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研究地方本科院校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时的教学质量管理,提出从教学项目选择、人才培养目标修订、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过程监控等环节,以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就业和执业能力培养、高校服务社会、企业参与教学与专业及课程建设等指标进行评价,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立体化质量监控和多元化评价体系,提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2.
彭喜英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2,(5):61-63
高职教育是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结合最紧密的教育类型,为产业转型升级服务。通过对唐山市产业发展现状和从业人员结构进行分析,结合唐山市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提出了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等路径,以培养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3.
4.
孟海涛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3,(3):22-23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实际操作中却遇到了较大的动力问题。影响校企合作动力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只有建立起政府主导的外部动力机制和校企互利共赢的内部动力机制,并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解决校企合作动力不足的问题,从而推动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服务区域经济产业的校企合作是协调技工教育发展内外部条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技工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贵州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为例,探讨了地方技工院校依托区域经济产业开展办学、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刘素婷 《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12,(3):46-48
在分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企合作应遵循人才共育、互利双赢、科技创新、和谐发展的原则,同时提出从动力、运行和保障三个方面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转型发展大背景以及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均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寻求与推进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特别是地方优势特色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根据专业特征及发展定位遴选和重点建设个别企业作为专业人培养基地,符合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转型发展的要求,可显著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发挥辐射示范效应。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战略思量下,湖南恒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被选定作为湖南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与制药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基地,经过近年的建设已初现成效,文章对此进行阶段性总结,促进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8.
刘阁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2,(2):29-32
校企合作是实施“双高计划”的基本原则,是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技术技能过硬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方法。以“双高”建设为背景,从树立一个愿景,落实两个办学主体,处理三种重要关系,践行四条发展路径等几个方面对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探讨了职业院校基于资源共享的基础,在仿真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指导教材编写和实训模式创建等方面与企业进行广泛合作的方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师资队伍发展缓慢、基地建设资源浪费以及社会认可度较低等一些列深层次的问题,利用头脑风暴法构建了基于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模型,并对要素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运行机制完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分析了湖南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针对高职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建立现代化校企合作管理机制的必要性,探索信息化形势下校企合作管理的新模式,提出创建"四位一体"管理平台的新构想,并就管理平台的功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促进高职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6.
17.
18.
技工院校应充分地认清化工专业的发展机遇,切实找到自身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我准目标,结合企业的需求,不断更新教学思路,及时的调整更新课程,学校应打造精品专业,强化主体专业,精细新型专业,走校企合作之路,加快发展步伐,在发展中完善,在改革中前进,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完美对接。 相似文献
19.
王联翔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3,(3)
本文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分析,列举出其较为成功的校企合作关键因素与做法,归纳出可供借鉴的典型经验。同时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如何进一步开展好校企合作,如何借鉴国外经验解决我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中的现实问题,在对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