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石油库公路发油下装技术发油流量大、能耗低、高效、安全环保等优点,重点是结合油库设计实践经验,阐述下装发油对石油库设计提出的一些新问题和解决办法,如发油车位及鹤位数的确定、发油流程和管道放空、油气回收、防水击的设计与发油不均衡性的处理,以及安全泄压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在油库的作业中,当油罐进油或发油完毕关闭泵的进出口阀和罐的进出油总阀后,泵与罐之间管线的油便留在管内,形成一个密闭的储油管段。而在油库库区内,输油管线一般都敷设在地面,当太阳不断地照射在这段输油管上时,管中油品温度便不断升高,引起油品的体积膨胀,从而造成管内油品压力的急剧升高。严重时将会压裂管线或阀门。这种现象一般称为管路的胀裂。为了防止库区输油管线发生胀裂事故,一般是在油罐进出油管的总阀前设置一个立式膨胀管。它由一根很细的管线和一个阀门组成,上端从罐顶边缘处伸入到罐内。这根小细管称  相似文献   

3.
例举了油品分层对计量工作及油库发油作业的影响;提出从工艺设计方面解决分层问题,即可以通过斜向进油管改变入罐油品流向方式来实现罐内油品的充分混合,同时又可简化计量采样过程。  相似文献   

4.
汪文强  吴心冰 《安庆石化》1998,20(1):41-42,50
自火车发油站投用发送汽、柴油以来,曾发现所发送的同批中不同槽车的油品密度不尽相同,通过研究发油过程,对涉及计量的各环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联系在化验中遇到的一些“反常”现象,认为造成计量偏差的主要原因是油罐中油品因“分层”而造成密度不均匀所致。为了证实该观点和弄清该现象对油品密度测定的影响,在实验室进行了汽,柴油密度分布的实验。  相似文献   

5.
膨胀管膨胀压力及承压能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针对膨胀管作业过程中出现膨胀压力过大,油管上提不及时导致的油管弯曲变形甚至发射腔破裂等问题,详细分析了膨胀管膨胀时的压力变化过程,并从理论和试验的角度,对膨胀压力以及膨胀管能够承受的极限压力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膨胀压力的峰值出现在膨胀锥经过膨胀管的密封装置处;密封装置在膨胀过程中经过单向膨胀和双向挤压2个阶段,此时应该上提油管避免憋压;膨胀管的发射腔处承压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6.
常见输液管道中的水击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西娟 《石油机械》2002,30(9):57-58
液体输送过程中 ,当稳定状态受到破坏 ,压力发生瞬变时 ,会发生水击现象。多泵站长距离的密闭输油管道、长距离顺序输送管道和高低压注水管道中都可能发生水击现象。根据水击现象的诱发因素 ,提出了水击的预防措施 ,即压强自动保护、压强自动调节和液流泄放。并针对长距离顺序输送管道 ,提出了具体的防止水击的措施 ,即 :(1)合理控制油品切换阀门的切换时间 ;(2 )采用压力调节阀来控制出站压力 ;(3)按油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相近的程度来安排输送顺序 ;(4)对密度差较大的油品可在中间加隔离液来同管道输送  相似文献   

7.
基于PIPENET的管道系统水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击的危害性很大,为此在设计上考虑水击作用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文章对管道水击现象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止措施进行了介绍,文章利用主流的管网流体计算与分析软件PIPENET,针对某油品码头装卸管道系统进行水击分析,研究消除水击的设计方案、安全阀的安装位置,并为其选择最优化的型号。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行的大多数油库按质量计算发油,而加油站按体积计量销售,计算过程复杂,繁琐,容易造成管理漏洞的情况,实行了按升配送数量的管理方法,可免除加油站油品计量过程中的单位换算,简化了计量程序,有利于加油站的数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9.
叙述了石油库在发油过程中的HSE管理;发油过程中的危害识别,包括识别范围和内容;发油过程中风险评价的常用基本方法和常见问题;发油过程中危险源的管理控制,包括建立危险源网络图、加强现场监控和制定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0.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油管偏磨现象十分普遍。通过对油管的受力分析,校核偏磨油管的抗拉强度和抗疲劳强度。进行偏磨油管抗内压强度计算,确定油管发生偏磨后内径变化的极限值。为生产实践过程中油管的使用和管理提供可借鉴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1.
414—6035水击泄压阀在长输管道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勇 《石油机械》2004,32(9):80-82
20 0 1年从美国费舍尔公司首次引进 4 14— 6 0 35型水击泄压阀 ,现已投入鲁宁大口径输油管道运行。它主要由 4 14型主阀和 6 0 35型指挥器组成 ,起到防止长输管道输送原油过程中因意外突然停泵或阀门紧急关断而造成管路发生水击现象 ,避免因超压引起管线发生破裂事故。详细介绍了该阀的工作原理和具有流通能力强、反映灵敏和自动化控制程度高等特点 ,并根据鲁宁输油管线具有线长、站多和油品配比稳定等状况 ,分析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在运行中的操作和维修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含硫地质环境下钻井溢流发生时,及时关井非常重要,但关井产生的水击压力,可能使防喷器超压,而且易在井内最薄弱的环节发生压漏地层事故。通过对ADINA有限元软件的分析模拟计算,提出钻井溢流发生时关井的水击压力可用ADINA有限元软件来进行计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软关井”时水击压力波动较大,井口接近完全关闭时,水击压力突然增大;水击压力由井口到井底逐渐减小,井越深,井底作用的水击压力就越小。“软关井”水击压力的ADINA模型为关井水击压力的计算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油库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微机发油系统在油库得到普遍应用。为了强化企业管理,提高计量管理水平,保证发出油品数量准确,必须定期对微机发油系统进行检定。但是,目前还没有微机发油系统的检定规程和方法,本文从工作实际出发,介绍了微机发油系统的在线检定方法及误差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采用压力起爆方式进行的油管传输射孔施工中,针对出现加压难以起爆、浅层大斜度井加压过程中途误爆等问题,对施工管柱和施工条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空气柱的存在使得起爆器在较低的承载压力下难以起爆,管柱下放速度过大引起的水击压力大于起爆压力而使起爆器过早起爆,水柱随温度膨胀产生压力使起爆器在下放过程中发生起爆。  相似文献   

15.
在长距离输油管道运行过程中,会有多种原因导致管内压力突变造成水击现象,从而引起管道超压甚至爆裂。水击泄压保护是管道水击保护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自西部成品油管道投产以来,多个输油泵站出现先导阀过滤器堵塞结冰、密封圈失效、滤芯堵塞等泄压阀失效的问题。分析了水击泄压阀常见失效模式及原因,对比了国内外输油管道泄压系统的功能设置和流程设计,针对西部成品油管道进行了泄压系统优化实践。通过增加站场进站超压保护程序和提高设备元器件安全等级,提高了西部成品油管道泄压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为站场区域化管理奠定了设备保障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内浮顶油罐输油管路胀油管的安装不同于拱顶罐胀油管的安装。原内浮顶油罐输油管路中存在罐前第二道阀门处并联一小口径单向止回阀,在收、发油过程 中发现有窜油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将单向止回阀改为弹簧压力阀。  相似文献   

17.
窦宏恩 《石油机械》1997,25(11):11-14
水力活塞泵在工作过程中因换向阀上下冲程的瞬时换向而产生水击。这对油管中流体流速的急剧变化,引起压力急剧变化。根据水力活塞泵换向阀水击运动方程和连续方程,导出了描述水力活塞泵工作过程的工作状态方程组,准确地表征了这种泵工作过程中流量、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水力活塞泵运动状态的水击理论讨论和数学模型的建立,为进行水力活塞泵参数监测和故障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建议利用导出的泵工作状态实际模型,配套研制地面测试仪表,完善水力活塞泵的井下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8.
输油管网水击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输油管网水击的形成过程及水击特点,以管道水击破坏现象简例来说明水击危害的严重性,运用特征线法来求解水击问题,最后结合实际工程中的一些水击事件,提出了水击波拦截、自动泄压保护、自动调节保护、顺序停泵保护及加强输油管网运行管理等防止水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液相管道在运行时发生的水击现象,可对管道系统造成影响和破坏。本文应用PIPENENT动态水击模拟软件对动态水击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实际水击压力是由直接水击压力和充装水击压力两部分构成的,动态模拟计算比静态水击计算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应用动态计算结果指导液相管道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自锁式油管泄油锚定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油管泄油和锚定是有杆泵采油系统必不可少的配套设备,用来防止环境污染及提高抽油泵泵效。文章提出了一种自锁式油管泄油锚定器,将这2种传统上分离实现的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节约了材料成本。它利用油井油套压差自动推动轴向活塞上移撑开锚瓦,实现锚定。靠井口旋转油管实现泄油和解锚,锚定力大且具有锚定自锁功能,锚定、泄油和解锚可靠。该泄油锚定器采用液压阻尼机构有效防止下井过程中由高压水击等现象引起的中途锚定,采用压缩弹簧辅助解锚,采用单向下行锚瓦方便油管起出油井、防止因锚瓦不能内收而造成的油管起出困难,甚至油井大修。现场205井次的试验表明,自锁式油管泄油锚定器操作简便,施工容易,性能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