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的文物保护,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近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不断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了一门科学的体系。2002年新公布的文物法,更加完善,把这门学科提到更高的水平。“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总结了50多年的经验,不仅符合中国的国情,也符合中国的实际,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文物工作的科学体系,已经具备了条件。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我们当代文物工作者所肩负的、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我在文物部门工作了50多年,主要从事文物建筑的保护维修和研究工作,现仅从文物建筑方面,谈…  相似文献   

2.
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先生在上海国际博物馆高峰论坛的发言中谈到对故宫古建筑进行保护修缮时,提出了一个十分响亮的口号:要通过科学保护和维修,使故宫的古建筑“祛病延年,健康长寿”。“祛病延年,健康长寿”,简短八个字,道出了故宫古建筑保护维修的最终目的,也准确地概括了对所有文物古建筑保护维修的最终目的,简练明确,令人耳目一新。但是,长期以来,尤其是近二三十年来,我国的文物古建筑保护维修始终把“带病”作为它的基本方针,强调只要不塌不漏,能不动就不动,能不修就不修,要让古建筑“带病延年”,并把它们作为古建筑保护…  相似文献   

3.
1950年我自清华大学营建系调到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后任业务秘书,负责古建筑的保护维修与调查研究工作,联系的业务单位为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杜仙洲同志在文整会(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前身)文献组,主要负责文献的收集整理和调查研究工作,组长由文整会的主要负责人俞同奎兼任。  相似文献   

4.
国内信息     
《室内设计与装修》2012,(6):142-144
古建筑专家罗哲文病逝5月14日,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在京去世,享年88岁。罗哲文1924年出生于四川宜宾。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等。1946年在清华大学与中国营造学社合办的中国建筑研究所及建筑系工作。曾先后任职于文化部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文物档案资料研究室、中国文物研究所等,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维修保护和调查研究工作。1985年,罗哲文和郑孝燮、单士元起草文本,参加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  相似文献   

5.
《古建园林技术》2006,(1):26-26,50
科学、准确地反映我国文物古建筑保护维修实际的重要文件《关于中国特色文物古建筑保护维修理论与实践的共识一一曲阜宣言》已经发表。《曲阜宣言》是在我们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正确思想路线指导下,在总结我国几十年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部我国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的“宪章”。它对指导我国文物古建筑保护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梁思成先生与中国的历史遗产保护事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晴  姚赯 《新建筑》2005,(4):67-69
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历史遗产保护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建立了文物建筑修复观念,树立了“修旧如旧”的修复概念,提出了城市整体性保护的思想。这些思想均与当时的国际主流保护理论相符,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修旧如旧”的概念已不符合今天的国际遗产保护思想。  相似文献   

7.
在名村保护规划体系还不完善的背景下,本文借鉴名城保护的成熟经验,在板梁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当中提出“三位一体”的名村保护体系。“三位一体”是国土、规划和文物三个管理部门专项规划的集合体,也是村域保护、村庄保护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点线面”相结合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8.
吴良镛 《建筑创作》2004,(5):101-105
1945年初春,我从云南滇缅边境回到重庆,当时主持“战后文物保存委员会”的梁思成先生正在重庆,他托人带信给我去帮他画图。直到8月15日日本投降,机构撤了,工作结束,我才离开。又过了两个  相似文献   

9.
在变迁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十二五”时期是首都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在新的形式下,要适应建设“人文北京”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的发展战略目标,北京市的文物建筑保护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亟待解决。本文在分析北京市文物建筑保护存在问题和矛盾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法国、日本等地区的文物建筑保护的经验和教训,并借鉴了文物建筑保护的一些方法和策略,探索出适合北京文物建筑保护和再生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1964年在威尼斯举行的“从事历史文物建筑工作的建筑师和技术人员国际会议”(ICOM)第二次会议通过了著名的“威尼斯宪章”。在此之后的二十几年中,随着“宪章”提出的那些关于文物建筑保护的基本原则被世界各国广泛承认,欧洲,特别是意大利便成为国际文物建筑保护界的旗帜。欧洲文物建筑保护工作能够具有这样的影响是具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的。研究欧洲文物建筑保护事业的历史,分析它的基本走向,理解“威尼斯宪章”出现的社会、历史、文  相似文献   

11.
关注城市文物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呈现一派“大拆建”的态势,虽然各地都有文物保护条例乃至规划,但这一态势难以遏制。有识之士强调,越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越是要加强对文物抢救、保护及管理。有的文物管理专家说:“中国是文物大国,更应成为文化保护强国”。现在看来,我们与之有不少差距。  相似文献   

12.
罗老师、各位领导和同志们 :我们非常高兴的参加今天的联谊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河南省的与会同志向罗老师从事文物工作十二年 ,从事古建筑保护研究工作六十二年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半个多世纪以来 ,老师以对人类文化遗产高度负责的精神 ,不但为中国的文物保护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而且还和梁思成大师一起在二战期间为保护日本的古都京都、奈良作出了贡献 ,被誉为保护遗址古都的恩人。老师虽然担负着繁重的行政工作和社会工作 ,但始终坚持科研工作 ,撰写编著许多文物、古建筑方面的论文和专著。这些论著是我们学习的教材和精神财富 ,是恩师对…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文物保护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文化遗产管理部门与参加保护工作的社会团体,机构一起,为各个文物保护的“地方”制定保护计划并参加具体实施。本文介绍了几个较为成功的保护实例,同时指出澳洲文物保护工作对我国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谈中国古建筑的维修与保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古建筑发展独树一帜 ,一脉相承 ,无论在建筑技术和建艺术上都有极其大的成就 ,是中国人的骄傲。保护古建筑是我们国家的国策 ,我们这一代的承前启后 ,把古建筑保护管理好 ,流传给后一代 ,是责无旁贷的。下面谈几个问题 :一、有关保护法令和一些保护概念(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 ,1991年修改 (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 ,共八章三十三条 ,包括总则、文物保护单位、考古发掘、私人收藏文物、馆藏文物、文物出境、奖励与惩罚。附则 (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和“文物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5):228-229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于文物保护工作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重视。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是近些年来我国在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之中提出的新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利用数字技术对可移动文物的基本信息以及特殊信息进行全方位采集、存储以及保护,借此使可移动文物能够以实体文物和数字文物两种方式进行保存,同时其还能够为可移动文物本体保护工作、保护规划制定工作以及文物长期保存工作提供有效借鉴。有鉴于此,本文对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保护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6.
1986年3月31日,我听到了关于首都建筑艺术委员会提出的“维护古都风貌,繁荣建筑创作”的方针的简要传达。当时,传达的同志特别叮嘱道:“这个不是学术问题。”那意思是说,不容商讨,不容异议。“维护古都风貌”的提出,并不是为了保护首都的文物建筑,而是冲着建筑创作来的。但是,按照这个  相似文献   

17.
《建造师》2009,(10):16-16
中国历史上“共和元年”、“共和制与民主制政体”等说法的历史渊源在哪里,也许很多人并不清楚。其实,这些说法的历史渊源位于河南省辉县市区的“共工城”文物遗址。“共工城”文物遗址是国家重点保护单位,日前,其保护展示工程——保护墙与保护标志牌、说明牌正式落成,“共工城”文物遗址对世人展露出新的风采。  相似文献   

18.
梳理陈志华先生的论著与实践,将他的文物建筑保护思想总结为以下四方面:一、提出“保护文物建筑的丰富性、全面性和系统性”;二、提出以“乡土建筑”研究代替“民居”研究,将社会学引入乡土建筑的研究与保护; 三、提出“以乡土聚落为单元的整体研究和整体保护”思想;四、从世界文明史的高度对“中国乡土建筑遗产的世界意义”做出精辟总结和深刻论述。这些思想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对中国的文物建筑保护,尤其是乡土建筑遗产保护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琪  李坚 《华中建筑》2009,27(12):184-188
通过对宋家山清真寺的调查研究,做出建筑的概貌分析与文物价值分析,并通过对宋家山清真寺的破坏原因的陈述,提出了对历史文物建筑保护的几点思考,强调对历史文物建筑的保护必须加强宣传与教育并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修复文物建筑必须以原真性为依据,文物建筑的保护还应注意文物建筑周围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别治明 《山西建筑》2007,33(19):21-22
通过对我国当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内的文物建筑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被保护或被毁灭现状的分析认识,提出了保护的“质”和“量”是随着城市发展深度的不同而异,文物建筑是在发展中求保护的观点,针对文物建筑的保护与抢救这一亟待解决的历史性问题,总结了文物建筑保护与抢救的一系列方法及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