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淮河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家防总果断决策、正确指挥,沿淮各级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广大军民团结奋战、顽强拼搏,确保了沿淮城市和交通干线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水利水电快报》2007,28(20):5-5
2007年长江流域防汛抗旱工作取得了重大胜利,但专家指出,长江防汛抗旱工作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不可高枕无忧。2007年汛期长江流域梅雨期较长,梅雨期累计雨量较常年均值多出近两成。汛期短历时强降雨、雷暴等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频发。部分支流出现超历史水位或保证水位的洪水,一些地区山洪灾害突出,部分省市遭遇严重旱情。同时,从8月份开始,台风登陆次数明显增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国家防总、水利部、国务院有关部委以及长江防总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深入灾区一线靠前指挥,各级专家组或工作组及时奔赴现场指导…  相似文献   

3.
7月4日以来,淮河流域由于降雨影响,致使淮河干流发生较大洪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总总指挥回良玉对淮河防讯作出重要指示。国家防总及时启动三级应急响应,并在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赶赴淮河抗洪一线,指导地方抗洪抢险。淮河防总召开紧急会商会,部署各项防汛工作,向流域四省下发紧急通知。并先后派出工作组赴淮河干流和洪汝河指导抗洪抢险工作。目前,随着淮河干流洪峰已进入洪泽湖,干流洪水全线回落,淮河抗洪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相似文献   

4.
钱敏 《中国水利》2007,(24):57-59
2007年是淮河防汛抗洪历史上的重要一年,也是治淮19项骨干工程全面加快建设的冲刺之年。一年来,淮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淮河防汛取得重大胜利,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基本完成,治淮事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进一步治理好淮河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今夏的洪水已然退去,抗洪鏖战的激越之声也渐行渐远。曾在7月的炎夏奔腾隳突的淮河,此时却显得一派祥和安然。本月7日至8日,全国防汛抗旱工作总结表彰暨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淮委防办被授予"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徐英三、徐时进、沈万和3位同志被授予"全国防汛抗旱模范"荣誉称号。时近年底,让我们从点滴开始,回望今夏那场流域性大洪水。  相似文献   

6.
淮河地跨豫、皖、苏、鲁四省,历史上洪涝灾害严重。新中国成立后,淮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40年努力,“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的状况已普遍得到改观。目前,淮河中游干流可抗御建国以来的最大洪水(1954年型),约相当于40年一遇标准,下游的防洪标准可超过50年一遇,主要支流及沂、沭、泗河一般可达到10至20年一遇标准。但是总的说  相似文献   

7.
2007年,淮河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在国家防总的统一指挥下,淮河防总和沿淮各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依法防洪,科学调度,充分发挥防  相似文献   

8.
徐英三 《治淮》2008,(1):10-11
淮河防总是继黄河、长江、松花江防汛总指挥部之后,第四个经国家防总批准成立的流域性防汛指挥机构。自2003年成立以来.在淮河防汛抗洪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2007年淮河大水的雨情、水情、工情和灾情及其特点,归纳总结了淮河防汛抗洪的应对措施和成效,指出了淮河大水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并对下一步淮河治理以及防汛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省虽然兴建了一大批防洪抗旱工程.但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如:水土流失问题十分突出、城市防洪标准低、洪水泥石流灾害频发、交通通讯及工矿企业防洪基础设施薄弱和防讯通信非工程设施建设滞后。为解决以上问题,分析了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与思路.供有关政府部门研究和决策.  相似文献   

11.
《治淮》2020,(8)
正今年,淮河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降雨强度大、洪水发生迅猛,高水位持续时间长,淮河经历了严峻的汛情考验。受强降雨影响,淮河7月17日出现2020年第1号洪水。淮河干流河南踅子集至江苏盱眙河段全线超警戒水位,润河集、汪集、小柳巷河段水位超历史。王家坝最高水位29.76米,为列有实测资料以来  相似文献   

12.
吴旭 《治淮》2007,(10):F0004-F0004
9月11日,国家防总在北京召开2007年淮河抗洪工作座谈会,会议总结了2007年淮河抗洪工作,分析评估了近年来治淮工程的效果,研究探讨如何做好  相似文献   

13.
《河北水利》2012,(8):11-11
今年人汛以来.唐山市先后发生“7·21”北部山区、“7·28”还乡河流域强降雨、“8·3”滦河下游洪水和“8·4”台风“达维”过境等4次大的天气过程.致使大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我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靠前指挥、科学调度、果断决策、全力应对.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实现了“不倒堤、不垮坝、不死人”  相似文献   

14.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到7月10日112时28分.淮河王家坝水位达29.48m.洪汝河超保证水位:且淮河中游全段水位快速上涨。按照国家防总命令.王家坝闸开启,向濛洼蓄洪区分洪。自此.先后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启动了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一级响应。  相似文献   

15.
非工程防洪措施是防汛斗争的一项必要手段,对于确保防洪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它和工程措施一起,共同构成一套完整的防洪体系。非工程防洪措施贯穿于防汛工作的各个环节,概括起来主要有几点: 一、认真做好灾前准备,全面落实防汛措施。一是广泛动员部署。每年汛前,省政府都要召开我省防汛工作会议,对全年防汛工作做出具体的安排布署,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防汛领导职责、目标任务、实施措施逐级落实到基层,为防汛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全面开展防汛安全大检查。汛前各级各部门负责同志亲自带队进行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解决,限期完成,真正做到思想、组织、资金、物资、措施六落实。三是制定完  相似文献   

16.
我省地处亚热带,倚山面海,地形复杂,海岸线长,受气候和地理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因而,洪涝风潮等灾害发生频繁,造成的损失严重。据1950-1979年的资料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年洪涝受灾面积约百杂万亩,损失粮食以百万斤计,伤亡人数有逾千人。分析历史洪涝灾情的特点,浅谈防汛抗洪的重点,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17.
陈红雨  杜久芳 《治淮》2007,(10):14-15
一、概述受切变线、低涡及副高稳定少动等共同影响,2007年梅雨期(6月19日~7月25日)淮河流域出现了6次大范围降雨过程,降雨量达437毫米,淮河干流出现复式洪峰,干流水位全线超警戒水位,王家坝至润河集河段超保证水  相似文献   

18.
水库的防洪、兴利作用勿庸置疑,但病险库存在的潜在威胁亦不容忽视.全国已建水库8.4亿座,很大部分是在“大跃进”“文革”年代“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建成。相当一部分防洪标准低,达不到规定标准,工程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成为险库.“63.8”大洪水全国中、小水库失事319座;“75.8”大洪水大、中、小水库垮坝62座;“93.8”青海沟后水库溃坝均给人民生命、财产、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截止目前.全国没有一省彻底消除病险库之患。为了安全渡汛,各级部门应高度重视水库安全工作,加快重点险库处理进度。认真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严格执行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扎实做好防汛抗洪各项准备工作,夺取今年防汛工作新胜利。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一直较重视防汛抗洪和汛情通报工作,因为河流泛滥影响着水运、灌溉和生活用水。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国水文工作者曾对长江上游历史枯水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宜昌到重庆段就有枯水题刻群11处,其中涪陵白鹤梁石鱼题刻保存最好,价值也很高,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水位标记,它  相似文献   

20.
因为洪水泛滥影响灌溉、水运和生活用水,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我国历来重视防汛抗洪和汛情通报工作。水文工作者曾对长江上游的历史水情进行过调查,发现宜昌到重庆段就有水位题刻11处,其中涪陵白鹤梁石鱼题刻保存最好,它记下了自唐代宗(公元764年)后,断续72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