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频率响应技术和智能重量分析仪研究了噻吩在HZSM-5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利用智能重量分析仪测得噻吩在373 K的吸附等温线.在(0.2~6.0)×133.3 Pa压力范围及302~602 K温度范围内,利用频率响应技术测得了噻吩在HZSM-5分子筛上吸附的频率响应谱.结果显示,噻吩在HZSM-5分子筛上的传质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为吸附过程,同时存在高频吸附和低频吸附两个不同的吸附过程.结合吸附等温线和Langmuir速率方程得出,高频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为单层吸附,高频吸附位N(2)5为0.922 mmol/g,高频吸附作用为噻吩和SiOH之间的作用;低频吸附不符合Langmuir模型,低频吸附位M(1)3为0.588 mmol/g,低频吸附作用为噻吩和SiOHAl之间的作用.噻吩在HZSM-5分子筛上的吸附以高频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硅酸粉末预先与 NaOH 溶液混合时间及晶化时间对所制备的丝光沸石晶粒大小的影响。选取8μm 丝光沸石为研究对象,研究正丁烷在丝光沸石微孔孔道内的吸附扩散。结果表明,正丁烷在Na 型丝光沸石上的吸附速率较慢,在考察的160 min 内没有达到吸附平衡。经离子交换成氢型丝光沸石后,对正丁烷的吸附性能明显改善,2 min 内可以达到平衡吸附量的70%,平衡吸附量为0.70 mol/kg;而再次交换为 Na 型丝光沸石后,其正丁烷吸附性能又恢复原状,说明丝光沸石中的 Na 物种是堵塞微孔孔道引起正丁烷分子在孔道内扩散受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氮氧化物在离子交换丝光沸石中的吸附。文中选择2T簇模型代表丝光沸石结构。结果表明,铜离子和镍离子交换的丝光沸石在吸附NO和NO2分子时,h1-N吸附构型稳定;铜离子交换的丝光沸石在吸附N2O分子时,h1-O吸附构型稳定;而镍离子交换的丝光沸石在吸附N2O分子时,h1-N吸附构型稳定。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预测氮氧化物在铜离子和镍离子交换的丝光沸石中的吸附能大小顺序为:N2O > NO >NO2。氮氧化物在镍离子交换的丝光沸石中的吸附能更低。  相似文献   

4.
轻质烷烃异构化催化剂的酸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FT-IR光谱和紫外分光光谱测定了吡啶在丝光沸石异构化催化剂表面的B酸和L酸中心上特征吸收峰的吸光系数: εL=2.010±0.133cm~2/μmol; εB=0.279±0.012cm~2/μmol。求取了几种部分脱铝丝光沸石样品的表面酸分布。并用吡啶的吸附重量法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建立的测试方法的可靠性。讨论了铵型丝光沸石脱铵过程中结构羟基的形成情况,并用吡啶、六氢吡啶作探针,研究了羟基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丝光沸石主孔道中结构羟基是沸石上质子酸中心的主要供体。  相似文献   

5.
运用原位红外光谱研究了Ru/Al_2O_3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CO以及CO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共吸附行为的转化,并考察了吸附态氢与CO对催化剂活性中心竞争吸附的关系。结果表明,CO在Ru/Al_2O_3催化剂表面形成了孪生吸附以及线式吸附,而且由于Ru的特殊电子结构较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缺电子中心,同时Ru与Al_2O_3载体相互作用较强。因此相比其他过渡态金属更容易在大频率范围产生孪生吸附。在加氢过程中,高频的孪生吸附态参与反应生成了甲烷,并且低频的孪生吸附态有可能会与吸附态氢产生新的吸附形态,该吸附态也有可能是CO在加氢过程中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解离吸附产生的中间吸附态。  相似文献   

6.
湖南长岭炼油厂根据复旦大学和该厂共同研究的小试结果,试生产一批甲苯岐化催化剂,并在该厂甲苯岐化工业装置(3万吨甲苯/年)上试运转,获得较好的结果。催化剂试生产采用高模数的工业水玻璃和工业硫酸铝为原料,经高温、高压合成为钠型丝光沸石,再经酸交换后转变成氢型丝光沸石,然后研磨、挤条、活化而成。钠型丝光沸石晶化条件:投料比为 Na_2O:Al_2O_3:SiO_2:H_2O=2.1~2.3:1:18~19:300~330  相似文献   

7.
小分子烯烃在丝光沸石上吸附的分子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分子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丙烯和4种C4单烯烃异构体在丝光沸石内的物理吸附,得到了单组分条件下各组分等压吸附性能曲线,以及等组成多组分体系和不等组成多组分体系的等压吸附曲线。模拟计算结果对利用丝光沸石的吸附脱附过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巨正则系综蒙特卡罗(GCMC)方法,模拟了温度40~293K、压力10000kPa下,氢气在NaX沸石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氢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40K时氢的最大吸附量为2.63%(质量分数)。吸附温度对氢在NaX沸石中的吸附位有重要影响,在较低温度下,阳离子和沸石骨架原子(O、Si和Al原子)是氢分子的稳定吸附位;而在较高温度下,仅沸石骨架原子是氢分子的稳定吸附位。  相似文献   

9.
<正> 引言根据有效孔径的不同,丝光沸石有大孔(~10A°)、中孔(~7A°)和小孔(~4A°)之分,X射线衍射表明它们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其主要孔道由硅铝四面体的12元环构成。大孔丝光沸石呈现出12元环结构的吸附和催化性能,活化后的大孔Na型丝光沸石吸苯7.8(W%),而小孔只有0.6(W%);大孔H型丝光沸石上正己烷转化率70(W%),而小孔  相似文献   

10.
采用频率响应技术和程序升温脱附技术,研究了模型化合物(噻吩和苯)在液相CeY(L-CeY)分子筛上的吸附扩散性能。结果表明,在L-CeY分子筛上,噻吩传质过程为吸附过程,同时存在低频吸附和高频吸附,且通过S—Ce和π络合作用2种方式吸附。苯在L-CeY分子筛上传质过程为扩散过程,作用力较弱,通过π络合作用吸附。  相似文献   

11.
C2H4,CO2在分子筛上的吸附与分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回收利用石化生产装置的排放气和尾气中的C2H4,在Cahn-2000电子天平上,采用重量法测定了C2H4、CO2气体在5A分子筛和碳分子筛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速率曲线。结果表明,用碳分子筛作吸附剂,利用CO2的吸附速率远大于C2H4的吸附速率,可实现两种气体之间的分离。在双塔变压吸附分离装置上进行了C2H4-CO2气体混合物的分离试验,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压力等条件对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分子筛可有效地吸附脱除混合气中的CO2。  相似文献   

12.
噻吩、苯在Ce(Ⅳ)Y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频率响应(FR)、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研究了噻吩、苯在Ce(Ⅳ)Y分子筛上的吸附扩散性能。结果表明,噻吩与苯和Ce(IV)Y分子筛的作用机理不同:噻吩在Ce(Ⅳ)Y分子筛上不易脱附,作用力较强,通过S-Ce和π作用两种方式被吸附,以金属S-Ce键作用为主;而苯在Ce(Ⅳ)Y分子筛上容易脱附,作用力较弱,通过π作用被吸附。噻吩在Ce(Ⅳ)Y分子筛上存在两种吸附模式,而苯在Ce(Ⅳ)Y分子筛上频率响应谱图则只检测到扩散过程。苯存在时Ce(Ⅳ)Y对噻吩的选择吸附性能随着模拟油中苯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但Ce(Ⅳ)Y分子筛还具有深度脱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应用巨正则蒙特卡罗(GCMC)模拟方法研究了干气中的氢气、氮气、甲烷、乙烷和乙烯5种主要组分在ZSM-5分子筛中的吸附行为,得到了0~1 000 kPa压力范围内,温度分别为298 K和823 K下的纯组分吸附时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质分布。结果表明:与其它组分相比,乙烯在ZSM-5中的吸附量最大,在298 K、10 kPa下饱和吸附量达到3.05 mol/kg;各组分优先吸附在分子筛的直线型孔道中。由热力学计算结果可知,吸附过程中各组分的ΔG0(标准吸附吉布斯自由能变)<0,ΔH0(标准吸附焓变)<0,且ΔS0(标准吸附熵变)<0,表明模拟条件下的吸附是一个自发、放热且有序度增加的过程,低温有利于吸附,并且乙烯在ZSM-5分子筛上最容易吸附。对混合气吸附性质计算的结果表明,组分之间存在竞争吸附,竞争能力受温度影响,并且乙烯吸附不再占优势。在总压500 kPa下,298 K和823 K时竞争吸附能力最强的组分分别是甲烷和乙烷,与乙烯的吸附量之比分别为1.5:1和2.3:1。  相似文献   

14.
 摘要:构造了包含1个完整十二元环的氢型丝光沸石(HMOR)的结构模型(12T),采用Dmol3程序中的密度泛函理论GGA/BLYP方法和DNP基组研究了硫醇分子在HMOR中的吸附,获得了吸附平衡构型和吸附能等信息。结果表明,硫醇分子主要通过其硫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HMOR中质子酸位形成氢键而被吸附在其中;此外,硫醇分子中的氢原子与HMOR骨架氧之间还形成弱的氢键,对吸附复合物有一定的稳定作用。从吸附能数据看,在所研究的3种模型化合物中,甲硫醇分子与HMOR骨架的相互作用最强;在HMOR中2种取向不同的正丙硫醇分子的吸附能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5.
催化干气中乙烯的回收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几种干气回收乙烯技术:干气生产乙苯技术,工艺比较简单,可以直接生产乙苯.但因催化干气中乙烯浓度较低,相对高纯度乙烯来说,其设备投资相对较大;深冷分离技术能耗高,装置投资大;变压吸附的主要缺点是难以通过一次分离得到聚合级乙烯,一般条件下得到的乙烯纯度为80%(体积分数),如采用配套组合工艺生产高纯度乙烯,投资相应增大;中冷油吸收技术,只能生产84%(体积分数)粗乙烯;先进的回收系统技术.能耗低.比常规的深冷分离技术节能15%-25%,烃类回收率达到96%,对原料适应性强、产品纯度高,但该工艺为国外技术.涉及的专利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6.
磷镁改质Pentasil型沸石催化剂上甲苯乙基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硅Pentasil型沸石为基质,添加磷和镁的氧化物,再辅以其它改质手段,对沸石的酸性等表面性能进行词变,并采用程脱、能谱、红外以及烃类流动态吸附等方法进行跟踪表征,考察了影响沸石形状选择性的诸因素及反应工艺条件变化的影响。催化剂单程操作周期可达370小时,失活后的催化剂可以烧焦再生。  相似文献   

17.
中压加氢裂化加工大庆VGO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压加氢裂化(RMC)工艺在3L中型试验装置上加工大庆VGO及其合油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利用中压加氢裂化工艺加工大庆VGO或其混合油可以获得高芳烃潜含量的重整原料,合格的3号喷气燃料,低硫和低凝柴油以及BMCI低的尾油,蒸汽裂解试验显示尾油馏分是很发的蒸汽裂争制乙烯的料,其乙烯书率较大庆AGO高2-3个百分点,该工艺还可灵活地加工VGO/催化裂化柴油或VGO/焦化蜡油的混合油。  相似文献   

18.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磺酸基单体(TS)为原料,过硫酸氨为引发剂,合成了新型抗高温抗盐油井水泥降失水剂FR。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热重分析表征降失水剂FR的结构及热稳定性,评价了含降失水剂FR的水泥浆的降失水性能、抗温性能、抗盐性能、稠化时间等工程性能。结果表明: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磺酸基单体(TS)有效聚合到降失水剂FR中;该降失水剂耐温性能和控制失水性能良好,可在90~200℃内使用,当温度为200℃、FR质量分数为1.0%时,水泥浆体系失水量为48 mL;降失水剂FR耐盐性能良好,可在含有25% NaCl的水泥浆体系中使用,并控制其失水量为24 mL;降失水剂FR适应性良好,可应用于不同品牌的水泥中,对水泥浆流变性、水泥石抗压强度等无不良影响。采用化学分析、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降失水剂FR的黏弹性吸附层理论的作用机理:高分子通过电荷作用吸附到带正电的水泥颗粒上,形成一层可压缩的黏弹性吸附层,在失水的压差作用下,吸附层被挤压并填充到水泥颗粒间的空隙中,从而有效、牢固地堵塞了失水通道、降低了滤饼渗透率。该理论能合理解释吸附增黏类降失水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AB -97分子筛催化剂在无梯度反应器中 ,在乙烯分压 0 0 3~ 0 .3MPa和 65 3~ 72 3K温度内 ,苯 /乙烯烷基化反应制乙苯的反应规律 ,采用无约束单纯型调优法进行参数估值 ,建立了反应过程的本征及宏观动力学模型。试验表明 ,在催化剂表面乙烯为强吸附 ,乙烯分压 (浓度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显著 ,在原粒度催化剂上受到内扩散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两段变压吸附和产品气净化技术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30 dam3/h催化裂化干气提浓乙烯装置上的应用情况。工业运转结果表明,该技术筛选的吸附剂选择性好,动态吸附容量大,乙烯回收率高于87%;与已实现工业化的深冷分离和油吸收分离等工艺相比,过程耗能显著降低;产品气精制工艺流程合理,选择的贵金属脱氧剂选择性和活性高,脱氧温度低,并可减少烯烃饱和。产品气经过深度精制,其中CO2,O2,H2S和H2O的体积分数低于1μL/L,砷体积分数低于5 nL/L,产品质量全部满足乙烯装置进料要求。采用溶液吸收-离子色谱法定量分析了产品气中的NOx,其中NO体积分数为4 nL/L,NO2体积分数小于2 nL/L。该技术可消除NOx对乙烯安全生产的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