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将作调整,本文运用黄河水库一水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通过典型条件下的方案对比计算与分析,从减少库区淤积及增加电站出力两方面综合考虑,认为水库非汛斯运用的第4方案较好;从排沙效果来看,汛期水库降低水位开始排沙的入库流量应选择大于1500m^3/s为宜。  相似文献   

2.
红山水库是座大型水库,设计总库容25.6亿m^3,至今已运行了38a,水库已产生了严重的淤积,现有库容16.8亿m^3,其特征值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综合效益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就水库汛期分用汛期水位确定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新的汛期分期和汛期水位,据此,对洪水进行科学的调度,能充分发挥水库的防洪和兴利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家峡水库自1968年蓄水到1991年底,库内共淤积泥沙12亿m^3,占总库容的21%,威胁着电站的安全运行,本文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并结合数学模型计算,对刘家峡水库的淤积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水库中泥沙的冲淤,取决于当年的进出库水沙条件,高水位高低及前期淤积状态等,其中兆河入库流量的大小对兆河库区的冲淤起决定性作用,本文还就根本解决刘家峡水库泥沙问题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枝霖 《人民黄河》2000,22(5):15-17
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不同于一般水库的特点在于它的减淤2调节,它吸取了三门峡水库的经验教训,采用逐步抬高汛期运用水位,以有利于山东河道减淤为目标,汛期调节出库流量集中于600m^2/s、2500~4000m^3/s两级流量。洪水是黄河来沙与下游河道淤积的主体,为使水库多拦对下游有害的粗泥沙、多排对下游无害的细泥沙,可采取拦粗排细的运用方式,即根据水情预报,当出现流量大于2500m^2/s的洪水时,提前  相似文献   

5.
葛洲坝水库冲淤规律及航道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葛洲坝水库近20a水文泥沙观测成果,分析了库区水力条件的变化,阐述了水库泥沙淤积的动态特征与基本规律,浅滩演变与航道变化。葛洲坝枢纽运用一期,库区淤积即基本平衡,经过多年冲淤冲淤调整与交换,水库平衡淤积量约1.5亿m^2,库区淤积主要在常年回水区的宽谷段,其淤积末端距坝120km处,库尾河道及浅滩仍保持蓄水前的演变形势,库区险滩水流条件及航道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小浪底水库开发任务的库容要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认为,小浪底水库逐步抬高汛期水位沙和调水调沙运用,库区为锥体淤积,由下而上、由低而高逐步淤积,比降变小,主汛期运用水位254m,形成高滩槽形态,不影响三门峡坝下水位;支流拦沙库容充分淤积,拉沙库容约80亿m^3,若水库一镒抬高水位或主汛期高水位蓄水拦沙,水库为三角和带状淤积,在淤积向坝前推进过程中,洲面淤2高,淤积上延,河床比降增大。为了不影响三门峡坝下水位,主沁期运用水位要降至240~260  相似文献   

7.
水库泥沙淤积相关问题的研究是大型水库建设非常重要且必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库区55 km范围的泥沙物理模型试验,研究2种泥沙调度运行方式下(方式1为前50 a汛期高水位运行,后50 a汛期低水位运行;方式2为100 a保持汛期低水位运行)水库泥沙淤积演变过程、库尾淤积、淤积量等情况。研究表明,不同运行方式下,汛期坝前水位对水库泥沙淤积的沿程发展、库尾淤积高程等影响较大。通过比较分析,水库运行前50 a,2种运行方式下泥沙淤积差别较大,运行方式2,汛期保持低水位运行更有利于水库排沙减淤;水库运行后50 a,2种运行方式相同。随着运行年限的增加,2种运行方式下泥沙淤积趋于相同。  相似文献   

8.
嘉陵江亭子口水库泥沙淤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建蓉  宫平 《人民长江》2006,37(11):33-34
利用一维不平衡输沙原理对嘉陵江亭子口水库正常蓄水位458 m运用方案进行了库区泥沙冲淤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水库泥沙淤积形态为三角洲淤积,水库运用20 a,库区三角洲淤积体的顶点在距坝80 km左右,水库运用50 a三角洲淤积顶点下延至距坝60 km左右;当枢纽运用至100 a末时,库区泥沙淤积量为21.81亿m 3,水库泥沙淤积大部分集中在常年回水区;当枢纽运用至20 a末时,遇不同频率洪水时,受库区泥沙淤积影响,昭化以下41.9 km河段及昭化以上10 km左右河段水位抬高1.05~2.53 m.  相似文献   

9.
 清江水布垭枢纽建成蓄水运用以后,将拦截坝址以上大部分悬移质泥沙及全部推移质泥沙,因此,库区将发生淤积。对清江水布垭枢纽推荐方案(400m~391.8m~350m)进行库区泥沙一维水沙数学模型淤积计算分析。计算成果表明,悬移质泥沙主要淤积在死库容内,对有效库容影响不大;水库运行至20年末遇频率5%及20%的洪水,泥沙淤积对洪水位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岷江上游河流卵石推移质输沙量大,且兼有木材单漂流送,故太平驿首部枢纽引水防沙与漂木的矛盾十分突出。首部枢纽引水防沙系统设置了“三道防线”,效果明显。为解决引水分流比较大时推移质进入取水口的问题,在工程泥沙设计中,根据岷江上游水文泥沙情势,以天然流量650m^3/s分界,划分高、低水位运行的水库泥沙调度方式。用最不利入库水沙条件进行库区泥沙冲淤计算。结果表明该泥沙调度方式可行经首部枢纽水工模型试验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黄河下游河段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水文站1950—2016年水沙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与理论分析对黄河下游水沙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70年来黄河下游沿程各水文站年水沙量整体上呈现减小的趋势;水沙年际间、年内分配不均匀;1986年后下游水沙关系明显恶化,2003年后水沙关系又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黄河下游大流量减少,小流量增多,输水输沙主要集中在1000~4000m~3/s洪水中;确定保证下游微淤甚至冲刷的来沙系数应不超过0.01kg·s/m~6。分析黄河水沙变化特点,掌握其变化规律可为缓减黄河下游水沙关系,完善治黄方略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部大开发中有关水资源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我国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确切地计算和评价西部地区水资源。由于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紧缺,因此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保护西北水资源。在西北的开发中庆充分考虑水资源开发 与生态、环境相互间的协调发展,搞好规划,合理配置水资源。而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要合理开发、加强水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3.
1973年后三门峡水库进入蓄清排浑控制运用时期。1986年以来,进入三门峡水库的水沙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仅年入库总水沙量有大幅度减少,而且水沙量在年内的分配也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工业用水水平较低,节水潜力较大.本文简要介绍工业节水的重要性,结合工业实际,分析工业节水的技术途径、技术难点,促进工业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吉林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治黄方略初探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王浩  赵勇 《水利学报》2019,50(11):1291-1298
"水少、沙多、水沙调控能力不足"是治黄历史矛盾。新时期治黄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沙多"得到了大幅度控制,"水沙调控能力不足"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水少"已经演化成为主要矛盾。面向新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应对治黄矛盾的思路在于"增水、减沙、提高水沙调控能力",促进流域水沙关系协调。实施西部调水是破解治黄矛盾的战略性举措,不仅可以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支撑流域高质量发展用水需求,还能够有效提升黄淮海平原生态环境质量。基于治黄矛盾及其发展变化规律,提出了新时期治黄五大方略,即坚持生态优先的高质量发展、以水为脉的系统治理保护、应对极端灾害风险的综合预防、流域自然-社会水循环协同管控、流域和区域统筹的五大平衡控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多存在铁、锰元素超标问题,从技术方法、滤料组成、工艺流程、使用寿命、操作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农村饮用水除铁、除锰技术原理。结合辽宁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除铁、除锰应用情况,就生物板结除铁、除锰技术,氧化除铁、除锰技术,以及二次曝气除铁、除锰技术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接触过滤、生物过滤、离子交换、曝气氧化以及膜技术的技术特点以及净水后水质指标。选取典型农村饮水工程,分析我省目前应用较多的维康净水设备、DLK净水设备处理后水质指标,总结除铁、除锰技术优缺点和使用范围,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除铁、除锰设备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徒骇河位于山东省海河流域南部,为山东省北部的发展提供水资源。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徒骇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在不考虑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情况下,以2010年为现状年,2020年和2030年为预测年,根据徒骇河流域的典型特征和徒骇河流域各县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对徒骇河流域供、需水量进行预测,并分析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结果表明:在现状年2010年,徒骇河流域供水量与需水量基本维持平衡;2020年,徒骇河流域P=50%(平水年)、P=75%(枯水年)缺水量分别为8.94亿m3、3.56亿m3,缺水率分别为19.46%、7.75%;2030年,徒骇河流域P=50%(平水年)、P=75%(枯水年)缺水量分别为11.68亿m3、6.52亿m3,缺水率分别为25.24%、14.09%。即徒骇河流域的水资源在未来10年至20年不能完全满足生产、生活、生态的需水要求,需通过有效措施,使流域水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4~2008年载文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对《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4~2008年发表的论文进行了综合分析,包括期刊刊容特征、出版时滞、作者系统及地区分布、基金论文、学科分布、网上下载量等。结果表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刊容量逐年增大,基金论文数量不断提高,作者系统以及地区分布中,高校占发文量的85%以上,论文主题主要报道水利工程基础科学、农业科学、建筑科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力学等学科的论文,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水科学研究的一些规律。为客观评价本刊的总体学术地位,了解我国水利及相关行业的学科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参考依据,也为今后的编辑工作及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问题一直是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关键问题,我国水资源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求我国必须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然而我国南北方地区产水和用水具有不同的特点,存在的水资源问题也不同,充分了解不同地区的特点及差异性是因地制宜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前提。选择南方的江西、湖北、浙江3省和北方的山东、河北、甘肃3省,对这6个省份的产水和用水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建议北方3省应把工作重点放在耗水量的控制上面,着力提高用水效率,而南方3省应加大用水量的控制,减少入河排污量,着力提高废污水水质。  相似文献   

20.
在蓄流灌溉试验蓄水袋放水过程中,由于蓄水袋放出水量大小和放水时间不同,袋中储存的水量和水袋的高度呈现一定的规律,该规律在蓄水灌溉推广过程中也可以实际运用,这种规律可以用相应的数学公式来进行表达,从而在试验过程中通过测量水袋的高度即可知道袋中储存的水量,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并为蓄水袋的开发提供参考价值,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