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7年3月8日晚,美军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将6颗具有军事用途的卫星发射升空,其中有属于“轨道快车”计划中的两颗卫星。这两颗卫星将在未来的90天里进行在轨卫星的捕捉与自行修复试验。这一试验的主要军事目的就是在太空掳夺敌方卫星。该项目一旦试验成功,意味着人造卫星的应用将步入一个新高度,美军的太空战能力将再上新的台阶。为此。“轨道快车”计划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猜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方案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运载火箭上面级定点发射GEO卫星方案,大幅缩短了GEO卫星定点发射任务周期。通过数值仿真验证方案可行性,并通过仿真计算,给出不同定点经度位置的发射弹道飞行周期,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朝鲜此次发射的"光明星3号"是极轨道卫星,这是担了较大技术风险的。众所周知,地球卫星按照轨道与地球的高度关系可以分为高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和低轨道卫星。而按照轨道与地球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同步轨道静止卫星、倾斜轨道卫星和极(地)轨道卫星。极地轨道是倾角为90度的卫星轨道,在这条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每圈都要经过地球两极上空,工程上也常把倾角偏离90度但仍能通过两极地区的轨道如太阳同步轨道称为极轨道。在轨道设  相似文献   

4.
江恩  周风 《兵工科技》2006,(3):9-11
2005年12月28日,数度推迟的欧洲“伽利略”全球导肮定位卫星系统的第一颗试验卫星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由俄罗斯的“联盟-FG”号火箭发射升空,从而预示着这套以民用为主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始构建。据称,“伽利略”卫星系统的第二颗试验卫星将在2006年初发射升空,这两颗卫星都属于试验性质,不参与未来的正式星座。正式的星座将在2008年发射4颗运行卫星,然后以每年6208N的速度发射,到2012年前完成30颗星座的发射。而实际上,“伽利略”卫星系统只要有16颗卫星在天空中就可以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5.
格林尼治时间 6月 2 0日 9时 33分 ,Eurockot公司生产的隆声号运载火箭在俄罗斯北部的普列谢茨克发射场为铱卫星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地发射了两颗铱星。卫星编号分别为 97和 98,它们被部署到了 6 5 0 km高、倾角 86 .6°的近地轨道上。目前 ,铱卫星星座上的备用卫星数量已经达到14颗。1998年 11月 ,铱星系统开始为用户提供商业服务 ,但由于没有足够的用户支持 ,公司运营状况不佳 ,1999年 8月 ,铱星有限责任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2 0 0 0年 12月 ,航空工业退伍军人丹·科卢西以 2 5 0 0万美元成功收购铱星有限责任公司 ,其中包括铱星星座和…  相似文献   

6.
格林尼治时间7月10日12时08分,搭载INSAT4C卫星的印度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火箭(GSLV),从位于印度东海岸海岛的斯里哈里科塔(Satish Dhawan)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发射几秒钟后,星箭在空中解体,发射失败。  相似文献   

7.
环球军闻     
《兵器》2011,(7):2-5
美新预警卫星终于发射 2011年5月7日,天基红外预警系统(SBIRS)的首颗静止轨道卫星GE0-l在几经推迟后发射。由洛-马公司承包、空军航天司令部管理的SBIRS计划起步于1990年代,价值12亿美元,包括4颗同步卫星和4颗大椭圆轨道卫星。大椭圆轨道卫星有2颗早在2008年11月就已升空,GEO-4则于2011年1...  相似文献   

8.
简讯     
美国即将发射首颗SBIRS系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美国空军和洛·马公司已经向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交付了首颗天基红外系统(SBIRS)地球同步轨道卫星(GEO-1),并计划于今年5月初搭载  相似文献   

9.
美国出于全球霸权主义和国土防御的需要。早在60年代就在太空定期部署了用于导弹早期预警和核爆炸监视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系统。而前苏联在70年代初,还未能将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直到1974年,前苏联才发射第一颗试验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这颗卫星的技术水平仅相当于美国在1964年第一次发射的同类地球同步轨道卫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全球航天发射活动成功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但发射失败仍难以避免,航天事故导致各国对空间资源的开发成本大幅增加,制约航天产业的持续发展。在航天发射事故中未进入预定轨道的发射事故占比接近50%,存在很大的救援空间,对典型航天事故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卫星救援多要素估值评价方法,从经济成本、时间成本、产业影响、社会影响等多要素对卫星损失和救援代价进行综合评估,提供救援任务全流程规范指导,可有效提升轨道救援系统的快速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多轨道炮发射模型,计算得到了其发射瞬间的振动响应曲线.依据振动响应计算结果,可知连续发射弹丸时各轨道间振动对强度的影响满足系统可靠性要求,这些为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电磁轨道炮在发射时,轨道和电枢均处在强电磁场中,电枢和轨道局部处在高温和高压力作用下,且各物理场间相互耦合作用。分析轨道在耦合场作用下的温度分布和应力分布是十分重要的。在分析了电磁轨道炮发射状态下的电磁场、温度场和机械场的多物理场条件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控制方程,建立了铜基复合型轨道在发射状态下的电磁、热、机的耦合场的三维计算模型,计算了发射状态下复合轨道的电流密度分布、温度场和应力场,分析了轨道基层、轨道复合层以及电枢温度分布的特征,讨论了影响轨道内侧表面应力分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围绕全球低倾角轨道中小型卫星发射服务的市场需求,为推进该领域的发射服务市场开发,开展了业务研究.对低倾角轨道的定义、分类和对应低倾角低轨及高轨发射服务的特点进行论述.分析了低倾角中小卫星发射服务市场情况.围绕发射方式、火箭选型、发射点选择等问题,设计了一组针对该领域市场的发射服务方案.给出了针对该领域市场的发射服务业务...  相似文献   

14.
为了防止未来有小行星撞击地球,想要对小行星实施固定时间拦截;首先根据给定的地球与小行星的撞击点位置以及小行星与地球撞击点的速度,建立小行星的轨道模型;利用小行星与地球的轨道模型预推出拦截卫星发射点的位置,再利用高斯算法建立卫星的固定时间拦截轨道模型,并计算卫星发射速度,以及碰撞后小行星的速度;最后,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若地球将与小行星发生碰撞,则拦截卫星将按拦截轨道运行固定时间后成功与小行星拦截相撞。  相似文献   

15.
寒冰汉堡 《兵器》2013,(2):8-12
2012年12月11日,美国空军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OTV-3)发射升空。 0TV3任务原定于2012年10月25日发射。但此前,美国国防部用“德尔它”-400型火箭发射GPSIIF-3卫星时出现故障——火箭上面级推力低于正常值。而“德尔它”-4与用来发射OTV-3的“宇宙神”-5火箭使用的是同一种RL10B发动机。为了降低发射风险,OTV-3只能推迟。  相似文献   

16.
2004年8月2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升空的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19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与以往的返回式科学与技术卫星相比,这颗卫星整体性能有较大改进和提高。卫星发射升空后,按预定计划,在太空轨道运行27天后返回地面,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国土普查、地图测绘、空间科学与技术等诸多领域的试验任务。那么,返回式卫星如何返回地球呢?  相似文献   

17.
航天高科     
《兵器》2014,(12):3-3
俄军用卫星能力残缺不全 2014年夏,俄最后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导弹预警卫星停止工作,剩余的6颗大椭圆轨道预警卫星也只有两颗每天还能工作3小时。虽然有人安慰说没有同步轨道预警卫星,还有地基预警雷达,何卫星提供的敌方导弹发射信息显然比地面雷达早得多。  相似文献   

18.
电磁轨道发射中弹丸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电磁发射技术的发展,电磁轨道发射弹丸技术的研究也日益引起关兴高采烈在技术发展日渐成熟,本文着重分析了电磁轨道发射弹丸主要组成部分的主要形式及作用;重点介绍了Rodman锥形弹丸,Kamman高速弹丸,D2弹丸等几种技术较为成熟的电磁轨道发射弹丸;简要概括了电磁轨道发射弹丸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研究和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彭涛  金斗 《兵工科技》2007,(12):6-6
在维护绝对太空霸权的目标指引下,美国当前正计划联合北约成员国,在地球低轨道部署100颗小型战术卫星,力图打造一个强大的“太空快速反应”军事系统。[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电磁轨道发射系统后坐力研究及反后坐装置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电磁轨道发射系统运行时,受到了极其复杂的载荷作用,包括电磁力、电枢及弹丸的摩擦与切削热和高温梯度等产生的应力等,这些力随着电枢发射等量地作用于发射系统基座上。针对大能量电磁轨道发射试验系统的后坐力现象,建立发射系统后坐力研究模型,运用ANSYS软件仿真计算了各部件的受力状况,得出发射系统后坐力构成及状态,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阻尼液孔缩效应耗能和摩擦耗能原理的驻退复进反后坐力计算模型。根据试验要求展开计算,得到设定条件下的电磁轨道发射试验系统反后坐力装置的结构及具体参数,并据此开展研制,实现了新型阻尼反后坐装置,并应用于大能量电磁轨道发射试验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