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AAS)是由A.Walsh于1955年提出,随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小、分析速度快、精密度高、操作方便等特点,因而受到分析工作者的重视,有些国家已将这一分析方法列入国家标准分析法.硅酸盐材料含铁量的测定,一般都采用化学分析法(滴定分析和比色分析法).本文试图用AAS法进行硅酸盐材料中分离硅后Fe_2O_3的测定.用P-E1100B型原子吸收光  相似文献   

2.
砷的测定常用银盐法、砷斑法、原子吸收法。原子荧光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痕量元素法。本文研究了原子荧光法测定生化黄腐酸(BFA)中的砷的方法。本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干扰少、灵敏度高及节省试剂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早在Snell&Snell:Colorimetric Method ofAnalysis一书中就谈到用钼蓝比色测定微量砷的方法,不过并未被广泛应用。在目前各厂矿实验室中,关於微量砷的测定,大都采用卑磷酸钙法。现在谈谈用钼蓝比色测定微量砷的几点体会,供大家在测定时作参考: 方法概要:用蒸馏法将三氯化砷(AsCl_3)吸收於水  相似文献   

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受人注目的一种新型仪器分析方法,它的特点是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干扰少、适用范围广。火焰法的灵敏度一般为ppm数量级,高温炉法的灵敏度可达10~(-10)~10~(-14)克。用火焰法作低含量测定,可达到1~3%的精确度。目前用原子吸收法可测定的元素达73种。此法已成为地质、冶金、化工、医药、环保、食品等部门有效的分析手段之一。简单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础,是测定基态原子蒸气对共振辐射的吸收,由辐射的减弱程度来求得样品中被测元素的含量。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具有独特的优点,这可由原子在不同能级的布居得到说明。在热力  相似文献   

5.
王伟  王东  宁海龙 《广州化工》2013,41(9):50-51
硫磺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重要化工原料,砷含量是硫磺质量分级的重要参数。本文对硫磺砷含量测定中溶样方法 -硝酸氧化法、硫化铵法、过氧化钠法、硝酸压力溶弹法、氧弹燃烧法与测定方法——催化极谱法、砷钼蓝比色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进行概述,以便于测定时根据情况并结合其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剖析原子荧光和原子吸收法的不同消解体系,优化实验条件,确定了原子荧光和原子吸收法连续测定水中的硒、砷、锌、铜的含量的最佳消解条件和最佳仪器测定条件。经加标回收以及标样分析,连续测定的灵敏度高,回收率在95.9%~109%之间,相对标准误差低于4.41%,操作简便快速,结果精确。  相似文献   

7.
<正> 在化工产品的质量标准中,有一部分杂质项目采用比色分析或比浊分析的方法进行检测。这是因为目前还没有较合适的、普及的仪器分析的方法,或是有仪器分析方法,但其灵敏度、操作简便的程度还不如比色分析或比浊分析法。比色分析的物质,多可以用分光光度法更准确地进行测定。遇有这种情况,本文除介绍比色分析等内容外,在仪器分析部分再进一步介绍其仪器分析条件等内容。比色分析和比浊分析中要采用测定欲测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总汞与总砷的检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锦辉 《广东化工》2013,40(10):137-138
土壤中的汞、砷可能会通过食物链影响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因此快速、准确的测定两者的含量成为土壤环境监测的重点。本文综述了将原子荧光法、原子吸收法及其他检测技术,与王水或其他混合酸的湿法消解、微波消解等前处理手段相结合,测定土壤中总汞、总砷的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痕量砷常用钼蓝法、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简称银盐比色法)及古蔡法(即砷斑法)检测。由于钼蓝法测定砷时所呈蓝色的最大吸收峰在725毫微米处,一般分光光度计不适合。磷酸盐、硅酸盐的存在干扰测定,故使用不广。Vasak提出银盐比色法后,经过改进现已广泛用于环境监测及化学试剂的检测中。此法在比色前要将砷还原成AsH_3再吸收。吸收时往往采用吡啶液,不但气味大,操作也不方便。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常用  相似文献   

10.
微量砷的测定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介绍了目前比较常用的测定微量砷的方法及原理,包括: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原子荧光法、电化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法,总结各种方法的最低检出限及其优缺点;最后,列举一些新兴测砷技术。通过总结这些方法,以求对实际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王茹 《当代化工》2014,(12):2729-2730
化探样品中微量汞的测定多采用原子荧光法,采用冷原子吸收法测汞也有报道。本法用简易吸收装置于GGX-2型原子吸收光谱仪上,进行化探样品中微量汞的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测定结果表明,汞的含量在(0.01~2)×10-6范围呈线性,经对省Ⅱ级标样36号、38号进行实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56%和17.83%,可满足化探要求。  相似文献   

12.
用双道原子荧光计同时测定化探样品中的砷和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FS 12 0 1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对化探样品的砷和锑进行同时测定试验。用硝酸铵 -硫酸铵混合铵盐消化样品在盐酸溶液中与 2 %硼氢化钾生成砷化氢和锑化氢气体 ,其气体导入原子化石英燃烧炉进行原子化 ,砷和锑的热原子蒸气吸收特定波长的激发光之后发荧光 ,其荧光强度与砷、锑含量成正比 ,通过测定样品和标准的荧光强度 ,AFS 12 0 1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工计自动计算打印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3.
<正> 仪器分析的种类较多,本文只介绍目前我国化工产品质量检测中常用的几种,即可见分光光度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和填充柱的气相色谱法。介绍的内容是:我国标准的情况、名词术语、基本原_哩、仪器、测定和应用实例。整个内容贯穿我国的化工标准。一、可见分光光度法1.概述前面介绍的比色分析法是用目视比较试样溶液与标准溶液的色泽,可见分光光度法则是用分光光度计更准确地定量测定其色泽。色泽的产生是由于试样溶液或标准溶液的被测组分与特效试剂生成了能吸收某一波长光的分子,所以也称为分子吸收光谱测定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锗的比色测定,近年来有很大发展。在这些方法中用锗钼黄或锗钼蓝比色仍为较好的方法,它的缺点是当试样中含有砷或磷(未攷虑硅的存在)时对比色有干扰,因为它们也发生类似的反应。因此用钼蓝法比色测定锗时首先要攷虑它与妨碍性元素的分离。关于Ge(鳍)与As砷(V),P(磷)(V)的分离在文  相似文献   

15.
<正> 有机物的测定用间接原子吸收法测定有机物也是一种灵敏和有效的方法,分析的直接对象仍然是金属元素。除了一些本来含有易测的金属元素的有机样品可直接测定外,对大多数不含金属元素的有机样品来说,就需要通过必要的化学反应或利用其化学反应的产物,使其形成金属络合物、螯合物、离子缔合物,然后用原子吸收法加以测定。醇用原子吸收法间接测定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异戊醇、乙二醇、丙三醇等十三种醇类的结果表明,灵敏度比比色法高两个数量级以上。方法是在醋酸介质中,醇类与铬酸、吡啶形成络合物,该络合物在氨碱性条件下可溶于苯,分去水相后苯层中加入  相似文献   

16.
环境中砷的原子光谱分析方法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的岩石风化及人类的活动,使砷在土壤中有了明显的累积,从而导致水域和海洋的污染。环境中含有危险浓度的砷,成为潜在的公共问题。文章阐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砷的原子光谱分析方法及其进展,并比较了各种原子光谱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法、原子荧光法、ICP-AES法。  相似文献   

17.
<正> 本文介绍了采用正交试验找出仪器最佳工作条件,并用石英管捕集器进行测定。样品经升华分解处理后,用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采用开缝石英管进行测定。试验证明: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精铵及碳铵中微量  相似文献   

18.
<正> 自从A.Walsh提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缩写AAS)法用于分析各种元素的可行性以来,该法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目前全世界各类原子吸收光度计已近五万台,每年发表的论文在千篇以上,还要举行一次国际性专业会议。现在AAS法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可直接测定的元素近70种,其灵敏度通常可达0.01~1微克/毫升/1%。但是,还有许多元素不可能直接用AAS法进行测定,或者在一般条件下,其测定灵敏度太低,以致不适宜用该法进行测定,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元素的共振  相似文献   

19.
原子吸收法是一种较好的定量分析法,具有灵敏度、准确度高,选择性较好等优点。其缺点之一是,测定砷、硒、锑、铋、等挥发性元素的灵敏度低。氢化物发生技术与原子吸收相结合已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提高了原子吸收法测定那些挥发性元素的灵敏度,并得到了广泛应用。氢化法的发展史已有文章介绍。文献对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分析(HG—AAS)作了全面综述。近年来,我国分析工作者对HG—AAS这一痕量分析技术进行  相似文献   

20.
微量砷的测定有砷斑法、比色法、原子吸收法和溶出伏安法等。试剂盐酸中砷的测定目前主要采用砷斑法,只能获得半定量的结果。王曙等人用苯萃取分离三价砷后,用玻璃碳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了盐酸中的砷。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试验了用圆盘金电极测定砷的合适条件,对As(V)到As(Ⅲ)的还原及各种离子对砷的测定的干扰情况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