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漓江流域近15年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以1991、2000、2006年3个时相的TM/ETM+影像为基础,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对漓江流域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分析了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结合研究区地质数据,进一步分析地质条件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991—2000年漓江流域植被覆盖度有所增加,表现为高和较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中度、较低和低植被覆盖区面积减少;2000—2006年漓江流域植被覆盖度略有降低,表现为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减少,较高和中度植被覆盖区增加,较低和低植被覆盖区面积减少;②由于地质条件的影响,非岩溶区的平均植被覆盖度高于岩溶区,两者的变化趋势与流域整体变化基本一致;③从空间分布上看,1991—2006年漓江流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较显著。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区植被覆盖度的遥感估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被覆盖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生态学参数,其对于全球环境变化和监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地从遥感资料中提取植被覆盖度,在像元二分模型两个重要参数推导的基础上,对已有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估算植被覆盖度的模型.运用该模型对鄱阳湖区2003年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估算,通过鄱阳湖部分地区的实地考察,对2003年的植被覆盖度估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使用此改进模型进行植被覆盖度遥感监测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地下采煤扰动下地表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可为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和地表植被生态管理提供科学指导。以阳泉市大阳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不同开采年份工作面为研究区,基于2009年和2019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研究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近10年来植被覆盖总体情况良好,中高植被覆盖度和高植被覆盖度面积呈增加趋势;地形因子中,植被覆盖度随高程和坡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坡向上呈现出西北坡的最高,而东坡、南坡和东南坡的相对较低的趋势。对比2009—2019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2007年前开采的大多数工作面的植被覆盖度明显改善,而2007年后开采的工作面植被覆盖状况呈退化趋势,表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恢复能力会使生态系统逐渐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因子探测结果表明:开采时间是影响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交互作用探测中,以开采时间和高程的共同作用最强,表明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的协同增加了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漓江流域近 15年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以 1991、2000、2006年 3个时相的 TM/ETM+影像为基础,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对漓江流域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分析了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结合研究区地质数据,进一步分析地质条件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991—2000年漓江流域植被覆盖度有所增加,表现为高和较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中度、较低和低植被覆盖区面积减少;2000—2006年漓江流域植被覆盖度略有降低,表现为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减少,较高和中度植被覆盖区增加,较低和低植被覆盖区面积减少;②由于地质条件的影响,非岩溶区的平均植被覆盖度高于岩溶区,两者的变化趋势与流域整体变化基本一致;③从空间分布上看,1991—2006年漓江流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较显著。  相似文献   

5.
大同地区是我国煤矿主要产区之一。而采矿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对植被的影响则尤为明显。遥感作为信息获取的快速而有效的工具,具有宏观性好、更新周期快、人为因素干扰小等优点,可以为植被监测提供直接客观的信息。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快速有效地获取地表植被覆盖度及其变化信息的指标,已广泛地得以应用。本文以大同地区为研究区,采用ETM影像为数据源,计算研究区在2000年和2005年的植被覆盖度,并对2000~2005年间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进行了遥感监测及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1990、2008年TM影像和2001年ETM+影像为数据源,研究漓江精华段沿岸风光带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像元二分模型,半定量估算了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生成了不同时相的植被覆盖度等级图及面积转移矩阵,并结合植被覆盖度的监测结果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势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1990、2001和2008年均以高植被覆盖度等级为主,估算的面积分别为207.058、216.538和232.795 km2.1990-2008年间,研究区内植被覆盖度稳定不变的区域占总面积的44.887%,减少和增加的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22.077%和33.036%,说明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结合1990-2001年和2001-2008年的变化分析结果,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是先略微增加,后显著增加,与植被覆盖度均值走势一致,从定量遥感的角度证明了漓江精华段沿岸风光带的绿色生态环境得到了快速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植被覆盖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和指示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采用1995—2013年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对东江源区植被覆盖时空演变进行了监测和分析.为提高监测的可靠性,以高分遥感影像获取的源区植被覆盖度作为检验数据,比较像元二分法模型(DPM)和不同端元的线性光谱混合模型(LSMM)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提取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五端元的LSMM更适宜高植被覆盖且地物复杂的源区植被覆盖度提取;从1995年到2013年,源区植被覆盖总体达60%以上,植被较为茂盛.低植被覆盖区域尽管所占比例不高,但呈现集中连片且向周边蔓延的态势,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植被退化主要原因为:大面积脐橙种植、城镇化和矿产资源的挖掘,这些因素可能还会导致更大范围的生态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淮南市森林植被的时空特征变化,在RS技术与GIS技术的支持下,以淮南市2006年、2011年、2016年3个时期的landsat7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再应用像元二分模型反演植被覆盖度。利用空间分析、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特征、绿量时间变化、植被覆盖年际变化程度以及植被覆盖的分区统计,对淮南市森林植被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并对森林植被时空变化的原因进行讨论。结果表明:淮南市整体植被环境良好,且研究时段内裸地减少,植被覆盖度上升。  相似文献   

9.
以滁州市天长县作为研究区,利用天长县2005年、2010年和2015年三期ETM+影像作为数据源,提取出研究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再利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出天长县植被覆盖度,并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10a来以建筑业为主要因素、相关制度与措施等辅助因素对天长县植被覆盖度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快速准确评估城市植被覆盖度质量及变化对于城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研究选择大运河文化带沧州段2010年和2020年Landsat遥感影像,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方法对10年间植被覆盖度(FVC)进行了评估和变化分析,结果发现:2010-2020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均值由0.466下降至0.411,其中中、北部地区下降明显。2010-2020年间有28.28%的地区植被覆盖度保持不变,48.24%的地区植被覆盖度减少,23.48%的地区植被覆盖度增加。其中减少部分主要集中在沧州市中心城区、泊头县城区、沧县城区、南皮县城区、青县县城区。通过分析10年间植被覆盖度变化,说明近10年沧州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用地面积不断扩张,整体植被覆盖度降低;高覆盖地区面积略有增加,说明在建设大运河文化带过程中,注重绿色、生态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新疆准东煤田五彩湾露天矿区植被受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评估和分析露天煤矿开采区内植被受损状况,可以为露天煤矿开采区环境监测与评估,以及矿区环境恢复和治理提供信息支撑,促进矿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新疆准东煤田五彩湾露天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2011年的Landsat TM遥感图像提取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统计不同年份不同等级植被覆盖面积,分析不同等级植被覆盖面积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变化速度和变化幅度。结果表明:2006—2011年,低等级指标即Ⅰ级植被的覆盖面积逐年增加,Ⅱ级和Ⅲ级植被覆盖面积逐年减少,高等级植被即Ⅳ级植覆盖面积较小且变化幅度不大,表明研究区域内植被整体状况逐渐恶化;距煤矿开采区越近,对植被的影响越大,植被覆盖面积变化速度越快,植被受损的程度也越严重。  相似文献   

12.
刚性植物对污染物输移扩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矩形平底水槽中,用PVC圆柱棒模拟了刚性植物,用罗丹明溶液作为指示剂模拟了植物对污染物的输移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物浓度垂向分布的最大值随时间的增加向水槽底部移动。这是因为植物的存在使水流的形态发生了改变,植物层水流的流速降低而滞留了水中的污染物质。污染物浓度梯度随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小,浓度沿水深分布趋于均匀。这是因为植物增强了水流的紊动特性,污染物的垂向扩散作用增大,降低了下游水体污染物的浓度,控制了下游水体的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3.
NOAA/AVHRR资料在黑龙江省干旱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乒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水分和干旱具有其它监测手段不可替代的优势,基于在无植被覆盖和有植被覆盖的情况下使用的监测方法不同,本文介绍了在有植被覆盖的情况下,使用距平植被指数法,利用NOAA/AVHRR资料,生成全省植被指数相对距平图,用于2000年夏季黑龙江省的特大干旱监测,数据表明,与实际受旱面积基本一致,为抗旱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防治荒漠化管理往往需要掌握人类因素对植被生长动态影响的关键数据,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植被覆盖多属于缓慢量变,这种变化很难通过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转换来分析.旨在掌握2001—2014年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变化时空特征,定量掌握关键区域气候因子与植被的动态关联关系,进而分离和评估气候和人类因素对区域植被覆盖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覆盖2001—2014年总体呈增加趋势,年内最大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每年增幅为0.001 8;气温和降水对锡林郭勒草原植被变化均有显著作用,两者共同驱动的NDVI预测模型决定系数(R2=0.65)大于气温(R2=0.46)或降水(R2=0.54)单要素驱动的结果;气候和人类因素对区域植被覆盖增长总体均呈现积极的作用,人类因素特别是生态治理保护措施对草原植被覆盖的贡献远大于气候因素变化.耦合遥感数据的植被变化驱动力分析方法,有助于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地相互作用的定量评估能力,为防治荒漠化工作提供重要科学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庙街水库库区植被对庙街水库库区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野外调查和采集植物标本,调查了庙街水库正常水位外50 m范围内的植被现状.结果表明,庙街水库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共有植物37科,118 种,其中大多是野生种类.但部分地段的植被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植被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对此,有关部门应予以重视,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庙街水库植被.  相似文献   

16.
科尔沁沙地土壤酶活性与植被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科尔沁沙地植被的生长情况,从实验地取样。测定科尔沁沙地不同地貌及典型植被近根际的土壤酶活性,主要包括磷酸酶、脲酶、蛋白酶等.结果表明:固定沙丘的土壤酶活性最高。而流动沙丘的酶活性最低;羊草、大油芒、断肠草等多年生草本植被的近根际土壤酶活性普遍高于小叶锦鸡儿、差巴嘎蒿、山竹子等灌木植被;而小叶锦鸡儿的近根际土壤酶活性在灌木植被中为最高,说明小叶锦鸡儿为一种较好的固沙植被.  相似文献   

17.
由YAG激光发生器产生的二次谐波诱导的自然树叶的荧光图像可由具有快门控制和图像增强装置的像机远距离直接探测到,利用彩色滤光片的分光可说明荧光是由树叶的叶绿素引起的,叶绿素可用来区别树木和其它物体。150m范围内的树木位置可由荧光图像确定。结果表明,这种技术在植物分布监测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遥感在草地监测中的应用,改变了仅靠样方调查的传统模式,使动态、客观、及时的草地监测成为可能.在介绍了草地遥感监测中常用数据来源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遥感在草地资源调查、退化动态监测、土壤侵蚀研究和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原理和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同时,汲取经验,发现问题,对今后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夏日株洲市蒸发及绿化对温度的影响.环境湿度过大或过小时,蒸发的降温效果都会被减弱.依靠近地层的蒸发来降温效果并不好,利用绿化来降温的效果要强得多.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传统植被需水量计算方法的不足,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植被需水量计算模型.该模型与传统模型相比,不但避免了建立具体数学表达式的不便和参数求解的繁琐,而且有较高的通用性和适用性.实例表明,该模型的计算结果精度高、通用性强,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