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立高效且适用于PCR扩增的活性污泥DNA提取方法,对于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菌群多样性分析至关重要.研究采用超声波法、冻融+SDS法及蛋白酶K+SDS法等7种方法对SBR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总DNA进行提取,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评价提取效果.结果表明,7种方法均可提取出总DNA,其中冻融+SDS法纯度高,提取效果最好,溶菌酶+SDS法、溶菌酶+冻融+蛋白酶K+SDS法次之,其他方法提取效果较差;超声波法、冻融+SDS法、溶菌酶+SDS法及溶菌酶+冻融+蛋白酶K+SDS法提取的DNA不需经过纯化即可直接用于PCR扩增.  相似文献   

2.
正一百年前的4月3日,活性污泥法正式诞生。诞生百年的技术不计其数,但百年来一直占据行业支配地位的技术却是屈指可数,活性污泥法就是这样一个屈指可数的技术。在纪念活性污泥法诞生百年的今天,人们不禁要问:活性污泥法何以为人类持续服务了百年?它还将服务下一个百年吗?活性污泥法的革新替代技术在哪里?1活性污泥法何以为人类持续服务了百年?1914年4月3日,英国两个年轻卫生工程师爱德华·阿登(Ardern E)和威廉·洛克特(Lockett W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SBR活性污泥对重金属离子(Cu2+、Zn2+、Mn2+、Fe3+)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在30℃温度下,pH为5时,其对Cu2+、Zn2+、Mn2+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50%左右;当pH为3时,对Fe3+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73.6%。吸附动力学过程可用二级吸附速率方程描述。在10~30℃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Cu2+、Zn2+、Mn2+、Fe3+的去除率分别由54.6%、46.3%、45.3%6、8.9%,增大到58.6%、51.3%、49.6%、73.6%。当重金属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污泥投加量为0.2 g时,Cu2+、Zn2+、Mn2+和Fe3+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1.5%、54.3%、53.3%和76.2%。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Cu2+、Zn2+、Mn2+、Fe3+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可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4.
曝气、沉淀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设计方法和问题讨论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讨论了曝气、沉淀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的概念,并且根据这一概念提出了通用的设计方法和特殊的修正公式。在此基础上对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的应用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SBR工艺和交替式氧化沟等工艺的经济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厌氧-缺氧/好氧工艺与常规活性污泥法处理焦化废水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同一焦化废水作为进水,对厌氧缺氧/好氧工艺(AA/O)与常规活性污泥法工艺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AA/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出水COD、NH3—N均能达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简称SBR)处理制革废水的生产性试验研究.首先,对SBR工艺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概述,简要介绍了本研究的试验设备与方法;然后,对有机物的降解规律和活性污泥增长规律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讨论了运行方式、水温、pH值、有机负荷率、污泥龄等因素对有机物降解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可供同行业采用SBR工艺处理废水时参考的各项主要工程设计与运行控制参数.进行了SBR工艺处理制革废水的动力学分析;从而,定量地描述了有机物降解及活性污泥增长规律.本研究还采用一种动态测定耗氧速率(简称OUR)的方法,用该法探讨了SBR反应阶段的OUR  相似文献   

7.
废弃活性污泥加碱预处理后厌氧消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废弃活性污泥(wasteactivatedsludge,WAS)作为基质来进行厌氧消化反应,在过去已有许多研究;若是将废弃活性污泥以碱剂预处理,则化学水解基质的作用会对厌氧消化处理有何影响,是本研究所欲了解的结果。本试验是在35℃的恒温中培养四组厌氧反应槽,一组为控制组(无碱预处理,1%TS),其余三组为将不同固体物浓度(1%或2%TS)的废弃活性污泥,以不同的碱剂量预处理(20或40meq/LNaOH),再饲入半连续式厌氧消化槽,培养期间共经历五个污泥停留时间(20,13.3,10,7.5及5d);与无碱预处理的情况相较而言,发现基质的去除率、产气率、单位基质去除所产生的甲烷量,以及产气组成中甲烷所占比例,均有增加。试验进行至污泥停留时间为7.5d时,四组反应槽仍呈现正常的厌氧消化状态,而污泥停留时间在缩短为5d时,则有不稳定的情形发生。在试验过程中所经历的污泥停留时间范围内,结果显示以碱预处理的废弃活性污泥,在厌氧消化时基质去除率及反应速率均有较佳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较系统地分析了向曝气池中投加化学活性载体(石灰、FeCl_3)和多孔悬浮载体(聚氨脂泡沫)这两种介质对活性污泥特性及废水处理特性的影响,并与传统活性污泥法进行了初步的技术经济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向反应器投加100mg/L石灰或15mg/LFeCl_3后反应器中出现了约占反应器污泥总体积10%,粒径为0.3~1.0mm的好氧污泥颗粒;污泥SVI可降至50~80mL/g,污泥比阻降为(5.7~9.8)×1012m/kg,说明石灰和FeCl_3投加改善了污泥的沉降和脱水性能;投加石灰或FeCl_3后,反应器中污泥活性有所降低,但其中VSS浓度升高,使反应器具有更高的有机物去除能力,有机负荷比对照试验高54%和39%,同时出水水质较好,污泥产量较低,具有较强耐冲击负荷能力;投加石灰或FeCl_3后,反应器可去除86.8~92.5%总磷及  相似文献   

9.
基于LabVIEW的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动态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芳  郭劲松  朱建军 《给水排水》2005,31(5):106-109
介绍了利用LabVIEW6.1及其数学子模板中一阶微分方程组的龙格库塔算法函数,根据活性污泥法1号数学模型一阶微分方程组的特征,开发出适用于推流式活性污泥法仿真系统的方法。应用该仿真系统模拟了重庆某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记录,结果表明仿真效果良好。该方法降低了软件的编程难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序批式实验研究了铜、锌、镍离子共存条件下,对活性污泥表观产率、生物吸附降解能力、污泥絮凝沉降性能和耗氧速率等方面的影响,并测定了两种重金属离子共存的情况下,不同浓度重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Cu2+和Zn2+、Cu2+和Ni2+、Zn2+和Ni2+3种离子共存总浓度分别为5、5、10 mg/L以内,对污泥表观产率的影响不是很大,系统可以稳定运行。3种离子共存总浓度分别为5、3、3 mg/L以内,对CODCr的去除率没有影响,MLSS都可以稳定的增加,大于这个基点,系统都无法正常的运行;Cu2+和Ni2+共存的情况下对微生物的呼吸有协同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降低污水曝气耗氧量的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永吉 《给水排水》2000,26(5):17-19
介绍了降低污水曝气耗氧量的几种途径和方法———厌氧预处理、合理利用硝化 反硝化作用、优选扩散装置改进其布置方式和优化运行参数等。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树脂法提取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超声波与树脂联合使用方法对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提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树脂组合形式的提取效果最优,而超声波后置组合形式的细菌细胞破损程度较大;超声波-树脂法对不同来源的污泥都有较好的提取效果,提取得到的EPS量占污泥挥发分的8%~13%;与EDTA法、加热提取法相比较,超声波-树脂法具有提取效率高、化学污染小、细胞破损量小以及操作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番茄是世界范围内广泛需求的作物,番茄制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浓度有机废水。通过分析番茄酱生产废水污染物特性,废水COD浓度大多在800 mg/L~1 300 mg/L之间,氮磷含量较低,且可生化性强,适合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结合工程实例说明,采用活性污泥法为核心的改进工艺——逐减曝气法处理番茄酱生产废水能有效去除污染物,COD去除率达91.50%,SS去除率达82.92%,且系统出水水质稳定,运行费用低,运行管理简单,是番茄制品(及相似)生产废水处理的有效工艺。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4.
低氧曝气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工艺研究硕士生:祝经伦导师:蔡不忒(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200092)本文采用实际污水分别进行了低氧曝气推流式活性污泥工艺和低氧曝气间歇式活性污泥工艺的小试。当污泥负荷为04~08gCOD/(gMLSS·d)、003~...  相似文献   

15.
模拟广州开发区西区污水处理厂的传统活性污泥工艺,通过投加填料形成复合生物处理工艺,进行了处理规模为3 m3/d的中试试验.考察了复合生物处理工艺不同填料,不同曝气方式及填料投配量对处理后出水CODCr的影响,并测定出复合生物处理工艺对提高污水处理量的具体数据.对传统活性污泥法运行的污水处理厂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其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SBR法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的必要性,提出通过试验研究寻找能够反映有机物浓度变化,并且适合于连续在线监测的过程变量作为反应时间的计算机控制参数。 以石油化工废水为处理对象,在讨论活性污泥系统中ORP意义的基础上,研究了ORP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发现随着有机物不断被降解,ORP有所增加,当有机物浓度不再降低时,ORP趋向某一稳定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以ORP作为反应时间的控制参数的可行性。通过比较几种OUR测定方法,改进了一种OUR在线测定方法,研究了底物降解过程中OUR的变化规律,发现了底物达到难降解程度时OUR显著下降,讨论了以此相关关系来控制反应时间的可能性。在严格控制试验条件的基础上,考查了DO浓度对底物降解速率和活性污泥表观产率的影响程度,发现在一定范围内提高DO能较明显地增加底物降解速率,污泥表观产率有所减少,而继续增加DO对生化反应影响不大。讨论了选择合适的DO使污水处理费用降低的可能。通过研究SBR反应过程中DO的变化规律,发现当底物浓度不再降低时,微生物的耗氧量迅速减少,DO出现快速、大幅度上升,因此可以作为停止曝气的控制信号。通过比较ORP、OUR和DO在SBR反应中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到,这三个参数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反映有机物的降解过程与程度,可以用来控制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碱回收后草浆中段水的混凝沉淀活性污泥生物处理试验研究,探索了该工艺的可行性,研究了低投药量混凝沉淀试验的效果及活性污泥生物处理过程负荷变化对草浆中段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研究的“活性污泥法十缺氧变速生物滤池”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系统采用不投加任何药剂的一级硝化-反硝化工艺.研究内容包括: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系统最佳运行条件;缺氧变速生物滤池的脱氮机理分析;缺氧变速生物滤池反应器反硝化脱氮动力学模式研究:系统出水回用的可行性分析.正交试验选取曝气池水力停留时间HRT_(曝)、缺氧变速生物滤池水力停留时间HRT_(滤)两因素各三个水平,按L_9(3~4)正交表共进行九组试验,并考虑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最佳运行条件为HRT_(曝)=4h、HRT_(滤)=3.52h,最佳运行条件下系统COD_(Cr),去除率为91.1%,缺氧变速生物滤池NO_x~- —N去除率为74.4%.缺氧变速生物滤池内生物膜平均厚度为128μm,为兼性异养反硝化菌与厌氧菌共生系统.针  相似文献   

19.
活性污泥法动力学模型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介绍前国际水质协会 (IAWQ)最新推出的第三套活性污泥法动力学模型 (ASM3) ,来探讨活性污泥法动力学模型的发展。ASM3进一步弥补了其前身ASM 1的不足与缺陷 ,更适合于编制计算机代码。ASM 3可以预测活性污泥系统的耗氧量、污泥产量、硝化和反硝化。在ASM 3中 ,衰减 (溶菌 )过程是以内源呼吸理论为基础的。ASM3强调了转换系数和胞内贮存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法论证运行周期、曝气速率、排水比对COD去除率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运行周期6 h、曝气速率0.25 m3/L、排水比1/3是CASS池的最佳运行条件,并且出水COD和氨氮浓度均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