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广西轻工业》2016,(7):169-170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而茶文化实验室是高校传播茶文化的主要场所,是宣传茶文化的人文教育平台。分析高校茶文化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即是茶文化实验室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宣传媒介,肩负高校在文化传承中的使命;是茶学学科教学、科研和服务的重要平台;是培养茶产业多样性人才的阵地;是高校对外开放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为传播茶文化,提出高校茶文化实验室从硬件资源建设和课程、师资队伍软件建设等方面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现代教学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渗透不但创新了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也丰富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传统茶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茶文化通论——品饮中国》一书以茶文化的所有学科作为学术背景,以历史脉络为坐标,构建以茶习俗为文化地基,以茶制度为文化框架,以茶美学为文化呈现,以茶意识为文化灵魂的茶文化知识体系,全书共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对茶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系统性阐述;下卷则从文化意象的角度对茶文化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是21世纪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思想,也是近年来高职教育探索的重要话题之一。当今社会,茶文化不仅仅只是一种饮食文化,也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精髓的体现。高职茶艺课程作为茶文化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中渗透着大量的人文要素,能对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4.
泰山茶文化早在唐代就已形成,目前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要提高泰山茶的知名度,首先需要政府重视泰山茶文化的建设与宣传;其次,要进一步挖掘整理泰山茶文化,丰富泰山茶文化内容;然后,结合泰山旅游文化特色和茶行业特色,营造泰山茶文化氛围,多途径发展茶文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茶文化视角下,将茶文化融入到文创品牌的建构路径中,运用品牌理念对茶文化文创品牌进行建构。本文通过茶文化文创品牌的视觉形态、互联网包装思维、衍生品设计和传播途径四种方式进行茶文化文创品牌建构,使消费者理解茶文化文创品牌的理念,提升茶产业和茶文化文创品牌的发展价值,并提出一条有效实践的茶文化文创品牌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6.
<正>高职院校在整个职业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培育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已在全国多所职业院校中得到了推广,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现代学徒制的应用价值,教师需要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需求来深化校企合作深度、拓展产教融合范畴,与企业师傅共同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以实现理论讲解和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进而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并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使其能够尽快适应社会生活并对接岗位工作。本文以笔者教学经验为切入点,剖析高职茶艺与茶文化专业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基于现代学徒制分析高职茶艺与茶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价值,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具体的培养路径,以期对教师开展茶艺与茶文化科研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力。由于中西方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在茶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茶文化翻译的问题。本文以《茶经》译注为例,深入剖析中西方茶文化的异同,充分展现我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实施相应的英语翻译策略,从而探索实现不同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下的茶文化传播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文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但有关国际茶文化的研究,国内着力并不太深。鲁明先生提出了再度沟通中国茶文化与国际茶文化的课题,很值得我们重视。中国茶文化的研究决不能脱离国际轨道,更不能漠视国际茶文化的动态。为此,本刊还特邀华东师范大学的教师与研究生撰写了一组国际茶文化的论文,希望这组文章的刊出能够拓展茶文化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便是一个典型代表。随着传统文化的复苏,茶文化也融入现代服饰设计中。当今互联网+的背景下,茶文化与服饰设计的相互融合也能更加满足大众的需求,从而得到更好的创新发展。本文首先阐述茶文化的历史背景,其次指出茶文化在服饰设计中传承与创新的重大意义,并且列出当今服饰设计中融入茶文化时的艺术体现,最后分析互联网+背景下茶文化与服饰设计的创新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0.
茶文化产业是与知识经济相适应,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产业融合后的茶业产业新概念,目前的茶文化产业存在"附着式"、"融合式"、"主导式"三种明显的产业过渡形态。发展我国的茶文化产业不仅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而且对于推动传统产业变革、发展茶文化经济以及繁荣文化事业具有现实意义。如何促进茶文化产业发展,本文强调要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产业建设指导,努力开拓创新、促进茶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11.
季姣姣  王晨露 《西部皮革》2020,(3):52-52,59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历史悠久,在不同的时代与不同的载体相结合,服装是视觉传达最常见的载体。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中国茶文化元素特色出现在服装设计中,它们试图在提取茶文化之中的茶情、茶韵、茶义元素的同时,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希望能够让中国茶文化跟上时代的发展,并将中华民族的元素融合到服装设计之中,通过视觉传达设计向世人展现中国茶文化的风采。在这过程中必然会经历不少的困难,本文从观察现有的中国茶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寻找未来服装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方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茶文化的认识越来越多,茶文化具有四个层次、五种属性和四个特点,这些内涵为茶文化的作用提供有力支点。茶文化主要有两大类作用,其一是社会作用,分别是以德为中心、人生挑战益友、有利新农村建设、提升物质精神内容及促进开放交流;其二是经济作用,分别是增加附加值、广告促销、丰富温情、促成名牌、推动茶馆业发展及开发茶文化旅游。两类作用相互补充,互为促进。分析表明应以茶文化为纽带,积极加强茶文化传播、弘扬、研究,更好促进茶产业全面、持续、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四川茶文化是千百年来因历史、人文、地域、民俗、宗教等复杂背景形成的传统民族文化遗产,带有浓厚的巴蜀色彩。以保护、开发、传承四川茶文化为主旨,在保留四川茶文化艺术原有特色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从文化、艺术和设计的角度,将四川茶文化融入现代服饰设计,就如何挖掘四川茶文化中的美学价值和内在韵味进行应用研究,探索四川茶文化的艺术创新模式。旨在为四川传统民间文化提供有效的传播载体,更好地保护四川传统民间文化遗产的鲜活性。  相似文献   

14.
作为茶叶的故乡,我国茶叶在世界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茶文化也是传承至今,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茶文化的特质不仅体现在茶叶本身,通过茶叶的包装也能有所体现。文章通过深入分析茶文化的特质、茶叶包装上的图形以及文字,探讨茶文化在茶叶包装中的体现方式,希望可以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对茶文化的有效利用有所促进,同时也是促进茶文化传播的进一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传统茶文化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为此对高校学生茶艺技能培训创新模式的实践与发展进行研究,主要从高校茶艺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基本要求、培训内容创新模式设置等方面进行研究,帮助高校学生提高自身茶艺技能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国际茶文化交流的历史成就与现代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茶叶创始国的缘故,历史上的中国茶文化对国际茶文化曾经产生过强大的影响力,中国茶通过物质商品的作用而附带了文化的魅力。当世界各国接受中国茶的时候,他们也有形或无形地接受了中国的茶文化,以至于当今遍布五大洲的饮茶风习,处处可见中国茶文化的传播痕迹。然而,现代国际间的茶文化交流出现了新的趋势,各国人民逐步按照自己的模式来享受饮茶的乐趣,茶文化也不得不去兼融其它文化元素。本文就国际茶文化交流的历史走向及其现代风格问题展开论述,希望进一步开拓国际茶文化交流和茶文化研究的广阔视野。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茶文化与书室相结合的方向,以茶文化为设计基础,对书室形象进行创意设计分析。把体现了我国传统"雅文化"的茶文化与书店文化相结合,建立起一个茶文化与书店相结合的模式,塑造一个整体的形象设计。在茶文化与书室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建立起一个二者相互兼容,多元化经营模式的新型书店。  相似文献   

18.
<正>8月20日,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陕西省和宝鸡市文物旅游局主办,法门寺博物馆承办的第四届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这次研讨会围绕两大主题展开,即唐代茶道与茶文化研究、佛教与茶文化研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海内外茶文化界精英荟萃,儒释道流派一起品茶论道,相融相通;第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茶文化是一种取之不尽的创造性设计源泉,将其应用于皮具卖场空间设计中,丰富了空间设计文化的内涵的同时又使人们得以享受醇厚的茶文化。本文拟从茶文化的内涵入手,探索了茶文化在皮具卖场的休息区、皮具展示区以及色彩搭配上运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信阳毛尖的著名产地,信阳气候条件优越,茶文化历史悠久,茶产业规模巨大。在深入分析信阳茶文化旅游资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文章综合采用AHP(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信阳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针对信阳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等级集中于Ⅰ、Ⅱ、Ⅲ、Ⅳ级,资源质量层次不同,开发空间巨大的特点,提出建设综合型与主题型茶文化旅游景区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