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是一种新型混凝土,尤其是适用于水下施工和水下修补工程,这种混凝土在复合絮凝剂条件下,能够在水中抗离析、不分散、自流平、并且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满足日本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质量标准,同时还具备较好的变形性能和耐久性能等特点,此外,不略排水作业,简化施工工艺,降低综合成本,提高水下混凝土浇筑质量,技术经济指标十分优越,在人有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1.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概念 普通混凝土水下浇筑时,水洗作用会导致材料离析、水泥流失,无法保证混凝土中材料的均匀性、接缝的可靠性和钢筋握裹力等,影响施工质量,造成环境污染.传统的水下混凝土施工主要通过尽量隔离混凝土拌和物与水的接触来避免上述问题.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是指在普通混凝土中加入专用外加剂UWB絮凝剂和SCR絮凝剂.这两种外加剂使混凝土拌和物即使在水洗作用下骨料和水泥也不分散、不离析,且能自行流平和硬化,质量可靠,从根本上解决了新拌混凝土遇水分离问题,实现了水下施工"陆地化".  相似文献   

3.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因其具有良好的水下抗分散性、水下自密实等优点,能够适应特定水下部位的施工需求。为优化某水电站集运渔工程水下施工混凝土配合比,基于响应面法的试验设计,开展了絮凝剂掺量、减水剂、水泥三因素三水平配合比试验,建立了三因素与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工作性能、抗分散性能、力学性能的预测模型,分析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目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中,减水剂和水泥掺量对混凝土坍落度有显著有利影响;絮凝剂和水泥掺量对混凝土溶液悬浮物含量有显著有利影响;减水剂和水泥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有显著负面影响。基于预测模型提出了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路径,可为集运渔工程水下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龙滩水电站尾水渠导墙基础由于长期受水流冲刷,临河侧基础形成冲坑,对冲坑的处理分二期进行施工,一期工程是应急处理--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直接回填冲坑.用絮凝剂拌制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用混凝土泵通过导管将混凝土送入水下仓面浇筑,混凝土在水下自行摊平、密实,最后将冲坑回填.  相似文献   

5.
徐卫东 《人民长江》1999,30(8):18-19
由于施工中所采用的块石的大小和重量未达设计要求,三峡杨家湾散杂货码头的抛石护脚需补强加固。加固工程采取在普通混凝土中掺絮凝剂,进行水下灌块石空隙及覆盖表层,使护脚胶结成整体,以抗冲刷。在有一定流速的水下施工,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在水中硬化较慢,凝结时间较长,宜另掺加SH快硬水泥及有机酸AC调凝剂。由于絮凝剂具有水下抗分散和不离析的性能,散杂货码头抛石护脚修整加固后,经过汛期洪水考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水下混凝土为水中浇注的混凝土,根据水深确定施工方法:水较浅时,可用倾倒法施工;水较深时,可用导管法浇注。为提高混凝土的水下抗分散、抗离析和抗水洗性的能力,通常在混凝土中添加水下抗分散的外加剂(简称絮凝剂),使混凝土在水中不分散离析,并达到自密实效果,以提高混凝土的整体结构性能。  相似文献   

7.
新型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聚丙烯类和聚糖类絮凝剂配制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聚糖类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基本克服聚丙烯类混凝土的缺点,其搅拌时间为75 s,混凝土动态和静态2h流动性基本无损失,28d水陆强度比在85%以上,胶凝材料在400~480kg/m3可满足20~30MPa的水下混凝土设计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聚丙烯系絮凝剂进行改性并优化水下不分散剂的配方,研制出工作性好、抗分散能力强、坍落度保持性能好、强度损失小的HLC—IV新型聚丙烯系混凝土水下不分散剂,并在连云港太平庄闸应急加固工程中得到了良好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调水工程输水工况下输水渠道衬砌板破损修复难题,开展了适用于渠道衬砌板水下修复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采用水工自密实混凝土设计方法进行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在满足水工自密实混凝土流动度和强度要求的基础上,通过掺入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和硅粉提高混凝土的水下抗分散性能,并研究掺合料品种与掺量、水粉比、砂率、施工方式等因素对混凝土流动性、抗分散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采用倾倒法进行水下施工时,粉煤灰掺量25%、硅粉掺量15%,水粉比1.0,砂率42%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可满足衬砌板水下施工要求。与单掺粉煤灰相比,复掺粉煤灰和硅粉可有效增强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抗分散性和抗压强度并改善流动性。在保证流动性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粉比和砂率有利于提高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抗分散性和抗压强度;采用导管法施工混凝土强度损失较小,90 d龄期水下混凝土强度与陆上混凝土强度相当。  相似文献   

10.
针对调水工程输水工况下输水渠道衬砌板破损修复难题,开展了适用于渠道衬砌板水下修复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采用水工自密实混凝土设计方法进行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在满足水工自密实混凝土流动度和强度要求的基础上,通过掺入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和硅粉提高混凝土的水下抗分散性能,并研究掺合料品种与掺量、水粉比、砂率、施工方式等因素对混凝土流动性、抗分散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采用倾倒法进行水下施工时,粉煤灰掺量25%、硅粉掺量15%,水粉比1.0,砂率42%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可满足衬砌板水下施工要求。与单掺粉煤灰相比,复掺粉煤灰和硅粉可有效增强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抗分散性和抗压强度并改善流动性。在保证流动性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粉比和砂率有利于提高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抗分散性和抗压强度;采用导管法施工混凝土强度损失较小,90 d龄期水下混凝土强度与陆上混凝土强度相当。  相似文献   

11.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是水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一次革命,解决了水下混凝土施工对围堰和排水的要求和混凝土在水下浇筑过程中遭水洗和污染水体的问题。通过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技术的施工实践,分析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技术原理、应用要点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南通市滨江临海,随着经济发展,常需在长江近岸江滩上建围堤立驳.过去采用围堰施工法,投资高,工期长,风险大.1994年南通市石油公司在江滩围堤立驳工程中,首次使用CT_(201)型混凝土抗分散剂进行水中施工,取得了初步成功.工程施工采用水下不分散水泥砂浆和混凝土.即在一般混凝土(砂浆)中,加入适量水溶性聚合物及其助剂复合物──絮凝剂(抗分散剂),使其具有水中不分散、不离析、不泌水、自流平、自密实等特点.本文将从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砂浆)的物理性能、力学指标、拌合工艺、现场试验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了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根据硅酸盐水泥砂浆加入絮凝剂能在水中抗分散和掺入SH快硬水泥能够短时间内硬化两方面的性质, 研制出一种水下不分散快硬砂浆。它是一种水下混凝土建筑物表面薄层修补的新材料。文中给出了它的配合比、性能、施工技术,介绍了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14.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具有遇水不分散的特点,用于水下施工,可免筑围堰。论述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用于钱塘江强涌潮区丁坝下游脚趾的施工实践。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施工工艺及特性的探讨,阐述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在桥墩修补中的技术应用.拓展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使用空间,说明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人民黄河》2019,(12):133-137
以南水北调总干渠渠坡不停水水下不分散混凝土修复工程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在水下修复中的优缺点,结合南水北调总干渠渠道岸坡工程损害情况及修复设计方案,通过现场生产性试验,实现模袋混凝土辅助浇筑大体积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和钢梁辅助浇筑薄壁结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目标,总结了两种浇筑方案的优缺点,确定了施工相对简单、浇筑效率更高的工字钢桁架梁辅助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浇筑方案,更适用于南水北调总干渠渠道岸坡水下回填修复。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采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PBM聚合物混凝土,LW HW等浆液作为水下加固修补的原材料是有效的,与之相应的施工工艺已成功应用于黄沙港闸反拱底的裂缝修补,该项技术适用于所有水工,海岸工程等结构的水下补强加固和兴建。  相似文献   

18.
大面积水下混凝土结构加固补强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水闸混凝土底板加固工程,进行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加固补强大面积水下混凝土结构的试验研究,采用现场浇筑大型模拟试件,进行底板裂缝模拟、加固补强材料及新老混凝土结合面性能等试验.结果表明,用聚合物混凝土嵌糟补缝、锚固增强新老混凝土结合面、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大面积补强的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水电站和水库大坝水垫塘、消能工护坦的冲坑修补为工程背景,阐述了导管法浇筑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和处理水下病患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介绍了导管法浇筑水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与步骤。导管法浇筑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浇筑质量高,经济性好,已成功应用于多个水库大坝的冲坑、淘洞修补工程。  相似文献   

20.
使用水下不分散砼能较好地解决水下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质量和环境污染问题,该文结合吴川抢险工程介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性能特点,以及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