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保证电网电压质量,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损耗,可对电动机实行无功就地补偿,即在电动机旁配备适当的低压小型电力电容器装置来补偿电动机的无功功率。简述了电动机无功就地补偿技术的原理和优点,给出了最佳补偿功率团数的确定、补偿电容器无功量的计算方法,以及无功补偿器保护设置和安装原则。无功就地补偿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实践证明,采用该项技术可取得显著的节电效果,不到一年可收回全部成本。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油田无功补偿的节能重点在各站、油井电机、油井变压器及6 kV线路上.无功补偿就是借助于无功补偿设备提供必要的无功功率,来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能耗,改善电网电压质量.无功补偿能够有效地维持系统的电压水平,提高系统的电压稳定性,避免大量无功功率的远距离传输,从而降低有功网损,减少用电费用.设计安装低压集中自动无功补偿柜,抽油机安装电容器,6 kV线路安装自动无功补偿装置,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变压器的容量,稳定了电网电压,实现功率因数提高至0.9以上.  相似文献   

3.
抽油机电动机在实际运行中负载率和系统效率不高,致使供配电系统功率因数偏低,增加了内部低压电网线路损耗。目前普遍采用的补偿方式是对单台抽油机终端进行固定电容式无功补偿,这种补偿方式补偿效果较差。智能无功补偿技术根据无功功率需求量来决定电容的补偿量,有效解决了电容容量与抽油机电动机运行工况不适应的问题。该技术在采油厂的试验应用验证了其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文中结合孤东油田实际,对低压配电室用能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大部分配电室用电负荷较大、部分设备陈旧老化、电网运行平均功率因数低下和电能利用效率不高、系统网损严重和供电电压不稳等诸多问题,并通过对传统无功补偿技术与TSC动态无功补偿技术的对比分析,提出了采用具有谐波治理功能的数控就地TSC动态无功补偿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方案,介绍了该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技术指标和功能特点等。经孤东油田部分低压配电室中试验推广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性能优越,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补偿效果好,其节电效果和经济效益明显,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大庆油田杏南油田开发面积广,机采井分散,配电线路供电半径大,配电网功率因数较低.高压无功补偿技术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维护方便的节能措施,是现阶段提高电网功率因数和供电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2009年,在杏十五一变电所6条6 kV出线共安装23台合计2 700 kVar补偿容量的补偿装置,6条线路平均功率因数提高0.21,经计算,全部线路可实现年节电110.539 2×104 kW·h,节约电费65.7266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针对长庆油田丛式抽油井组大部分负载端功率因数在0.4左右,电能浪费情况十分严重,通过抽油机井组负载端无功动态补偿计算,应用无功动态补偿装置,使丛式抽油机井组负载端的功率因数由0.4左右提高到0.9以上,大幅度降低了抽油机电动机的无功损耗、有功线损和电网运行电流。这一技术应用在长庆油田数以千计丛式抽油机井组上将会取得良好的节电效果,从而节约采油厂原油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7.
无功功率补偿在供配电系统中具有提高电网功率因数的作用,是节能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合理规划补偿容量,可以减少电网损失,提高电网质量。目前,杏北油田采用配电线路集中补偿、用电设备分散补偿等四种补偿方式,通过对配电线路集中补偿和用电设备分散补偿进行研究分析,根据补偿效果,得出功率因数的最佳补偿上限为0.9;根据理论计算,杏北油田线路的无功补偿上限为77 169 kvar,提出了6 kV电力线路补偿工作的重心应在单井低压补偿设备的投运上。  相似文献   

8.
油田无功补偿装置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油田电网现状分析、采用无功补偿装置达到降低线损,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通过研究确定补偿方案,选用集中和就地补偿方式。应用新型LZL电流控制方式在变压器低压侧集中补偿,使油区电网功率因数达到0.9以上,取得明显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油田抽油机进行无功补偿的必要性,补偿方式和补偿电容量的控制方式等的分析,阐述了根据变压器低压侧开启抽油机的台数及电机容量的大小,来自动投切补偿电容量的集中补偿方式是获得理想的功率因数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在电力系统中,随着变压器和交流电动机等电感性负载的广泛使用.电力系统供配电设备中经常流动着大量的感性无功电流.它增加了馈电线路的损耗,使供电设备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采用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用电容性电流对电感性电流进行补偿,以提高功率因数。目前,在油田供配电网中,普遍使用低压无功补偿和高压无功补偿相结合的方法.有效提高了电网功率因数.降低了线路无功损耗及网损。  相似文献   

11.
无功补偿的途径及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竞 《石化技术》2000,7(2):88-91
介绍了无功补偿的几种途径,对其效果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腰英台油田电力系统是经过3年产能建设逐步建成的,分段设计分段施工,使得腰英台油田供电线路压降较大,功率因素较低,增加了油田企业支付无功电费的成本,严重时不能及时地保证油田机井的正常用电。腰英台油田电力系统存在的问题是系统功率因数过低引起的,所以确定对腰英台油田电力系统实施无功补偿的技术改造。通过无功补偿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功率因数达到并超过国家规定的0.9以上,大大降低了企业用电成本,提高了腰英台油田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改善电压质量,减少线路的电能损耗,提高电能的利用率,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保证了腰英台油田正常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3.
针对烯烃厂6 kV变电所电功率因数存在的不足,利用调压式无功补偿原理,对并联电容器补偿容量进行了计算,并采取了谐波抑制措施。工业运行结果表明:采用并联电力电容器后,按照现负荷35 MW,其功率因数由0.8补偿到0.9,可降低上级主变有功损耗达0.9 M。  相似文献   

14.
井场电网动态无功补偿技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论述了晶闸管控制电抗器动态无功补偿技术在钻机井场电网中的应用;分析了动态补偿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组成及其控制系统,并进行了现场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有效改善井场电网质量、提高功率因数、抑制电压波动,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徐世军 《海洋石油》2015,35(4):72-75
海上采油平台靠海底电缆远距离供电,且平台上大量使用电潜泵、注水泵等电机设备,其配电系统特性为负荷端电压及功率因数过低,在平台负荷率接近满载运行的情况下,平台无法再增加新的电潜泵,限制了平台注水作业和采油作业。此外,平台上大量的换流装置如变频器等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谐波电流。为有效解决目前平台上的这些问题,秦皇岛32-6作业区采用了调谐滤波器来改善平台电能质量。对调谐滤波器在QH-D32-6作业区平台电能质量改善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调谐滤波器的应用确实改善了平台功率因数,提升了平台电压,增加了负荷裕度,且抑制了谐波电流,是一种在平台上可行的无功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16.
石油钻机利用高压电网供电的电驱动方式可消除排放、降低噪声,获得较好的节能效果。分析了高压电网全场供电的总体方案、变频电机驱动方案、高低压配电安全性及无功补偿效果,并进行了变频电动机与钻机机械传动的适应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提出石化企业电气节能的途径 ,包括电动机节能 ,减少变压器损耗 ,减少线路损耗 ,提高系统功率因数 ,低压电器和照明电器节能等。实践证明 ,这些方法切实可行 ,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电驱动钻机的功率因数,设计了TSC+TCR混合型静止无功补偿控制器。采用DSP和单片机相结合的双CPU方案,通过傅立叶变换分析无功和谐波情况,以无功为控制量投切电容器并触发电抗器,实现了对无功动态实时的补偿,避免了过补偿和投切振荡。与常见的晶闸管控制电抗器和晶闸管投切电容器相比,该无功补偿控制器损耗小,并且可以对无功进行连续的调节。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计算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动态性能好,无功补偿效果好,可以提高钻机的功率因数,增强钻机进行高负载钻井作业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油井清蜡用智能点滴加液装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决目前几种不同加液清蜡方式都存在的清蜡剂药液浪费严重、操作复杂、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研制了油井清蜡用智能点滴加药装置。该装置以P89LPC938单片机为核心,控制柱塞泵间歇工作,从而实现点滴加液。它具备掉电后上电自动恢复、低温自动加热、超压自动保护、低液位及漏电保护功能,可节省人力物力,延长油井正常工作时间。使用结果表明,该装置运行正常可靠,具有操作简单、清蜡成本低、不污染油层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十五"初期P油田机采井运行能耗高、系统效率低的问题,需要对现有抽油机电机装机功率进行合理匹配,实施电机动态匹配调整,提高电机功率利用率,降低电机能耗水平。通过电机匹配的功率计算确定合理的负载率,提出了P油田电机功率的合理匹配与动态调整技术,优先匹配与调整了负载率低于10%的抽油机井,达到了节能效果,保证了电机高效运行,提高了功率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