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原真性原则是实施遗产保护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衡量与评估遗产价值的重要依据,对原真性原则的深刻理解与合理解读有助于提升中国遗产保护的质量。从文化遗产原真性概念的缘起入手,概述了国内对于原真性概念的讨论,以及对原真性原则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实践的反思与趋势,最后提出将原真性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研究进行剥离,或对原真性的衍生意义进行再命名,以实现在现有保护框架内理论研究对保护实践的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2.
阮仪三  李红艳 《华中建筑》2008,26(4):144-148
近年来,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事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在保护实践中却出现了种种误区,产生了大量的“建设性破坏”。原真性是遗产保护的一条基本原则,对原真性理解差异会对建筑遗产的保护方法带来直接的影响。该文通过回顾国际上关于历史古迹修复的思想渐进过程,对照《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及《奈良原真性文件》等国际历史保存及古迹维护的重要文件,诠释建筑遗产保护“原真性”的内涵,指出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中出现的理念和实践误区,探讨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原真性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概念之一,然而对它的理解却存在很大差异。城市历史遗产并不会是单一历史时期的作用结果,保护历史遗产的原真性即是对历史、对时间的尊重。本文从时间维度上理解历史遗产原真性,有助于矫正我国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文一峰 《城市规划》2022,46(3):115-124
原真性是遗产保护领域的关键问题。在综述国内外有关遗产原真性研究的基础上,探究原真性的语义结构,进一步提出遗产文化生态学模型,给出全面理解遗产原真性价值的纲领,以利于重新审视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引领构建基于价值观的遗产保护策略,形成遗产保护的良性文化生态。遗产的主位文化原真性是遗产文化生态学的核心要素和遗产保护的关键。主位文化原真性是文化遗产的物种基因,在文化生态系统中占据一个核心生态位,决定一项文化遗产的独特性,是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和遗产保护的核心价值所在。保护主位文化原真性应处于遗产保护的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5.
建筑遗产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的一种表达方式,如何在城市高速发展、生活极速变化的当下社会中保护延存一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以建筑遗产保护的原真性概念为出发点,通过对建筑遗产保护方面重要指导性文件的分析及梳理,进行了关于建筑遗产原真性概念及原真性的层次思考,并探讨了以原真性程度为基础的不同侧重点的建筑遗产保护及再利用方式和影响选择保护及再利用方式的因素。旨在增加建筑遗产保护方式,对当下环境的适用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原真性"一直是世界公认的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原则之一,"原真性"原则对于中国建筑遗产的保护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由于"原真性"原则是西方的舶来品,用于中国建筑遗产保护还需因地制宜,理解该原则的真正含义。文章对建筑遗产保护"原真性"的定义进行了解读,分析原真性原则对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意义,以及当下建筑遗产保护的问题现状,希望通过探究西方建筑遗产保护关于"原真性"原则的主流价值观得到一些启示。最后,文章阐述了以建筑遗产材料技术、场所精神的原真性来作为"原真性"原则的评价标准,并以保护借重利用的思路,发挥建筑遗产的实用价值,从而实现建筑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7.
陈国栋  王浩 《园林》2022,(6):4-9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建设过程中,植物景观原真性保护是历史文化名村风貌保护长期被忽视的一环,而原真性原则是国际遗产保护领域的核心原则。从风景园林学科视角结合文化遗产领域原真性相关知识,解析历史文化名村植物景观风貌原真性的内涵,从古树名木景观和一般性植物景观两个层面分析目前历史文化名村植物景观原真性保护现状及问题,探究植物景观对于历史文化名村风貌原真性的重要意义,指出历史文化名村植物景观原真性具有“不可替代性”“动态性”“相对性”的特征,针对性地提出了历史文化名村植物景观原真性的保护策略,以期为历史文化名村风貌的整体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历史地段保护和更新的原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变迁,历史地段面临着新的需求,旅游活动的进入便是其中一种。通过对原真性概念的阐释,分析了原真性在遗产保护和旅游活动的实践运用中出现的几种类型:即客观主义原真性、建构主义原真性和存在主义原真性。并以历史地段作为研究对象,从其主体、客体和时间三个要素切入,结合原真性进行分析。在对相关历史地段的调查、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对应原真性的层次,提出了历史地段在旅游活动中的更新类型,即:活态博物馆型、实景舞台型和城市客厅型。  相似文献   

9.
旧城遗产保护制度中“原真性”的谬误与真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杰 《城市规划》2007,31(11):79-85
通过杭州雷锋塔重建引发的争论,展开了对现行旧城遗产保护制度中"原真性"问题的讨论。通过对原真性的概念、国人对此的理解及其遗产保护制度对他的内化等论述,揭示了西方"原真性"舶来之物"内化"过程中存在的制度上、认识上的诸多谬误,并得出:对西方"原真性"舶来之物的不解,以及舶来之物内化,造成了人为的多解的"原真性"与多解的"历史",这是致使谬误的根源。而构筑于文物保护领域的"原真性"强加于旧城历史文化街区、遗产保护,则是造成旧城遗产保护与现实生活相背的根源。基于此,文章指出矫正谬误的关键在于:立足于本国国情,在大胆"拿来"西方之物的同时,更应强调积极的"内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当前地域建筑景观遗产保护的主要方法和原则,指出无论是风格性的修复还是原真性的保护,其实质都是对传统风貌的一种现代重构。但无疑整体性和原真性的保护方法更为尊重建筑遗产的历史价值。此外正确认识和界定保护对象的历史价值范畴也非常重要,其直接关系到保护效果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珠海历史名人陈芳故居及周边历史地段为研究对象,对建筑遗产保护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及其工程实践进行了阐述,也是以建筑人类学视角对风土建筑遗产进行实验性探索的设计案例之一.  相似文献   

12.
近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以西安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杨豪中 《华中建筑》2010,28(12):141-143
从所处地位和保护现状两方面论述西安近代建筑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困境,进而指出造成困境的根源是西安近代建筑遗产在价值认知中存在价值取向单一化和价值判定标准模式化两个误区。最后,在分析近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关系的基础上,提出西安近代建筑多元和地区的建筑遗产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论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我国文物保护制度的特征分析,探讨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中的若干现实问题,从国家与地方的保护法规修订变化中,发现近现代遗产保护的观念变化和制度建设的必要性。由于我国的近现代建筑遗产具有多样性的特征,由此带来保护对策的特殊性和灵活性需求。为积极保护近现代建筑遗产,文物保护的国家制度必须改进完善,而上海、厦门等城市的地方性保护实践,对保护制度的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历史街区规划对传统生活方式及文化的传承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街区中,富有个性的传统生活万式可以促进地区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传统基础上找到合适的契合点,具有前瞻性的保护工作必须把保护的层次提到保护生活方式与内涵文化的高度上来.文章以传统生活方式及文化的传承保护为切入点,通过对建筑遗产中城市历史街区规划的研究,说明历史街区保护的涵义、价值以及保护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戴利华  朱阳  张维功 《规划师》2005,21(10):50-52
北戴河近代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规划将其定位为城市发展的物质载体、我国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重要的建筑史学素材,并采用对局部环境、建筑单体进行分级、分类保护和对历史文化风貌区进行整体保护的点、面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是对"近代建筑"和"历史文化风貌区核心地段"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王黎明 《山西建筑》2010,36(26):33-34
基于消费主义文化主导的视野下,人们对于历史及历史建筑保护的误解,对遗产、建筑遗产和遗产保护等概念作出科学分析,通过与美国的建筑遗产保护实践的横向比较,对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实践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保护策略,从而促进我国建筑遗产的保护更新。  相似文献   

17.
现代意义的建筑遗产保护已经跨越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这期间,建筑遗产的概念、价值认知和保护理论都有很大发展。本文梳理和归纳了建筑遗产各方面的价值表现,着重论述了建筑遗产保护的十项重要原则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18.
“活着的历史博物馆”——殖民地威廉斯堡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长歆 《新建筑》2014,(3):24-29
威廉斯堡(Williamsburg)是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处历史文化名镇,其城市和建筑遗产与美国独立革命及政治制度的建立密切相关,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维护历史“原真性”和整体保护历史环境是威廉斯堡保护和修复的基本原则.修复后的威廉斯堡被誉为美国第一个、也是最大的“活着的历史博物馆”,在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威廉斯堡的保护主要从历史环境的修复和现代环境的控制两方面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9.
钟行明 《华中建筑》2009,27(3):186-188
在建筑遗产保护中存在着忽视传统建筑工艺技术的问题,而传统建筑工艺技术在整个建筑遗产保护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文从建筑遗产保护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工艺技术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关于其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Understanding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he historical city is essential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ir hereditary and cultural values. This work aims to gain a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ical city by identif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us buildings and the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 and the urban operation.Taiyuan, a northern city in China, is a suitable case for exploring this research idea. Cities with frequent foreign exchanges and distinct living groups tend to have more prosperous religious cultures than those in the central areas. The expansion of Taiyuan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 presence of Prince Jin, who respected Buddhism and Taoism, exacerbated the impact of the religious building on urban development. With regard to the evolution of Taiyuan in the Ming Dynasty, we highlight the changes in urban space brought by the religious buildings through the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Furthermore, the social functions of religious buildings are revealed, fleshing out the trajectory of the mutual development of religious buildings and Taiyuan in the Ming Dynasty.On this basis, the research findings are linked to the current needs of historical city preservation through the survey of reality. We suggest to coordinate the protection of religious architectural heritage and urban characteristics brought by religious factors and emphasize the utilization of religious architectural heritage as a potential culture and economic regeneration pathw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