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绵延闽赣边界北段的武夷山,座落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原崇安县)南部,素以其奇特的碧水丹山景色而闻名,所谓“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即是武夷山水概貌的勾勒。武夷山不仅拥有令人神往的山水胜景,而且还享有“茶树品种的王国”之称。据山志记载,早在元朝时就曾在武夷山四曲溪南创建了御茶园,监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11)
<正>九曲回环中,聆听溪涧欢歌;武夷精舍内,领悟理学真谛。丹霞地貌风光独特,古代孑遗植物在此得以留存,朱子理学由此走向世界……让我们泡一壶大红袍,伴随袅袅茶香,一起品味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蕴藏地——武夷山。武夷山遗产分布:福建省武夷山市遗产种类: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关键词:天游峰、九曲溪、“世界生物基因库”、摩崖石刻、朱子理学  相似文献   

3.
<正> (一)武夷山概貌与规划轮廓设想 武夷山系丹霞地形,属绵亘闽赣边界的武夷山脉,地处福建省崇安县南部,相距十七公里,为我国著名自然风景游览胜地之一。武夷山历史悠久,唐朝以后陆续在此修建道院、殿宇、祠堂、亭、台、楼、阁、书屋、山门等有三百多处,几经战乱,古建筑  相似文献   

4.
碧水丹崖的武夷山水,以其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人。旅游区内的建设随游人的加速涌入而蓬勃发展,日新月异。但从建筑的景观质量上看,良莠不齐,既有被武夷山人及游人珍爱并视为经典的“武夷山庄”等一批精品,更有触目皆是,在形式片断上模仿“武夷山庄”的“仿古建筑。”  相似文献   

5.
武夷风格是武夷山建筑文化的精髓,文化传承是当代武夷新地域建筑创作的重要课题。引入“建筑文化基因”概念,将抽象文化归纳为形制基因、形式基因和符号基因三个层级要素,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结合武夷西岸国际度假酒店规划设计,选取武夷风格作为形制基因,汉唐高台形式作为形式基因,汉唐门阙、廑檐符号和武夷民居木构符号作为符号基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体现当代武夷建筑的文化性。  相似文献   

6.
百花岩山庄位于福建省崇安县城西、武夷山风景区外围。周围数峰山势起伏,但山形较小,酷似景区名峰的袖珍缩微,俗有“小武夷”之称。虽然基地与县城新规划区距离尚近,但风景资源可贵,不允许建筑过于集中,以免体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22)
<正>武夷山位于东经117~118°,北纬27~28°之间,属中亚热带地区。武夷山茶区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温度18℃左右,无霜期长,年降雨量2000mm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土壤多为沙质砾土,疏松透水,PH为4.5~6.0,种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形成了武夷岩茶"岩骨花香"的品质特征。武夷岩茶现有茶园面积约13.6万亩。近年来随着武夷山旅游业和茶产业的发展,武夷岩茶声明远播,茶农种茶经济效益高。下  相似文献   

8.
武夷山,千百年来,寻胜而来的游人无不为之叹赏!这奇丽又奇特的山水,座落闽赣边界,福建崇安南隅,由于种种原因,它的名声不如黄山、泰山为人知晓。正因为此,而今,它又比起这些名山更富有人情习俗和自然风光之胜,这座历史上曾是“三朝理学驻足之薮”的武夷,近几年来,才真正从沉睡中苏醒。我  相似文献   

9.
武夷风格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已经深入人心,闽北地区百姓争相效仿,政府以及学者也将武夷风格默认为武夷山地区特有的现代的建筑风格。文章对武夷风格的概念、来源及分类进行明确阐述,并展开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武夷山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多达三十余座,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发育了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造就了众多天然石坝和险滩恶濑。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中,武夷先人发明了用毛竹制作的载具,也就是武夷山往来于群山沟壑之间的竹排。  相似文献   

11.
武夷山茶文化氛围浓厚,品茶会友是人们的日常行为。因此,武夷山几乎所有的建筑都为饮茶考虑了空间,与茶相关的建筑遍布市区、景区和山村,茶馆成为武夷山常见的建筑物。武夷山茶馆自唐至今经历了建筑形式、装饰、材料、功能等诸多变化。目前,武夷山茶馆建筑形态多样,分布广泛,建筑风格从追求高雅极致到寻常朴素家居,服务模式依赖于建筑功能。基此,为进一步助推武夷山茶建筑文化发展,文章探析了武夷山各类茶居的建筑、历史及其风格和服务功能等,并考量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干式旋挖成孔灌注桩技术在福建东南沿海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地处闽北山区的武夷山还处在起步阶段,本文试图通过干式旋挖成孔灌注桩工艺在武夷学院的应用实践对其施工质量节点控制进行简单的探讨,总结武夷山地区经验。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庄位于武夷山风景区。它既没有一般宾馆常见的“壮观”和“气魄”,又脱俗于普通村居的简陋,而以亲切宜人、清新洒脱、素雅端庄的仪态和风貌迎接八方来客。武夷山庄的室内设计不是孤立地对付墙面、天棚、地板等室内空间诸元素在材料和色彩上的变化,而是着意追求整体的内部环境主题。它以“杏花春雨江南”为构思,充分表现其轻灵、妩媚、秀雅,创造出有时代感的乡土风格环境。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14)
<正>武夷岩茶被爱茶者奉为"臻山川精英,品具岩骨花香之胜"的天产圣品,兼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适合大多数人品饮。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中,最关键的是做青和焙火工艺,火功风格主要有:清香型和传统型两大类,清香型的岩茶是前期采摘的一些高香型品种和外引的清香型品种,传统型的岩茶主要是水仙、肉桂、大红袍和名丛。岩茶焙火采用武夷山传统的炭焙法,焙火过程中,烧红的木炭会放射出远红外线,能使物体产生微热,去  相似文献   

15.
许奇 《福建建筑》2011,(7):116-118
以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为中心,充分发挥大武夷周边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浓郁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优势,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加强精品景区建设,推动风景旅游资源整合,构建"一核、二环、四线"的大武夷旅游圈风景名胜区空间格局,以及为实施这一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武夷山出产的茶被视为"正岩茶",茶客称之为"岩韵"。长于土石之间的茶树,蕴含天地之灵,有土、木、石的自然之韵,加之人工制茶的精心工艺,武夷岩茶谓为极品。下梅古镇正是那个当年"茶商水道",从武夷山到俄罗斯恰克图的万里茶路的起点。在康熙年间,每日行筏三百艘,筏上满载的正是山上采下来的新茶,茶市盛极一时。时至今日,下梅古镇里的茶香茶韵依旧浓郁,延续着采茶、制茶、买茶的繁荣。中国人自古至今爱茶,中国人在茶的香气  相似文献   

17.
华黎 《世界建筑》2015,(2):60-65,130
<正>武夷山竹筏育制场是武夷山九曲溪旅游漂流用竹排的储存及制作工厂,项目位于武夷山星村镇附近乡野中的一块台地上,由竹子储存仓库(未建成)、竹排制作车间、办公及宿舍楼这3栋建筑及其围合的庭院组成。每年冬天这里要采集晾晒约2.2万根毛竹,之后储存于竹子仓库,用于每年1800张竹排的制造。建筑的布局与朝向结合地形、风向考虑。制作车间分为两组,内部为大跨度空间,横向满足毛竹9m长烧制时移动的需要,长向则按照火烧竹尾、  相似文献   

18.
息心茶室     
正中国武夷山,隐逸文化与自然的世界双遗,流传千年的茶文化在山水竹林间探寻平静心灵的更高层次。如何将武夷山的自然、人文与艺术融合,创造属于当代人新的山居文化,重塑人们对既有"山居生活"的认知是本次设计探索的方向。设计取意武夷山隐栖下的禅茶文化,借由当代、简雅的设计语言将人文情怀融入多元化的艺术空间,让居住回归诗意的从容,引领一种隐逸山居的休闲度假生活。深谙竹与茶在文化上的交相辉映,于是引入清雅灵动的竹木、层次美感的格栅营造出一种隐归山林的"吃茶"氛围,武夷茶文化中"正、清、和、雅"的精神在此复现。  相似文献   

19.
景区建筑作为代表风景区形象气质的有力名片,其在创作层面往往对建筑地域性有着极高的表达诉求。文章以2015年9月落成的武夷山南入口游客中心为例,从多个方面对该项目进行了深入评析,为日后武夷山景区建筑的地域性创作提供一定的启迪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前言 武夷山风景区位于福建省崇安县南部,属武夷山脉东坡北端的山麓部分,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素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称,是我国的著名风景名胜之一。 1980年春,福建省人民政府决定将武夷山开辟为风景游览区。在国家建委城建总局的关怀和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同年11月在武夷山召开有省内外园林、建筑等专家学者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