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EEE802.11b无线局域网视频传输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目前成熟的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IEEE802.11b进行IP组播的传输特性进行研究与分析,为在无线局域网上进行视频实时传输提供信道的应用特性.  相似文献   

2.
张迪 《电信科学》2019,35(8):88-96
支持IEEE 802.11u标准的移动终端在无线局域网提供的网络服务覆盖范围内可自动接入无线局域网。针对IEEE 802.11u无线局域网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感知的PSM(S-PSM)方案。采用IEEE 802.11u标准中定义的公共广播服务(GAS)来广播传输序列信息,所有终端根据该序列信息相应地控制自身的工作状态。为了降低竞争信道的碰撞概率,引入了响应竞争窗口。当接入点(AP)中没有数据分组时,AP 广播GAS帧并激活空闲计时器。所有终端进入睡眠状态直到空闲计时器到期。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PSM相比,该方案能显著降低功耗,提升终端能效。  相似文献   

3.
质量驱动的跨层技术是提高IEEE 802.11网络中视频传输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传统传输控制技术的目标是降低分组丢失率、提高吞吐量等,但这些性能指标不能准确地反映终端的用户体验,也没有充分考虑视频数据的特点。质量驱动的跨层传输控制技术以提高终端用户的服务质量为直接目标,利用视频流的特点优化传输系统性能。介绍了IEEE 802.11协议关于服务质量的标准化进程,集中讨论了基于轮询和基于竞争的调度机制,并详细综述了两种机制下质量驱动的视频传输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4.
IEEE 802.11被用来支持无线局域网(WLAN)中的分组传输,而分布式协调功能(DCF)是802.11的MAC层协议的基本方式,本文采用Markov过程研究分析了MAC层移动站点竞争发送权的过程,探讨了在大用户量的情况下,通过调整退避窗口的参数来提高WLAN的系统吞吐量。  相似文献   

5.
罗丹  李少谦 《电信快报》2006,(8):21-23,39
IEEE802.11系列是目前业界普遍认可的主流无线局域网协议。但高速增长的业务和不断增加的应用种类对无线局域网的性能和服务质量扩展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介绍了IEEE802.11n协议的LongNAV、MTBA、PSMP等MAC层新技术,它们从设定传输时间、简化帧结构和改进应答传输方式等方面优化帧结构和提高网络吞吐量,整体提高无线局域网数据速率,从而达到性能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无线局域网中的OFDM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2.11是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WLAN)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it/s。由于它在速率和传输距离上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IEEE小组又相继推出了新的标准。目前802.11b实际上已成为无线局域网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无线局域网站点移动的问题,分析了IEEE802.11f协议所推荐的接入点交互协议LAPP,并把LAPP协议同支持宏移动的移动IP以及支持微移动性的蜂窝IP技术集成起来,提出了一个完整的、适合IEEE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站点移动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60GHz毫米波无线通信技术标准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 GHz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提供数吉比特速率传输支持高清视频传输、快速同步、无线USB和高速无线局域网.毫米波标准包括了IEEE 802.15.3c、ECMA 387、IEEE 802.11ad、IEEE 802.11aj和中国CWPAN标准.主要介绍了我国毫米波标准、IEEE 802.11ad和IEEE 802.11aj标准及未来60 GHz无线技术.  相似文献   

9.
安全的认证机制是确保无线局域网安全的前提。本文简要描述了无线局域网认证机制的发展过程,主要介绍了IEEE 802.11i和WAPI采用的双向认证机制,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最后对IEEE 802.11i和WAPI的安全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文中结合校园无线局域网建设的实际应用需求,提出了与有线网络相结合的无线局域网设计规划思路,重点研究了基于IEEE802.11i安全标准的校园无线局域网安全机制,论述了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联动综合安全配置方法,通过对不同用户给予不同认证方式,达到快捷性能与安全性能兼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EDCA的视频数据包动态映射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无线局域网中视频流的传输性能,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增强分布式协调接入机制(EDCA)的动态映射算法。该算法首先建立视频数据包重要性排序模型,统计EDCA各个访问类的平均服务率,然后根据其可用资源动态地将排序后的视频数据包映射到不同的访问类中进行传输。该方法改进了EDCA机制中对数据包的静态映射机制,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而改善了视频流在无线局域网中的传输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降低了数据包的传输延迟,提高了重建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无线局域网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局域网WLAN以其方便、快捷、廉价等诸多优势,这几年在民用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成功。同时无线局域网的诸多特性也符合现代战争对军事通信提出的许多新要求。因此将无线局域网用于军事通信领域,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以射频RF或者红外IR作为传输媒介的计算机局域网。IEEE 802标准委员会先后发布了WLAN标准——IEEE 802.11和IEEE 802.11b。随后又于2001年11月制定了传输速率更高的IEEE 802.11a标准,目前正在制定IEEE 802.11g标准。一个WLAN大致包括…  相似文献   

13.
文柳  高峰  丁敏  王野秋 《有线电视技术》2013,20(2):43-46,73
本文介绍了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中站点与AP建立关联关系的过程,并详细分析了不同MAC帧所包含的无线网络信息,对指导网络维护优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邵君 《通讯世界》2013,(9):11-12
为方便乘客乘车,提高地铁运营管理水平,扩大地铁对旅客的服务范围,各地轨道交通线路均建设PIS系统。在国内开通线路的PIS车地无线传输系统主要采用IEEE802.11a/g技术来实现地铁列车与地面之间的双向高速通信。在这几年的运营过程中,发现IEEE802.11a/g存在线接入带宽低;无法开展占用带宽较高的高清视频流业务等问题,本文通过对PIS车地无线传输制式进行分析和比较,结合目前地铁的PIS车地无线网络的需求,推荐采用IEEE802.11n或者LTE技术作为PIS车地无线传输的。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IEEE 802.11s中混合无线mesh协议的路由切换行为,并针对切换过程中的分组丢失问题做出了改进。在IEEE 802.11s的mesh对等连接管理协议中加入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门限判定机制,通过控制对等连接状态改变HWMP的路由切换时机,避免了路由切换时的分组丢失。实验结果表明在节点低速移动的不受控无线环境中,相比传统的IEEE 802.11s,该改进方案的分组丢失率下降了2%~5%。  相似文献   

16.
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 802.11是一种较低成本的无线数据传输方案。无线网状网的产生解决了无线局域网覆盖范围小的问题。IEEE Task Group S早在2004年就开始策划制定关于无线网状网多跳通信,MAC层路由转发以及安全的标准——IEEE 802.11s。介绍了IEEE 802.11s最新的草案标准,并通过试验床的设计与试验评估了当前基于IEEE 802.11s无线网状网网络的整体性能。最后探讨了视频应用在IEEE 802.11s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TCP在WLAN中的性能提高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邬海涛  林宇  程时端 《电子学报》2002,30(Z1):1962-1967
IEEE 802.11被用于支持无线以太网(WLAN)中的分组传输.分布式协调功能(DCF)是IEEE 802.11的MAC协议的基本方式.为提高传输控制协议(TCP)在WLAN上的性能,本文提出了DCF+,并引入了分析模型对DCF及DCF+在WLAN上的吞吐量性能进行分析.建模及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DCF+可以提高TCP在WLAN上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张晓  席小霞 《红外》2005,(10):13-16
红外线作为室内通信无线传输媒质,具有低成本、低功耗等特点.本文描述 了IEEE 802.11红外局域网媒质访问控制协议(MAC)和红外数据协会(IrDA)提出的高级红外媒质访问控制层协议(AIr MAC);研究了两种协议性能估计模型并利用OPNET仿真工具对IEEE 802.11 MAC与高级红外AIr MAC接入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通过对两种MAC协议接入方式、吞吐量性能估计模型以及吞吐量性能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了IEEE 802.11红外局域网媒质接入协议和高级红外媒质接入协议之间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介绍了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和IEEE 802.11协议中MAC层的一些内容,分析了无线局域网的流量和平均帧时延性能,提出了RTS-Threshold参数以及信道误码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最佳的参数配置的存在性,证明其同网络中站点数目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无线局域网标准 IEEE802.11是第一代无线局域网标准之一。 1990年 IEEE802标准化委员会成立 802.11无线局域网 (WLAN)标准工作组。 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工作组任务为研究 1Mbit/s和 2Mbit/s数据速率、工作在 2.4GHz开放频段的无线设备和网络发展的全球标准,并于 1997年 6月公布了该标准。该标准定义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 (MAC)规范,允许无线局域网及无线设备制造商建立互操作网络设备。   IEEE 802.11标准中物理层定义了数据传输的信号特征和调制。在物理层中,定义了两种 RF传输方法和一种红外线传输方法。在该标准中, RF传输采用扩频方法,即采用了跳频扩频 (FHSS)和直接序列扩频 (DSSS)两种方法,工作在 2.4000GHz~ 2.4835GHz频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