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龚炳林 《电气时代》2008,(5):114-114,116
无论是两种相同的导电材料连接,还是两种不同的导电材料连接,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接触电阻。这个接触电阻值的大小与材料性能、导体截面积、连接面的清洁度及螺栓紧固程度等因素有关,并且还与所处的工作环境有关,随着使用时间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应用导电膏能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任何两个导电体相联接,其相接触处即存在有接触电阻,因在接触处真正导电截面有所减少,比同样尺寸的整块导体电阻要大些,这增加的电阻叫过渡电阻,也就是接触电阻,其产生的原因经分析认为系由两种情况所产生的电阻组成,即收缩电阻与表面膜电阻;通常接触面表面是粗糙不平的,只有少数的接触点在机械压力下,部份氧化膜挤破,才是金属的直接接触,形成传导电流的许许多多的微小导电斑点,电流集中通过导电斑点时,电流线必然发生收缩,使流经路  相似文献   

3.
铆钉触头材料的接触温升与接触电阻直接关系到电气连接的可靠性.通过设计触头材料电接触试验系统,实现了球-平面电接触对接触温升与接触电阻的测量方法,从而研究了接触压力和电流对于稳定温升和热时间常数的影响.为获得接触斑点的发热状态,应用COMSOL Muhiphysic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包含触头对、触头夹具及热电偶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分析模型,根据试验环境确定了仿真边界条件,进而分析了膜电阻、接触压力和电流对于斑点稳定温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 1.问题的提出运行中的开关触头或导线(母线排)的接头,受空气氧化和电弧高温作用在其表面形成表面膜(如氧化膜或气体、液体的吸附膜)使接触电阻增加,当有大负载电流流过时,接触发热将超过《GB763—90》规定的允许温度及温升值.由于发热点所处的位置不同,在某些关键部位考虑到生产的重要性,是不允许轻易停电处理的.但如不及时处理或不采取有效措施,又将使接触氧化加快,接触电阻日益增加发生氧化的恶性循环,最后导致接触点过热甚至形成电弧放电或相间电弧短路事故,造成被迫性的人为拉闸或自动跳闸停电而影响生产,并损坏设备.因此说电接触发热是供用电中不可忽视的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电气装置中的连接部位,如母排、开关触头等的接触面,由于凹凸不平减少了有效的接触面积,因而产生了束流电阻。在不同材质的母排搭接处,如铜、铝接触,由于钢、铝的电位差而引起电化学腐蚀,以及母排受腐蚀气体及尘埃影响产生氧化蠕变增加了接触膜电阻,而产生接触面的温升。温度的上升又加快了母排的腐蚀速度,这样恶性循环,久之常使母排、触头或触点过热而引起事故。如何降低电气连接的接触电阻,防止搭接点的氧化、蠕变和电化学腐蚀现象,以提高设备的安全运行是一大课题。从前广泛采用的方法是平整连接面、加大接触压力以及在母排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电气连接中接触电阻形成的原理,阐述导电膏的作用及涂敷工艺和应用,为在电气连接中使用导电膏提供技术上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闻春国 《机电元件》2002,22(2):19-24
导电接触面基本上确定了BGA和LGA插座的寿命接触电阻,对导电聚合物阵列组合球来说,只是在配合表面发生物理接触时,其导电微粒才会产生电接触,由于环境污染,电接触面可能会形成电阻较高的锈蚀薄膜,这些绝缘膜侵入接触面将会导致接触电阻的升高。BGA和LGA插座接触表面的腐蚀或氧化过程的典型特征是在非接触面首先发生腐蚀或氧化,然后进入接触面,电接触件的失效可以定义为电接触面积减小,致使电流不在设计规范值内通过,根据扩散和电接触基础理论,我们建立了一种动态方法,它表明BGA和LGA插座寿命接触电阻特性不仅取决于接触材料和工作环境,也取决于所施加的机械接触力和接触面之间的电压降。  相似文献   

8.
电接触与电接触材料(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导电膜层(如电镀层)、污染膜层等对接触电阻的影响以及镀层不同时接触电阻的计算公式。从工程应用角度说明可以根据需要选用合理的镀层,根据接触电阻测试结果可以判断有无污染物的存在。重点介绍了双金属连接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形成机理、长大动力学,指出高阻值金属间化合物将明显提高接触电阻。  相似文献   

9.
一、电气连接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以铜或铝作为连接导体,所以电气连接主要是铜、铝连接和铝、铝连接两种。连接方法一般为压接、焊接或搭接。压接多用于软导线;焊接近年来虽有所推广,们由于不能拆卸,对设备维修带来一定困难,所以不可能全部取代搭接连接;目前在导体之间、导体与设备之间的连接仍以螺栓搭接最为普遍。螺栓搭接,在导体接触面之间就有接触电阻存在。接触电阻由两部分组成:收缩电阻和表面电阻。收缩电阻与接触面的加工状况有关,加工时表面的不平整和螺栓紧固时接触面的受力不匀。使接触面上形成无数空穴和收缩点,电流只能通过收缩点,即减小了有效接触面积,所以收缩电阻的大小取决于收缩点的面积和压力的大小。表面电阻则受接触表面状态的影响,例如表面粘附油垢、灰尘等,一般用清洁剂如汽油等即可清除;关键在于表面的氧化,  相似文献   

10.
〔问〕高压电器产品为什么要做温升试验 ?〔答〕高压电器产品的导电回路一般均采用具有一定电阻率的导电体 ,因而在传导电流的过程中导电体会发热 ,尤其是导电体之间的接触连接部分 ,由于存在接触电阻 ,其发热程度可能会危及产品的长期运行。温升试验就是考核产品在额定负荷下的载流能力 ,测量其在规定状态下各测量点的温升值应不超过规定值。处于正常运行中的高压电器产品 ,导电体的发热应在规定的正常范围内 ,如果导电体的温升超过规定值 ,有可能使其物理、化学性能发生变化 ,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下降 ,特别是导电体间的连接处 ,温升过高会…  相似文献   

11.
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了一种高Cr、Ni奥氏体不锈钢和316 L在25℃和70℃时含2x10-6 F-的H2SO4水溶液中的极化曲线,评价了氧化膜/碳纸和钝化膜/碳纸间的界面接触电阻.结果表明,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环境中,高Cr、Ni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腐蚀性优于316 L,在两种介质温度下其钝化电流密度均低于10μA/cm2.钝化膜/碳纸的界面接触电阻明显比氧化膜/碳纸高,并随介质温度提高而增加.这种高Cr、Ni奥氏体不锈钢的氧化膜/碳纸和钝化膜/碳纸的界面接触电阻明显低于316L.  相似文献   

12.
GIS组合电器一次主回路直流电阻是变电站安全投运和稳定运行的重要试验项目。针对GIS组合电器一次主回路直流电阻,分析充气、导体重力等装配因素与温度、膜电阻对其影响,并进行大电流温升试验分析比较,分析组合电器主回路直流电阻不稳定的可能原因。保证产品装配时每一个连接部位接触良好,确保产品在大电流运行时不会因主回路直流电阻原因造成局部温升增高,避免损伤绝缘件或造成电接触部位氧化烧损。  相似文献   

13.
接插件文摘     
电子元件使用中银的不良环境现象,室内外腐蚀氧化膜生成情况及其成分,接触电阻、金属须的组成及形状,迁移的分类及现象、特征和机理的概说,实际使用机器的破坏现象解释。  相似文献   

14.
在家用电器中,连接端子由于其使用方便、工艺操作性好等特点,得到了大量应用。但近年来,使用连接端子的电器也出现了不少质量问题。经过分析,主要是由于连接端子与端片接触电阻增大导致。文章从电接触理论出发,分析连接端子接触电阻影响因素。发现连接端子受材料性质、接触形式、接触压力、触头温度、接触表面加工情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输配电系统中电连接普遍存在的发热问题,依据接触电阻理论,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直接耦合仿真分析软件,建立螺栓连接形式的电连接三维模型。对其进行电流-固体传热-层流3个物理场的耦合仿真分析,研究连接材质、接触压力、接触面粗糙度对电连接接触电阻的影响。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低熔点合金界面填充材料减小电连接接触电阻的方法,在对多种不同成分的低熔点合金界面填充材料进行润湿性分析的基础上,选择Sn-3.5Ag作为填充材料,并对填充低熔点合金界面材料的电连接分别进行接触电阻测试和温升试验。结果表明,填充低熔点合金界面材料后,其接触电阻可比直接连接和填充电力复合脂连接方法分别减少18.5%和12.6%。  相似文献   

16.
电力复合脂的导电原理及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电气设备连接中接触电阻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介绍了电力复合脂的导电原理,阐述了电力复合脂的作用,探讨了其涂敷工艺和应用条件,为电力复合脂的正确使用提供了技术参考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触头接触电阻是高压直流继电器的关键技术参数之一,环境气氛与触头材料均会对接触电阻造成较大影响。在DC 200~500 V/40~150 A条件下,研究了CuW50、CuW60、AgW60和Cu等4种触头材料在N_2、CO_2等6种环境气氛中的接触电阻。结果表明:6种气氛中O_2接触电阻最大,Air次之,0.5CO_2+0.5Ar基本最小。混合气体Air中的接触电阻多呈"中间效应";材料对接触电阻的影响比气氛弱,4种材料在6种气氛中的接触电阻没有表现出共性的大小顺序规律。  相似文献   

18.
极板材料及其相关技术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技术的核心之一,其性能高低对燃料电池的性能和成本都有着直接影响.通过电化学方法,对不锈钢金属极板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应用腐蚀性能实验、界面接触电阻测试和X射线光电子光谱(XPS)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表面改性对不锈钢金属极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表面改性技术可以使不锈钢金属极板表面形成的氧化膜更薄,降低其界面接触电阻;有利组分Cr的含量及其高价化合物CrC3增加,不利组分Fe的含量减少,使极板耐腐蚀性能得到提高,经过在PEMFC模拟阴极/阳极环境条件下1 000h耐久性评价后,腐蚀电流为10-6A·cm-2数量级;因此电化学表面改性的不锈钢金属极板是PEMFC极板材料的一种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谈金属化膜的金属镀层方阻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由于金属化膜电容器具有体积小、容量大、耐压高、能自愈等优点,现在制造无极性电容器已越来越多采用金属化膜。金属化膜主要有聚酯(PET)薄膜和聚丙烯(PP)薄膜两种,而现在更普遍采用金属化层边缘加厚型的金属化聚丙烯薄膜。在金属化膜的各项参数中,有一个参数是最重要的,即镀层的厚度,但由于直接测镀层的厚度非常困难,所以采用了另一个参数——方阻来间接反映。2金属化薄膜的方阳所谓方阻,是指单位方块平面导电体的电阻,即平面导电体的平面电阻率队。测量导电体的平面电阻率其实就是测导电体的厚度。假设金属化膜的镀层…  相似文献   

20.
刘立余 《机电元件》1989,9(4):21-27
贵金属材料广泛用作电接触体材料,因为它们具有优良的抗蚀性能、低的摩擦系数、低而稳定的接触电阻和高的耐磨性能。然而,这些材料的电接触性能与环境气氛、微振,界面润滑剂和硫的表面集聚有关。文中概述了这些影响及接触过程变态的机制,指出了减轻这些影响的有效指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