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波发射机主要是通过短波实施信号传输和发送的现代设备,尤其在国内的各广播电台领域应用最广。而为了可以更精确的取得所需频率值,就必须要对设备实施更加精密的调谐。而在此阶段,也许会产生部分影响因素导致短波发射机功率输出电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最终对信号传输的过程带来极大的干扰。本文就针对影响短波发射机功率两个因素展开具体的分析研究,旨在为我国的无线电传输技术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无线电测向是指使用无线电测向设备测定无线电波来源的方向,通常是用几个位置不同的测向站(台)组网测向,用各测向站的示向度(线)进行交汇,最终目的是要确定"辐射源的方向"和"辐射源的具体位置"。本文就短波HF波段的无线电信号测向机的设计,提出一种新型测向系统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该文介绍了利用传统的短波单边带电台通过抗干扰数据终端(Modem)和计算机相结合,将计算机中的图文信息(任意文件格式)进行长距离传输的实现方法。并对该系统实现的图文信息无失真压缩、报文加密/解密、短波信号调制、高端通信协议等关键技术进行介绍。该系统可应用于林业、石油、矿山、地质等领域,尤其适合于西北边远地区。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无线电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确保无线电监测站周围具有良好的电磁环境。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早期建立的无线电监测站周边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电磁环境日益恶化,如何既不影响无线电监测站电磁环境又保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讨论了高压电力输电线路对短波测向站保护间距的方法,并以此为  相似文献   

5.
窄带的自同步音频水印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一种适应于短波窄带信道的自同步音频水印算法.该算法具有如下优点:(1)在隐藏水印信息的同时,嵌入同步信号,使得水印具有时钟自同步和数据自同步的能力.(2)水印信号基于窄带信道的传输,适用于短波广播.(3)水印信号能够抗拒短波传输中的各种干扰.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实际地应用于短波节目的水印嵌入,对于短波传输中的各种干扰都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短波信号传输信道的多径效应和衰落特性决定了短波侦察接收机设计具有较强的挑战性,尤其对宽频带、大动态短波侦察接收机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文在介绍基于软件无线电思想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宽带大动态短波接收机设计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分析了三阶互调对接收机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法和原理样机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7.
2012年,由于某未知原因,超级智能计算机深不可测的蓝忽然拥有了自我意识,它领导全球联网计算机推翻了人类的统治并接管了整个Internet。好在人类仍能通过无线电短波通讯来进行数据传输,考虑到短波网络的传输  相似文献   

8.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原理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传统导线电路电能传输的弊端,给出了一种基于近距离无线电能传输原理的传输系统.通过电磁感应耦合与电子电力技术,将E类功率放大器应用于电能传输的途径,在实际应用中有效提高了无线电能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现有短波无线电监测定位系统中存在接收机系统复杂、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TDOA高精度短波定位系统;该系统采用软件无线电设计架构,射频前端采用直接带通采样,通过FPGA和CPU进行基带IQ数据提取和传输,采用TDOA和粒子算法对位置干扰源进行估计和定位;并且采用了GPS和PLL相结合时钟方案,以及VPN的数据传输通道;给出了短波定位系统的框图,分析了系统子模块和工作原理;采用该系统对已知的短波信号进行定位,实验结果证明优于传统的定位手段;说明该系统具有使用方便、布站灵活和定位精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暂停QSO8年之后,我终于有了些许闲暇,准备回归业余无线电了。为此,我还添置了一台K3短波收发信机。自从参加俱乐部活动,我就对DX通联、IOTA和无线电竞赛产生了兴趣。选择K3也是为了适应这些需求。但在配置电源时,我却感到纠结。K3很轻便,如果携带外出,我不希望电源过于沉重。同时,K3也很灵敏,所以我还在意电源可能制造的射频干扰(RFI)。那么,我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11.
体内植入医疗装置已被广泛应用,然而使用传统的供电方法为其供电却极为不便。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通过近场区强耦合谐振实现能量的高效传输,为体内植入医疗装置的供电提供了有效途径。介绍了体内植入式医疗装置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原理,阐述了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理论基础耦合模理论( CMT),并基于该理论仿真研究了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高效传输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在复杂电磁场的背景下,捕获良好短波电台的信号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议题。在研究短波跳频电台的的干扰特点的基础上,利用最小均方误差(Least Mean Squares,LMS)算法对干扰进行抵消。基于LMS算法的研究提出的变步长LMS算法函数建模;基于短波跳频电台的研究对,在Simulink环境下进行电台仿真建模。将新算法嵌入自定义模块中并与加干扰的电台模型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模块的加入可以有效对短波跳频电台的干扰进行抑制。自定义的LMS算法模型的建立对新算法的开发应用打下了基础、在复杂战场环境下有效保障短波跳频电台正常工作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认知无线电和协同通信这两种技术的结合,在认知无线电中设计联合解码转发JDF方案,在保证主要网络链接的服务质量(QoS)的前提下,无论在峰值干扰约束还是均值干扰约束的情况下,都能得到最优解,使认知无线电用户的传输速率最大化;通过仿真分析可以得出: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使用优化后的发射功率和恰当的协同中继进行传输能提高系统性能,优于直接传输和单独的协同传输.  相似文献   

14.
2012年,由于某未知原因,超级智能计算机“深不可测的蓝”忽然拥有了自我意识,它领导全球联网计算机推翻了人类的统治并接管了整个Internet。好在人类仍能通过无线电短波通讯来进行数据传输,考虑到“短波网络”的传输速率只有区区每秒几百个比特,在网络上传输的文件容量都被尽量压缩。  相似文献   

15.
我国第三代短波通信技术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国内的大多短波通信系统都是基于第二代的短波通信标准。相比于第二代短波通信的数据链路协议,第三代短波通信的自动链路建立系统以其简洁而高效的设计解决了第二代短波系统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在建立数据链路的高效性、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根据美军标MIL-STD-188-141B中给出的第三代短波通信技术标准,对第三代短波数据链路协议的高速数据链路传输协议(HDL)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与Matlab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数据包的误码率、丢包率、平均传输次数以及采用不同数据分组时的吞吐量等方面进行了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地快速发展使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无线电干扰源趋向多元化,广播电视工程、无线视频传输、各种工科医疗设备都可能对民航无线电设备造成干扰。  相似文献   

17.
TD-LTE异构网络时隙配置干扰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TD-LTE异构网络基站间使用灵活时隙配置技术而出现的不同场景干扰问题,建立相关的TD-LTE异构网络链路仿真平台对干扰进行仿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时隙下,布置的家庭的数量将影响其对宏基站干扰的大小,且宏基站用户的上行传输受到的干扰较强;较之于常规时隙,在交叉时隙下,宏基站的下行传输受到家庭基站的上行传输的干扰较强。  相似文献   

18.
3月20日,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举行了北京监测站启用仪式。这是我国建成第一个国家级综合性无线电监测站。该站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总投资近两亿元人民币。北京监测站是全国无线电短波监测网和全国卫星监测网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拥有无线电短波监测系统、卫星监测系统和电磁兼容检测实验室,可以对国内外无线电短波干扰源、卫星地面干扰源进行测向定位,可以对30MHz~40GHz范围内各类无线电通信产品,以及其他非无线电产品进行电磁兼容认证测试。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北京监测站从2001年5月开工到2003年3月正式启用,  相似文献   

19.
《个人电脑》2006,12(7):107-107
近期,山东省将根据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无线电监测网传输协议(RMTP)标准》的相关政策,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省级和各派出机构无线电监测控制指挥中心。此次采购的设备以浪潮服务器为主.配合存储、PC和相应软件近百万元。集成后的网络将能够实现全省范围内无线电监测执行站之间的联网操作运行和数据共享,并纳入全国无线电监测网。监测网络的建立,不仅极大提高了区域内无线电频率的使用效率,维护了空中通道的畅通.保障了国际国内合法电台频率的协调、正常工作.而且为保证境内合法电台频率使用权益.维护国家、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民用航空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随着航班数量逐年上升,无线电台的数量也在日益攀升,无线电频率资源也随之越来越少,出现民航专用频率被占用,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被破坏的事件也屡见不鲜。无线电干扰给飞机造成严重的飞行影响,也会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本文以长春机场为例,就如何加强民航无线电导航系统的无线电干扰的防范能力展开论述,探讨解决机场范围内出现无线电干扰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