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纸和纸板需求量的大幅上升,造成了原料紧张、能源短缺等问题的加剧.二次纤维的回收利用变得日益重要.废纸脱墨是废纸回收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对废旧报纸(ONP)脱墨过程以及其主要工艺参数进行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脱墨体系浆浓度为中浓,脱墨温度为55℃,保温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实现ONP脱墨的适宜脱墨工艺条件为:NaOH用量为1.0%,Na2SiO3用量为1.0%,Ⅱ-10用量为3%,肥皂用量为1.5%.  相似文献   

2.
国内废旧新闻纸脱墨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梅红  崔励 《纸和造纸》2003,(Z1):19-20
利用自制的脱墨剂 ND- 1对废纸脱墨工艺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脱墨工艺条件为碎浆时间 10min、脱墨温度 60℃、熟化时间 30min、氢氧化钠用量 1.5%、硅酸钠用量 3%、过氧化氢用量 1.5%和脱墨剂 ND- 1用量 0.5%时,成浆白度能够满足进一步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首先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NaOH、Na2SiO3、H2O2和脱墨剂的用量对脱墨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各自的用量,随后对其他主要脱墨条件进行了选择,确定了ONP/OMG浮选-洗涤脱墨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碱性脂肪酶与表面活性剂协同脱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碱性脂肪酶在二次纤维回用过程中的地位,研究了ONP/OMG混合废纸的碱性脂肪酶与几种表面活性剂协同脱墨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测定脱墨浆的白度、尘埃度及脱墨废水的污染负荷,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35℃,浆浓8%,时间30min,脂肪酶用量为0.75u.g-1时,复配AEO-9用量0.3%,OP-10用量0.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用量0.10%,脱墨浆的白度能够达到52.01%ISO,尘埃度186.5mm2.m-2,而脱墨废水的可生化性也远远高于传统的化学法脱墨废水。  相似文献   

5.
李海明  胡惠仁 《中华纸业》2003,24(12):45-48
通过一系列的复配试验,配制了一种高效的脱墨剂HL-1,并对该脱墨剂的最佳应用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碎浆浓度10%,碎浆温度60℃,碎浆时间20min,脱墨剂HL-1用量0.1%(70%添加在碎浆机中,30%添加在浮选槽中),过氧化氢用量2%,硅酸钠用量3%,氢氧化钠用量1%,EDTA用量0.2%,保温时间15min,浮选浓度0.8%,浮选时间8min.浮选温度40℃,成浆白度能够满足进一步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国内废旧书刊纸(CDOP)脱墨过程以及其主要工艺参数对脱墨浆纸张性能指标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脱墨体系浆浓1%,脱墨温度为50℃,保温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实现CDOP脱墨的适宜脱圣工艺条件为NaOH2%、Na2SiO3 4%、脱墨剂用量0.5%。另外,我们还对保温温度、保温时间以及碎解时间对脱墨效果的影响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制的中性脱墨剂对在ONP/OMG中性脱墨过程中影响脱墨效果的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碎浆温度为70℃,碎浆浓度为5.0%,碎浆时间为20min,熟化时间为15min,浮选温度为50℃,浮选浓度为1.0%,浮选时间为8min,洗涤2次,脱墨剂用量为0.75%时,ONP/OMG中性脱墨效果很好,此时脱墨浆的白度可达到68.5%,残余油墨粒子浓度减小到186mg·kg-1。  相似文献   

8.
对美国废纸ONP在不同贮存期的脱墨效果及脱墨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个月的贮存期对脱墨效果影响已较明显,贮存期达到8个月以上时,脱墨效果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主要研究了新闻纸化学法脱墨过程中各个因素对脱墨效果的影响,根据结果优化出最佳工艺条件,得到白度和物理性能优良的纸浆,实验发现,一定的脱墨温度和脱墨药品不仅能够提高脱墨纸浆的白度,也能够提高脱墨纸浆的强度性能,表现为脱墨后的纸浆的耐折度、抗张指数、耐破指数、撕裂指数均有增加。实验得出废旧新闻纸脱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脱墨温度为60℃,NaOH用量为1.0%,H202用量为1.0%,Na2SiO,用量为3.0%,肥皂用量为0.5%,EDTA用量为0.4%。在最佳脱墨条件下脱墨纸浆的白度为56.2%、耐折度为18次、抗张指数为37.14N·m/g、耐破指数为2.08kP·m2、撕裂指数为9.7mN·m2/g。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碎浆浓度、碎浆时间、碎浆温度及生物酶用量四个因素对生物酶用于混合办公废纸脱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四个因素对脱墨效果的影响都较大.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碎浆浓度10%、碎浆时间30m in、碎浆温度60℃、生物酶用量0.02%,此时脱墨后的成纸白度为85.8%ISO,Eric值为31,油墨去除率达78.0%.  相似文献   

11.
采用纤维素酶与超声波协同对混合办公废纸进行脱墨探索,实验结果表明,酶法脱墨的较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处理温度50℃,纤维素酶用量为1.5IU/g,纤维素酶处理浆浓5%,纤维素酶处理时间60min,表面活性剂用量为0.05%,酶处理PH值为5.5,浮选时间15~20min,浮选浓度1%。超声波脱墨的较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频率...  相似文献   

12.
研究碎浆时间、温度、浓度和碎浆机转速以及药品用量对办公废纸(MOW)浮选脱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碎浆时加入脱墨化学品对提高白度、脱墨效率都非常重要;在优化碎浆和浮选的条件下,经一段浮选MOW脱墨浆的白度可以从77.5%ISO提高到84.8%ISO,残余油墨可由228.2mg·L-1下降到17.8mg·L-1。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研制的脱墨剂泡沫形成和破裂速度对浮选脱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碎浆工艺条件对国产废新闻纸脱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碎浆过程中,机械能、热能和化学能三者的协同作用是废新闻纸有效脱墨的保证。废新闻纸的碎解宜采用中浓、中等转速、较短的碎浆时间和较高的碎浆温度。氢氧化钠和硅酸钠对于废新闻纸的有效脱墨是必需的;而亚硫酸钠和碳酸钠的效果较差;过氧化氢和脱墨剂分别对脱墨浆的白度提高和尘埃度降低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对激光打印废纸的脱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激光打印废纸的碎解宜采用高浓、高转速及较高的温度并适当延长碎浆时间;常规脱墨化学品如氮氧化钠、硅酸钠及过氧化氲对脱墨的贡献较少,脱墨表面活性剂起主要作用。激光打印废纸更适合采用中性脱墨工艺。  相似文献   

15.
利用纤维素酶对非接触印刷废纸进行脱墨实验 ,并与化学脱墨效果进行比较。在本实验条件下 ,最佳脱墨条件为 :加酶量 :1.0 IU(CMCase) / g绝干浆 ,温度 :5 0~ 5 5℃ ,p H值 :5 .0~ 5 .5 ,时间 :30~ 4 5 min;浆浓 :5 .0~ 5 .5 %。酶法脱墨与化学脱墨相比 ,酶脱墨浆白度比化学脱墨浆白度提高 1.6% ISO,打浆度下降 6 .4 OSR,酶法脱墨废水的 COD/ BOD5约为化学脱墨废水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脱墨过程Zeta电位与二次纤维脱墨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实验法分析了ONP、OMG、MOW几种废纸脱墨过程中的主要化学品对其脱墨体系Zeta电位的影响,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实验法探讨了脱墨过程的碎解时间及处理温度对脱墨体系Zeta电位的影响,并对脱墨体系的Zeta电位与几种二次纤维原料的脱墨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使用脂肪醇聚氧乙烯(9)醚(AEO-9)和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TX-10)、马来酸酐、亚硫酸钠及丙烯酸为原料,研制了用于废新闻纸脱墨的高效脱墨剂CS,其最佳脱墨工艺条件为:彬(NaOH)=3.0%,w(Na2SiO3)=5.0%,w(CS)=0.5%(以上比例均为对绝干浆的质量比)。实验结果表明,自制脱墨剂CS的脱墨效果优于部分市售脱墨剂。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AA)、丙烯酸聚氧乙烯酯(BE)合成了一系列阴离子型P(AA—BE)高分子脱墨剂。考察了其最佳合成工艺,并研究了该产品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当n(AA):n(BE)=4:1,聚合温度为80℃,w(APS)=2.5%时,可达最佳脱墨效果;P(AA—BE)与AEO-9复配可取得较佳效果,当m[P(AA—BE)]:m(AEO-9)=2:1,用量0.2%(其他助剂一定)时,废旧报纸纸张白度可达65.3%,残余油墨量仅为198.3mg/kg。  相似文献   

19.
对静电复印废纸油墨的可脱除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墨的脱除需要机械能、热能和化学能三者的协同作用.静电复印废纸的碎解宜采用高浓、高转速及较高的温度并适当延长碎浆时间;氢氧化钠、硅酸钠及过氧化氢等常规脱墨化学品对油墨的脱除贡献较少,而表面活性剂起主要作用.静电复印废纸中的油墨更适合在中性条件下脱除.  相似文献   

20.
非接触印刷废纸的酶法脱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非接触印刷废纸纤维素酶法脱墨工艺及脱墨浆质量评价进行了研究,优选脱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0.3%,温度50℃,碎浆浓度10%,碎浆时间30min,搅拌速度400r/mim。采用Pa-periean残余油墨扫描仪,通过对残余油墨粒子个数、直径、面积等的分析,对脱墨浆质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