境界,而且由这较高境界产生出来时,才是真正的美。自然之美,生活之美是心灵所反映的。只有有生命的东西才是理念,只有理念才是真实。所以当身体一旦不能充分显现灵魂的观念性时,这种真实也就毁灭。我的《无题》系列,正是出于我对人类社会的这一分析,是我的世界观。艺术的现实就是理想。艺术美的职责就在于它要将人的生命的现象,特别是将灵魂,自由地表现于外在事物,同时又使这外在的事物与之相符合。 相似文献
9.
数学美是一种完全和谐的、抽象形式的艺术美.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很多内容都反映了数学美.教师若能较深刻地认识数学之美,有意识地创造数学教学之美,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对个人日后人格的塑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鲁迅成年之前,其祖父周福清的日常生活言行,及入狱的相关事件对鲁迅性格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经历在塑成鲁迅日后峻刻、犀利、刚正的品格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这对鲁迅的影响在日后的作品中仍能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1.
成然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10(1)
韩国的鲁迅研究分为3个发展阶段,在沦陷期以介绍、评论为主,因将鲁迅视为反封建的斗士而引起共鸣,光复后主要吸收鲁迅反抗专制的精神内核用以争取民主的社会变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则体现出将鲁迅的思想与艺术融合、作品分析与时代背景融合、学术研究与文化交流融合的趋势,而贯穿这3个阶段的是对鲁迅精神内涵的重视,此即为鲁迅研究在中韩文化交流乃至东亚文化交流中最重要的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12.
廖久明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29(2)
目前学界对高鲁冲突的原因众说纷纭.因高鲁冲突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所以这些观点或多或少都有一定道理.实际上.除人们已经说出的原因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导致了高鲁冲突的爆发,即:高长虹对钱的饥渴.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高长虹辞谢<莽原>半月刊编辑责任、对思想界之权威者这一口号非常反感、急于抛出令鲁迅极为恼火的<1925,北京出版界形势指掌图>.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以梁实秋为代表的新月社批评家提倡普遍人性论、天才论的文艺观,并在否定文学的阶级性和无产阶级文学存在可能性的过程中与鲁迅发生了激烈的论争.鲁迅认为文学兼具阶级性和人性,他揭露了新月社潜隐的资产阶级意识及其替国民党政府维持治安的心理与意图,为无产阶级文学的存在合理性进行了辩护,进而为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宝贵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4.
受聘
2010年8月6日,接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郑苏伊女士电话,邀我参加鲁迅文学奖初评工作.问,"什么门类?""诗歌.""哟,好多年我与诗歌渐行渐远,很陌生.""鉴赏力总有吧.""这话我爱听."于是--犹豫了三秒种,答应. 相似文献
15.
刘伟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32(2)
20世纪日本鲁迅研究主要经历了三次转向:"文学"的转向、"政治"的转向、"文化"的转向.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启蒙者"鲁迅、"文学者"鲁迅、"革命人"鲁迅和"科学者"鲁迅等心像,显示着日本鲁迅认识由表及里、从虚到实的理论轨迹和基本倾向,表明了日本鲁迅研究在克服"竹内鲁迅"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张新英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23(1)
自城乡的分野诞生以来,城与乡的文化冲突便一直存在.在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叙事主题中,城乡冲突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城乡对立的叙事主题,阐释了城乡冲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指出农村与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失衡是农民向城求生的主因,而大多数农民在城市中的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进城农民的自我奋斗大多以悲剧的方式黯淡收场.农民向城求生的叙事,在直面进城农民严峻的生存现实方面勇气可嘉,但在对待城乡文化的态度上却存在一些偏颇之处,普遍缺少一种文化建构意识.创作有利于城乡文化互动和建构的作品,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剧的社会功能,将是未来此类作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胡均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125-127
在经济一体化,政治、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潮流中,不同文化从冲突、碰撞走向融汇互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新世纪人类文化的基本走向。以中华民族文化为代表的华夏文明,应弘扬自身的文化整合与重构强势,摒弃民族虚无主义的“全盘西化”和夜郎自天、自我封闭的“盆地意识”,广泛吸纳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实践科学与人文的统一,技术与人性的统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在全球化背景和现代化进程中,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新文化。 相似文献
18.
19.
20.
Review of book: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Psychic Conflict: A Psychoanalytic Casebook by Arden Aibel Rothstein and Jules Glenn, Madison, NJ: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1999, 504 pp. Reviewed by Lucy M. Zabarenko. (PsycINFO Database Record (c) 2010 AP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