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项目群管理概念起源于项目管理。基于广东大鹏LNG接收站改扩建项目群的具体实践及LNG接收站改扩建项目群设计管理的一系列特点,初步探讨在LNG接收站改扩建项目群的管理情境下的设计管理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2009年2月17日.国家环保部公示了一批拟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中包括广东大鹏LNG接收站4号罐工程。广东油气商会燃气部部长庄荣金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增加储罐总比增加接收站容易获得批准.而环评获批也就意味着距离开工不远了。”  相似文献   

3.
自中海石油广东大鹏LNG接收站正式商业运营后,已独立建设、运营多个大型LNG接收站,在总结以往LNG接收站设计、建设、运营方案的基础上,不断结合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自行总结出了一套新的安全、可行、经济的运行方法及措施。论文进一步分析了试运行期BOG回收工艺、海水变频泵的使用、氮气系统的优化等技术方案的应用前景,对其他LNG接收站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参考价值,力争优化降低运行成本,工艺控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
《煤气与热力》2014,(12):43-43
<正>我国首条液化天然气(LNG)管道隧道——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深圳LNG项目工艺隧道日前已正式贯通。这条隧道长584 m,断面尺寸为11 m×8m,呈马蹄形,是连接码头和接收站的唯一通道,也是国内少见的大断面隧道。该工艺隧道从接收站一侧向码头方向单向掘进,在施工过程中经受了地质条件复杂以及穿越广东大鹏LNG超高压输气管道和深圳燃气城市高压  相似文献   

5.
下期要目     
《Planning》2019,(6)
<正>1长庆油田某天然气净化厂实现GB 17820-2018达标工艺方案研究2半干法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性能试验研究3液硫喷射鼓泡脱气工艺运行及设计总结4绕管式换热器壳侧汽化模拟时的液滴粒径研究5LNG接收站供氮方案分析——以广东大鹏LNG接  相似文献   

6.
曹雪飞 《城市煤气》2010,(12):39-39
广东LNG西线接收站2010年10月20日在珠海高栏港经济区动工。这是广东第二个LNG接收站,主要向珠江西岸供气,包括广州、佛山、中山、珠海、江门。LNG珠海接收站和管道建成后,将与东线形成珠三角供气的环路。  相似文献   

7.
国内LNG接收站及其他相关设施多位于东南沿海,在台风频繁登陆的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浙江等省份都有LNG项目分布。LNG接收站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也曾有遭受台风破坏的先例。对于接收站主要设施设备的抗风设计,美国等国的规范的设计风速取值要高于我国的规范要求,并且对建设地点有无台风倾向进行了区别,要求LNG设施应设计为能够抵御风荷载的直接作用,而不会带来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损失。典型情况下应采用3s阵风风速作为设计风速取值。建议在将来的LNG接收站建设过程中,在有台风倾向的地区,建设施工单位应适度进一步提高对风荷载敏感、非LNG相关设施设备(如塔吊、临建等)的抗风强度,避免发生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侯胜芳 《城市燃气》2006,(11):36-36
总投资达290亿元的我国第一个LNG(液化天然气)试点项目——广东LNG项目(深圳大鹏LNG项目)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基本完成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9.
王欣 《城市燃气》2007,391(9):24-27
1 背景概述 2006年5月28日,随着满载6万t液化天然气的专用运输船抵达深圳大鹏湾秤头角的LNG接收码头,广东LNG试点工程项目进入了正式投产运营阶段.广东LNG试点工程项目由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深圳天然气利用工程则是广东LNG试点工程项目的配套工程之一,由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实施.深圳天然气利用工程的天然气采购采取25年照付不议的长期合同.  相似文献   

10.
严艺敏 《上海煤气》2014,(2):2-7,11
随着我国进口LNG快速增长,LNG冷能利用备受关注。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环境效益考虑,都应因地制宜地研究LNG冷能利用。文章介绍分析了国内外LNG冷能利用发展状况和特点、上海LNG接收站冷能利用研究概况;重点阐述分析了上海LNG接收站基于IFV的冷能发电方案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条件、工艺流程和物料平衡、主要设备和平面布置、运行模式和安全分析、以及冷能发电经济性和环境效益分析等,结合上海LNG接收站冷能利用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推进LNG冷能利用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3):254-255
液化天然气(LNG)及天然气(NG)物性计算是LNG接收站生产、运行的基础。虽然国外已有很多商业软件可以计算其物性,但大多价格昂贵且应用复杂。因此,以BWRS方程为理论基础,在Forcecontrol V7.0平台上设计出一款应用简单,且能够满足LNG接收站需求的物性计算软件。通过将大连LNG接收站实际运行数据及Aspen Plus计算数据与此软件计算数据进行对比,得到一些典型物性的相对误差;同时,通过实例计算以验证其可靠性。结果表明,该软件能较为准确地计算LNG及NG物性,并且能很好地满足LNG接收站物性计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国外LNG接收站的应用实践,介绍了岸上LNG接收站、海上LNG接收站、半离岸式LNG接收站的功能及特点,分析比较了不同LNG接收方式的设计理念、可靠性、操作方式、安全性、投资及建设周期,通过对比提出了LNG接收站的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13.
2012年8月31日,中国海油深圳液化天然气(LNG)项目(迭福站)在深圳市大鹏新区迭福片区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造价约80×108元,年接收LNG规模达400×104t/a,计划2015年建成投产。深圳LNG项目(迭福站)是国家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的重大能源基础设施项目。项目内容包括建设4座16×104m3的LNG储罐及配套气化等设施、1座8×104~26.6×104m3LNG船接卸泊位及接收站取排水口工程。项目建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合理制定进口液化天然气(以下简称:LNC)销售价格,促进天然气引进合作建设项目的稳步发展。不断增加清洁能源的市场供应,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与水平,根据国家价格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广东LNG试点项目一期工程——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大鹏公司)进口液化天然气门站和用户销售价格作价办法。  相似文献   

15.
分析中海油2018年和2019年LNG接收站对第三方开放的实践,LNG接收站开放历程和推动因素,开放对LNG接收站体系、国内外LNG现货市场、国内外LNG物流、天然气基础设施及国家监管体系带来的影响。提出需借鉴国际天然气区域市场LNG接收站开放经验,妥善解决现有中长期购销协议的分摊消纳,遵循天然气产业发展规律,稳步有序推进LNG接收站开放。文末附有中海油LNG接收站对第三方开放情况简介的视频,可扫二维码观看。  相似文献   

16.
基于某地区天然气供气及用气特性采用动态分析的方法分析LNG接收站储存规模、LNG接收站每月库存变化情况及趋势、上游LNG船次。调整船期,在保证下游季节调峰要求的前提下,降低LNG接收站的投资额。动态分析的方法可用于设计前期确定LNG接收站储存规模,确定经济合理的储罐数量,初步掌握均匀来船和船期调整后LNG接收站库存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LNG接收站的工艺流程,对LNG接收站潜在的危险进行了分析,从危险源的探测和消防系统等方面论述了LNG接收站的安全设计。  相似文献   

18.
刘筠竹 《煤气与热力》2021,41(9):V0011-V0015
通过分析近5年LNG行业相关数据以及解读国家天然气产业相关政策,对我国LNG接收站在功能定位、目标市场、经营模式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随着我国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LNG接收站的储气能力与资源输入能力上升到同等地位,已建、新建LNG接收站有必要扩大储罐的建设规模,以满足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储气指标需要,通过合作共建或出租罐容来实现效益运行。预计“十四五”期间国内LNG消费量将维持稳定增长,车船用LNG业务步入快速发展阶段;LNG接收站作为液态市场主要供货方的地位日趋凸显,液态销售业务将是未来LNG接收站的重要发展方向。LNG接收站经营模式实现了从企业自用向社会公用的重要转变,预计未来将逐渐扩大适合公平开放的LNG接收站范围,或将公平开放原则作为新建LNG接收站项目立项的依据之一,保障油气安全稳定供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国内中小型LNG船舶及LNG接收站接纳中小型LNG船舶的现状;分析了LNG接收站开展中小型LNG船舶接收业务的优点;并重点从中小型LNG船舶和LNG接收站的船岸物理兼容性与合法合规运营的手续办理方面阐述国内的LNG接收站如何从零开始开展中小型LNG船舶业务;最后指出,由于小型LNG船舶行业尚处于萌芽阶段,行业规范也刚刚起步,没有标准化,容易导致行业监管力度不足或者过度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20.
浙江LNG接收站位于宁波市北仑区,远期规划实现后将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LNG资源中心和交易中心,也将是世界最大的单体LNG接收站。宁波城市LNG应急设施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设置合适的储存规模,为较好地解决城市应急设施闲置率过高,提出一种因地制宜的设计思路,在降低工程投资,兼顾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上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