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专用捕包网络适配器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攀勇  王达伟  曾宇  历军 《通信学报》2006,27(2):125-130
随着网络带宽的不断增长,网络安全系统对网络数据包捕获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网络数据包的捕获能力,降低主机系统的资源消耗,设计实现了基于TOE思想的专用捕包网络适配器,基于高性能的嵌入式硬件平台,采用了零拷贝,自适应半轮询,自适应轮询定时器的关键技术实现系统。测试表明,专用捕包网络适配器显著的提高了系统的捕包性能,大大降低了主机CPU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2.
动Ad hoc网络的独特网络特性导致其安全性特别脆弱,所以为其提供高安全的入侵检测系统势在必行。通过考虑在移动Ad hoc网络中入侵检测系统的分布式和协同工作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簇的多层分布式入侵检测技术,并给出模型。此模型采用统计学方法的异常检测技术结合数据挖据技术和簇技术对入侵进行检测.有效提高了移动Ad hoc网络的安全性和对分布式攻击的协同检测能力,并降低了网络的通信负荷。  相似文献   

3.
基于AC自动机匹配算法的入侵检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特征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性能与其所采用的匹配算法息息相关。本文对当前入侵检测系统中几种典型的匹配算法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这些算法在入侵检测系统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同时,给出了完整的基于AC自动机匹配算法的入侵检测系统方案,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施快速高效的入侵检测。  相似文献   

4.
无线Ad Hoc网络具有动态的拓扑结构、有限的无线传输带宽、移动终端的有限性(移动用户终端内存小、CPU处理能力低、供电能力有限)、网络的分布式等特点,在考虑这些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效的三层可生存性入侵检测系统体系结构。该三层体系结构由驱动层、控制层和执行层组成,本结构提高了入侵检测的效率,增强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可生存性。  相似文献   

5.
高速网络的出现对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处理能力带来了挑战。在分析了影响入侵检测系统性能因素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高速环境下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架构。采用了中央控制下的并行和分布式共存的负载均衡设计、数据存储和分析系统独立运行、多层次阻断手段结合的技术来提升入侵检测系统性能。实现了原型系统,并且对原型系统的部分指标进行了测试,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入侵检测系统设计架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CORBA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不足,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CORBA的分布式网络入侵检测模型,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该模型的入侵检测系统,详细讨论了系统的体系结构、通信模型和实现技术等。系统由物理上分散的管理点和检测点两部分组成,能够对大型分布异构网络进行有效的入侵检测。  相似文献   

7.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论述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概念及其产生的背景,将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分为2类:一类是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HIDS),另一类是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NIDS);分析了现有NIDS的体系结构,着重阐述基于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优势以及现有NIDS的存在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办法,并针对新一代的入侵检测系统系统提出一些廷议。  相似文献   

8.
移动通信网中的入侵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采用入侵检测系统来检测非法用户和不诚实的合法用户对网络系统和服务资源的盗用,以及如何为移动通信网络设计入侵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9.
首先对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背景进行阐述,然后对入侵检测系统的有关技术、网络入侵检测技术、评价入侵检测系统的指标和CIDF标准框架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对于入侵检测系统详细地讲解了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对于入侵检测技术深入讲解了误用检测技术、异常检测技术和混合检测技术;对于入侵检测性能指标详细讲解了漏报和误报、系统负荷、检测延迟时间和抗攻击能力。最后对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加权关联规则的入侵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采用加权关联规则技术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结构,将加权关联规则算法应用于入侵模式的挖掘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入侵检测的检测率,同时使误报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非侵入式负荷检测时存在检测精确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事件驱动-深度学习(EDDL)的负荷检测模型。通过零交叉检测电流数据,基于事件驱动机制从大量数据中发现关键事件;将包含关键事件的电流序列转换至图像空间,并代入基于深度学习的负荷检测模型,从而实现端对端的非侵入式负荷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与多分类支持向量机(MSVM)、前馈神经网络(FNN)、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模型相比,所提EDDL模型综合性能更优,检测准确率和精确度分别为94.67%和91.76%。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可基于事件驱动机制挖掘电流数据,并基于深度学习模型有效提取电流数据特征,从而实现高精确度的非侵入式电力负荷检测。该模型对非侵入式电力负荷检测研究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该文给出了一种基于负熵准则的FastICA盲多用户检测方法。修改了FastICA算法中的非2次函数,引入4次幂函数,把基于负熵的非高斯性测度转化为信号峰度的形式,这样降低了计算量。同时,算法充分考虑了各个用户信号的统计独立性,在下行链路干扰用户的扩频码未知情况下,把目标用户的扩频码作为训练序列,并用于初始化FastICA算法的分离向量,使用随机梯度法进行优化计算,能够获得优异的符号估计性能。对算法的计算复杂度的分析可以看出,计算量随着接收数据长度和用户数的增加而增加。通过与传统匹配滤波器,MMSE检测算法比较,表明在同步CDMA信道中,MAI较低时算法检测性能与MMSE检测器的性能接近,随着MAI增加,算法的性能明显优于MMSE算法。  相似文献   

13.
A novel completion detection technique for delay insensitive current sensing on-chip interconnects is presented. The scheme is based on sensing currents on the data wires and comparing the sum of these currents to an appropriately set reference. The goal is to solve the performance bottleneck caused by conventional voltage-mode detection methods. With the channel width of 64 bits, the proposed method is 4.65 times faster and takes 36% less area than the voltage-mode scheme. Furthermore, its speed does not degrade when increasing the channel bit width. It is implemented in a 65 nm CMOS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4.
高频地波雷达探测目标时是通过监视外部噪声电平来选择工作频率,其缺点是无法达到最佳的目标检测性能。为解决该问题,文中基于高频地波雷达方程分析了影响目标检测性能的各种因素,提出一种通过目标信噪比(信杂比)与工作频率之间关系的仿真计算来选择工作频率的方法。运用该方法选择工作频率能够获得较好的目标检测性能,并针对高频地波雷达探测不同类型目标时的频率选择问题进行了仿真及结果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基于强散射点径向积累的高分辨极化目标检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宽带高分辨雷达杂波环境中的目标检测问题,提出了基于强散射点径向积累的高分辨极化目标检测方法,利用宽带波形固有的径向高分辨力对目标进行一维距离成像,结合目标的极化特性,估计出回波中强散射点的数量和分布,通过对不同径向分辨单元内的强散射点进行积累,可有效地提高信杂比,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改善雷达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6.
Joint detection based on exploiting differences among the channels employed by several users allows a receiver to distinguish cochannel signals without reliance on spectrum spreading. This paper makes a number of new contributions to the topic; it provides an analytical expression for the union bound on the average symbol-error rate for an arbitrary number of users and diversity antennas in a fading environment, for both perfect and imperfect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and it compares the performance of joint detection with diversity antennas against classical minimum-mean-square-error (MMSE) combining. The performance is remarkable. With accurate CSI, several users can experience good performance with only a single antenna; moreover, for perfect CSI, only a 2-dB penalty is incurred for each additional user. With several antennas, many more users than the number of antennas may be supported with a slow degradation in performance for each additional user. Furthermore, high accuracy is not required from the channel estimation process. In all cases, the performance of joint detection exceeds that of MMSE combining by orders of magnitude  相似文献   

17.
多基地雷达反隐身分布式检测融合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阳  陈永光  李修和  解凯 《电子学报》2007,35(3):506-510
随着目标隐身技术的发展,单雷达已不能够及时地发现隐身目标.本文首先利用目标的前/侧向散射特性和多传感器分布式检测两个方面的优势建立了两种布站方式的多基地雷达系统,继而提出了基于聂曼-皮尔逊(Neyman-Pearson)准则下的局部决策积累融合算法,给出了系统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的表达式,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rithmetic)的最佳门限计算方法,最后对该系统的检测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说明了系统反隐身的有效性和融合算法的优越性,本文结论对系统的工程实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网络的规模升级和超大连接、超高带宽、超低时延应用的不断深化,对光传输网络资源利用和网络差异化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传统模型驱动下的网络形态和配置方式面临挑战。基于数据与模型协同驱动思想,提出“3层3循环”架构及其“3可功能”特征的智能光网络技术方案,并对智能化实现技术展开研究,通过开发设计的智能传输网络平台对所提算法的性能进行测试,经验证,数据与模型协同驱动的智能光网络传输性能得到有效提升,为实现网络智能化提供了理论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在弱光探测量子通讯领域研究的深入,光子探测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基于Si单光子雪崩光电二极管探测系统,介绍了系统相关性能参数以及相应的测试方法,对主要结构、性能指标和外界环境条件进行了综合性分析,总结并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测试平台以及测试手段用于对单光子探测系统主要性能进行测试.测试平台采用主动与被动淬火电路两种方式对样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了其相关参数与外偏置电压的非简单线性关系,与理论推理进行比较验证,并讨论了测试平台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