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乙酰胆碱酯酶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检测方法一直为研究者所关注,其中比色法和荧光检测法是目前发展较快的检测方法。如何发展出高效率低成本的快速检测方法,仍然是乙酰胆碱酯酶测定方法优化的主要方向。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比色法与荧光分析法在乙酰胆碱酯酶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乙酰胆碱酯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尼龙网作为载体来固定乙酰胆碱酯酶,然后用"O"型圈固定酶膜于玻璃电极表面组成生物传感器,用来测定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考察了固定化条件和最佳测试条件,在底物浓度为2×10-3mol/L,25℃,pH 7.0测定的线性范围为1.0×10-8~1.0×10-4g/L,检测下限为0.8×10-8g/L,样品测试中回收率为86.0%,另外,该传感器稳定性好,寿命长,3个月后仍有较好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药》2015,(2):14-18
酶抑制法是最具前景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但存在灵敏度和准确性方面的缺陷。新酶源的发掘和研究是酶抑制法发展的关键。通过同源建模及分子对接技术,对不同物种的乙酰胆碱酯酶与不同农药分子的敏感性进行了虚拟筛选,并分析了可能影响农药敏感性的关键氨基酸残基,为农药残留检测用酶的选择以及采用定点突变技术对酶进行改造的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实验研究了抗虫灵在急性、亚慢性染毒时对大鼠全血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影响,以及在体外条件下,以人红细胞膜制备物为对象,抗虫灵抑制AchE的机理。结果表明,抗虫灵在急性染毒时(6.81mg/kg体重)对全血AchE有抑制作用,亚慢性(90天)时,雄性中剂量(0.25mg/kg体重)组和高剂量(1mg/kg体重)组动物全血AchE有明显抑制,雌性低剂量组(0.05mg/kg体重)和高剂量(1.00mg/kg体重)组动物全血AchE活力有明显抑制;体外试验表明,抗虫灵对人红细胞膜AchE的抑制作用有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并为不可逆抑制。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二元有机磷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分别测定了21种有机磷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在此基础上用等毒法测定了二元有机磷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缺合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有机磷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联合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与相加作用,拮抗作用较少发生。量子化学参数分析表明具有相似电子效应的二元混合有机磷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而电子效应相差较大的二元混合有机磷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主要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乙酰胆碱酯酶的动力学机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晶  高菊芳  唐振华 《农药》2007,46(1):18-21,28
乙酰胆碱酯酶AChE是一种丝氨酸水解酶,主要功能是在乙酰胆碱能神经突触处通过快速水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而中止神经冲动的传递。综合评述了AChE的动力学机制的发展状况,着重介绍了米氏常数疋、最大反应速率Vmax、转换率以Kcax、双分子速率常数Ki、抑制剂化合物对AChE活性部位的亲和力常数K1、磷酸化或氨基甲酸化速率常数K2,这些动力学参数的原理及其应用状况,探寻了动力学机制将带来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乙酰胆碱酯酶固定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福祥  韩菊  刘庆洲  顾宝群  柳春晖  杨莹 《化学世界》2005,46(3):155-157,164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牛血清白蛋白(BSA)为保护剂,将乙酰胆碱酯酶(AchE)交联固定到商品载体上,制备固定化酶片。对影响酶固定化的重要因素进行了考察,获得了最佳固定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以孔径为0.45μm的硝酸纤维素滤膜作栽体,乙酰胆碱酯酶用量10U,5%(体积分数)戊二醛2μL,1%(质量分数)BSA10μL,配成70μL的酶溶液,3℃固定8h,可获得较好的固定化效果。不同批次制备的酶片,其活力值标准偏差为3.27%~5.03%,酶片在0.1mol/L pH8.5磷酸盐缓冲溶液中3℃下可保存60d。‘  相似文献   

8.
利用植物酯酶快速检测有机磷农药残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孟玲  翁霞  刘长江 《农药》2006,45(5):306-308
植物酯酶与动物乙酰胆碱酯酶一样可以有效地检测有机磷农药残留,介绍了利用植物酯酶快速检测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原理、酶源的选择、使用的优缺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11.
综述了近年来高分子溶液领域的分子模拟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研究者基于分子动力学法(MD)和蒙特卡洛(MC)法对高分子溶液的相形为,溶解动力学性质以及流变性质的模拟。同时还介绍了利用分子模拟技术对高分子溶液进行的一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刘时铸  汤又文 《化学试剂》2006,28(4):209-213
从开关控制的方式方面介绍杯芳烃分子开关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多级孔分子筛由于其高的外比表面积、良好的传热及扩散性能,在重油裂化、异丙苯制备、加氢异构化等催化反应中显示出优良的性能。综述近年来多级孔分子筛的合成进展,着重介绍多级孔分子筛的合成方法、合成机理及性质特点。  相似文献   

14.
We have evaluated in vitro the potency of 23 oximes to reactivate human erythrocyte 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 and plasma butyrylcholinesterase (BChE) inhibited by racemic leptophos-oxon (O-[4-bromo-2,5-dichlorophenyl]-O-methyl phenyl-phosphonate), a toxic metabolite of the pesticide leptophos. Compounds were assayed in concentrations of 10 and 100 μM. In case of leptophos-oxon inhibited AChE, the best reactivation potency was achieved with methoxime, trimedoxime, obidoxime and oxime K027. The most potent reactivators of inhibited BChE were K033, obidoxime, K117, bis-3-PA, K075, K074 and K127. The reactivation efficacy of tested oximes was lower in case of leptophos-oxon inhibited BChE.  相似文献   

15.
杨苏宁  丁玉 《山西化工》2011,31(4):30-32,38
分子印迹技术(MIT)是一种新的、很有发展潜力的分离技术。分子印迹聚合物因其具有预定性、识别性和实用性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分离技术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产生、原理及其在分离技术方面的应用,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吴伟  黄娟  吴维果 《化工进展》2007,26(7):921-926
综述了水热合成法制备ZSM-12分子筛的影响因素、改性方法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众多研究表明,模板剂种类影响ZSM-12分子筛晶粒的尺寸、形状以及酸性,硅铝比和碱度是影响ZSM-12分子筛合成的主要因素,硅凝胶是合成ZSM-12的适宜硅源。Ga、Fe、B、P等适宜的杂原子对ZSM-12进行同晶置换改性可以调节其酸性,酸脱铝改性可以使其总酸量减少、Lewis酸消失。ZSM-12可作为芳烃烷基化、异构化、裂化、重整等诸多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及对目标产物的高选择性,是目前用于择形催化一步法合成2,6-二甲基萘最适宜的分子筛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离子热法合成分子筛是新型的分子筛合成方法。离子液体独特的特性为合成新型分子筛及研究分子筛合成机理提供了新方法。综述了离子热法在合成分子筛方面取得的进展,包括新型分子筛的合成、合成机理的研究及合成方法等,并展望了离子热法合成分子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李雪梅  贺继东 《化工进展》2014,33(10):2665-2675,2699
两亲性聚合物以其同时具有亲水和疏水链段的独特结构,在生物医药、纳米技术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本文主要介绍了两亲性聚合物通过分子自组装形成聚集体的研究进展,详细论述了几种分子自组装聚集体的制备,包括结构、组成、分子量控制的简单聚集体、半结晶聚集体、交联聚集体以及具有刺激响应性(pH值响应性、温度响应性、pH值/温度双重响应性、氧化还原响应性、溶剂极性响应性等)的智能型聚集体,两亲性聚合物结构的可控性以及如何提高聚集体的稳定性成为国内外专家研究的重点,指出结晶诱导分子自组装及智能型分子自组装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余大荣  辛勇 《中国塑料》2022,36(8):135-145
综述了近年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采用辐照交联法、填充改性法及共混改性法等进行摩擦性能改性,和采用涂层改性法、等离子体改性法等进行纤维表面性能改性,并讨论了摩擦性能改性与纤维的表面性能改性研究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