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斗轮堆取料机的行走机构由多组行走驱动台车组成,行走驱动装置结构形式众多.对行走机构驱动装置的结构形式、设计制造成本及使用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可为行走机构的驱动设计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大吨位履带起重机行走机构工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液压缸驱动的行走机构。以QUY750起重机为对象,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建立现有驱动方式和液压缸驱动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驱动机构的行走速度波动曲线,并验证了液压缸驱动履带行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在松软土壤上影响月球车的驱动效率的因素对月球车的行走系统功耗有较大的影响。基于地面力学理论,建立了松软土壤与车轮间相互作用的单轮和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并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影响月球车单轮驱动效率的的因素,并对整车在松软土壤路况下的驱动能力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4.
介绍纯电力驱动技术桥梁检测维修车,该车采用C型整车结构,解决了桥梁断面复杂多变的问题,说明纯电动桥梁检测维修车在桥梁检测维修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履带式行走机构设计分析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履带式行走机构是大型机械等整机的支承件,用来支承整机的重量,承受机构在工程作业过程中的产生力,并完成整机在行进、后退、转场、作业时的移动。因此,对于大型机械(包括工程机械、冶金机械等)的底盘,一般设计成履带驱动结构,履带沿着整机纵向中心对称布置。本文主要研究讨论履带行走机构的设计原则和运动受力分析,总结机构行走时的影响因素,以达到整个机构结构合理、安全可靠、行动灵活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履带行走机构是装煤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实现设备的移动、转向等动作,履带行走机构需要具有接地比压小、转弯半径小、行走驱动力矩大等特点,选用履带行走机构要根据装煤机载重及现场工况条件进行选取。通过动力内置式履带行走机构与动力外置式履带行走机构的对比,得出装煤机设计采用动力外置式履带行走机构更加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采用主从式控制模式,研究了凸轮控制驱动式四足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简要介绍了四足机器人的机械系统,包括行走系统和转弯系统,分析了凸轮控制驱动的参数原理.在此基础上,采用主从式控制方式,设计了四足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分别从控制函数原理、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三方面,重点讨论了以8051单片机为控制器的行走机构和转向机构的控制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8.
静压驱动系统松油门制动的研究和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静压驱动系统应用广泛,但在有些情况下静压驱动系统的会对车辆行走机构造成冲击,而引起驱动机构的破坏。通过对自行式行李装载机静压驱动系统的试验,分析了静压驱动系统造成驱动机构冲击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9.
《机械传动》2017,(8):90-93
以理论计算为基础,结合实际工厂中使用的经验数据,针对机器人行走机构出现的爬行现象,对机器人行走机构导轨摩擦因数的设定进行校核论述并对其驱动组件结构进行了设计改进。以现代工业中常用的典型机器人行走机构为例,概述其基本结构,针对其实际应用中出现的爬行现象,将理论上的反推法与实际应用中的示教再现法相辅使用,完成了重型机器人行走机构导轨摩擦因数的重新校核,推导出参考经验值,并完成其驱动系统结构上的设计改进。  相似文献   

10.
赵旭 《中国机械》2014,(22):121-122
七公司煤四期扩容工程现有6000t/h悬臂式取料机四台,主要有行走机构、回转机构、臂架俯仰机构、斗轮机构、臂架皮带机、电缆卷筒等。其中走机构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支承和移动取料机,行走机构主要由支承装置和驱动装置两部分组成。支承装置包括钢轨、行走车轮和均衡梁车架。驱动部分包括电机、联轴器、减速器,最后驱动车轮转动。此外,还有多种安全防护装置组成,如行走限位、缓冲器、夹轨器、锚定器等。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履带式海底行走机构结构复杂、机动性差、耗能大等缺点,采用静液压驱动对海底车的驱动系统进行设计分析。根据驱动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对负载分析,设计驱动方案,并对驱动系统的执行元件即液压马达相关参数进行设计。搭建基于AMESim的系统仿真分析模型,选取平稳加速、方向变化、单轮打滑、执行系统举升后下降等四种典型的常用越障工况进行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静液压驱动系统越障时整车的运行工况良好;马达扭矩最大值出现在由静止转为运动的瞬间,动作缓和可减小峰值;可以平稳实现预期要求。设计分析过程可以为海底车液压驱动系统的设计优化及其他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普通双履带车辆连续垂直障碍攀越能力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四履带串联式行走机构,该履带机构通过一对同步的液压缸控制,能够使同侧的两条铰接履带产生相对转动,便于整车攀越具有一定高度的连续垂直障碍。借助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对普通履带和四履带串联式行走机构进行了动态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四履带串联式行走机构的驱动力矩、张紧力等参数明显优于双履带。采用四履带串联式行走机构的车辆液压驱动马达的冲击负载较小。在攀越同等高度的垂直障碍时,四履带串联式车辆的倾斜度更小,驾驶舒适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针对软地面恶劣复杂环境下车辆通过性差的问题,本文对一种新型的气垫靴式步行车的行走机构,进行方案设计;对该步行车的工作原理及行走机构其特点进行了描述,并对一些典型的行驶工况进行了行走机构步态规划。最后,对该气垫靴式步行车的驱动行走机构进行了方案设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机械传动》2015,(5):85-89
混合动力客车城市公交客车因其具有两个动力源参与驱动,使得驱动模式的切换控制成为了整车控制策略的核心,不仅影响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更是影响了整车的驾驶舒适性。应用高级模拟分析软件AVL CRUISE,联合Matlab/Simulink,搭建整车动态仿真模型。基于换挡规律的思想,调整驱动模式切换时的限值,使得整车驱动模式能够流畅切换。运用遗传算法,以等效百公里油耗量为目标,针对欧洲和中国的城市公交循环工况对影响驱动模式切换的控制参数进行优化,进一步改善了整车的燃油经济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一台DJ65型龙门起重机,其行走机构的4轮由液压马达驱动,在使用中出现打滑和空转现象,进而表现为行走无力或停滞不动.  相似文献   

16.
应用ADAMS软件对三段式橡胶履带摆腿复合行走机器人行走机构进行了虚拟样机建模,通过系统的运动学/动力学仿真与分析,选定了主驱动电机型号,得出了机器人在各种工况下的最大加速度与速度,最后对机器人机械性能进行了评价。机器人整体结构分三段,左右共六段履带单元通过主双联轮、从双联轮和小轮连结起来,左、右主履带分别驱动,实现装置的灵活转弯,前摆腿单元向上折转可使装置顺利爬上台阶式障碍,后摆腿单元向下折转可使装置平稳地支撑,避免后翻。传感器支撑臂有两个自由度,在电机驱动下可以分别绕垂直轴和水平轴旋转,实现传感器在空间姿态调整。  相似文献   

17.
根据全向侧面防爆叉车全工况负载、工作压力和传动效率的分布规律和相互之问的制约关系,确定行走回路的驱动方案及马达的主要技术参数和型号,通过对所选的内曲线径向钢球马达和曲轴径向柱塞马达在低速稳定性、传动效率、“自南轮”工况和系统复杂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确定采用适合该车的曲轴径向柱塞马达,从而解决驱动系统压力和效率之间的矛盾,提高行走机构全工况范围内的传动效率,实现侧面叉车无级变速、纵横向行驶和微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正1台使用了2年的QUY350型履带起重机,在转移作业场地的途中,右行走突然失去控制,即无论是否操纵右行走操作手柄,该起重机右行走均有向前行走的趋势,但不能正常前进或倒退。1.工作原理该起重机行走液压系统采用双泵、双马达结构,即左、右行走机构各有1个变量泵、1组控制主阀和1个变量马达,各自独立驱动。右控制主阀为力士乐MO-5205一00/4MO型电液控制阀,其原理如图1所示。该阀为四联阀,除控制右侧履带行走外,还分别控制主变幅机构、主起升机构Ⅱ和主起升机构Ⅲ。右控制主阀右行走阀片  相似文献   

19.
对比介绍了传统型负载敏感系统和电液流量匹配控制系统的各自特点。为了提高轮式装载机的节能性和整体控制性能,采用了基于电控闭环反馈对电比例泵和主控阀实行同步控制的电液流量匹配控制系统。同时,利用模块建模的方法将传统意义上的机液行走机构改换为全液压行走驱动,省去含液力变矩器和变速器构成的“双变”系统,简化了底盘结构,提高了整机的灵活性。建立了基于AMESim的轮式装载机全液压驱动仿真模型,为电液流量匹配控制系统在轮式全液压驱动装载机上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移动屋顶驱动与行走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移动屋顶的机械传动和控制装置,并对机构各个系统实现功能和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驱动与行走机构关键部件的计算公式与准则。结合工程实例对移动屋顶的设计方案加以说明,对实际移动屋顶建筑中的驱动和行走机构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